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城地铁“通票”诞生 长三角智慧生活圈提速
摘要:这看似小小的一步,不仅通过支付宝的技术助力克服了三地闸机硬件的差异,更在某种程度上跨越了三个城市居民的心理距离,开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模式。以后,整个长三角地区都将实现地铁刷码的互联互通,形成一个区域 “地铁圈”。
2018年12月6日 -
霍建国:培育民营企业内生动力是提升外贸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专家简介
2018年12月6日 -
庞中英:不要忘记阿根廷G20《联合声明》
庞中英,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 阿根廷是2018年的G20东道国。布宜诺斯艾利斯G20峰会,阿根廷办的不错。 不过,这次G20,也有一些“动人”的故事: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从柏林出发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空中因为专机电子事故而不得不改乘迟到峰会;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走下专机后“吃惊”地发现他跑到遥远的南美居然也没有摆脱遍布法国的“黄马甲”。 12月1日,G20在闭幕后如期发表了《联合公报》。但是,这份《联合公报》在世界上并没有引起足够注意,因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是G20本身及其《联合声明》,而是在G20场合上演的各种大国外交,尤其是中美领导人之间的晚宴会谈。 我一直担心阿根廷G20步APEC的后尘,担心这次峰会不出来《联合公报》。不过,我的判断力还是不行,担心是多余的,阿根廷毕竟不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个国家的国际领导能力还是了得,没有让阿根廷当了第一个没有发表G20《联合声明》的主办国。 不过,我的担心也是世界上许多人的担心。就在G20举行前夕,根据路透社等的报道:“来自G20成员国的官员们正在阿根廷为周末领导人峰会起草最后公报,但起草(谈判)过程进展缓慢,目前对于贸易和气候变迁问题的措辞存在分歧。美国官员正在阻挡任何提及巴黎气候协定的辞令,反对指责美国搞贸易保护主义。 最后(定稿)化的阿根廷G20《联合公报》的语气是调和的、温和的。特朗普表态,对此很满意,自我表扬,说的他的G20外交很“成功”。 2017年,德国办G20时,第一次参加G20的特朗普表示“无法赞同以当下以不公平的自由贸易为前提的反贸易保护主义”。在德国等的坚持下,尽管“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仍然进入汉堡G20的最后《声明》,但是,特朗普政府喜欢的“公平”贸易一词,也进入了汉堡《声明》。 墨西哥总统Pena Nieto参加了G20,而且在11月30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等一起签署了取代《北美自贸协定的》(NAFTA)《三国贸易协定》(USMCA)。不过,这位为墨西哥“站好最后一班岗”的老兄不是在他的国家,而是在另一个说西班牙语的兄弟国家阿根廷成为“墨西哥前总统”的。公认的“左翼”的、“反建制”的、许诺“深刻而激进的变革”的民粹主义的Andres Manuel Lopez Obrador (AMLO)在12月1日已经宣布就职墨西哥新总统。2018年7月,AMLO当选墨西哥下一任总统。AMLO的上台是墨西哥人民对标榜“美国第一”的特朗普总统最好的回应,即也选一个标榜“墨西哥第一”的人应付不测,尤其是来自邻国美国的压力。 G20可能将有越来越多的诸如特朗普或者AMLO等的领导人。今后,G20领导人会议(峰会)说不好将是世界民粹主义领导人的聚会呢。 上周我的专栏说了,2018年的G20,有一个列席的代表,那就是巴西当选总统Jair Bolsonaro 。他要等到2019元旦时才能上大位。他以后是否到其他国家参加或者不参加G20我们不知道,但这位当选总统与墨西哥的新总统AMLO一样,都是拉美的“特朗普”。 看看,日本在2019年主办G20之时,至少有特朗普和他的国际兄弟“特朗普”与会G20。G20之代表的世界政治或者全球政治将与以前大为不同。 现在让我们具体看看2018年的G20《联合声明》吧。 “妥协”在《联合声明》中处处可见。阿根廷峰会的主题是“共识”(consensus)。与会各国都明白,如果不妥协,就没有共识。但这样的“共识”显示,就多边而言,G20日益接近“空谈俱乐部”(a talk shop)。 声明中没有出现美国现在的政府讨厌的“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话语。相反,阿根廷峰会的主题“公平(fair)”正是特朗普政府声称的。 《声明》避免了“全球”一词,而是回到了“国际”。我数了数这份《声明》的“国际”一词出现的次数,不下5处,包括“国际秩序”、“国际合作”。“国际”回来了,“全球”不知去了哪里。 不过,G20声明中,美国与其他成员之间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差异不能弥合,只能各自表述。 《声明》的第20条如下: “《巴黎协定》的签署国,都也加入了《汉堡行动计划》,重申《巴黎协定》是不可逆转的,承诺全面贯彻《巴黎协定》,反映根据各国情况而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在对付气候变化的同时,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 《声明》的第21条则是: “美国重申其退出《巴黎协定》的决定,坚定其对经济增长以及能源接近和能源安全、使用各种能源及其技术的承诺,同时保护环境”。显然,特朗普政府的外交官也做出了一种辩护性的但空洞的“妥协”,退出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美国也要保护地球环境。 如同APEC等多边论坛,一度雄心勃勃的G20,在全球治理的危机中,也在走下坡路。 文章选自华夏时报网,2018年12月2日
2018年12月6日 -
丁一凡:法国“黄背心运动”何以难平息
丁一凡,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亿阳讲席教授。
2018年12月6日 -
魏建国:充分认识中美经贸磋商的艰巨性
专家简介
2018年12月6日 -
CCG协办“第二届高端人才珠海创新创业交流大会暨中国海外学子报国行活动”
