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总统选举政治研究》新书发布 专家热议“新时代”背景下的中美关系
2017年12月4日 -
CCG中加经贸研讨会:各行业代表探讨中加合作路径与FTA建设
2017年11月14日,全球化智库(CCG)在北京总部举行了中加经贸关系及中加自贸区建设主题讨论会。CCG副主任王欣和加中贸易理事会(CCBC)高级顾问Margaret Cornish女士主持会议。商业投资咨询公司Intercedent 负责人John Gruetzner先生、医疗健康公司Wellness代表Ivy 和Anna女士,知名法律公司Borden Ladner Gervais代表Elaine Chen女士、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贸易促进会 (British Columbia Trade Promotion)代表赵强先生等加拿大各个行业资深人士,以及多伦多大学的张薇女士与CCG副秘书长刘宇等就中加经贸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2017年11月22日 -
中美关系不是AB角,是双中锋!
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于11月8日访华,当前正值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特朗普此次访华将会给中美关系带来怎样的变化?中美两个大国将如何定位各自的角色和作用?两国又将如何在合作中处理好分歧和博弈,管控好双边的冲突?未来的世界格局将会因此如何变迁?CCG专家认为,在特朗普时代,中美不是地缘政治中的A角和B角,而是全球治理和秩序演化进程中的双中锋。
2017年11月8日 -
从中欧班列到中巴经济走廊:“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的全球化标杆 | CCG新书发布会
2017年10月12日,全球化智库(CCG)、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西南交通大学联合举办“从中欧班列到中巴经济走廊:‘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的全球化标杆”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CCG学术委员会专家、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系亚太研究中心教授高柏最新著作《中巴经济走廊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欧班列:国家建设与市场建设》在会上发布。
2017年10月16日 -
90后创业:敢作敢当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
2017年10月13日,全球化智库(CCG)携手90后青年企业家组织美索不达米亚社群举办“90后青年企业家谈创新创业”研讨会。研讨会不仅汇集了一批优秀的90后创新创业者,还吸引了60、70、80后的资深企业家、经济学者和产业园区负责人。90后的年轻创业家们激情澎湃、脑洞大、敢于尝试新鲜事物,而60、70、80后的企业家们沉着冷静、心细如尘且吃苦耐劳。这两群人在讨论中碰撞出了激烈的火花。
2017年10月16日 -
台湾知名学者团到访CCG 深度对话一带一路和全球化走向
2017年8月31日,台湾“一带一路”研究访问团和国台办相关领导到访全球化智库(CCG)。近20位来自台湾大学、国立政治大学、中山大学、东海大学、成功大学和中兴大学等高校的教授和中央研究院的院士、研究员与国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及CCG的各位专家、学者就“一带一路”与全球化议题展开深入研讨。CCG主任王辉耀博士致辞,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暨政治学所特聘研究员朱云汉主持对话。
2017年9月6日 -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下一步走向哪里?
