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论坛圆桌九 | 中东论坛分论坛二:脆弱的国家
2025年6月23日
2025年5月23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联合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ACCWS)与中美交流基金会(CUSEF)协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北京进入第二日议程。在以“关键挑战”为主题的中东论坛分论坛二上,与会嘉宾围绕“脆弱的国家”的分主题C展开深入讨论。
美国/中东项目主席丹尼尔·利维(Daniel Levy)(代读)
以色列虽具强大经济与军事,但正面临内部分裂、经济动荡与外部信任危机。当前政策在加沙造成严重后果,不利自身未来,也引发国际批评。全球需推动新架构与转型期和平,中方等各方应在调解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东地区普遍存在脆弱性,和平障碍源于社会分裂、治理薄弱及外部干预。推动区域一体化、加强经济合作与人文外交,将有助于打破僵局。中国在斡旋中展现了积极作用,类似经验值得借鉴以拓展解决路径。
叙利亚若持续由单一势力掌控,将难以实现真正稳定。国家对话与去中心化是必要路径,未来的重建需邻国和国际社会广泛参与,智库在推动和解与改革中应发挥更大作用。
叙利亚和平进程中,曾有多方尝试对话与妥协,但内部矛盾和外部势力介入使局势复杂化。武装派系分裂不断,和平与冲突交替出现。未来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地区国家对此保持高度警惕。
黑山共和国前国防部长、驻联合国、法国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米莉察·佩亚诺维奇
面对地区紧张局势,关键在于加强协调、确保信息准确,并重视本地社区的作用。技术可以助力解决方案,但也需警惕误导信息的风险。推动可持续和平,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尤其是青年和边缘国家的积极参与。
黎巴嫩长期处于薄弱状态,除非民族认同成为主流叙事,才能实现真正的公民平等与社会团结。当前权力分割严重,未来需要通过妥协与承认民族国家地位实现稳定。
中国高度关注叙利亚局势变化,面对新政权的出现,保持谨慎观察态度,特别关切其与极端主义的关联。坚持反恐、反分裂立场,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增强自身能力,不希望任何国家陷入长期脆弱,避免恐怖主义滋生土壤。
中国在中东的作用应以经济合作为主,政治上可发挥斡旋作用,但前提是当地愿意对话。当前形势下,中国企业有投资意愿,前提是相关地区需实现基本稳定和国家建设。未来中东的走向应更多由区域自身决定,中国可在适当时机贡献力量。
-相关链接-
第11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北京盛大开幕,60国代表近300嘉宾踊跃参会
多极化时代的对话与共识:中国与全球化论坛第二日聚焦中欧关系与中东格局
历届回顾
CCG第九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如何加强中美欧与全球合作
研判世界发展变局,应对全球危机——2022第八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
共建韧性全球化——第七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聚焦开放融通与国际合作
扩大开放、应对全球化新挑战——第五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互塑和推动 改革开放四十年与全球化新未来 ——“第四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举行
推动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2016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成功举办
全球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企业发展新思路–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