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驱试点,40年来地区经济有了跨越式的发展,然而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其中把握人才资源是大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珠海市应该在大湾区建设中扮演怎样的角色?珠海市自身在人才吸引方面有什么优势和不足?珠海市又应该如何一方面与大湾区的其他城市展开资源互补,合作共赢,另一方面又与之展开良性竞争,打造大湾区建设中的人才枢纽? 为加强人才智力交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建设,12月3-5日,由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专家指导委员会、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珠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珠海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承办、全球化智库(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协办的“第二届高端人才珠海创新创业交流大会暨中国海外学子报国行”活动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办。活动邀请了国家和省人社部门领导、广东省各地市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海内外高端人才、社会各界精英、企业家、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以及市区组织、人才、产业、商务等职能部门负责同志等近千人参会。大会以“启航新时代,英才共成长”为主题,立足人才和企业发展需求,对珠海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展开了热烈研讨。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李璟,广东省人社厅副厅长左孟新,珠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青川,珠海市政府副市长刘嘉文,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处长杨凯,广东省人才服务局党委书记林龙水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和相关议程活动。 在由CCG协办的主会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高峰会”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地区所副所长、研究员申兵,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澳门大学学术副校长倪明选以及香港铁路有限公司首席顾问、中国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理事易珉受邀就“改革开放再启程—粤港澳大湾区中珠海的角色与定位”做主旨演讲。主旨演讲后,众多学者和企业家应邀参加了圆桌论坛,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珠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动力”的话题,共同探讨湾区创新及人才、企业与产业发展路径和愿景,为珠海的进一步改革与创新发展出谋划策。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地区所副所长、研究员申兵在发言中说到,珠海市应把握经济发展竞争新态势,抓牢大湾区建设新机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地区经济发展也出现了竞争新态势。在此背景下,珠海市若想实现地区经济大幅发展就要积极推动地方改革,加深开放程度,鼓励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发展,注重科技创新,建设宜居城市;同时还要把握好城市定位,努力成为国家深化改革开放的展示区、大湾区制造业发展的新高地、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策源地,最终成长为一座开放包容的魅力之城,通过多元化建设,为人民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与创业环境。 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澳门大学副校长倪明选在演讲中指出珠澳应携手共进,资源互补,打造双城生态人文都市圈。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系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以及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人才资源和国际交流优势,而珠海作为创新型、开放型珠江西岸核心城市和现代化宜居宜业城市则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把握“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要求珠澳携手合作,优势互补,共享资源,打造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把握当前的发展机遇,建设双城生态人文都市圈。 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中国业务首席顾问、中国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理事易珉表示珠海市发展需要进行模式创新,吸引应用型人才,走差异化道路。未来珠海发展要更注重公共交通发展的模式创新,借鉴TOD的发展模式,进行PPP立法,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创造更好的社会效应。此外,珠海还应把握细分化、顶层化、人才顶级化的发展方向,多吸引应用型人才,走差异化道路。珠海位于珠江入海口,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其城市发展要避免与粤港澳大湾区大城市的正面竞争,另辟蹊径,走精细化城市建设道路,利用“集成化”、“枢纽化”的人才资源,发展高端制造业,从而在大湾区建设中抢占发展高地。 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在圆桌讨论中指出珠海市要抓住“二次创业”良机,建设人才枢纽。珠海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人才引进政策的制定上一直是大胆、进步的,这为当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人才优势树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次“二次创业”的机遇中,珠海应该更加重视区域间合作,增加与港澳间的合作,打造良性的创业竞争生态环境。模式创新是利用创新思维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关键点,因此,珠海做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也要进行模式创新,从全球优选人才,凸显自身产业特色,将珠海建设为人才枢纽,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大湾区建设。 