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蔚华谈碳中和目标下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

2021年6月26日

马蔚华,全球化智库(CCG)资深副主席、招商银行原行长。


 

2021年6月15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影响力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理事会理事长、社会价值投资联盟主席团主席马蔚华受邀参与海通国际2021年度策略会,并作“碳中和目标下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的主题演讲。

以下根据马蔚华先生演讲内容精编整理: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年的海通国际年中策略会,并就碳中和可持续发展这个热门话题进行交流。

我在2019年受邀加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影响力全球指导委员会,参与推动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工作。然而,我深深体会到,推动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虽然各国都在努力用自己的方式践行,但截止2020年6月,在169项全球可持续发展细分目标中,已实现或有望实现的仅有5项,已经取得进展但不足以实现的有9项,没有进展或远离目标的尚有7项。

2020年发生的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又使得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雪上加霜,特别是对目标1“无贫穷”、目标4“优质教育”、目标8“体面工作与经济增长”三项指标而言,难度大大增加。

本世纪初,我担任招商银行行长的时候,我们最先从IBM这样的跨国公司中接收到“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当时我们都很感兴趣,于是联合一些中国新生企业与跨国公司,一起推动企业的社会责任。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应该说今天的形势是历史上最好的,主要原因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这场疫情让人类认识到常态生活的脆弱。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人类要进行一场伟大的自我革命。”对疫情的反思也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气候变化是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

碳中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机与挑战。在人类发展历史上,瘟疫与人类社会如影相随,然而,工业革命之后疫情爆发频率明显加快。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过去80年发生过20多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约60%发生在本世纪,其中8起发生在最近10年。而这10年又是过去100年中最热的10年,2016、2019年出现有历史记载以来最高温度,平均温度比工业革命前高1.1摄氏度;去年2月7日,南极洲大陆气温罕见地达到18.3摄氏度;今年的5月20日,位于北冰洋附近的俄罗斯小镇气温飙升至31摄氏度。大家都知道,南北极的气温过高,冻土融化会将许多冰封了很多年的病毒重新释放出来,而冰川融化也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2019年9月,来自36个国家的104名科学家提出,如果到本世纪末,根据巴黎气候协定的规定,将气温升高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5摄氏度,到2100年,海平面可能上升30至60厘米。但如果不能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不排除海平面上升2米的可能性。

《自然》杂志研究认为:如果我们到本世纪末不能把气候变暖的幅度限制在比工业革命前高2度的范围内,多种生物有可能灭绝,不排除生物多样性崩溃式下跌的可能性。

美国《新科学家》杂志封面文章指出:“如果我们在减排上做的太少、太晚,今天的很多孩子在有生之年会看到气温上升5摄氏度甚至更高,到那时候,现代文化能否存在,没有人能说清。”

气候变暖带来的不仅仅是瘟疫频发,澳洲大火、加州大火、亚洲流感、非洲猪瘟,极端天气与公共卫生事件越来越多。气候变化使人类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同时也造成了人类社会水资源短缺、公共卫生不良、食物不足、贫困问题的加剧。这些都是联合国推动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越来越尖锐的问题。

这场疫情让世界认识到,要想解决人类面临的生存挑战和危机,必须下定决心从应对气候变化做起,因此,《巴黎协定》作为目前全球人类团结在一起、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这个最大威胁的权威平台,受到空前的重视。

我们中国也非常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布“30·60”双碳目标,从这个角度看,可持续发展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会,今后的十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可能会踏上一个新台阶。

碳中和为可持续发展带来新机遇

实现碳中和本身就是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应对气候变化是可持续发展17个目标之一,而碳中和就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高级阶段。如果乐观一点,实现碳中和可能意味着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就能得以实现。同时,实现碳中和可以实质上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其他目标取得进展。可持续发展的17个目标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相互关联的。

单纯从能源领域来说,实现碳中和需要全球能源在2050年实现零碳转型。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研究,如果按照其《2050能源零碳转型路线图》的路径,到2030年可以实现全球人类全部享受到电力服务,而且这个电力服务还是经济上可以承受的。

