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蕴岭:2017年用一个字来描述我们所处的世界
张蕴岭,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2017年又要过去了,时间过得真快。一年中,世界发生了很多事,可以罗列一大长串,每一个都有故事,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描述我们所处的世界,最具有概括性的莫过于一个“变”字。 记得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说过,我们处在一个巨变的时代,它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改变我们的星球……;俄罗斯总统普京也说过,世界进入瞬息万变的时代,以往的许多全球治理方法已不适用,新方法有待制定;习近平主席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世界处在大发展、大调整、大变化时期。那么,什么在变,如何变,变向何方呢?这无疑是每个人都非常关注的。 大变化,首指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为标志的新技术发展对经济结构、运行方式和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的重大影响。人工智能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一是技术本身的突破性发展,二是被广泛加以利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利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业化以来的技术变革方式,以往所有的技术变革都是旨在替代人的劳动,让生产和生活方式变得更便捷、更省力;而人工智能则旨在替代人的智力,让生产和经济运行变得更科学、更有效。人工智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世界,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现在还只是初露端倪,未来尚难预测,很多还是未知领域,而人们所担心的正是那些未知领域和未知后果。 从世界发展的视角看,尽管说是进入大发展时期,但也是要“浴火重生”,经历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西方工业化以来,虽然在物质财富方面让人类获得了巨大的收获,但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工业化创造了一套以物产为标志的模式,二战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追赶进程,模仿和借鉴西方工业化模式,形成了群体追赶的大潮,在此情况下,传统工业化模式的弊端越来越多地凸显,导致环境、资源、生态危机和财富分配危机并发,比如气候变化导致人类生存环境严重恶化,必须另谋出路,创新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均衡发展的道路。中国提出了发展的新理念,就是要痛下决心,走出一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路。 从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角度看,西方主导的近代历史经历了殖民主义扩张、帝国主义霸权,基本特征是“丛林法则”、零和博弈。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专家曾断言,世界会走向一个西方一统天下的世界,但事实证明,这错了,西方体制无法包容这么复杂多样的世界,而多样性并存、相互学习借鉴则是一个大趋势。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关系与秩序进入一个大调整期,力量转换与秩序转换交织在一起,当前这个过程依然还在进行。近年来由于新生力量的崛起,美国自身霸权力量衰减,世界向后霸权秩序调整,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会形成稳定的新框架。后霸权秩序是什么结构,现在还很难回答。我们都希望看到一个没有霸权的世界,但实现这个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距离。总的看,调整的大方向是向新关系、新秩序行进,而不是像冷战结束后那样,向旧的方向回归。在转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进两步退一步,或者进一步退两步的反复,但总的趋势还是向着新方向去调整和发展,这是大势所趋。 新型大国关系、新型伙伴关系所强调的是相互尊重,不冲突、不对抗,和平、合作和发展。和平是人类的共同期待,合作是多数的共识,发展则是最大的公约数。尽管向新秩序转变的过程会很长,也会很艰难,甚至要付出相当的代价,但为此努力,是值得的。 中国的复兴崛起是当代世界的一件大事,如何作为,不仅对自己,而且对世界也影响甚大。中国誓言做新型大国,不走传统大国争霸、称霸的老路,中国加入现行国际体系,但也不全盘接受现行国际关系规则与秩序结构。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决意要有新作为。中国提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英文译为“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含义很清楚,是要创建一个共享和平发展的未来。显然,构建“命运共同体”并不是要建一个世界大一统的制度,而是要推动实现一种理想的未来目标。这样的未来是什么样的呢?要说清楚,有难度,但也不是很难,难度是可能拿不出一个清晰的蓝本,不难是因为可以大体勾画出愿景轮廓,即那是一个和平、合作、发展的世界,一个有极少的对抗和冲突、人类可以和谐相处、共享福康的世界。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也是对未来的一种畅想。如果大家能够合力推进,也许是人类社会具有历史意义大转变的启程。文章选自《世界知识》,2017年第24期
2017年12月25日 -
李稻葵:未来经济增长主要问题是保持稳定性
李稻葵,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2018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表示,新发展理念最主要的是防风险,未来经济增长主要问题不是速度,而是保持一个比较平稳、可持续的增长态势。 李稻葵认为,新时代新发展理念最根本的一点就是防风险。他说,从1978年年底到2018年的4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接近9.5%,这在人类历史发展上是个奇迹。十九大报告提出,未来33年还要保持比较快的增长速度,最终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就是说,我们要连续73年保持一个上升态势,这在人类经济史上都是没有的,是个大奇迹。” 在李稻葵看来,未来经济增速不是最主要问题,他举例说,假如中国经济未来8年保持年均6%的增速,接下来15年保持4%,最后10年再保持3%,到2050年中国的人均发展水平就将达到全球人口在500万以上大中型国家的头20强。主要问题是保持稳定性。未来33年是一场马拉松,不能摔跤,不能抽筋,也不能岔气,更不能出现危机和倒退,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018年经济领域的主要风险在金融方面,所以明年整体监管力度,我判断可能还会加大。”李稻葵表示,货币政策官方说法是保持中性,实际上是“略偏紧”。过去两年事实上这种比较偏紧的货币政策已经在运行中实现了。2016年广义货币增长速度是12%,低于年初预计的13%,今年的广义货币增长速度不到9%,而预期是12%。这就是在防范风险。文章选自经济参考网,2017年12月21日
2017年12月25日 -
【21世纪经济报道】这个海归牛人榜 众多知名人士上榜
