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
- ������������
������������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People’s Daily Online】Opportunities outweigh challenges for SMEs investment in BRI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 has engaged almost 70 countries and multilateral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creating a huge opportunity that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should also participate in, experts noted at a seminar in Beijing on Wednesday.BRI is the largest-ever opening up and cross-border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scheme.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for SMEs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said Sun Haizhao, former Chinese ambassador extraordinary and plenipotentiary to the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at the seminar held by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on May 9.However, investment in the initiative is largely from central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and to certain extent, SMEs are not involved, observed Zhou Xiaojing, former director of the Asia-Africa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under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Zhou also called on the importance of policy support, guidelines for invest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parks and specialized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s well as the promotion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SOEs and SMEs, through which SMEs could avoid non-economic risks and reinforce investment.Besides policy support, SMEs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themselves during the engagement with the initiative. Specifically, they should establish brand awareness and advance product quality and services. They could also integrate China’s internet thinking into their strategic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ang Haoxuan, chairmen of Fueta International Co., Ltd.In addition, it is important for SMEs to increase expenditures in security and safeguard their safety and interests, said Ren Yuanzhe, director of the Consular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at 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 adding that SMEs should also respect religions and customs of host countries, and fulfill social responsibilities.Scholars from Nepal and Australia also expressed their welcome for BRI. North Australia has huge potential, said Shahar Hameiri,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adding that he hopes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would engage into the initiative and promote cooperation with China.Similarly, enormous opportunities exist in Nepal, includ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gricultural and minerals exchange, and services. It is believed that Nepal and China could reach win-win results through BRI, said Sushil Lamsal, deputy chief of mission at the embassy of Nepal in China.From People’s Daily Online,May 10, 2018
