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海归中国》:国内第一部对中国当代“海归”进行全方位扫描的读本

2022年8月30日

《海归中国》中,作者首先对中国百年留学史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归纳出不同历史阶段留学特点的演变,然后分别从留学与“海归”两个视角阐述了21世纪以来中国留学潮与“海归”潮的新变化与新动向,接着通过分析政界、国际组织、科教文卫、创新创业等领域的“海归”人才发展情况,对21世纪以来“海归”人才的新角色进行新定位,最后从如何凝聚海内外留学人员,为中国更好地实现在全球化时代崛起的角度出发,对优化“海归”人才就业环境、完善“海归”人才创业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议,并对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发展的趋势做出新的判断。本文系该书精彩书摘,欢迎读者阅读。

《海归中国》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王辉耀,苗绿

出版时间:2022年08月

中国近代史上真正意义的留学行为,是1847年广东青年容闳赴美留学,获得耶鲁大学学位。正是这位“留学第一人”促成了1872年中国第一批官派学生留美,启动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留学潮。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间,众多有志之士选择离开熟悉的故土,怀揣梦想奔赴异国他乡。可以说,中国百年来的留学史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中国人的奋斗史及发展史。这种奋斗既与个人的理想和追求相关,又同国家、民族的发展及命运紧密相连。一代代留学生前赴后继、上下求索,从留学潮到“海归”潮,从寻找拯救中国的道路到探索建设中国的方式,再到回答如何创新中国的命题,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国际人才良性循环现象,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全球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发现,虽然中国的留学与“海归”已有百余年历史,但是围绕中国“海归”的研究却是20世纪末期,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才逐渐被学术界认识和接纳的新兴课题。从整体上看,自改革开放后中国留学热潮再度兴起,到21世纪初期,针对中国留学生和“海归”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历史研究、留学人员外流等方面,尚缺乏系统性的总结和全方位梳理。于是,2005年,我们出版了第一本有关中国“海归”研究的专著——《海归时代》。

这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对中国当代“海归”进行全方位扫描的读本,该书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留学潮和“海归”潮作了深入的探讨和全面的总结。根据我们的亲身经历,同时结合众多“海归”精英人士的实践,我们希望能够从人才强国的战略角度,寻找并总结当代中国“海归”群体所具有的时代特点,以此来深入分析数以百万计的留学生对中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社会和政治文明的巨大推动作用。在同一年里,由我们主编的《创业中国——海归精英50人》面世。该书对活跃在中国商界并表现优异的具有代表性的“海归”人士进行了深入采访和研究,一方面展示他们的创业历程和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尝试厘清和总结“海归”创业者们走向成功的模式和路径。

《海归时代》一书自从出版以来,我们陆续收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来信,社会反响强烈,这让我们感到“留学与‘海归’”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时代议题。2007年,我们又主编了大型系列丛书《海归推动中国》。该丛书共8本,分别是《当代中国海归》《缤纷海归》《魅力学者》《创业英雄》《资本推手》《财富裂变》《叱咤华尔街》,以及《巅峰职业》,是一套对当代“海归”群体进行系统研究的作品。我们从近两百位优秀“海归”人物的个人事迹切入,描绘了一幅各领域“海归”人物的全景式画卷,成为目前为止国内行业覆盖面最广、研究范围最宽、采访人数最多、涉及领域最为齐全的研究和介绍中国“海归”群体的系列书。其中,《当代中国海归》在学术理论和调研方面更为突出,同时又兼顾了可读性,该书涵盖了“海归”群体的社会定位、国际人才争夺战和当代“海归”群体发展状况等多个维度,并第一次提出了留学人员回归的“海鸥”新模式。我们认为,“海鸥”作为来自中国,又曾至发达国家留学和工作,并经常往来于中国和海外之间经商或从事交流工作的群体,并不能被简单地划分为“已归”或者“未归”。他们作为一个日渐庞大的流动性群体,在具有身份复杂性的同时,也是中国人才国际化交流最好的表征之一。一系列“海归”研究图书的出版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同时,甚至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也促进了“留学与‘海归’”这一研究课题在中国成为一门显学,这一现象也令我们深受鼓舞。2010年,我们主编了《建言中国——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看中国》,这本书汇聚了郑永年、赵穗生、李成、陈志武等知名人士从不同角度为中国的建言,可以称得上是海外高层次人士在智识上回馈祖国的一次全面呈现。

2013年是欧美同学会诞生一百周年。2013年10月21日,在人民大会党举行的欧美同学会庆典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百余年来的中国留学史概括为一部“索我理想之中华”的奋斗史,强调了“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和“尚贤者,政之本也”。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希望留学人员留在国外有“报国之门”,回到祖国有“用武之地”。他还提出,欧美同学会和留学人员要成为留学报国的“人才库”,建言献策的“智囊团”和开展民间外交的“生力军”。2014年,我们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百年海归 创新中国》一书。为了系统反映中国140余年留学史中杰出人士的事迹,我们从编写伊始就搜集整理了大量原始档案、报刊报道、回忆录、相关记载等,生动记录和描绘了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百余位留学人员做出的重大贡献,成为国内涉及百年“海归”群体的系统性研究作品。