吴亦凡是“海归”好青年。 12月21日,2017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19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下称“海交会”)举办期间,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留学人员回国服务联盟联合发布“2017年度中国留学人员50人榜单”。陈十一、张首晟、赵忠贤、谭盾、沈南鹏、张亚勤,卢迈,徐小平、严歌苓、吴亦凡、李成、李飞飞、李一诺、以及“哈佛八剑客”等50位2017年在学术、科研、政界、商界、医药、创业、投资、教育、公益、文艺等领域有着突出表现的杰出留学人员入选榜单。这是CCG连续第三年在海交会上发布该榜单。 “2017年度中国留学人员50人榜单”推荐人物涉及学术、科研、政界、商界、医药、文艺、创业、投资、教育、公益等多个领域,他们是中国留学人员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创新创业大潮中的引领者和开创者。他们极具创新精神,是所属行业的探索者、掌舵人、实践家,凭借创新性与前瞻性的成绩推动行业发展,在当下全球化时代,主导或参与了具有深刻影响力和重大突破性的事件或事业。 在出国留学接受海外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含金量却被认为有所下降的今天,留学人员这一群体的社会价值也不断引发探讨。实际上,尽管留学和海归群体在日益壮大,并不代表他们的价值和作用在下降。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留学的经验和历练使得他们不仅具备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更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对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在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进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当前,中国学生的出国留学大潮方兴未艾。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编写的《2017中国留学发展报告蓝皮书》显示,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45万人,回国人员43.25万人,大批的留学人才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全球化智库分析,今年的榜单体现出了以下突出的特点: 留学人员成就全面多样,涌现多位在学术、科技、商业、医学、文艺、慈善等各领域的国际大奖获得者。留学经历带来的开阔视野,使得入选人员不仅将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模式引入中国,更以创新的科技学术、商业投资创业模式,领先于国际水平,卓越成就在各个领域全面开花结果,受到国内外知名机构认可。如因为发现证明了函数域中的高阶Gan-Gross-Prasad猜想而荣获“科学界奥斯卡”——数学“新视野奖”的华人数学家恽之玮和张伟,“史上最年轻的”哈佛华人教授,“豪华版诺贝尔奖”科学突破奖——物理学新视野奖获得者尹希;首位获得有“地理学诺贝尔奖”之称的”维加奖”奖的中国科学家姚檀栋;首次摘得2017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高奖——巴克利奖的华人物理学家文小刚。 80、90后新生力量发力明显。今年的榜单中,80后90后的青年留学人员在各领域的表现突出,约占据榜单人数的15。这些新锐力量在学术研究、科技研发、新经济、创业模式开拓等方面富有价值创造性和社会感召性,更近一步引领了大众生活方式和生活模式的改变,青年留学人员后备力量可期!如以演员、歌手身份上榜美国福布斯2017年30岁以下亚洲青年才俊榜的新生代偶像吴亦凡;为无人车造眼,斩获“美国棱镜奖”的李一帆;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先驱张锋。 入选人物热衷社会慈善教育事业。关注自身领域同时,出国留学人员也在关注社会、国家、行业发展,积极为公共政策建言。在“善经济时代”的中国,社会价值开始支持经济价值,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创业者、学者开始投身社会公益和教育事业,而这一特点在有着留学归国人员身上体现更为明显。如向母校人民大学捐赠3亿元人民币,设立“中国人民大学高瓴教育发展基金”的张磊;投身公益心系故土,以“一十百千”回馈家乡的汪潮涌;以捐赠回馈教育,向清华大学捐赠1100万美元的邓锋。 “海归”关注广大农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核心关键还要靠科技创新与进步,留学和海归群体用先进的科技理念,聚焦如何打通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课题。“洋”海归与土地结合,成就新时代中国农业现代化。如致力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获第十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成就奖”的武维华;致力于通过卫星遥感、机器学习等领先技术助力农业4.0变革的张弓;持续行走在为儿童发展扫除障碍、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路上,2017年发布《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进展》旗舰报告的卢迈。 “海归”致力于献身医学健康事业。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十九大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引发社会强烈共鸣。2016年,我国大健康产业市场以3万亿元的突破达到全球第一,特别是“大健康+大数据”的未来市场前景更为广阔。在“大数据+”的趋势中,拥有海外学习经验的人才力量已经渐渐成为信息时代中国医学健康事业的推动器和开拓者。如与北京市政府、清华大学联合启动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的盖茨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李一诺;推动我国新农合医疗制度的全面铺开的“卫生体系学”创始人之一刘远立;以医学成像领域的贡献获颁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的程和平。 看看这个榜单都有谁:2017年度中国留学人员50人榜单 (按拼音排序)陈十一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一丹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志武 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冯国经冯国纶基金教授程和平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邓 锋 北极光风险投资基金董事兼总经理邓子新 国际工业微生物遗传学国际委员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付昊桓 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副教授郭树清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哈佛八剑客 哈佛大学博士后何梅 外联出国顾问集团董事长、中美青少年教育发展基金会董事李成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研究主任李菂 国家天文台射电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学家李飞飞 谷歌云首席科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李一 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兼CEO、全国政协委员李一帆 禾赛科技联合创始人李一诺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刘远立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卢 迈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罗崟 独立投资银行沃尔夫(Wolf Research)董事会副董事长潘建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钱颖一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沈南鹏 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向洋 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施一公 清华大学副校长谭 盾 作曲家、指挥家、中国音乐人汤卫平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汪潮涌 信中利资本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王小凡 杜克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国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王 兴 美团网创始人王有强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王 直 