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黎和平论坛闭幕—中国4项方案入选CCG占2项,王辉耀作为执委应邀出席论坛
前排自左向右分别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俄罗斯总统普京、加拿大总理特鲁多 法国当地时间2018年11月11日-13日,由法国总统马克龙倡议发起,旨在为全球治理方案提供有效支持,通过创新全球治理以实现世界和平、推动多边合作的“巴黎和平论坛”在巴黎圆满举办。开幕式上,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俄罗斯总统普京、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等全球60多名国家政要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世贸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干事拉加德、经合组织秘书长古里亚等多位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出席。全球化智库(CCG)提出的2项倡议——成立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和国际电商联盟D50从近900个项目中成功突围,获得了主办方的高度认可。同时,CCG理事长王辉耀入选巴黎和平论坛执委会,作为执委会成员指导并参与论坛工作。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开幕式致辞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一战结束100周年创办了巴黎和平论坛,面向各国征求全球治理新方案。作为巴黎和平论坛成立的第一年,论坛主办方共收到来自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800多个治理方案项目。经评审后,仅116个项目最终入选本届论坛,其中来自中国的方案有4个,全球化智库(CCG)提议的方案占2个:包括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提交的“一带一路”方案,CCG提交的“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和“国际电商联盟D50”,以及复旦大学和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联合提交的创新能源解决方案。CCG成为唯一来自中国的提交全球治理新项目方案入选巴黎和平论坛的智库。CCG所提出的2项倡议成功突围,获得了主办方的高度认可。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开幕式发言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开幕式发言 开幕式上,论坛执委会代表向世界各国领袖介绍巴黎和平论坛项目,IMF、WTO、World Bank、OECD、UNESCO和 ILO等国际机构首脑也在会上讨论全球治理新发展。 开幕式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在论坛现场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和中国参加巴黎和平论坛全权代表人大副委员长吉炳轩介绍了CCG入选巴黎和平论坛全球治理项目建议。 CCG理事长王辉耀向中国参加巴黎和平论坛全权代表人大副委员长吉炳轩介绍CCG入选全球治理项目 CCG理事长王辉耀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介绍CCG入选全球治理项目 CCG副主任兼秘书长苗绿向联合国大会主席埃斯皮诺萨介绍CCG议案 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入选巴黎和平论坛执委会(Steering Committee)。执委会相当于巴黎和平论坛的“智囊”,由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15名全球治理领域的高级专家组成,将从专业知识层面对论坛的筹备与开展加以指导。执委会主席由连续担任两届世贸组织总干事的Pascal Lamy先生担任,执委会成员由各国的社会活动家、平权倡导者、学者、公共政策领域资深人士等组成,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作为代表入选,为全球治理带去了中国的声音。 现有的国际体系正经历危机:国际合作放缓,民粹主义高涨,各国不断强化军事力量,联合国地位弱化,人权被忽视,国际正义遭受挑战。与此同时,新的国际问题不断产生:全球化进程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互联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弊端也不断显现;对于气候问题,全社会尚未在治理方案上达成统一。全球治理的危机不仅阻碍全球经济、投资和贸易,也间接危害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与民众福祉。由于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脆弱地区的人们愈发容易遭受伤害,造成福利的削减。法国总统马克龙领导成立巴黎和平论坛,正是意在召集全球各界领袖以集体行动和多边原则为准则、以提升民众福祉为目标来共同解决国际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和平。 CCG入选的两项倡议——成立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和国际电商联盟 D50正是旨在弥补目前全球治理的不足,联合国家和地区政府、商业领袖、国际组织以及专业人士共同解决全球在国际人才流动与电子商务运营中面临的问题。 当下全球掀起的人才争夺战,各国在签证、人才政策和福利上的差异使得全球人才未能得以自由流动,既阻碍人才的成长,也使相应地区在建设中未能获得关键人才的支持。CCG提议的成立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旨在联合全球各大移民组织和机构为政府协调人才流动事项提供一个重要平台。 另一个入选方案国际电商联盟D50是连接商业界代表、政府和国际机构,为化解数字经济、电子信息平台出现的问题并扩大电子商务对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而建立。