2018年5月11日 -
【澎湃新闻】以色列总理防长获“宣战权”,战争信号还是虚张声势
围绕伊朗核协议的去留美欧盟友正激烈拉锯之际,伊朗的地区宿敌以色列开始动作频频。 4月30日,以色列先是被报道称空袭了伊朗驻叙利亚军事人员,后召开发布会展示出伊朗秘密核武器计划的“确凿证据”。而就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慷慨陈词发表演讲指责伊朗说谎后不久,以色列议会通过决议赋予了以色列总理、防长“一起宣战权”。 据以色列i24新闻频道5月1日报道,以色列议会4月30日以63比41通过了一项提案,授权总理和防长在“极端情况下”宣战或批准重大军事行动。 “这一提案的通过,更大程度上是以色列国内政局博弈的结果。”全球化智库(CCG)特约研究员、西北大学叙利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晋向澎湃新闻分析称,如今以色列过于强调伊朗核问题的威胁,掩盖其国内其它问题,“虽有利于内塔尼亚胡的执政基础,但对以色列整体安全局势却不是一个很好的信号。” 以总理“宣战权”引批评 据以色列《国土报》报道,内塔尼亚胡在4月30日当天早些时候提出一项提案,要求议会将发动战争的权力授予一个规模较小的、以安全为中心的内阁小组。根据该提案,只需安全内阁小组一半成员同意即可发动战争,在“极端情况下”若无法召集到足够多的成员,由国防部长一票赞同,以色列总理也可发动战争或重大军事行动。 以色列外交和国防委员会以及宪法、法律和司法委员会随即驳回了内塔尼亚胡的这一请求,但随后举行的以色列议会全体投票表决通过了上述提案。 “何为提案所限定的‘极端情况’是非常难以定义的。”西北大学叙利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晋向澎湃新闻表示,事发突然,以色列国内对此颇多批评声音。 此前,根据以色列法律,该国总理需在整个内阁投票通过之后方能宣战。如今,总理只需获得国防部长一人首肯。不仅如此,半岛电视台网站指出,当前,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如要宣战需获得国防部长阿维多·利伯曼(Avigdor Lieberman)的支持,但从过往来看,以色列总理同时兼任国防部长的情况并不鲜见,这一情况下,国家战事将成为真正“一言堂”。 以色列议员迈克尔·罗森(Michal Rozen)警告称,不应将“权力之毒”掌握在没有平衡力量的少数人手中。 “这项法案使得总理和防长两人不仅能将以色列带入战争状态,还会将整个地区国家都拖入战局。”联合阿拉伯名单党议员艾达·图马-斯里曼(Aida Touma-Sliman)指责道。 “从以色列内政角度而言,内塔尼亚胡的右翼政治联盟已在议会中占据相对优势,通过这份决议,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右翼掌控以国内安全局势,并以此作为政治筹码打压其他政治派别。”王晋说。 伊朗该为此担忧吗? 除了以色列国内政治因素,王晋指出,从时间节点上来看,这一提案的通过与以色列的外部安全环境确有关联。 过去两个多月间,叙利亚境内与伊朗有关的军事基地三次遭受导弹袭击,据当地媒体报道,三次袭击的导弹飞越黎巴嫩上空落入叙利亚,以色列被视为袭击主使者。但以色列官方对此不置可否。 “在全世界最可能存在潜在敌对行为的清单上,以色列和伊朗在叙利亚爆发冲突名列榜首。”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1日援引美国高级官员的消息说。 三名美国官员向NBC透露,以色列目前似乎正在准备采取军事行动,并寻求美国的帮助和支持,包括情报支持。 “没有人想要战争,但面对伊朗侵略,以色列必须采取立场。”内塔尼亚胡1日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解释称,“我认为,这是防止战争的方式。” “以色列的强硬态度就是为向美国施压,但这并不意味着以色列倾向于直接对伊朗发动军事攻击。一直以来,以色列习惯采取这种边缘政策,通过高压手段促和平。”王晋分析称,以色列国境之外有不少伊朗支持的军事武装力量,且伊朗还拥有可以打击到以色列的弹道导弹,直接的军事冲突以色列占不到便宜。 “因此,以色列不太可能直接向伊朗开战。通过营造紧张氛围,以色列希望凝聚国际社会,尤其西方世界的共识,对伊朗在外交、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封锁和打压,迫使伊朗遏制其地区力量,减少或停止发展核武器和导弹技术。”王晋补充称。 而当下,世界的目光正聚焦伊朗。 还有不到两周,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再度就伊朗是否遵守伊朗核协议作出评判。特朗普政府一直希望重写伊核协议,并威胁若达不成目标就退出协议并恢复对伊朗制裁,而伊朗方面也已威胁称,如若事态发展至此,将重启核武研发。 在此背景下,参与协议签署的法国、德国领导人已相继亲赴美国进行最后的游说,试图拉住美国回心转意留在伊核协议内,而以色列方面同样加紧与美国军政高层的联系,以期在劝说美国退出协议后,共同对伊朗施以更严厉的制裁。文章选自澎湃新闻,2018年5月2日
2018年5月10日 -
【欧洲时报】中国学生在法国:中国学生的能力和努力程度逐渐受到认可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夏莹北京报道】从18岁到26岁,怀揣钢琴梦想的山东女孩陆萌在法国学习度过了8个年头,如今她已经毕业回到中国,成为了一名钢琴教师,她说:“对于我们艺术生来说,法国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它的氛围比较好,艺术氛围,音乐氛围……有很多近现代的音乐大师,时常去看一些音乐会、歌剧、展览,对于我们很有帮助。” 因为有法国学校到中国招生,陆萌幸运地通过了考试,就此踏上了法国的留学之路。 “在法国的8年里,明显感觉到周围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而且现在的留学途径也越来越多,无论是通过中介、学校招生还是个人申请。”陆萌说,她2008年到法国时,办理签证还十分困难,很多同学都是办理了两次才通过。如今中国人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很多人在留学之前都会到目的地国家看看,再做决定。 