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专家共议企业出海新形势

2023年2月25日

中评社北京2月25日电(实习记者 王逸妃)2月23日,2023全球经济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来自政策界、商界、学界的资深研究者和实践者受邀参加,就全球经贸投资新趋势和中国企业海外运营新环境等话题展开热议。会议传递企业出海的政策红利与解读,树立企业全球化信心,支持建立企业“走出去”信息服务、助力中国企业出海。

 


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CCG高级研究员刘宏,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会长高元元,CCG常务理事、德勤全球中国服务部主席金凌云,CCG副主任、研究总监郑金连。(中评社 王逸妃摄)。

 

本次研讨会共举办了两场对话。对话一以“全球经贸投资新趋势”为主题,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会长高元元,CCG常务理事、德勤全球中国服务部主席金凌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中国投资促进研究中心主任卢进勇,CCG副主任、研究总监郑金连在会上进行深刻讨论。

高元元表示,在国际局势复杂的形式下,国际贸易需要达成解决双方贸易争端的机制。她认为应该调动智库、政府等多方资源多调研企业出海的问题和堵点,从经济、投资、金融的角度,尽其所能多做一些操盘手的工作,多做一些推动工作,把智慧和资源整合在一起,为实体经济和企业出海的发展指路。

金陵云认为目前中国处于一个企业全球化的分水岭,中国企业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企业并购的商业价值和整合能力的角度考量,中国企业对外并购的热潮已经过去,中国企业全球化的过程更多的是回归到商业本质,从输入性质地获取技术、团队和经验转变成依托中国庞大产业链的商业输出。

卢进勇认为企业对外投资走向高质量、高水平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未来国家的对外投资应当将构建中国企业主导的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结合起来。第二,找准产能富余型产业、优势型产业和服务业的产业这三大具备构建可能性的起步行业。

郑金连提到随着中国出入境隔离政策的调整,出境旅行和留学我们认为会得到快速的恢复,来华留学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复苏。当来华留学生和中国海外学生数量增加,西方对我们的认知有一定的校准,能够进一步缓解海外对中国的误解,减少双方的误读,对未来企业“走出去”,包括推进中外关系可能能够提供一些助力。

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CCG高级研究员刘宏,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前主任柴海涛,CCG常务理事、WeBranding品牌顾问集团创始人及CEO丁丰,外联出国顾问集团董事长何梅,CCG常务理事、乾中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王东。(中评社 王逸妃摄)

对话二以“中国企业海外运营新环境”为主题,CCG高级研究员、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前主任柴海涛,CCG常务理事、WeBranding品牌顾问集团创始人及CEO丁丰,外联出国顾问集团董事长何梅,CCG常务理事、乾中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王东在会上进行分享。

柴海涛表示中国海外投资已经超过了引进外资的总量,这个结果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深入的跟经济全球化融合在一起的结果。但是在三年疫情的冲击,地缘政治因素和逆全球化的风潮等环境的巨大变化下,还要有三方面重点关注。第一更加关注亚洲的产业链重塑和布局。第二更加关注中国企业海外合规经营。第三要更加关注解决“一带一路”建设当中企业的困难。

丁丰分享了三个观点。第一,他认为现在是品牌出海的红利期,品牌出海处在一个上升的过程当中。第二,由互联网带来传统贸易渠道的改变,使跨境电商成为对外贸易的一个创新新形势,并带来了电商出口的大市场。第三,抓住中国信息技术领先的优势,实现更快和更深入的用户触达。

何梅以自己的经历举出在日本、香港、杜拜和新加坡四地的企业投资案例,认为大有可为。她表示一定要跟着国家政策走,国家在政策上的支持表达了国家有决心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

王东从三个方面做出分享。第一,由于美国的外国公司问责法、中美关系恶化、中国疫情和美国经济动荡四方原因导致在美上市中概股在2022年整年动荡下跌。第二,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有了新进展,中美之间审计底稿问题意见达成一致转变了中概股悲观的态势。证监会发布的新试行办法,将民营企业境外上市也纳入到了证监会的管理体系。最后,他提到对企业境外上市的一些期许和期待,从中美监管合作、证监会试行办法和中美关系变化这三个方面来看,整体来说他呈乐观态度,但是谨慎的乐观。

文章选自中评社,2023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