由中国电子商会(CECC)和全球化智库(CCG)于今年9月20日在2018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倡议的D50(五十国企业数字经济峰会)成功入选。50国企业数字经济峰会简称D50,主要由代表数字经济的各国和地区的企业、政、学代表,非政府组织等发起,是一个民间发起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D50的倡议,本着公平公正与公开透明并重,在联合国宪章以及公认的国际准则和原则基础之上,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联合全球数字经济参与者,搭建一个全球数字经济体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和发展的共识平台。 图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会长吉炳轩(中)在D50项目展台,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左)和中国电子商会秘书长彭李辉(右)介绍项目情况 两项倡议既体现了世界形势的最新变化和要求,也开辟了全球治理的新领域。目前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和国际电商联盟D50均已处于筹建中,即将正式成立。 2018年9月, D50已在2018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开幕上正式揭牌成立 在13日的巴黎和平论坛上,CCG举行了专场全球治理方案介绍会。巴黎和平论坛主席、WTO前总干事Pascal Lamy 前来CCG全球治理方案介绍会专场,了解CCG入选巴黎和平论坛开幕式提出的国际人才合作组织联合会和国际电商联盟D50。
2018年11月14日 -
魏建国:全球经济有点冷,进博会是一盆火
专家简介
2018年11月13日 -
High-level dialogue raises hopes of deal on Sino-American trade
Stark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were on display at last Friday’s dialogue between their defence chiefs and top diplomats, but the meeting still raised hopes among Chinese experts that both sides would be able to progress in solving deep-rooted trade issues. The security and diplomatic dialogue - attended by Chinese State Councillor Yang Jiechi, Defence Minister Wei Fenghe, US Secretary of State Michael Pompeo and Defence Secretary James Mattis - was a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step forward, they said. While both countries’ positions on issues including Taiwan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differed, each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cooperation. They also agreed to develop a framework for military-to-military conflict de-escal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r Yang said that China was committed to resolving trade issues through negotiation, while Mr Pompeo said bilateral cooperation remained essential despite their differences. The meeting is the latest sign that tensions between the world’s two biggest economies could be easing. "The fact that this dialogue took place and was not postponed again is a very positive sign, and helpful to solving the trade issue," said Dr Wang Huiyao, president of Beijing-based think-tank Centre for China and Globalisation. The security dialogue was originally scheduled to be held in Beijing last month, but was postponed after ties soured over trade, Taiwan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China and the US are locked in a trade war over what Washington views as China’s unfair trade practices. Both sides have levied tariffs on hundreds of billions of dollars of each other’s goods. But some experts are hoping an agreement on trade can be reached when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and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meet at the Group of 20 Summit in Argentina at the end of this month. This follows a phone call between the two leaders earlier this month. At a forum in Singapore last week, Chinese