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 马凯硕《亚洲的21世纪》
2023年8月23日作者:马凯硕
全球化智库(CCG)译
ISBN: 978-7-5217-5662-3
2023年6月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作者:Juha Uitto
译者:黄子燕、李艳洁
新加坡资深外交官、学者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的新作《亚洲的21世纪》(The Asian 21st Century)与他的上一部著作《中国的选择:中美博弈与战略抉择》(Has China Won?)讨论了同样的主题。新著收录了此前发表在其他不同地方的文章,以及一些作者接受的访谈。马凯硕倾向于使用同样的短语和隐喻,以及多次引用同一个研究,但我们必须在很大程度上认可他的分析和观点,或者至少需要重视它们。
本书第一部分名为“西方主导世界时代的终结”,马凯硕在其中指出,西方不愿承认他们主导世界的时代正在终结,西方必须学会在一个自己不再是头号强权的世界里采取战略行动。他喜欢引用比尔·克林顿在耶鲁大学发表的那篇具有先见之明的演讲,这位前总统在演讲中说,当美国变成世界第二时,它将受益于明确的国际规则。这个观点很精彩,但许多美国人不愿接受美国不会永远保持世界第一这一不可避免的事实。如果哪个美国政治家挑明这一点,那几乎无异于政治自杀。
马凯硕的大部分作品都聚焦于美国,他对美国的评论极为犀利。他的主要观点是,美国不再是一个民主国家,而是变成了一个由少数富人主导国家政策的富豪统治的国家。他喜欢这样形容美国——美国政府现在“由极少数人拥有,被极少数人统治,为极少数人服务。”诺贝尔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和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也观察到了这一不可否认的事实,马凯硕引用了他们以及其他知名权威人士的相关研究。证据包括,在过去30年里,美国是唯一一个处于底层的50%人口的经济地位实际上有所下降的发达国家。他还多次提到美国工人阶级的“绝望之海”(这个词是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和安妮·凯斯(Anne Case)创造的),这也是他们选举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做总统的原因,他们以为特朗普粗鲁的说话方式是对穷困工人的关心,却没有意识到特朗普本人就是财阀的主要代表。同样,尽管大量证据摆在眼前,但大多数美国人仍然不愿承认他们的国家已经不再是一个民主国家了。
现在这种局面根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撒切尔-里根革命。里跟在演讲中称,政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政府才是问题所在。这种论调在当时很流行,现在仍然如此。马凯硕认为,这种认为不受约束的市场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教条,导致了困扰美国社会和其他国家的许多问题,即使不是绝大多数问题。这种观点显然是完全正确的。马凯硕引用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阿马蒂亚·森的话说,当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与善治这只看得见的手结合在一起时,社会才能处于最好的状态。
马凯硕指出,西方犯了三个战略错误,这导致我们陷入现在的困境。第一是精英阶层未能保护工人阶级免受全球化造成的不可避免的破坏。造成这种结果的部分原因是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所宣称的“历史的终结”导致的幻觉,即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国家赢得了全球竞争,因此没有必要适应新的现实。第二个错误是美国对市场的盲目信任和对政府机构的有意削弱。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错误是美国的商业精英对广泛的社会问题的反感,这催生了财阀政治。从逻辑上讲,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但如果否认问题的存在,那就不可能解决问题了。
本书的书名指出,21世纪是属于亚洲的,第二部分聚焦于“亚洲的复兴”。书中准确地指出,过去200多年是世界历史上的反常现象。在那之前,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历史上大部分时间,亚洲的生活水平都高于欧洲。是西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在武力加持下,改变了这一点。现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正在回归它们在世界上应有的地位,凭借自己的实力成为强大的国家。当下是一个危险的时刻,因为当前的霸主美国正在衰落(至少相对而言),但仍想要保持其优越地位。马凯硕引用了大量的统计数据来支持这一论点。