对外经贸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院长文小刚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吴亦凡 演员、歌手武维华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九三学社中央主席谢晓亮 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熊晓鸽 IDG资本全球董事长许晨阳 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徐小平 真格基金创始合伙人,欧美同学会商会2005委员会理事长姚檀栋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严歌苓 作家、编剧尹 希 哈佛大学教授恽之玮、张伟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恽之玮2018年起任)张锋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张弓 北京佳格天地创始人兼CEO张轲 建筑师、标准营造建筑事务所创办人张磊 高领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首晟 斯坦福大学教授、丹华资本联合创始人张亚勤 百度公司总裁、澳洲国家工程院院士张懿宸 中信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赵忠贤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文章选自21世纪经济报道,2017年12月22日
2017年12月25日 -
【Global Times】US labels China ‘rival power’
‘Preaching rivalry contradicts global trend, leads to failure’Hua Chunying, spokesperson for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Photo: fmprc.gov.cn)China has urged the US to stop purposely misinterpreting China’s strategic intentions after the US labeled China and Russia "rival powers" that "were aggressively undermining American interests around the globe" in its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NSS) on Monday.China’s Foreign Ministry Spokesperson Hua Chunying said at a press conference on Tuesday that cooperation is the only correct choice for China and the US. "We urge the US side to stop purposely misinterpreting China’s strategic intentions, abandon its outdated Cold War and zero-sum thinking. It will only harm both sides," Hua said.As two large countries,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there is some divergence between China and US interests. In this regard, the two countries should properly deal with the problems using constructive measures in line with each others’ core interests and important concerns, Hua said."US and China are competitors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market share, energy and geographical interests. But to maintain sound development of bilateral relations and global stability, the two countries need to deal with competition to avoid conflicts," Lin Guijun, vice presid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told the Global Times. The US’ unfair accusation of China stealing its intellectual property shows the US is maintaining a technological monopoly, which increases consumer costs and impedes the flow of knowledge, he said.The Chinese Embassy in the US said Tuesday in a statement on its website that "preaching rivalry and confrontation goes against the global trend, and will lead to failure."Path to industrial powerFollowing the NSS, US Treasury Secretary Steven T. Mnuchin said in a statement that "we will leverage our powerful financial sanctions and other tools to counter rogue regimes, terrorists, and others who threaten American ideals." At the end of November, the US announced new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duty investigations into imports of common alloy aluminum sheets from China and then submitted a statement regarding China’s "non-market economy" status to the WTO.Chinese experts remarked that whatever protective measures the US takes, it will hardly hinder China’s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fast growth of its high technologies and Internet sectors.In recent years, China’s scientific development has closely followed, if not overtaken the US, and is represented by its four key innovations of high-speed railways, Alipay, bicycle-sharing and e-commerce, said Wang Jun, deputy director of the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t the China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xchanges.Chinese Premier Li Keqiang introduced the "Made in China 2025" strategy and The Internet Plus initiative, in a bid to move traditional industries to higher value-added products using technology and to invest in establishing new capabilities in 10 new high technology industries.