此外,我们还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合作,共同创立了国内首个中国国际人才蓝皮书系列。我们多年持续出版了《中国留学发展报告》《中国海归发展报告》《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报告》《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1世纪中国留学人员状况蓝皮书》《海归者说:我们的中国时代》,持续多年翻译国际移民组织(IOM)的《世界移民报告》等。自2015年起,我们还连续7年在国家级的海外人才交流平台“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上发布“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推荐榜单”,致敬广大优秀“海归”代表,激发新时期“海归”人才回国创新创业活力,引领留学人才回国创新创业方向。

在常年对留学、“海归”等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又将目光投向了“国际人才”这个更为宽广的方向。在全球人才竞争的时代,中国如何成为全球“人才战争”的赢家?2009年至2010年,我们先后推出了《人才战争》《国家战略——人才改变世界》两本图书。作为国内第一本全面分析全球化时代日渐激烈的“人才战争”的著述,以及国内唯一从全球化背景及国家战略高度对国际人才竞争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这两本书自出版以来就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并一印再印,成为许多省市和机关单位中心学习组的必读书,例如,广东省委办公厅举行的读书小组学习交流会中,《国家战略——人才改变世界》由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亲自担任导读。此外,我们近年还陆续编著出版了《移民潮——中国怎样才能留住人才?》《国际人才竞争战略》《国际人才战略文集》《国际猎头与人才战争》《人才战争2.0》《流动与治理:全球人才、移民与移民法》《国际人才学概论》等书,为中国打赢21世纪的“人才战争”贡献了一份力量。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谈论中国的国际人才和“海归”群体,不能闭门造车,而是应该积极地将这个话题推向国际市场,让中国的人才思维与海外人才理论进行交流与碰撞。因此,在出版了大量中文书籍的同时,我们还陆续完成了Reverse Migr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Returnees,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Chinese EconomyInternational Migration of China:Status, Policy and Social Responses to the Globalization of MigrationChina’ s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Development等英文专著,填补了国际上有关中国国际人才流动研究领域的空白。

我们认为,通过对“海归”群体的研究和专著出版,能够让社会认识到“海归”群体正在逐渐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正在成为经济转型和政府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正在成为中国政治经济舞台上的新兴力量。在政府、企业和科教领域里担任要职的“海归”人员不断涌现,创业的“海归”人员也不断增加。他们通过将本土文化与国际文化融合,并与国内的精英群体形成合力,给中国带来新的气象。中国若要在全球化的竞争中提升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发挥软实力,就需要充分认识、利用和提升中国“海归”群体的力量。当然,要真正将“海归”事业推向高峰,除了著书立说之外,还需要将东西智慧融会贯通,以提供行之有效的治国建言,为“海归”群体构建社会和历史责任层面上相应的影响力。2008年,我们共同创办了全球化智库(CCG),聚集了许多包括华裔在内的高层次国际人才,他们中有很多人是从事全球化研究的国际专家学者。我们提出的“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得到了原国家领导人的批示,并由财政部与人社部联合制定颁发,成为支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重要政策,实行至今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2008年4月25日,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在北京召开的专家会议上,我们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提交了1个主报告和7个子报告,为中组部出台《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建议,为该规划的起草和出台发挥了积极作用,获得了中组部好评。2013年,CCG参与了中央有关部委和欧美同学会的《留学回国人员面临的形势及未来发展战略建议》及《关于进一步加强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功能的建议》等课题研究。研究中提出的欧美同学会在当前局势下应成为智囊团、人才库、民间外交生力军等新定位和新设想,被采纳进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2016年,CCG提交的《关于成立国家移民局的建议》得到中央多位领导的批示。这些年来,CCG还组织了大量相关活动,如连续十四年举办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连续三年组织海外高层次人才建言献策座谈会等,邀请美、英、法、德、俄、日等各国的海外留学人员、专家学者等社会精英人士出席会议,与中央和国家领导座谈,鼓励国际精英为国家建言献策。从2005年《海归时代》出版至今,我们持续不断地提出留学、“海归”相关的新理念与新提法,形成了“海归”新叙事,引起了中央部委、“海归”人才和很多社会精英的共鸣,并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大量的报道。如今,留学与“海归”已成为当代中国一个日趋重要的社会现象,其影响遍布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与千家万户产生了丝丝缕缕的联系。在中国不断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留学与“海归”仍是一个重要的现象和研究对象,还有很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发现和总结。本书共分为八章,第一章对中国百年留学史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归纳出不同历史阶段留学特点的演变。第二章和第三章重点从留学与“海归”两个视角阐述了21世纪以来中国留学潮与“海归”潮的新变化与新动向。第四章到第七章分别分析了政界、国际组织、科教文卫、创新创业等领域的“海归”人才发展情况,精心挑选了大量最新鲜并极具代表性的案例,对21世纪以来“海归”人才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第八章从凝聚海内外留学人员,为中国更好实现在全球化时代崛起的角度出发,对优化“海归”人才就业环境、完善“海归”人才创业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议,让越来越多的“海归”人才可以拥抱中国机遇,投身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建设事业中。最后,在总结全书的基础上,对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发展的十大趋势做出了新的判断。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也面临重大调整。当前新一轮全球化竞争已经启动,中国需要抓住这一机遇,以内外联动推进改革开放,保持全球第一贸易大国的优势地位,提升资本优势,建立人才优势,在全球治理中获取主动地位,与其他国家共同推动全球化的进程。“千帆竞发浪潮涌,百舸争流正逢时。”新的时代赋予留学人员新的使命,中国当代的留学人员有义务也有责任继续推动中国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选自百道网,2022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