Vice-President Wang Qishan also signalled that China was ready to work for a solution acceptable to both sides. In the run-up to last Friday’s dialogue in Washington, Chinese state media painted it a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two sides to mend ties and resolve disputes. Yesterday, nationalist tabloid Global Times said: "Rarely under the current circumstances have both sides expressed such constructive attitudes." Associate Professor Li Mingjiang of the 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Singapore said recent developments seem to signal that Beijing is prepared to make "significantly more concessions" on trade. "Some of those new concessions may, to some extent, pacify the Americans and satisfy their demands, but Washington must also be realistic in its expectations," he said. From the straits times,2018-11-11
2018年11月13日 -
CCG发布《2018中国国际学校蓝皮书》|“国际教育本土化”的国外经验
1 英语国家的国际教育本土化情况:以美国、加拿大为例 在英语世界中,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例,加拿大和美国境内也存在很多以国际化为导向的学校,这些学校教授别的国家的课程,这些最常见的课程代表了德国、英格兰和法国的教育文化传统。 在加拿大和美国境内存在的这些跨境学校主要是为了满足来自全球各地经常迁徙的父母的需要,这些父母通常希望子女就读和母国差不多的学校。也有一些美国和加拿大的国际学校是为了同时满足其它学校的国际学生和那些家长希望他们接受国际教育的学生的需要。典型的例子包括美国境内的联合国国际学校、亚特兰大国际学校、华盛顿国际学校、印第安纳国际学校和明尼苏达国际学校。 当然,很多情况下,美加两国的国际学校作为一个理念,由于与国家经济指导计划相关(比如国家安全和竞争力),通常由政府资助。 支持国际学校的浪潮背后有着深刻的支持本土化国家主义议程的考虑,这种支持某种程度上是为了促进国家在各个领域的领先优势或者为全球畅销商品提供掩护的考虑。 美国教育部的文件认为推广国际教育的益处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培养在全球竞争优质工作的能力;应对跨国界的议题、现象和灾难;刺激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公民讨论和社会凝聚力。 地方政府制定了关于推动美国的公立中小学国际化教育的法规,成为国际化教育的主要推手之一。比如,在俄亥俄州、威斯康辛州和北卡罗来纳州公立学校都配备了全球教育中心,而个体学校则经常自己制定他们自己的推进国际教育的计划。 在加拿大,政府和各种各样的非营利组织共同制定了旨在推进国家利益的全球教育议程。加拿大国际教育的推广也主要集中在地方层面,每一个省份都推出他们自己制定的全球教育计划,这些目标通常与全球教育的事业相关。 此外,各个省份推行的全球公民教育把全球教育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部分课程。在这个进程中,加拿大教育部长理事会为全球公民教育提供了支持,并且推进加拿大教育来满足学生适应全球竞争的需要。 2 非英语国家的国际教育本土化情况:以土耳其为例 在非英语国家之中,土耳其国际教育本土化的例子尤为特别,凸显了后发国家意图通过国际化教育增强国家实力,却又担忧国际教育带来的文化影响的处境。奥斯曼帝国时期19世纪中叶以前的学校类型分为提供伊斯兰基础教育的Sıbyan Mektebi(相当于小学),另一种则是提供伊斯兰中高等教育的Medrese(相当于中学),这些机构主要由非政府机构成立并进行管理,由政府进行有限的监督。 出于改变自身落后教育体制的考虑,奥斯曼帝国于1839年公布教育法案“坦志麦特” (帝国重组)法案,开启了西化改革。1869年帝国政府效仿法国教育体系进行了教育改革,颁布了新的教育法, 同时开办了公立的法国式中等和高等教育机构。同时,政府也允许少数族群和外国人开办私立的教育机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斯曼土耳其战败,战后政府和国民指责外国人和少数族群开办的学校对民众进行了洗脑,威胁了国家的统一。政府于是考虑对这些学校进行限制甚至关闭。1921年,当时的国家教育部长表示,他本来想关闭所有由外国人创办的学校,但是因为这会影响与其它国家的关系而作罢。1923年希土战争之后,土耳其与对方国家签订了《洛桑条约》(The Treaty of Lausenne), 该条约保护了外国人和少数族群自己办的学校的权利。 在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的一党制时代,共和国第一任总统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土克主政期间于1924年制定了国家教学统一法,关闭了所有传统宗教学校,创办了众多新式西方学校,并将整个教育系统交由国家教育部统一监督管理。当时政府规定,小学和中学的教学内容中不得存在宗教,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课程。 同时,1928年凯末尔政府进行了文字改革,早期的土耳其语文字采用阿拉伯字母纪录,但共和国建立后改用拉丁字母来促进国家的西方化。尽管一直沿用至今,但这在国际上和国家内部受到了很多学术界的批评,被指责过度全球化失去本土特色。 在公立系统推广教育国际化的同时,凯末尔政府却对私立国际学校却严加限制,要求私立国际学校的土耳其语、历史和地理课程必须由当地老师授课。 这一政策导向一直延续到1960年为止,私立国际学校的权力很大程度上被限制,土耳其政府不让它们扩展,甚至关闭了其中的一些学校。 在凯末尔1938年去世之后, 其建立的土耳其共和人民党(CHP)执政一直到了1950年。 这期间,当时的教育部长认为主动学习西方可以促进本国教育的发展,促进国际教育的本土化。