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凡:美国新拉的这个局能够破坏“一带一路”建设吗?

2023年9月12日

崔凡,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


 

2023年9月9日,在G20印度峰会期间,美国、欧盟、印度、沙特、阿联酋、法国、德国、意大利共同签署了一个谅解备忘录,准备建设一个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国内目前一些报道将其简称为“印欧经济走廊”,这里我们也使用这个名字。“印欧经济走廊”包括铁路、电力与数据电缆以及清洁氢气管道的建设,并将使得新建的轨道交通与现有海运线路联通。不少外媒在报道此事的时候都称其意图遏制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力。

目前,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大量缺口,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本身是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提倡环保、社会与治理(ESG)高标准也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是如果把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打造为地缘政治竞争工具,恐怕将会事与愿违。

一、中东版的新丝绸之路计划?

“印欧经济走廊”的消息一公布,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一个中东版的希拉里“新丝绸之路计划”吗?

2011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印度举行的第二次美印战略对话上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主张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联通印度-中亚-欧洲的经济通道。从2011年10月开始,希拉里频繁出访中亚南亚,召集相关国家举行了多次会议,积极推动此计划,并且设计了将近四十个基础设施项目。计划实施的第一年,有几个项目也确实得到了推进。

“新丝绸之路计划”的思想据说是来源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亚高加索研究院院长弗雷德·斯塔 (Fred Starr) 教授。然而,斯塔教授自己表示,他的设想本来就是一个经济建设计划,美国官方往里面注入了很多的地缘政治战略元素,他个人既不愿意看到这个计划有排斥中国的色彩,也不赞同美国在中亚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谋求主导权。

实际上,美国对这个“新丝绸之路计划”的热度只维持了两年多的时间,2013年以后,许多项目经费预算被取消。2021年美军撤出阿富汗,“新丝绸之路计划”最初的设想可以说是完全落空了。

当美国对“新丝绸之路计划”开始失去兴趣的时候,中国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贸易投资合作。在这种背景下,美国于2019年与澳大利亚、日本合作提出“蓝点网络计划”,旨在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标准,争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话语权。2021年6月,美国推动七国集团推出“重建更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简称B3W)计划,承诺将在2035年前投资40万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和发展基础设施。此后不久,美国、阿联酋、印度、以色列开始形成I2U2对话机制,讨论海洋安全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可行性。2022年6月,美国又推动七国集团推出全球基础设施伙伴计划(PGII),金额比B3W大大缩水,计划在2027年以前调动6000亿美元,其中美国计划筹集2000亿美元,开展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据说之前的“蓝点网络计划”和B3W计划都融入到PGII里面了。至此,计划名字换了一个又一个,路啊桥啊都还在蓝图上。

“印欧经济走廊”(IMEC)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经过扩大的I2U2机制协商,作为全球基础设施伙伴计划(PGII)的一部分出台的。如果对比IMEC与“新丝绸之路计划”,我们可以看到它无非是把“新丝绸之路计划”里面中亚的角色换成了中东。那么,IMEC会重蹈“新丝绸之路计划”的覆辙吗?

二、“印欧经济走廊”的前景以及美国的作用

应该说,中东与中亚的情况还是很不一样的。中亚国家有资源但缺乏资金,中东国家有资源也有钱。沙特在计划公布之后表示,愿意投入200亿美元,希望计划早日启动。

从促进相关地区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我个人认为对于“印欧经济走廊”的建设,中国方面可以乐见其成。

这里需要问两个问题,一是“印欧经济走廊”的建设是否能够完全排除中国参与。如果说欧盟可能通过公共采购工具等手段排除中国基建企业参与欧洲段的建设,难道中东沙漠铁路的建设也要排除中国吗?难道这个建设过程打算把中国的设备、产品、技术等都排除在外吗?其实整个“印欧经济走廊”的核心工程就是穿过阿联酋、沙特、约旦和以色列的沙漠铁路建设。毫无疑问,无论是中国的基建企业,还是中国的高铁技术,都是居于世界前列的。排除中国也意味着增加成本、降低效率和竞争力,降低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二是“印欧经济走廊”建成后,难道中国的货物就不能通过这些通道运输吗?目前传出的初步消息是该计划包括两个独立的走廊,一个是印度连接阿拉伯湾的东部走廊,一个是阿拉伯湾连接欧洲的北部走廊。而从阿联酋港口向北的铁路通道,似乎中国商品也能用。当然,这种海-陆-海-陆多次转换的联运方式的经济可行性值得探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与中东以及欧洲的贸易货运需求远远大于印度,如果排除中国出口的商品以及输往中国的商品,这样的物流通道恐怕不知要多花多少年才能收回建设成本,也许是永远无法收回成本。

