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屠新泉:如何解读和应对美国贸易战
文章选自财新网,2020年1月14日
2020年1月17日 -
滕建群:说不尽的中东恩怨情仇不会休
文章选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2020年1月15日
2020年1月17日 -
崔洪建:欧洲力求建立战略自主应对变局
文章选自新华网,2020年1月9日
2020年1月17日 -
项兵:如何打造一个源自中国的世界级商学院
专家简介 项兵,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 2020年1月9日,由MBAChina与《经理人》杂志共同举办的“中国商学院”教育盛典于北京盘古七星酒店圆满落幕。本次盛典聚焦了业内知名专家、全国各大商学院院长、主任及杰出校友代表,并围绕商科教育行业进行了主题分享、圆桌对话、评选颁奖等一系列活动。 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中国商业与全球化教授项兵受邀参加盛典,并发表题为“长江商学院的创新、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演讲。项兵院长从以下五个方面为在场的各位分享了如何打造一个源自中国的世界级商学院。 -01- 第一,打造一个世界级商学院的基本,要拥有一个专职全职的世界级教师队伍。 -02- 第二,中国的商学院必须解决中国的问题。把学者请到中国,研究中国的经济和管理问题,为中国培养人才。在中国的商学院必须服务中国企业,必须接地气。 -03- 第三,引领式的创新。创新很重要,要想超越,必须成为新时代的谷歌。 项兵院长提到,针对创新应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要对商学院逻辑做拓展;在全球大变革的今天,不仅要关注如何做生意,如何有竞争力,还要更加注重社会责任的培养。 另一个方面是贯彻灌顶式打法;项兵教授表示,在世界不断地变化与创新的格局下,要不停学习,不学习就注定被淘汰。 -04- 第四,长江商学院的社会责任。 长江商学院的第一阶段的社会责任,将人文课程引入管理教育,从数引入到道。 项兵教授表示民族的复兴和崛起一定要靠道,靠价值观,靠道德制高点,靠解决全球性的问题,这是不可或缺的。管理教育如何从术到道,这是为民族、企业、民族复兴做出的必要条件。 第二阶段将公益作为第一课。长江商学院要求EMBA学员做48小时的公益活动,不做完公益活动无法毕业;中国企业一定要加强“公益”这个理念。第三阶段是社会创新。通过社会创新,把个人公益、企业的社会责任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广度。第四阶段,为全球培养新生代颠覆的力量,同时希望新生代颠覆的力量更重视社会责任和社会创新来解决社会问题。-05- 第五、长江未来的全球项目三个立足点: 1,打造培养新生代颠覆力量的全球生态体系。 2,通过社会创新解决社会问题,和全球最大的公益组织合作,和GIG合作,重视社会创新。 3,聚焦儒家经济圈。 文章选自MBA网,2020年1月12日
2020年1月16日 -
美国西北大学中国校友会首届年会在京举行
2020年1月11日晚,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 中国校友会首届年会在北京瑞吉酒店隆重举行。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院长弗兰切斯卡·科尔内利(Francesca Cornelli)和来自北京和上海的校友,以及各界人士等170余人参加了活动。
2020年1月16日 -
朱永新:开卷有益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朱永新,全球化智库(CCG)顾问,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2019年12月10日,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在“2019搜狐教育年度盛典”上针对教育的主体地位问题进行了分享。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开卷有益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要把有限的时间读真正的好书。 学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只有当教师、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教育才能达到最好状态,应该让更多人拿起书来和最伟大的智慧对话,真正拥有阅读生活的人,才能真正享受精神生活带给他的宁静和幸福。 (以下根据朱永新演讲实录整理) 精神生活相当程度上 通过阅读实现 我们其实生活在三种世界里,一种是生活在物质世界,比如现在生活在这个会场,回到家生活在家里,回到学校生活在学校,生活在物质生活中。第二生活在社会生活中,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是特殊的世界,同时我们还生活在精神生活之中。精神生活,只有人才有,物质和社会生活动物也有。一个人能不能幸福,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我们三个世界的平衡。人是社会的人。但你如果仅生活在人和人的世界中,你又很难幸福。因为人的很多不幸福感往往来自于人和人的相处。人怎么样才能拥有幸福?很重要的方面是精神生活。精神生活只有人才有。人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用符号来进行生活的“人”,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阅读的“人”,是在这个世界上唯一要过精神生活的人。人只有前面两种生活,没有精神生活,人就不是“人”。所以人的精神生活对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在引导我们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对这三种生活,尤其是对精神生活的关注是不够的。 在物质生活世界,我们要看好山好水,要过体面的物质生活。人的社会生活里,要成为一个受人欢迎和受人尊敬的人。但是在精神生活里,你有没有想过,你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 精神生活的精彩性、丰富性绝不亚于挑战性,绝不亚于前面两种生活。