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第7个目标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所要做到的。据统计,2020年全球尚有7.9亿人未享受到电力服务,绝大部分在撒哈拉地区和亚洲的发展中国家。而能够在2030年实现全球人类全部享受电力服务,正是因为可再生能源的大力推广:凡是不依靠接入电网主网获得的电力,100%都由可再生能源加上储能提供。

再比如,能源零碳转型能够大幅减少因为空气污染造成的过早死亡人数,而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第3个目标良好的健康与福祉所要做到的。据统计,全球约有26亿人口无法采用清洁的烹饪方式,造成空气污染,影响人体健康。能源零碳转型能够在2030年全部实现清洁烹饪,主要通过生物质能源和液化石油气的方式。据国际能源署的报告,和2020年相比,因空气污染造成的过早死亡人数到2050年可以减少一半,平均每年可以拯救200万人的生命。

此外,能源零碳转型和性别平等以及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也息息相关。国际能源署2017年的报告指出,在采用传统的烹饪方式情况下,每户家庭平均需要花费1.4小时用来收集柴火,另外花费数小时烹饪食物,而这些劳动通常是由女性承担。

联合国、各国政府、NGO组织、实体企业、金融机构和学术界等都在采取积极行动,迈向碳中和。预计全球未来五十年,碳中和都具有极高的关注度和曝光度。利用碳中和的高曝光度,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推动可持续发展其他目标向前进。

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

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应当同步规划、同步推动、同步实施。首先我们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全力以赴、精诚团结,努力按照预定年份实现碳中和。

就我们国家而言,目前的难点主要在于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仍然占比达85%,特别是煤炭还占57%,而同期全球煤炭只占比27%。另外,我国达峰后实现中和的时间只有短短30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通常的70-80年。要实现碳中和,除了需要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和农林五个重点领域开展减碳活动以外,还需要金融、技术、市场等机制的支撑。今天接下来的三位主讲嘉宾,正好分别从金融、技术和市场三个方面进行分享,我这里就不再多讲了。

其次,我们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去。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是包容、普惠、公平的发展。

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要融入、体现“以人为中心”、“包容、普惠、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保证碳中和的实现过程,是对人的健康、人的发展和人的幸福有益的过程。比如,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能源零碳转型过程中清洁能源行业会创造1400万的新工作岗位,而同时化石能源行业会减少500万的工作岗位。

虽然清洁能源行业创造的新工作岗位比化石能源行业减少的工作岗位多了900万,但是清洁能源相关的工作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可能和化石能源的工作岗位并不相同。这意味着依赖化石能源工作岗位的数以百万计的工人可能失业。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需要紧密合作,在转型过程中坚持“以人为中心”和“包容、普惠、公平”的理念,设计合理政策,加强择业指导,开展有效培训,安排必要资金,做好兜底保障。

最后,我们要充分发挥数字科技的力量,构建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评估体系。我们生活在数字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数字科技不仅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工具,它本身更是一种低碳的技术手段。全球电子可持续性倡议(GeSI)2016年的报告预测,到2030年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0%,通过数字化赋能碳减排量高达121亿吨。

大家都知道,数据是数字科技的基础,而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碳相关信息的披露数据,就是碳中和工作的基础。企业排放了多少碳?金融机构投融资产生了多少碳?短、中、长期的碳排放的总量如何分布?金融机构、实体企业采取的减碳措施效果如何?这些问题都需要充分、准确、及时地掌握海量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精准分析。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碳中和时代的需要,只有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才能给碳中和有效赋能。

因此在深度挖掘数据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建设完善的第三方价值评估体系,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标的重中之重。我还担任了社会价值投资联盟的主席。过去5年,社投盟集结了国内外300多位专家研发了一套针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价值评估体系,每年在沪深300中挑选出99家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环境与社会价值的上市公司,建立义利99指数追踪这99家公司的业绩表现,“义”即社会价值,“利”即经济价值。根据过去5年数据回测,该指数均跑赢中国主流指数。这说明了中国的资本市场整体是资本向善的,这是我们本次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碳中和,非常可喜的基础。

总而言之,虽然疫情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但是我们正面临一个新的时代,我也相信这个世界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会变得更加美好,祝我们的策略会圆满成功,谢谢!

文章选自新浪财经,2021年6月26日

关键词 马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