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Stephen Jarislowsky讲席教授,美国新泽西大学J. Robert Beyster研究员,世界银行“移民与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方涛提出了珠海市应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进一步推动社会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观点。珠海市在人才引进方面具有许多优势,如便利的交通、宜居的城市建设、包容的城市文化等,这为改革开放以来珠海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助力。在未来,人才资源仍然是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因此,珠海在大湾区建设中,不仅要继续发挥已有的优势,还要进行社会创新和制度创新,不仅要引进创新型和应用型的高端人才,同时也要引进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在人才引进、测评、培训、挽留等方面进行世界领先的建设,从而顺应深化改革开放的发展潮流,把握大湾区建设机遇,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珠海分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何建华在讨论中表示珠海市应充分发挥高校和产业的人才载体作用,推动珠海经济建设发展。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因此怎样引进优秀的人才是珠海进行经济建设的重要思考问题。作为人才资源的两大重要载体,高校和产业对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珠海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若想抢占人才优势,一是要积极开展与高校的合作,各方进行分工定位,抓住优秀人才;二是要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进而为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与创业环境。在高校和产业的共同配合下,珠海会朝着创新之城、活力之城的方向大步迈进。 全球化智库(CCG)执行秘书长、博士生导师李卫锋在讨论中说到珠海市需要把握优势,直面挑战,建设人才湾区。改革开放以来,珠海在人才吸引方面已经形成了经济实力雄厚、人才创新环境聚集、城市宜居宜业、政策创新支持等多方面优势。但是珠海市若想抢占湾区建设的人才新高地,依旧面临着许多挑战,如高端人才原创性不足,转化率较低;关键性技术受制于人;粤港澳三地合作明显不足;人才争夺压力大等。因此,珠海市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中,要准确把握已有优势,用积极的态度应对挑战,不仅要引进优秀人才,更要把人才优势落实到经济建设上,同时也为“人才湾区”的打造贡献力量。 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兼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理事长林志军表达了珠海市要用创新思维发展经济,进行区域合作,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的看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仅是地区性的经济建设,更是服务于国家整体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战略的建设性活动,为珠海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因此,珠海不仅要把握这个“二次创业”的良机,同时也要顺应大湾区建设趋势,用创新的思维开展经济建设活动,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进一步开展区域合作。在人才引进方面,珠海要对城市重点发展方向进行精准定位,将资源集中高效利用,重点引进并扶持相关人才,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助力大湾区建设。 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表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设优秀的高端人才承接平台应是珠海市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珠海市位于珠江入海口,临近深圳、香港、澳门等经济较发达城市。随着深圳、香港等城市生活和创业发展成本的不断攀升,珠海可充分发挥其地理位置优势,成为大型创新企业的承接地。同时,珠海也可把握临近高校聚集地的优势,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并做好人才的培育、鼓励工作,为来到珠海的人才创造优质的发展环境,以才引才,从而向现代化宜居城市建设的方向迈进。 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颜军介绍了创业时珠海市为其提供的优惠政策,并指出今后珠海市应继续发挥政策优势,吸引高端人才。珠海市一直以来在人才引进方面都敢于大胆尝试,为高端人才提供优惠政策,注重对人才的培育、引进、关怀和支持。这种政策优势在改革开放以来为珠海的人才获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珠海若想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发展机遇,怎样弥补人才缺口依旧是巨大挑战。我希望珠海市委政府能够出台更多人才优待政策,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利用政策优势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为珠海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城市建设做出贡献。 此次交流大会是先进思想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专家学者和来自各行业的企业家们积极为未来珠海市的城市建设发展建言献策。这充分体现了珠海市政府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来自社会各界的专业人士对大湾区建设的充分关注与全力支持。相信珠海市能够把握此次发展机遇,在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基础上,推动改革开放战略的深入实施。
2018年12月6日 -
米雯娟
米雯娟,女,汉族,1983年1月生,河北张家口人,1998年参加工作,长江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专业毕业,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任VIPKID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北京外国语大学校董事会董事。
2018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