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怡:建立互信设立标准打造更为强劲的供应链

2023年11月21日

2023年11月6日,由商务部和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主办,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共同承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分论坛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会上,必和必拓(BHP)首席商务官潘文怡女士(Vandita Pant)发表以下观点:

各位嘉宾,大家好!

首先,非常荣幸能够来参加这次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并且探讨这么重要的一个话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我的公司必和必拓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矿产资源产业,我们所生产的金属和矿产品,为全球经济的平稳运行保驾护航,同时也为世界脱碳转型提供着有力支撑。作为一家全球企业,我们的业务遍及世界各地,与中国合作伙伴的贸易往来更是源远流长。必和必拓始终倡导自由开放的全球贸易,自由贸易一直是促进各国经济增长和发展,减少贫困和提高全球人民生活水平的强大动力。

在过去的10多年当中,我们有幸通过这些产品来支持这些中国的公司,还有能够去参与到整个经济转型的过程当中,成为了中国高速发展的参与者和贡献者。同时必和必拓与中国的广大供应商和战略合作伙伴建立起良好的长期的合作关系,在他们的全力支持下,必和必拓的全球业务得以顺利运转。

当世界面临复杂挑战之际,供应链韧性也会备受考验,所有的供应商对此应该都深有体会。

过去3年的这场疫情,无疑暴露了全球供应链在疫情前已然存在的不足之处。我们能做出什么样的不同的改变呢?作为负责任的企业,作为客户,作为供应商,我们怎么才能够有备而行呢,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哪些方面未雨绸缪呢,我想就此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首先在后疫情时代,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观点——国家和企业应该要寻求供应链的多元化和自给自足,同时还有人提到了制造业回流、近岸外包、增加库存、建立备份等措施。这些想法在理论上看起来似乎是合理的,但是实际上将大幅增加供应链的复杂度,拖累成本效率,进而会削弱公司的竞争优势。

所以我的第一个建议,我想说的和现在的主流观点恰恰相反,比如说在疫情期间,必和必拓一直都非常密切地与中国的客户进行合作,包括跟中国的供应商合作,以更好地减少对于运营带来的影响。我们能够做到这点,正是因为我们有非常强劲的,非常深厚的,以及非常长远的与这些合作伙伴的友好关系,如果没有信任和合作,必和必拓和我们的合作伙伴不会像在疫情期间有如此良好的表现。所以我想强调的是,我们非常信任我们的供应商,我们也相信加深与客户的合作,与供应商的合作是同样重要的,也是我们非常需要,让我们的供应链变得更加有韧性的前提。

第二点想提出的观点,希望能够增加供应链的透明度。我们是需要更好地能够识别出所有的输入,所有的输出以及整个供应链。通过这样的一种高透明追踪和追溯,我们对于整个供应链是不是会有一些风险,能够获得非常早期的预警?这样可以让我们共同解决现有或在未来可能产生的瓶颈,或者同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我们的价值链,来减少我们的碳排放,增加生物多样性,这些其实都是非常关键的,让我们能够确保供应链是可持续的,并且让它变得很有韧性对于未来做好准备。

第三点是要设立标准。我们要有非常高的标准,并且提供必要的动能。我们能够共同确保这种积极的变化,是能够在整个供应链发生的,比如说必和必拓这样的公司,我们有能力影响标准的设立。整个供应链超出我们的运营范围,我们是和供应商进行合作,我们其实在ESG和减碳方面有相似的标准和愿景。同时作为供应商,我们必和必拓也是非常了解这样的标准对客户的价值,同时可以跟客户共同应对未来的挑战。

最后我想说一点,无论是供应商还是客户,在构建韧性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做出同样的承诺,要有统一的原则。有韧性的供应链存在的前提是能够很好地运行和运转,是有公开市场,并且是有价值透明度的。能够确保我们有信心可以带来更多的资本投资,引入新的产品来满足更高的需求。在一个运转良好的市场中,它的功能就涉及到价值透明度,这其实是供应链韧性构建单元的基石,作为供应商必和必拓提供非常关键的一些大宗商品,比如说包括矿业商品,同时也有超过120年的实践积累经验,提升效率,并且也有非常多的专业能力。所以说与必和必拓建立合作,会让你的供应链更有韧性,而不是相反。

同时,我们也有越来越多地的深厚关系,尤其与中国的合作伙伴,意味着我们的运营方式会更加有效和更加可靠,因为它主要取决于中国的专业知识,而且对于公开市场有更多的承诺,以及我们致力于投资,这意味着供应的一种持续性。所以最后我也想呼应开始的观点,现在并不是要退出全球供应链的时候。我想说的是在相对稳定的时代,我们是有机会建立互信,互相依存,我们可以增加价值链的所有元素,并且进一步作出承诺,推动开放市场。在一个供应链中它的强势环节和弱势环节同样重要,如果我们的供应链更强劲,我们就有机会能够最大化全球供应化的力量,并且让它能够更加可持续且有效,更有韧性造福所有人!

谢谢。

本文依据嘉宾在由商务部和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主办,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共同承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分论坛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