CCG主任王辉耀:“一带一路”可与WTO等多边机制联动

2020年11月6日

 

2020年11月6日,2020年国际进口贸易高端论坛在上海举办。该论坛由华东理工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和日内瓦莱科中心联合举办。在大变局时代,如何更好地把握国际贸易与产业发展趋势,如何更好地开展国际经贸合作,维护自由、稳定、公平的贸易投资环境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促进全球贸易和可持续发展等,这些都值得关注。CCG主任应邀参加“专题二:多边贸易体系危机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讨论。

王辉耀主任表示,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美国大选在进行中,世贸组织总干事选举也在进行中,中国提出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现在正是对话的良好时机。首先,国际贸易是全球繁荣的重要支柱。今年,联合国成立75周年,世界银行成立75周年。76年前,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这些都是20世纪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基石,在75年之中,没有遇到战争之灾,全世界都受益于全球贸易。正是由于全球贸易紧密相连,阻止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GDP翻了十多倍。在过去的四十年内,中国让8亿人摆脱了贫困,这意味着世界贫困被减少了70%。其次,全球治理落后于全球实践。全球治理体系需要再设计和再创新,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在内的一些机制也需要改革。原因在于我们用20世纪的治理模式来应对21世纪的现实。占美国人口1%的精英阶层的收入相当于美国一半人口的收入。这一收入鸿沟正在逐渐加大。中国是贸易繁荣的获益者,所以容易被当作替罪羊被指责。而每个国家都其相应的责任,不能仅仅指责中国。所以,我们真的需要一个适合于21世纪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在原来的体系下许多国家的跨国公司,包括中国在内的跨国公司,其母国并不能从贸易中获益很多。第三,我们需要对多边贸易体系包括对WTO进行改革。WTO应该更加具有前瞻性。WTO的领导国需要更富有前瞻性,美国、中国、欧盟和其它国家应该更加积极地提出建议,领导一些诸如数据、电子商务的团体。WTO的秘书处也应该更加积极,他们应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甚至成立一些委员会,推进一些专家意见,而不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成员国。WTO有164个国家进行决议,可以让十个大国以W10或者T10的形式形成一些团体。如果他们能达成共识,我们就可以在其它成员国里推行一些做法。我们也可以让中美欧就WTO的一些关键议题开展三方会谈。我们需要一些创新的思想来改革WTO。此外,我们也需要一些区域贸易机制,如RCEP、CPTPP、FTA、BIT等。世界太大太复杂,不可能有一个能适合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需要一些渐进的和区域性的方法。如果一些区域性的框架得到了应用,我们就可以把其应用到WTO的框架以及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比如CPTPP这样的高水平贸易协定已经在11个国家中达成。中国、英国、韩国、泰国想要加入CPTPP。而如果拜登当选美国总统将可能会重返CPTPP。最后,“一带一路”也需要多边贸易,WTO等多边机制和机构也可以为其增加一些贸易内涵。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我们可以调动亚投行、经合组织、世界银行、世贸组织等加入其中,提高“一带一路”的认可度,让国际决策流程加入其中,使其更多边化,并且为全球经济治理注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