初到法国第一年,陆萌经历了语言障碍、社会融入、学习跟不上等困难,也曾遭遇过歧视,但是随着中国越来越强大,歧视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少。“当我说出自己是中国人时,法国人会表现得很友好,对我说‘中国现在很厉害’。”陆萌说,在课堂上,教师也会逐渐摒除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变得越来越认可中国学生的能力和努力程度。 石磊同样是一名在法中国留学生,因为多年学习法语,再加上有家人在法国,他决定来法国深造语言,就读于文科名校巴黎第四大学。 虽然在中国学习多年法语,但是在2011年初来法时,石磊还是遭遇了语言困难,“主要是词汇量不够,总是纠结自己说得对不对,对方能不能听懂”。 谈及如今留学的途径越来越多,石磊认为,在法国,能够读到好的学校、学习好的专业并非易事,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法国作为留学国家。 在法国学习5年,石磊表示,能够明显感觉到两个情况是在逐渐恶化的,一个就是治安状况,特别是在频发的恐怖袭击后,“虽然政府也出台了很多反恐措施,但还是恐袭不断,说明还是有漏洞”。另一个就是空气质量,石磊表示,最严重的一次,能见度不及100米。 汪博从2012年到2016年在法国里昂二大学习教育学,谈到法国留学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他认为最主要的就是法国这个国家所体现出的包容与宽容,以及多元化的文化融合。文章选自欧洲时报,2018年1月9日
2018年5月10日 -
梁锦松:探索在广东设立国际医疗养老试验区
梁锦松,全球化智库(CCG)副主席、香港财务司前司长,香港南丰集团董事长 中新网惠州1月9日电 (蔡敏婕)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原司长、香港南风集团行政总裁梁锦松9日在惠州接受采访时称,将在广东省内探索设立若干国际医疗养老试验区。 梁锦松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富裕但也是人口老龄化相对集中的地方,医疗养老需求很大,虽然在近年来,广东在医疗养老方面的投入有很大增长,但仍存在发展空间。 梁锦松建议粤港澳三地的官方可以考虑在广东省设置国际医疗示范的地区。在这个国际医疗区里,容许符合资格的内地、香港、澳门和国际医生注册行医;鼓励港澳及国际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医疗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港澳人才到内地享有快速通关安排,同时内地医疗数据和香港医管局进行数据对接,香港政府提供的医疗补贴可以在内地医院使用。 同时,梁锦松称,可以在大湾区内率先推行国际标准的护理人员的资格认证及培训,学员可以输出到全国。 “香港医疗服务水平在全世界范围来说比较高,有很多香港医生想到内地服务。”梁锦松称,若在广东省的国际医疗试验区内,能够允许境外医生使用境外先进的疗法,那么可以造福到内地有需要的民众,也可以为港澳同胞提供高水平的医疗养老服务。 在发展生物科技方面,梁锦松认为香港拥有全球顶尖的生命科技科学家和两所顶尖医学院,医疗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内地拥有庞大的市场、巨大的临床试验空间和先进的生命科技实验室和实验设施,“香港只有700万人左右,假若可以把香港国际化的医疗技术水平,通过粤港澳大湾区,与内地的市场和科研能力合作,前景将会非常好。” 为此,梁锦松建议在深港边境的河套地区设立生命科技科研合作特区,为内地和香港的科学家、病人、医护人员、实验用器材、动物、数据等设置便利通道。 “例如入河套地区的一线地区可以免检,出河套入香港或者内地需经正式海关边防。”梁锦松称,此举有利于内地和香港两边人员可以自由流通,发展生物科技。 据了解,深港边境的河套地区位于深圳河干流中游。去年11月,深圳福田区政府将河套-福保片区定位为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文章选自中国新闻网,2018年1月9日
2018年5月10日 -
黄亚生:撕毁伊朗核协议,特朗普是千古罪人
黄亚生,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副院长、政治经济和国际管理教授。编者按不顾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挽留,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从而让伊朗危机再现不确定因素。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黄亚生认为, 伊核协议具有国际效力,一直运作良好,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协议的主要动机,仅仅是为了抹黑和抹杀前总统奥巴马的政治遗产,为此,他不惜破坏和平进程,瓦解美国的欧洲联盟。他必将因此成为千古罪人。全文共2898字,阅读时长约6分钟。美国时间5月8日下午,特朗普正式宣布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并表示美国将重新启动对伊朗的制裁计划。该协议是于2015年在奥巴马政府时期签订的,在联合国安理会上获得五个常任理事国的一致通过。根据该协议,伊朗同意在2015年之后的十年内限制核计划的发展,以换取联合国解除对其长期以来的制裁。美国时间5月8日下午,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图片来源:WSJ特朗普2016年当选后,多次强调伊朗核协议是一个“糟糕的协定”,要求美国国会和欧洲国家修改协议条款,并扬言要退出“协议”。国际社会做出了大量努力挽救这个一直执行很好的协议。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最近相继访美,试图说服特朗普和美国留在伊朗核协议。马克龙的观点“伊核核协议确实不完美,但没有比这更好的了,我们没有B计划” 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识。伊朗也表示了强硬的态度。伊朗外交部长穆罕默德・贾瓦德・扎里夫早前在接受美国CBS采访时,称一旦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伊朗将会重启受协议约束的核项目,推进速度将比以前“快得多”。