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se policies, domestic compani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should continue to carry out win-win cooperation with their counterpart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gradually realizing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economic growth, said He Weiwen, senior fellow with the Beijing-based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CCG).Lin said Chinese companies should understand US laws and strengthen independent innovation to improve their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should not be a copy of foreign applications, and should rely on fair competition mechanisms. The country should strictly manage subsidies by following WTO rules," he said.Despite trade frictions since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took office in January, Sino-US trade has maintained steady growth. Latest data from the Chines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 showed that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otaled $527 billion in the first 11 months, surpassing the full-year record of $519.6 billion in 2016.Friction and competition from the US may increase in 2018, but bilateral cooperation is also expected to be strengthened, He noted, adding that bilateral trade may reach $600 billion next year.From Global Times,2017-12-19
2017年12月21日 -
【Xinhua】Number of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overseas exceeds 4.58 mln
BEIJING, Dec. 18 (Xinhua) -- More than 4.58 million Chinese students had studied or were studying overseas from 1978 to 2016, according to a report published Monday.Published by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a major Chinese think tank, the report said that 544,500 Chinese students studied abroad in 2016, up 3.97 percent from the previous year.As of 2016, China was still a major source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udy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Canada, Australia, Japan, the Republic of Korea, and the United Kingdom, according to the report.It showed that over 31 percent of Chinese students chose to study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in 2016, a 4-percent increase compared with 2015, and 16 percent chose to study engineering science the same year, down 3 percent from the previous year.Meanwhile, the number of Chinese high school students studying in Canada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half of the total intern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country.The report showed that China has around 550 international schools, more than any other country.In addition, China saw 11.3-percent growth in foreign student enrollments last year, with the number reaching 443,000, according to the report.From Xinhua,2017-12-18
2017年12月21日 -
王辉耀:以削减治理赤字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
.文 | 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面临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多,其背后是全球治理在三个方面出现严重赤字。一是民主赤字。尽管本世纪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崛起,与发达国家的力量对比发生明显变化,但全球治理体系并没有充分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全球治理权分配的不平衡,阻碍了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二是制度赤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发生深刻变化,全球治理体系和规则面临重大调整。但由于既得利益国家和国家集团的阻挠,这些调整进行得十分缓慢,全球治理体系和规则不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要求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三是责任赤字。一些发达国家享受了全球治理的主要权利,但在承担责任方面极力推脱,大大降低了经济全球化的包容性。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发展中国家,我国努力承担大国责任,积极参与完善全球治理,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和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一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设立丝路基金等,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治理变革注入中国动力、提供中国方案。二是促进二十国集团转型发展,推动二十国集团为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作出更大努力。三是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调整,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促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民主化改革。四是继续加强南南合作,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和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继续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免除有关最不发达国家的债务,努力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 中国的努力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带来和煦春风、注入强劲动力。当前,全球治理体系进入加速变革的关键期,经济全球化走到新的十字路口。