9月3日-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将在福建厦门举行,这是继2011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后,中国再次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也是继“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后,中国的又一场主场外交,各国期待此次会晤为金砖国家注入新活力。 2017年9月1日,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即将举行之际,全球化智库(CCG)举办“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研讨会,特邀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国际经贸和亚非拉研究的学者、专家就此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的背景和预期,金砖国家在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和机制以及金砖国家未来合作前景等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CCG执行秘书长李卫锋博士主持会议。 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时殷弘指出,“金砖”是“新型全球化”的开拓者之一,使全球化、国际合作和世界增长更加宽广、更多形态、更加公正;在国际政治方面,“金砖”也可作为新型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发展的开拓力量。目前,年轻的“金砖”面临着体制、文化、地理、情势、世界形势等障碍,中国也需自问对“金砖”成员真正的尊重是否有待提高。他建议,可着手较容易解决和一定时期内有进展的障碍,要听成员声音,充分磋商,仔细说服,有予有取,同时扩大成员也会增加“金砖”的灵活性和达成更多协议的机会。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提出,金砖机制是当今经济治理体系的必然产物。金砖五国都属于全球性或区域性大国,都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很强经济潜力,所以金砖机制本质是大型发展中国家协调的机制。它的产生是必然的。因为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最主要的决策场所是WTO和G20,大国的协调机制非常重要。发达国家有分层的协调决策机制,如OECD。而发展中国家协调机制--不结盟会议和70国集团都非常松散,协调成本极高,很难达成实质性一致。这种情况下,争取发展中国家大国的协调机制更加完善,发出更多声音,“金砖+”是一个绝对正确的方向。 CCG高级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原所长周晓晶认为,本次“金砖五国”峰会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召开,挑战与机遇并存,内涵与意义重大。金砖各国应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以互利共盈、共同发展为目标,在平等对话基础上秉持团结互助精神,直面体量不同、发展水平不均的差异,分享各国理念和经验,加强政策协调,携手确定“下一个十年”的合作机制,保持金砖成色;中国也可以通过“金砖+”扩展朋友圈,进而实现全球共同繁荣。 CCG高级研究员何伟文指出,要冷静看待金砖五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变化。虽然2016年金砖五国占全球GDP提升至23%,其实是中国担当火车头,印度有所贡献,其他三国比重下降,这会在经济和政治上增加中国的难度。同时,金砖机制也要适应过去10年来全球治理机制的变化,今后G20和金砖机制的关系,以及超出G20范围扩容金砖的话可加入哪些国家等需考虑。他建议,“金砖+”可发挥抱团作用,共同推动安全、气候变化等世界重大经济、政治问题。金砖国家亦可与亚投行和“一带一路”的安排相结合,作为重要节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贺双荣指出,巴西作为金砖成员国之一,对“金砖”的立场总体积极,需关注几点变化。首先是巴西官方从卢拉到罗塞夫一直把“金砖”作为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特梅尔上台后,未在政府表态中看到把“金砖”作为战略合作支柱;“金砖”是新兴发展国家合作机制,巴西也一直视自己为发展中大国,但今年提出加入OECD,可能会对其身份认同有所改变;卢拉时期把“金砖”作为南南合作重心,现在南南合作目标并未实现,特梅尔政府想由传统伙伴转向发展同欧美的关系可能对南南合作造成影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研究所副所长杨首国认为,巴西尽管目前遇到困难,总体来说,视“金砖”为确立和夯实大国地位的核心平台没有变,希望以“金砖”为获取经济利益的契机没有变,视“金砖”为参与国际治理体系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没有变。但巴西对“金砖”的态度有些微妙变化:对其总体期望值降低;投入力量和热情有所下降;与“政经并举”不同,巴西集中在经济实惠及国际金融、贸易体系地位提升;对“金砖”扩容不太积极;认为设立秘书处,机制会僵化、财政负担会增加。建议从巴西利益关切入手,加强引导、增加其参与和存在感。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徐秀军梳理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几大特点:第一,基本形成了涵盖各国各级政府和民间力量的多层次合作机制;第二、各国合作定位更为明确,力图共同将金砖打造为五国推动南南合作、构建一体化大市场的重要平台;第三,金砖国家合作是引领新兴市场的全球治理平台;第四,金砖各国日趋务实,经贸合作、人文交流逐渐深入,政治合作更具针对性。第五,金砖国家合作依然挑战与机遇并存。 CCG研究员吴非以翔实的事例和数据阐释了中、俄、印等国现状,并对国际媒体热议的“金砖+”模式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本次厦门金砖峰会举办时机良好,巴西、南非等国合作意愿强烈,“金砖+”提议很有政治意义,因而本届峰会有望取得显著成果,产生极大国际影响力,成为金砖各国从务虚全面转向务实、从偏向经济转向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重要分水岭。 俄罗斯驻华大使馆代表、CCG理事和媒体等数十位嘉宾出席本次研讨会。在世界经济发展依然低迷、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仍面临挑战之际,CCG举办此次研讨会,意在对于金砖机制面临的问题、挑战和前景及时分析解读,并持续研究,为中国的全球化战略贡献智库方案。
2017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