特朗普如今不顾多方反对,毅然退出伊朗核协议。一时间,中东局势再度升温,伊朗核问题前景再次变得扑朔迷离。去年12月在特朗普正式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后, 我在《黄亚生:我们或将面临国际和平的“至暗时刻”》一文指出特朗普也许会刻意制造国际社会动乱以扭转自己在国内政治和法律方面的负面形象。可以说如今,我们又在面临一个特朗普的至暗时刻。伊朗核协议一直执行良好特朗普和他的盟友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都坚持认为伊朗没有真正执行伊朗核协议。但是,实际上,没有任何证据支持他们这个判断。伊朗核协议从2015年到现在,虽历经波折,但整体执行效果是很好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早前公开指责伊朗在核问题上欺骗了国际社会,为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协议造势图片来源:Euronews2015年通过的伊朗核协议是一份七国间的多边协议,并且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认可 。协议谈判成功后仅一周,安理会即通过2231号决议,认可伊朗核协议。因此,伊朗核协议是一份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有约束力的协议。根据协议,负责监督伊朗履行义务的机构是国际原子能机构。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2017年8月发布的最新监督报告显示,伊朗核项目各参数均低于协议规定,如离心机总数未超过协议规定的上限6104台,铀浓缩丰度未超过3.67%,且存量为88.4公斤(上限为300公斤),重水库存为110吨(上限为130吨)。不仅如此,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多次公开表示伊朗切实遵守了核协议下的各项义务。2015年,包括伊朗、美国、中国和俄罗斯在内的七国一同签订了伊朗核协议图片来源:CNN退出伊核协议将导致严重后果特朗普经常宣称他作为成功的商人,是个谈判的高手。这句话里有两个谎言。一个是特朗普是成功的商人,还有一个是他是谈判高手。姑且先不去评判特朗普在从商期间的谈判能力和成果,在面临伊朗核问题上,特朗普肯本不知道谈判的难度和可操作性。伊核问题的谈判从2002年就开始了,其间历经了无数次各个级别的谈判。在2015年伊朗核协议出炉前,达成的临时性协议就有三个,分别是2003年德黑兰宣言、2004年巴黎协定和2013年底的日内瓦临时协议。直到2015年4月,相关方才终于达成框架协议。随后各方展开细节磋商,谈判多次延长,终于在7月14日达成全面协议。漫长的谈判中集结了各国核、贸易、制裁、法律等领域的顶尖专家。伊朗核协议的漫长谈判过程不仅仅体现了伊朗核问题的复杂性,更体现了伊朗核协议是历经多次商讨、权衡后,多方妥协下的最优结果。特朗普任性的退出协议,直接抛弃了这一最优解决方案。而显然,重新谈判想要达成协议的难度只可能比之前更高,而且是高得多。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的欧洲盟友,英国、德国和法国都已经表示,即使美国撤出,他们也无意退出该协议。再加上伊朗外长早前的威胁言论,欧洲诸国更有可能选择安抚伊朗情绪,留在伊朗核协议。早在三月份,《华盛顿邮报》就发文称,若美国及其欧洲盟友无法达成妥协,大西洋两岸将迎来数十年来“最严重的断裂”。而特朗普在马克龙和默克尔先后亲自登门劝阻之后,依然一意孤行,退出了协议,很有可能导致美国和其欧洲盟友在伊朗问题上产生分裂。而失去了欧洲的支持,特朗普在伊朗谈判上显然就失去了重要的盟友。同时,特朗普任性的退出,会让国际社会认为美国的任何协议都是可以随意撕毁的,会大大降低国际社会对于美国的的信任程度。特朗普想要以一己之力和伊朗重新进行谈判,甚至是要求伊朗做出妥协和让步,谈判结局会和他经商的结局是一样的:破产和失败。特朗普显然不清楚抛下现有协议,和伊朗重新谈判的复杂性图片来源:Daily Express特朗普恐会重蹈小布什朝鲜覆辙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协议,很有可能使得美国和国际社会重蹈小布什退出美朝《框架协议》的覆辙。1994年10月,时任总统克林顿与朝鲜签订了《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朝鲜同意停止建造美国认为将会用来生产核弹燃料的两座核反应堆。这项协议阻止了朝鲜退出《核不扩散条约》,缓和了朝鲜半岛上当时的紧张局势。 在朝鲜1998年开始了弹道导弹试射后,克林顿政府曾试图扩大《框架协议》的范围。然而,随着共和党总统小布什的上台,这样的努力和谈判不得不终止。 据美国前国务院官员温迪·谢尔曼(Wendy Sherman)描述,这些谈判离更广泛的协议“只有一步之遥”。 小布什上台后,多次公开批评克林顿的《框架协议》为“糟糕的协议”。小布什在收到中情局关于朝鲜可能在进行铀浓缩试验的报告后,没有选择正面要求朝鲜根据《框架协议》终止试验,而是选择直接退出了《框架协议》。时任美国国务院副国务卿约翰·博尔顿(John Bolton)后来表示,他和很多共和党当人早就希望废除《框架协议》了。他们把中情局的秘密报告当做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框架协议》化为泡影后,朝鲜半岛局势再度紧张起来。此后,小布什试图通过六方会谈,重新和朝鲜谈判,但直到他卸任前,六方会谈都没能达成实际共识。朝鲜半岛最近的紧张局势的根源是因为小布什撕毁《框架协议》。克林顿、小布什和奥巴马三位总统都受朝鲜核问题困扰。而小布什选择退出美朝《框架协议》的决定,不仅使得克林顿的努力付之东流,更留下了朝鲜半岛核问题这个烂摊子,直到现在图片来源:CNN特朗普多倍定律我曾经提出一个“特朗普多倍定律”。就是不管你把特朗普想的多坏,他肯定比你想的还要坏。基本上是出于种族动机,可以说特朗普终极目标只有一个:推翻奥巴马的政绩。特朗普简单的脑子里就是这么一种逻辑:只要奥巴马支持的,我就反对,只要奥巴马反对的,我就支持。早在特朗普竞选总统前,他就在2011年3月向媒体表示,希望奥巴马能展示他出生地的证明,质疑奥巴马的美国公民身份。而在当选后,特朗普更是公开宣称奥巴马曾经窃听自己的电话。这当然是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特朗普的言论受到了美国前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克拉珀的反击,表示其愿意为奥巴马总统担保,联邦调查局从未接到监督特朗普大厦的秘密指令。