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雪:我国科技创新范式正在走向3.0时代
2023年9月21日2023年9月4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服务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会上,工业与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副所长侯雪发表以下观点: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的侯雪,我非常荣幸参与这场论坛的讨论。我个人认为现在的创新不再是独角戏,更多的是政产学研大的合唱。基于这样的背景,尤其是在现在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格局下,开放性创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想从两个方面分享我个人的一些观点。
首先,我想分享一下关于全球科技创新趋势的情况。现在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的对比也在深刻地进行调整,全球的科技创新发展态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认为有四个方面非常关键性的主要变化:
第一,大数据、物联网、大模型等新技术的大规模爆发,会给未来的经济增长带来很多的颠覆性的或者是巨大的推动作用,当然,这些作用还在酝酿,我预测在未来5-10年会有巨大的颠覆性的变化。
第二,数据已经成为了关键性的生产要素和资产要素,也是战略性的资源,现在的科技创新和生产对数据资源的要求依赖程度也是越来越高的。
第三,国际创新格局的重塑和变化。随着现在很多东方国家的崛起,它的创新速度、创新质量有了很大的变化,全球也出现了多个创新的重心在不断地向东方国家转移。
第四,我认为现在科技创新的范式发生了改变,正在从1.0时代转向3.0时代。肯定有很多朋友会问:什么是1.0?什么是3.0?科技创新的1.0是企业内部的创新,科技创新的2.0则涵盖多个不同主体,即在产学研之间协同建立开放的创新体系。产业创新的3.0则是强调遵循生物学规律,注重建设开放创新生态的创新。
其次,我想分享一下在这种开放性创新生态的语境下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赛迪研究院本身就是致力于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智库研究,我们也对我们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国家所处的工业阶段进行过预判。我们认为中国现在正在处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机遇期。长期以来我们国家也是放眼国际、广交朋友,积极打造了有利于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创新生态。现在我们国家已经跟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参与了200多个国际的多边组织。在这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下,我们国家在不断地推进创新共赢的局面,特别是在国际科技创新方面。
我认为我国目前所做的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总结。一方面,我国一直都在推动创新资源的共享,尤其在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金砖国家”等方面的科技合作,通过共建实验室、联合攻关等等方式来共享创新成就。另一方面,我们国家也更致力于更加灵活有效的方式向世界输出科技产品,维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的共同创新,构建公平、公正的全球科技创新的治理体系。
我也基于大数据做过很多关于创新3.0的研究,下面简单分享一下。对于企业来说,创新也是他们一直在追求的关键因素。我们想知道哪些领域未来有可能成为新兴产业未来的爆发点,因此我们对全国1万家“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进行了大数据追踪,从中发现,从创新潜力来看,新兴软件、新兴信息、风能产业、卫星和应用产业都是创新能力极强的领域,未来很有可能会通过颠覆性创新从新兴产业变为中国的支柱性产业。我希望大数据能够为这些领域的发展提供支持。
本文依据嘉宾在由全球化智库(CCG)、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服务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