他提出了一个非常不错的观点:如果美国政策制定者真的相信国家主导的经济政策是有害的,而市场会引导资本进行最优配置,那么美国为什么要对中国政府干预本国经济喋喋不休呢?为什么不让中国通过计划和国家主导的政策浪费资源呢?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现如今的所有发达国家在崛起阶段都曾实行过国家主导的经济政策和保护新生产业。现在,它们想剥夺其他国家的这一权利,因为这会威胁到本国跨国公司的利益和本国的首要地位。
马凯硕还提到了亚洲对新冠疫情的应对。死亡率表明,大多数亚洲国家比西方国家,包括北美和欧洲地区,做得好得多。
本书的第三部分题为“中国的和平崛起”。马凯硕对中国有着坚定的信心,尽管这有时似乎不合时宜。他承认中国并不完美,但中国所犯的错误是可以被原谅的。他声称,中国不是扩张主义者,也不寻求输出政治模式。他用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没有寻求殖民地的事实作为证据。也许中国更愿意通过经济手段与世界互动,就像“一带一路”倡议所展现的那样。习近平主席曾公开表示,中国为当前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另外一种发展模式。这显然是事实;再者,在欧洲共产主义垮台后,人们曾天真的以为,只要有机会投票,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会自然而然地选择自由民主。这在埃及以及美国和北约将“解放”的伊拉克和其他国家地区,都被证明是大错特错的。
马凯硕还对中国镇压香港的民主抗议活动表示理解,他写道,任何社会都不会容忍暴力抗议活动,中国人在平息香港此类抗议活动方面做得很好,没有人丧生(而在美国发生的几起抗议事件都造成了人员伤亡)。他还提醒我们,一般来说,国家应该垄断暴力,这个观点很有道理,然而,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的狂热拥护者可能无法接受。
总的来说,马凯硕认为,与美国的富豪统治相反,中国是一个真正的精英政治国家。中国政府的高度称职,以及全球最高的政府满意度都反映了这一点。他(多次)指出,过去40年是中国5000年历史上最好的40年。事实上,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由于工资差距和反政府情绪,许多最聪明的毕业生流失到私营部门。马凯硕的祖国新加坡,可以说是精英政治程度最高和管理最完善的国家,在那里,最优秀的毕业生都去了政府部门工作,而政府部门薪水高、权力大 (也许是出于谦虚,马凯硕并没有强调这一点)。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围绕“全球化、多边主义与全球合作”展开。马凯硕坚定地支持多边主义,无论是在全球层面(联合国)还是在区域层面(欧盟、东盟)。他强调,世界面临的许多问题——大流行病、气候变化、移民和全球经济等——都不是哪一个国家能独自应对的。他指责美国和西方故意削弱多边机构,比如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的世界卫生组织。他认识到大国认为多边主义制约了它们,并指出了这种观点的谬误。他多次提到的一个比喻是,如今全球就像一艘游轮,每个国家就像一个船舱,仅仅只顾自己的船舱、忽视整艘船的行为是没有意义的。
马凯硕还强调了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并经常引用GDP增长数据来证明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成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的经济观点相当传统。虽然他几次提到气候变化问题,但他似乎并没有将自然资源的开采、生产和消费的增长与气候变化和更广泛的环境破坏的驱动性因素联系起来。GDP的问题在于,它只衡量基于货币交易的经济产出。它不区分正产出和负产出,不计入无偿劳动(如照顾儿童或老人),也不能反映出自然资源减少或环境退化的负面影响。
马凯硕显然认为自己是现实政治主张的实践者。他经常提到的偶像包括美国传奇外交家乔治·凯南、新加坡的缔造者和长期领导人李光耀以及亨利·基辛格。
马凯硕是全球政策领域的重要思想家。阅读他的作品让人感到振奋。他不惧冒犯神圣权威。这本书不适合那些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伟大国家、西式民主将永远胜利的人,但他们才会是从阅读这本书中受益最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