美国前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克拉珀称特朗普对于奥巴马的监听指控是诽谤图片来源:NYT在面对伊朗核协议问题上,特朗普多次表示,奥巴马是伊核谈判的大输家。这也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伊朗核协议是一个国际协议,是七个国家签订的,是受到美国军方和以色列军方一致支持的。 有初步的证据表明特朗普在伊朗核协议问题上甚至想对奥巴马进行人身攻击。根据英国《卫报》5月6日的报道,特朗普团队雇佣以色列民间情报组织,通过向奥巴马时期参与谈判伊朗核协议的重要官员“泼脏水”的方式,来抹黑这项协议,让美国更有借口退出。根据报道,特朗普团队成员去年联系了以色列的民间调查成员,要求对方挖掘奥巴马国家安全顾问本·罗兹( Ben Rhodes)和奥巴马副助理科林·卡尔(Colin Kahl)的历史“黑料”。曾参与伊朗核谈判的前英国外交大臣杰克·斯卓(Jack Straw)说:“从这些指控能看出,特朗普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真的是不惜一切手段。没能直接抹黑这项协议,就往相关人士身上‘泼脏水’。”英国《卫报》披露,特朗普团队雇佣以色列情报组织调查奥巴马前副助理科林·卡尔,试图抹黑伊朗核协议图片来源:NYT在特朗普看来,伊朗核协议和奥巴马的医保法案一样,都是奥巴马最为重要的政治遗产。而特朗普在入主白宫后,想要竭尽全力抹除奥巴马的政治遗产。不能排除在一件事关国际社会和平这么大的一件事上,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协议的决定,有很大程度是源自其对于奥巴马的个人负面情感。不管你把特朗普想的多坏,他肯定比你想的还要坏。结语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协议后,美国和国际社会将不得不面临和小布什破坏朝美《框架协议》后一样的后果。中东局势很有可能将会面临新一轮的动荡,同时,即将开展的美朝谈判也会因此蒙上一层阴影。特朗普是个千古罪人。文章选自亚生看G2,2018年5月9日
2018年5月10日 -
【科技日报】职业培训不应限于“传帮带” 弥合供需“两张皮”
走出校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可能并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随着技术的更迭,企业员工也许开始对新的工作挑战招架乏力;越过特定的发展阶段,“人口红利”对国家经济的拉动作用也不再明显……何以应对?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给出了答案——建立并推行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以及经济发展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将对个人、企业和社会带来怎样的“冲击波”? 多元投入,培训不应限于“传帮带” 国际知名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相关报告显示,在企业吸引员工的重要因素中,“学习新技能的机会”被看重,排在第四位,仅次于“基本工资”“工作稳定性”和“医疗保健和福利津贴”。而在被调研的中国企业中,只有不到四成已实施或计划未来一到两年内实施相关技能培训计划。 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瞿研博士向科技日报记者坦言,“由于目前普遍存在技能型人才短缺,所以在招聘中很难物色到合适的人才,只能招到一些没有技能的劳务人员进行培养。但问题在于,企业本身也缺乏人员来做相关培训。” “目前公司较多开展的技能培训,仅限于企业内部‘传帮带’。”北京拓博尔轨道维护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博博士也如是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要进行技能培训,肯定会增加成本。那么费用该由谁来承担? “希望政府能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根据行业特性投入资金,组织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这相当于为企业做前期培训,不仅能提高员工个人的职业技能,保障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也可以缩减企业的培训成本及人员培养时间,有利于促进企业的高速发展。”瞿研建议。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则表示,“补贴培训”要贯穿职业生涯全过程,正是“终身”制度的核心。在培训供给上,《意见》强化企业主体作用的发挥,要求采取政府补贴培训、企业自主培训和市场化培训,并在这一基础上实现大规模的职业技能培训。在经费保障上,资金渠道将扩大为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通过就业补助资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社会捐助、个人缴费等多种渠道来筹集职业技能培训资金。 强化供给,弥合培训供需“两张皮” “解决技能人才短缺问题的难点在于如何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目前我国的相关培训大多处于中低端,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的供给数量不够,‘质’‘量’都需提高。”汤涛表示。“从发展环境方面看,社会上仍然存在着‘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操作,重装备、轻技工’的现象,需要提高社会对职业技能培训的认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长期以来,我国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两张皮’的矛盾,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促使高校创新发展模式,遵循开放办学的基本思路,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 据了解,美国自上世纪50年代就有跨国公司与大学之间建立合作的传统做法。