而精神生活的关键在哪里?在阅读。因为精神生活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阅读生活实现的。当一个人和文字相处的时候,当一个人阅读伟大经典的时候,当一个人看到所在的生活圈没有看到的东西的时候。所以我曾经讲过,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民族的世界取决于阅读。阅读恰恰让我们过上精神生活最重要的原因。 解决阅读问题, 关注阅读的高度 如果关注阅读,要关注阅读的高度。因为阅读的高度直接影响到精神的高度。所以我说开卷有益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开卷有益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在人类社会知识产品还非常少,是在人们还没有更多的可以阅读素材的情况下。现在已经不一样的,中国每年将近有50万的图书出版,眼花缭乱,鱼龙混杂。在这个情况下,就需要认真地去选择一些好书,就需要把有限的时间要应用读真正的好书。 所以,现在的中小学生也好,现在的成年人也好,很大的困境应该读什么?阅读是教育最关键、最基础的事情,也是提升一个国家国民素质最廉价、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还有什么比阅读更能提高人的精神世界东西。 今年“两会”期间我专门写了一个提案,就是要关注农村中小学的图书馆建设,关注农村孩子的阅读问题。这些年来,国家在农村教育上投入很大,尤其在解决农村学校的硬件建设上,包括学生的营养午餐。我到中国贫困地区村学校去看,营养午餐基本上解决了,学生能够吃到比较好的食物了,但是精神正餐的问题没有解决,绝大部分乡村学校没有相应的图书馆,农村教师、校长并没有意识到阅读对农村孩子成长的意义和价值。去年我到云南一所村小,我跟校长说,如果孩子读了好书,可能就会改变他的一生。但是我们的老师都不读书,老师对书都没有感觉。所以,农村孩子的阅读是提升农村孩子精神世界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如果最偏远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能够读到一样好的书的时候,他们的精神世界就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我们从2006年成立研究所,用十年的时间为中国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包括教师、父母都选择了一个基础阅读书单。我觉得这是中国教育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结构。因为当一个孩子阅读的问题真正解决了,当他们有最美好的图书对话,精神世界就充裕了。人的精神是通过和伟大的精神对话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靠自身直接的探索,靠前面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经验是不可能让人真正成长得如此幸福。人类社会正是因为有了大量的阅读,才可能有大量的创造。所以我觉得应该让我们的孩子有机会去读到最好的书,应该让我们的人有更好的时间进行看书。 除了基础书目,学科也很重要,过去认为所有的学科学习就是读教科书,都是做习题,其实不是。真正的孩子走进学科,一个孩子是能够热爱阅读的,比如说数学、物理、化学都有大量和学科相关的科学普及书、科学家的传记,这些对孩子走进学科更好成长都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美国人曾经写过一本书,美国的精神世界是怎么成长的,作者认为其实是影响着每个人是最伟大的书造就的。其实中国也同样需要伟大的书。 有了书了以后,怎么让真正让孩子读好书?怎么让他们真正地成为一个读书人?所以我们设计了晨读、午读和暮醒的方式。我们的孩子每天早上通过诗歌开始一天的黎明,每天中午对整本书的共读,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才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价值。共同的阅读同样很重要。默写,晚上我们希望通过反思,记录自己的生活,帮助人成为真正思考的人。 阅读提升教师专业性 中国的教师为什么专业性不够?我们作为医生、律师、科学家,任何一个领域专业性都比较强,这些领域所有的人都能够做教师。但是我们的教师去从事任何一个行业都无法胜任,为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教师专业性不够。其实教师最需要专业性,因为教育是人类最复杂的事业,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存在。但是,我们的师范教育很少让教师去阅读从孔子开始的伟大的教育著作。刚才讲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些著作,这些著作的阅读在师范学院里没有。我们把教育原点拿过来跟教师对话,教师通过日常的生活再加上对话会理解教育,增强专业性。 学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教师也需要不断地成长。一个教师如果没有学会热爱阅读生活,他就很难真正成长。通过教师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学习,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提升自己,站在团队的肩膀上成长,这是教师成长最重要的基础。只有当教师、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那才是教育最好的状态。 所以,我们一直期待让中国更多的孩子,更多老师,更多的公民真正地拿起书来,真正和最伟大的时间和最伟大的智慧对话。真正拥有阅读生活的人,能过正确的精神生活,才能真正享受精神生活带给他的宁静和幸福。 文章选自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2019年12月14日
2020年1月16日 -
黄剑辉:持续对外开放应是我国发展必由之路
文章选自新浪财经,2020年1月12日
2020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