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多:“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平台不断扩大

2023年10月10日

2023年9月21日,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九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北京盛大开幕。会上,大湾区科学论坛总工程师潘小多发表以下观点:

谢谢主持人。我来自中国科学院,我谈一下“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科技合作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驱动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科技合作是支撑服务互联互通、生态文明建设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的有效手段,也是深化与共建国家开放合作的桥梁纽带。

十年来,科技合作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主要体现在“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平台不断扩大。自“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计划启动以来,我国与共建国家在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等多个方面展开了深入合作,截止2022年末,我国已与84个共建国家建立科技合作关系,支持联合研究项目打造1118项,累计投入29.9亿元,在农业、新能源、卫生健康等领域启动建设53家联合实验室。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发起了“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该联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首个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研机构、大学和国际组织共同发起成立的综合性、实质性国际合作组织。目前“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成员单位达到67家,覆盖欧洲、亚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的48个国家和地区。此外,我国面向东盟、南亚、阿拉伯国家、中亚、中东欧国家、非洲、上合组织、拉美建设八个跨国技术转移平台,并在联合国南南框架下建立了技术转移南南合作中心。

同时,“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人才交流互通不断深化。截止目前共建来华交流培训的科技人员已达18万人次,来华开展短期科研工作的青年科学家人数近15000名,面向非洲东盟南亚等国家科研人员的创新中国行活动多次举办,丝绸之路奖学金计划支持了500多名共建国家的青年科学家来华开展短期科研。“一带一路”多层次科技人文交流体系初步形成。

此外,“一带一路”科技成果不断取得进展。中国与共建国家的科研工作合作逐渐加强,在论文合作方面表现较为明显。论文合作数量由2014年8000多篇增长至2021年28000多篇,合作研究领域重点聚焦在材料科学、工程电气电子、应用物理、环境科学和化学物理五大领域。我国与共建国家科技合作持续推进,有力地促进了民心相通、理念融通、要素畅通、设施连通,带动了我国与共建国家发展战略对接、产能合作,为共建国家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注入了新动能,为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在日趋复杂和严峻的国际环境中,“一带一路”建设在绿色、健康、数字、创新等新领域的科技合作将在支撑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建议在法律法规、科学数据、科技组织和科技合作平台等方面高度重视整体谋划、统筹资源、创新机制,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在支撑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具体来说有以下四点。一是充分发挥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指导统筹作用;二是建立统一标准的科学数据和规范;三是充分发挥国际组织会贤聚能的载体作用,加强与联合国机构和已有国际科技合作组织合作,依托现有国际组织力量比如大湾区科学论坛、中关村论坛、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等机构关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重点领域,推进重点问题和难题的科技合作,并在不同区域侧重开展科技合作;四是强化科技合作平台的建设。

本文依据嘉宾在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15周年系列主场活动之“第九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潘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