如IBM公司1994年建立了lBM中国公司大学合作部,在中国五所大学建立了软件工程中心;英特尔公司、SAP、微软等知名外企与中国“985”“211”高校都有合作项目。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满生指出,政府要制定引导促进大学与跨国公司加强合作的法规,适当给以政策扶持,加大信息服务,促进交流沟通,支持企业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同时大学也应在课程改革层面推进创意、创新、创业“三创融合”的高层次教育,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这也是大学与跨国公司密切合作培养复合型、创业型、应用型人才精髓所在。 据汤涛介绍,下一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加快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发展机制、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职业技能培训质量评估监管机制、技能提升多渠道激励机制。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方面,全面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度,推动企业围绕岗位需求开展培训,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建立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开展职工培训,并面向中小企业和社会积极承担培训任务。贯穿终身,加快释放“人才红利” 高素质技能人才短缺,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瓶颈之一。与以往的相关政策比较,此次《意见》强调“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如何理解“终身”的含义? “当今面对高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对于人工淘汰率非常高,需要更多资金投入弥补其在知识、数据及技能方面存在的差距,更新人力的知识和技能。”全球化智库(CCG)主任、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王辉耀指出,对技能人才的终身培养非常重要,我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深圳、东莞、珠三角成长起来的大量技术工人,到了一定时候还需要培训新的技术,政府和企业都应采取补贴,或者组织安排各种培训班,培养他们提高各种技能,上网学习,这对于国家的发展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 熊丙奇则强调,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关键在于用人单位要重视人才的培养,而不只是“使用”,这一方面可以提高每个劳动者的终身就业能力,另一方面可通过提高人才的职业技能,提升单位的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显然,这是对个体、单位和社会的“多赢”并举之事。 汤涛解释说,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劳动者素质的提升。下一步要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使大规模的职业技能培训尽快落地,加速我国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此次《意见》在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等三大培训类型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强化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素质培养等内容。对此,有学者认为,“这一制度把技术人才的自身发展需求、企业的用人需求、职业教育和培训市场的市场需求结合在一起,三方都有动力去推动。” 瞿研也建议,“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对技能评价激励的活动要覆盖培训的全过程,进一步提升大家的积极性。”
2018年5月10日 -
【Asia Times】In Silicon Valley, a gathering urges US to rethink view of China
Prominent scholars and Chinese-American figures at Committee of 100 conference say misperceptions are driving hostility towards ChinaFrom left, Asia Times columnist George Koo, economist Yukon Huang, China scholar Susan Shirk and former US ambassador Chas Freeman. Photo: Committee of 100At a time when reports of a “looming tech war” dominate news of US-China relations, Silicon Valley is ground zero. The Committee of 100, an organization that has worked for more than a quarter century to further US-China ties, invited experts and business leaders to America’s tech capital to tackle the tough questions facing the bilateral relationship, and the attendees had a clear message for Washington.