各国应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提高经济全球化的包容性。习近平同志指出:“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逆风,一个重要原因是发展的包容性不足。”要树立更加开放包容的理念,更加注重普惠平衡,更加注重公正共赢,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都能享受发展红利,让经济全球化造福各个国家、各类人群。 深入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把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振贸易和投资活力,这是实现经济全球化再平衡的必然之举。应推动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取得积极成果,推进多哈发展回合剩余议题谈判,完善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努力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有效方案。各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应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为合作及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加强海关合作,拓宽贸易领域,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继续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加强旅游合作,加强科技合作,加强沿线国家民间组织的交流合作;推进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金融监管合作;加大交通、能源、跨境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共同发展。文章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0日
2017年12月21日 -
王辉耀:中国应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方面积极作为
王辉耀:此次WTO部长级会议收效无多,但也表明中国有能力在推进多边贸易协调上做出更多贡献,发挥更大作用。文 | 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 两年一次的第十一届世界贸易组织(WTO)部长级会议近日在南美洲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落下了帷幕。我作为来自中国的智库代表应邀参加了与部长会议同步召开的“贸易与可持续发展”的专家论坛,并在论坛上做了发言,同时也与其他国家的专家代表一块进行了相关话题的探讨和交流。 出席会议的中国商务部部长钟山,表示了中国对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同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决心,为大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基调。作为来自中国的代表,我也切身感受到了本次会议中国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中国入世16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了多边贸易体制的积极参与者,甚至在某些方面成为了引领者。本次会议通过的多边关于电子商务工作计划的部长决定,就是一次以中国方案引导议题谈判进程的成功范例。此外中国在推动投资便利化上也积极作为,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是,我们也看到由于部分国家出于国内的政治考量,特别是美国为代表的国家,试图回到双边贸易道路上,而对多边贸易体制不积极,这也导致了本次会议面临了很大的挑战,最终在很多主要议题上也没有取得很大的进展。 随着世界格局的转变,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基于WTO规则下的国际经济秩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各方的影响和挑战。这其中最受关注的可能就是原来作为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者和引导者的发达国家的变化。以2016年的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为重要的标志,民粹政治势力在美欧国家逐步上位。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的重心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的形势也越发明显,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型市场力量,近年来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力。而其发展的很大因素就是全球多边自由贸易体制。 毫无疑问,中国从2001年加入WTO的多边贸易体制之后,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中国的市场与国际市场有了更好的对接。中国成为本轮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过去16年,中国加入WTO给全球及中国自身带来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从加入WTO前2000年的3.93万亿元,到2016年达到24.33万亿元。而国内生产总值从加入WTO前2000年的9.98万亿元,达到2016年的74.41万亿元,增长了7.4倍,位于世界第二位。同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的6280元增长到2016年的23821元,高出了3.8倍。这充分表明中国加入WTO的决策和方向是正确的,中国从加入全球化贸易体系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和收益。 此次部长级会谈,由于各国或地区不同的利益诉求,加上美国的不积极不作为,会议收效无多。特别是多哈回合谈判受阻,164个成员之间利益分歧严重,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尤其是双边谈判对WTO多边贸易规则不断冲击。 而WTO作为全球多边贸易谈判机制,支撑了自二战以来70多年的国际贸易的发展。多年来WTO一直都是国际贸易规则的主要制定者,并以多边贸易谈判作为推动规则完善的主要方式。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被寄予厚望。尤其在参会期间的交流之中,有很多国际代表就明确表达了他们对中国积极参与和推动多边贸易体制的期待。 中国应该积极支持WTO发挥多边贸易谈判机制,主动参与WTO贸易机制的制定和落实,不断提出相关建议和方案,,做好议题设置,真正让中国成为这一国际多边贸易规则和机制的捍卫者和制定者。 而WTO多边贸易谈判机制被弱化,对中国的开放程度和方式都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并由此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述目标的实现,除了中国要积极利用和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外,显然WTO所倡导的自由贸易和多边机制也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制度条件。 此次布宜诺斯艾利斯的WTO部长级会议,让我们更加清楚了目前国际社会和中国所面临的贸易环境。而在此次会议上,中国提出的电子商务、投资便利化等方案获得的认可,也表明中国有能力在推进多边贸易协调上做出更多的贡献,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作为一个不断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国家,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投资保护主义、促进贸易自由化、支持推动WTO协定谈判等方面,也应该从有所作为向积极作为转变。这不仅关系到中国自身的利益和国际社会的期待,更是我们践行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求。文章选自FT中文网,2017年12月18日
2017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