因此,“印欧经济走廊”的建设越是少一些地缘政治目的,越是不排除中国,其经济前景和可行性才能越现实一点。

不过,“印欧经济走廊”的计划一开始就被赋予了地缘政治战略工具的色彩。这给其前景增添了诸多的障碍。特别是美国作为域外国家,又要发挥领导作用,这给这个计划平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美国反对“一带一路”最常用的两个叙事。一个是说中国环境、劳工、反腐败等标准太低,这个叙事说给印度听,印度恐怕会要头疼。中国目前在大力提高相关标准,特别是在环境气候领域,中国制造业的“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都是绿色产业,中国基建产业的绿色化技术已经获得长足的进步。但这些领域的高标准对印度来说以其目前的承受力恐怕难以全盘接受。第二个叙事是要遏制中国作为所谓威权国家的影响力,用这个叙事去和中东的君主们唠叨,恐怕他们也听不太进去。如果抛开这些叙事,从经济利益来说,这些基础设施是能够有利于美国对这些地区货物的出口?还是有利于美国从中东进口能源?还是有利于美国对中东印度制造业的投资?美国对欧洲的出口没有必要到这里来绕弯。美国从中东进口能源的需求从美国页岩油技术突破后已经大幅度减少。美国对印度的普惠制已经取消恢复无望,期望美国真心支持印度成为中国那样规模的制造业大国显然不现实。与此同时,美国目前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尚且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有不少欠账。这些情况注定了美国能够投入这个计划的资金是有限的。不出钱或者出小钱又想做东,虽然今天美国把这个局攒起来了,目前自信心满满的沙特和印度能在今后计划的实施中完全听从美国的号令吗?

三、“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能行?

今年6月,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企业家大会暨第八届投资研讨会上,沙特提出了一个在中国和阿拉伯之间开通一条现代化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期望开启中沙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新篇章。真正在中东推进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是中国。中国作为海合会国家2018年以来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的自贸区谈判已经重启并正在稳步推进。

对于中东国家来说,参与“印欧经济走廊”建设的动机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每个国家都会希望拓展更多的经贸合作渠道。但是,认为“印欧经济走廊”可以取代“一带一路”,这似乎并非中东国家的想法。“一带一路”对中东国家更具有现实意义。

目前“一带一路”建设被质疑的一个问题是债务问题,但是,“一带一路”涉及的债务问题和上世纪发达国家作为重要债权国涉及的拉美债务危机等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存在重要的区别。在上个世纪拉美债务问题中,债权国除了借贷,并没有明显促进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形成生产能力的举措。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基础设施的完善伴随着与中国贸易关系的密切,特别是伴随着中国投资的增加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能的转移。本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收入差距大幅度减少,基尼系数大幅减少了大约15个百分点,这是上个世纪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这种收入差距的减少既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崛起,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向其他发展中经济体的滴漏效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效益正在显现,中国与相关国家产能合作产生的效益正在显现,这为债务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空间。

更何况,中东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基本没有债务问题,他们反而是经常作为共同投资方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中东国家与中国在能源、金融、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空间非常广泛。

中东需要和平、中东需要发展、中东期望其文明得到尊重,正因为这样,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在中东地区得到了良好的反响。从经济角度看,中东国家参与“印欧经济走廊”对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不会产生破坏作用,因为后者有前者所不可替代的要素和吸引力。“印欧经济走廊”计划如果真正是踏踏实实搞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是应该乐见其成的。但是如果这一计划有太多的地缘政治目标,或者如某些外媒宣称的那样,是为了排挤中国,是为了破坏“一带一路”建设,是要刻意违反国际经贸中的非歧视原则,那这样的计划恐怕前景也不会太好。

文章选自国际经贸在线,2023-9-12

 

关键词 崔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