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along with a growing number of lawmakers in Washington, have a misguided view of China and its economic relation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speakers at the event agreed. Some, including Chas Freeman, a senior fellow at Brown University’s Watson Institute, suggested that Washington’s efforts are more of a desperate attempt to bring China’s rise to a halt. That is especially true with regard to recent sanctions placed on Chinese technology firms.“This is what the multi-year ban on transactions with ZTE is about,” according to Freeman, whose experience with China stretches back as far as when he was the chief interpreter on former President Richard Nixon’s historic visit to China.There was, however, a palpable confidence among the attendees, both American and Chinese, that China’s rise was unstoppable. Any effort by the US to disrupt trading relationships across the globe would hurt America more.“China is by far the largest market for industrial components,” Freeman noted. “We may be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off that market, without much, if any, discussion of the 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doing so for our own economic prosperity.”Despite the almost daily deluge of headlines in the United States sounding the alarm that China will “take the lead” in the field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i Fei-Fei, a leader in the field, cautioned against erecting walls in fields of scientific research.Li, who is currently leading the AI and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fforts at Google Cloud, implored that policy-makers and industry leaders frame the question of innovation in a different light.“I want to ask anyone in the audience: Do you remember which company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owned modern physics? Which country owned modern physics?” Li asked. “100 years later, modern physics made our life better as a whole species… It’s not a company or a country.”Head of AI/ML R&D at Google Cloud, Li Fei-Fei, speaks with Yahoo Co-founder Jerry Yang. Photo: Committee of 100Echoing that emphasis on global cooperation, China scholar David Lampton, also speaking at the conference, touched on China’s push to connect economies through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Lampton, who is currently Director of Chinese studies at the Johns Hopkins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 pushed back on criticism of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which aims to boost connectivity from Asia to Europe, touching Russia and the Middle East along the way.The initiative is not just some master plan in Beijing he said, drawing from his research for an upcoming book on the initiative, rather it is also driven by entrepreneurship seen in provinces throughout China. “BRI is not a plan. It is a vision,” according to Lampton, who recieved