因此,这段时期土耳其的西方化趋势十分明显,政府将西方经典翻译到土耳其语,并指定在教学内容中,把希腊语和拉丁语则指定为选修课, 并推广人文主义,尊重各国各民族文化,弱化民族主义和本土主义。 自1950年土耳其进入多党化时代之后,由于外交上亲近美国,土耳其推广西方教育理念的势头一直持续,国内教育方面的主要争议围绕世俗化主义的基础上。随着外交上向西方国家逐渐靠拢,土耳其对于国际学校的态度也开始松动并向积极方向转变。土耳其1961年的新宪法规定,在国家的有限监督下,教育应当自由进行而不被国家垄断。 1982年制定的宪法,更进一步表示高等教育机构也在有的条件下可以由非政府组织办理。1985年,土耳其政府制定了的新的政策来开始促进私立学校的发展,允许私立学校由外国国籍的人自己办理,并且给私立学校可以自己安排收费标准的空间。1985年后私立学校(包括外国人办的国际学校)面对的主要障碍都被土耳其政府逐渐排除。 进入20世纪,随着正发党上台和2005年欧盟启动土耳其入欧谈判,土耳其开始继续进行教育改革以达到欧盟的改革要求,达到欧洲的水准。这期间,土耳其几次调整了国内的教育体制和考试系统,同时土耳其国家发展部制定政策大力吸引留学生来土耳其。 与此同时,土耳其2007年开始实行新政策,给予了国际学校更多的自由,取消了许多限制。 新法颁布之前,一个人只能办理一个私立学校,2007年后则取消了这一限制。 此外,根据1982年的法律,由外国人办理学校的所有不可流动财产(土地等)所有权只能在负责任的许可下交给教育部。但2007年这方面的限制被解除。 在课程安排方面,国际学校也被给予了更多的主导权。根据1980年的法律,私立学校的教学内容需要向国家为公立学校安排的教学内容看齐。私立学校的管理规定以及教育安排需要由教育部批准,教育部对私立学校自己的教育安排有权进行调整改变。 然而,根据2007年的新法,私立学校有权在不违反国家法律的情形下自由安排自身的教学、一周学时和教科书内容。 转载或引用请注明选自全球化智库(CCG)与南南国际教育智库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国际学校蓝皮书》
2018年11月13日 -
巴黎和平论坛今闭幕—中国4项方案入围CCG占2项,王辉耀作为执委应邀出席论坛
前排自左向右分别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俄罗斯总统普京、加拿大总理特鲁多
2018年11月13日 -
CCG主任王辉耀受邀向瑞士联邦议会代表团讲述“一带一路”倡议
2018年10月22日,在瑞士联邦议会代表团访华期间,CCG主任王辉耀博士受瑞士驻华大使Jean-Jacques de Dardel(戴尚贤)先生邀请,作为主讲嘉宾在其官邸向瑞士联邦议会代表团十余人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并回顾了中国全球化发展历程。代表团由瑞士联邦议会国民院议员、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Elisabeth Schneider-Schneiter女士带领,瑞士驻华大使馆参赞兼经济、金融与商务处主任Yves Dominique Reymond(雷毅夫),瑞士驻华大使馆公使、代表团副团长Alain Gaschen (高晟安),政治处副主任Christoph Carpender(高朋德)和政治官Aurèle Aquillon(戴飞)等官员共同交流。 王辉耀主任作为主讲人在发言中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参与全球化、融入世界体系的进程,并介绍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王辉耀表示,中国自从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为自身以及世界都创造了全球化发展的红利。“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提出,但它属于全世界,是一个全球开放包容合作的平台,是全球发展的新动能。 王辉耀讲述到,“一带一路”提出五年来,通过倡建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出资设立丝路基金等,资金融通不断扩大,教育、文化等民间交流与合作也日渐频繁,但他注意到工商界的参与还有很大空间,期待发挥更积极的促进作用。他比喻到,“一带一路”就像风险投资,可以有天使轮、A轮、B轮、C轮融资,非常欢迎与瑞士公司的合作,共享发展成果。为了更好推动国际合作,王辉耀还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可以设立一个常设机制,如国际委员会或秘书处,以便利全球各国的咨询、参与以及“一带一路”工作循序、有效地推进。 在随后由瑞士联邦议会国民院议员、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Elisabeth Schneider-Schneiter女士邀请的午宴上,CCG主任王辉耀继续与代表团、使馆官员、国内外经贸领域专家学者等三十余人进一步交流。 近年来,中瑞关系发展驶入“快车道”。习近平主席今年1月对瑞士的国事访问为进一步发展中瑞关系注入了强劲动力。此次瑞士大使馆举办的闭门会议专门邀请国内全球化与“一带一路”资深专家、学者,为瑞士联邦议会代表团介绍“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加强瑞士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了解,寻找更多中瑞经贸、人文合作的机遇,积极推进中瑞创新战略伙伴关系,更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在本次讲座邀请方瑞士大使馆寄来的感谢信中,瑞士大使Amb. Jean-Jacques de Dardel(戴尚贤)先生表示,代表瑞士议会国民院外事委员会主席Elisabeth Schneider-Schneiter女士感谢王辉耀博士在“一带一路”倡议介绍会中富有启发的见解。王博士在回答代表团问题中所体现出的专业与热忱,对于更好理解中国及其对世界的承诺都非常有益。这样具有实践性的分享对于促进外国在华公司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对中国更加开放型发展的切实支持。戴尚贤先生在信中表示,正如瑞士非常重视相互接触的价值,他相信这次“一带一路”讲座的成功将会带来进一步的合作,期待未来与王辉耀博士展开更深入的讨论。
2018年11月13日 -
黄日涵:进口博览会向世界传递中国开放信号
黄日涵, 全球化智库(CCG)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
2018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