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艾利森:用中国智慧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2024年3月25日

“2024大选年令美国当下进入了‘愚蠢季’,美国两党的政客言论极端化,甚至有些人的言辞与事实相去甚远。从参议院到众议院都在猛烈抨击中国,因为大家在一起比拼看谁对中国更狠。而这也加剧了美中紧张关系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潜在危险。”3月22日,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创始院长格雷厄姆·艾利森在全球化智库主办的新书《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王辉耀对话格雷厄姆·艾利森 论中国与世界》发布会上如是表示。

▲ 格雷厄姆·艾利森(左)在发布会现场

在发布会上,艾利森回顾了“修昔底德陷阱”概念的提出。“修昔底德陷阱”说法源自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就伯罗奔尼撒战争得出的结论,雅典的崛起给斯巴达带来恐惧,使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艾利森2017年推出专著《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书中警示新兴大国挑战守成大国、守成大国遏制打压挑战国,两者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迈向战争之路的风险。

艾利森探讨了当下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与微妙性。随着全球南方国家崛起和地缘政治变化,中美关系因贸易争端、全球挑战、地区冲突、台湾问题等因素,变得充满更多变数和不确定性。但他强调,考察过去五百年的历史可以发现,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战争并非不可避免。

艾利森引用了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的演讲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他表示,习主席的这些重要论述对于超越“修昔底德陷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艾利森建议借鉴中国历史的智慧,从中去找寻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之道,探寻中美共存的方式。他引用《孙子·九地》里的一段话:“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艾利森用这个“吴越同舟”的典故,指出虽有旧怨的双方,当共同遇到问题时也要互相救助。他说,还可以借鉴中国文化的“阴阳调和”“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思想,构建中美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竞争性伙伴”关系。

艾利森认为,在高端半导体、人工智能、绿色技术或电动汽车等技术领域中,中美的对抗性还会加强,下一步中美之间还会出现很多“卡脖子”的技术竞争,会进入到伙伴关系和互相合作的“卡点”。但他认为,在科技竞争方面中美双方都应该保持一定的克制性和平衡性,因为技术发展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竞争对手也相互依赖,要学会共存。他建议中美从政府到民间各界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圈层当中去推动合作。

艾利森专门谈到他的良师益友亨利·基辛格为推动美中关系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并强调指出基辛格在2023年5月时谈到,美中关系平衡的被打破很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但对于美中是否有可能避免爆发全面战争的危险、实现共存,他仍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艾利森提及自己与基辛格2023年10月13日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刊发的合著文章《人工智能武器管控之路——美中必须合作避免灾难》。他们在文章中指出,现在世界已经进入人工智能(AI)时代,技术进步固然会给人们带来便利,但同时也可能产生灾难性后果,中美需要确保安全地发展AI技术。

艾利森强调,目前全球面临包括AI发展、气候变化、核威胁、下一次全球大流行病等共同挑战,各国必须意识到当前形势复杂性和协作必要性,在激烈竞争的同时也需深度合作。中美应以更加聪明的方式处理竞合关系,打造稳定基础,消融对抗态势,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文章选自参考消息智库,202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