a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for his work on China at the event.CCG president Huiyao Wang at a panel discussion (the left). Huiyao Wang, founder of Beijing-based think tank Center for China & Globalization(CCG), stressed that BRI is not a China project, rather, you can think of China as the “angel investor,” borrowing Silicon Valley venture capital vernacular.Criticisms of the initiative stem from the inherent geopolitical implications of economic change, not a nefarious self-interest in Beijing, Lampton said. North-South connectivity in Asia, for instance, will push activity towards China. If even a fraction of a proposed Kunming-Singapore high-speed railway is completed, he said, “It will transform Southeast Asia.” If fully completed, it would be longer than the first transcontinental railway in the United States.Growing hostility towards China seen among the American public, and reflected in policies and rhetoric coming out of Washington, is driven in part by misperceptions of the two countries’ economic relations, said economist Yukon Huang, former country director for China at the World Bank.“Tensions and insecurities are overblown,” Huang said. “That’s part of the reason we see US-China trade and investment tensions as a major risk in the world.”While discussions at the conference often veered toward criticism of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Susan Shirk, chair o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s 21st Century China Center, said that apprehension surrounding China’s rise is a much more broad-based phenomenon. “What we see is a really strong backlash against China,” Shirk said. In a recent meeting with regulators from Japan, Canada, Germany, France, South Korea, she saw a common thread.“What really struck me, and horrified me, is that in all these countries there are moves afoot to tighten up restrictions on Chinese investment in high-tech sectors… This is not just about Donald Trump and his ignorant and nationalist views about economic relations… it’s not just about Congress. It’s not just about America. It’s about a reaction, a backlash, against China’s practices in every advanced industrial country.”When asked whether the United States and allies around the globe would ever form a united front in challenging China’s economic policies, Chas Freeman told Asia Times simply, “it’s too late.”“That is to say that sufficient damage is going to be done to our relationships with Europeans and others that we will not be able to form a common front,” he said.“America is here to stay as a great power,” Freeman said in his opening keynote speech, adding, “China is back as one.” If leaders in Washington want to ensure he is right about the former, those gathered in Silicon Valley said, they have accept the latter. They also have to focus on investing in their own country’s future, not sabotaging China’s.From Asia Times,2018-5-7
2018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