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虎:价格机制、信息披露机制可对绿色金融发挥重要作用

2022年9月13日

2022年9月2日,在2022年中国(北京)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全球化智库(CCG)与北京市“两区”办联合主办了“北京‘两区’建设与企业全球化论坛”暨“CCG第九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美国环保协会(EDF)副总裁、北京代表处代理首席代表秦虎在以“可持续发展与企业全球化新趋势-北京‘两区’建设和全球视野”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发表以下观点:

非常感谢CCG邀请我来参加本次研讨活动。我是第一次来,但感到非常亲切,谈到的很多话题都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工作。在开场的时候,主持人提到在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哪个紧迫性最强。我们是一个环保组织,主要从事气候变化、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我们想说的是气候变化非常重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气候变化跟其他的17个目标关系特别密切,大家感受到,刚才柴主任已经讲到,今年的气候变化给我们带来很多影响,一方面是我们切身感受到气温变化对我们身体的影响,气温升高后对我们身体上、心情上的影响都很大,气温升高、干旱、极端气象对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此外,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也涉及到贫困和就业,所以气候变化在17个目标中需要统筹考虑,体现出它自己本身的重要性。

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紧迫性上来看,现在面临很多问题,柴主任已经介绍到,《巴黎协定》确立了全球减碳目标,到本世纪末要实现2摄氏度温升的控制目标,尽可能控制在1.5度的目标,也有100多个国家公布了自己的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路径,但是实际如果我们把它汇总起来看,离我们实现升温控制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如果按照现在的情景发展,不加快努力、加强措施的话,有可能升温到2.7度左右的水平。紧迫性还是非常强的,所以我们要注重SDG里面的气候变化。

说到应对气候变化,大家每天都亲身体会,过去几年里面有几个重大的事件,一个是疫情持续两三年的时间,一个是俄乌冲突,还有就是近几年以来表现的逆全球化趋势,这几个大的因素对气候变化都会产生一些影响。比如说疫情的影响,2019年的时候疫情刚开始,因为受疫情影响,温室气体排放下降,但是去年温室气体重新反弹,有将近6%左右的增长。俄乌冲突导致全球能源价格飞升,各个国家需要重新调整原来的能源政策。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把能源安全放在更重要的位置,采取一些比较保守的能源措施。逆全球化的影响大家也可以看到,实际上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技术的自由化流动、政策的交流,可以促进气候变化的应对,但是因为逆全球化,很多国家限制出口,这样导致应对气候变化措施出现一些倒退。中美两个国家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导国家、重要的力量,在这种背景下,中美因为一些因素暂停对话,可能对下半年国际的气候进程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

刚才谈了很多挑战,实际上也有一些机遇,比如说欧盟在加速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虽然面临能源短期的困境,美国也通过通胀紧缩法投资3700亿美元来实现到2030年减排40%温室气体的目标,而中国也加速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包括实现2030年设定的风电光伏装机目标。今年上半年,新售新能源汽车已经占新售车比例的20%以上。如果这个趋势今年能保持下来,可能提前3年实现中国设定的2035的目标。

建议:

1.中国可以发挥更大作用,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把自己的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技术对外输出。

2.企业要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无论是金融企业,还是生产性企业。去年格拉斯哥会议上有130万亿美元民间资金的金融机构,承诺净零碳排放。在中国启动了碳市场,价格的机制、信息披露的机制可以对下一步绿色金融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3.我来自EDF,我们是非政府组织,我们想强调非政府组织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不是一个国际机构,但是我们是一个国际非政府机构,可以很自然地跟企业合作,也可以跟政府合作,也可以跟国际机构合作,保持中立的作用,提出我们应对的措施。比如说我们建设绿色金融,在2010年的时候跟KKR集团开始探索有什么样的工具和手段来识别应对气候风险和机遇,我们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包括减排、甲烷的控制我们提出了很多的措施。以后有机会可以进一步分享。

本文依据EDF副总裁、北京代表处代理首席代表秦虎在全球化智库(CCG)与北京市“两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主办的北京“两区”建设与企业全球化论坛(第九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秦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