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lobal Times】China set to play bigger role in multilateral trade system
China is expected to further open up its market to the world and to play a larger role in the multilateral trading system, experts said on Monday.The 11th WTO Ministerial Conference, which closed in Argentina on Thursday, faced challenges due to some countries like the US trying to go back to bilateral trading mechanisms, said experts from the Beijing-based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at a meeting in Beijing. The experts held a discussion about how the multilateral trading system will evolve and how China could make a larger contribution to the system.The WTO now faces a hard time because there is no leader in the organization that can guide other members to address the difference of interests, said He Ning, a senior fellow of the CCG."Given such a situation, bilateral trading systems and free trade zones (FTZs) will enjoy rising popularity," He said, noting that no matter how FTZs develop across the world, i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WTO multilateral trading system.He Weiwen, senior fellow with the CCG, agreed, saying that WTO members should work to get through the hard times despite pressure on the multilateral trading system from the US.China should carefully inspect its own domestic and foreign policies to better deal with trade relations with other countries such as the US, Huo Jianguo, senior CCG research fellow and vice chairman of the China Society for WTO Studies, told the meeting.Although the US is eagerly seeking cooperation under bilateral trading systems, the country is not likely to quit the WTO, Huo forecast, noting that China should roll out countermeasures to deal with US trade actions against Chinese products.The experts noted that as the world economic structure has changed since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and as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based on WTO rules faces challenges, emerging markets, represented by China, are expected to become a vital driving force for global economic development.As a strong proponent of the multilateral trading system, China has made contributions to the Trade Facilitation Agreement Fund with a view to helping the WTO members that are having difficulty in implementing the agreement, Minister of Commerce Zhong Shan said at the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1th WTO Ministerial Conference on December 11.He Ning said that China could increase imports to give the nation a larger role in economic activities globally.From Global Times,2017-12-18
2017年12月20日 -
【央视网】《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中国留学生数量保持全球第一
央视网消息:全球化智库(CCG)与西南财经大学、社会科学院今天联合发布《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报告显示,2016年作为出国留学生最多的中国,出国留学生数量连续保持全球第一。出国留学学生偏向低龄化,中学留学生增长速度超过学位学生和交换学生的增长速度。超四成美国国际中学生来自中国,而中国留学生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国际中学生的数量占比已过半。 与此同时,随着“一带一路”沿线项目的持续推进,中国拓宽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留学通道,对国际留学生实施优惠就读、就业政策,吸引接收了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其中,来中国留学人数增长最快的是韩国、泰国、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和老挝,增幅的平均值超过20%。随着更多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预计这一区域国家来中国留学人数还将有较大增长。 而作为国际移民群体的重要一部分留学生,在2016年的发展情况也出现新变化。受经济和移民签证政策影响,英美两国国际留学生增速首次呈现下降趋势,中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成为全球接收高等教育国际学生的主要增长国。 据了解,受美国政府留学生就学就业的签证政策的调整,2016-2017学年是美国近十年来首次出现新录取留学生人数减少的一年,在美接受高等教育的国际学生较上一学年增幅下降3.7个百分点。同一年,英国留学生增速放缓。这是因为经济的低速发展,使英国在留学、工作和移民政策也做出了相应调整,留学生在结束学业后通过工作签证留在英国的可能性持续降低。 而中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成为全球接收高等教育国际学生的主要增长国。中国是接受留学生总数量第三大国家,2016年,我国接收来华留学生数量达到44.3万,较2015年增长11.3%,全球十大留学生生源地中,亚洲占6席(中国大陆地区、印度、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伊朗和印度尼西亚),中等收入国家和中高收入国家生源将进一步增加。博士研究生中留学生比例持续增加,美国近40%博士生为国际生源,瑞士已超半数。文章选自央视网,2017年12月18日
2017年12月20日 -
【21世纪经济报道】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20.8万人来华留学 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46.92%
12月18日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显示,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留学生接收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来华留学生增长的主要动力。2016年,来华留学生总数较上年增长了11.35%,达到近两年来最高水平,“一带一路”沿线国的来华留学生增长了13.6%。 该报告由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 报告显示,2016年来华留学生达44.3万人,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来华留学生有20.8万人,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46.92%。来华留学人数最多的十个国家依次为:韩国、美国、泰国、巴基斯坦、印度、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日本和越南。 报告称,从2004年到2016年,来华留学生人数从11.1万人增长到44.3万人,增长了近3倍,同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增长了7.3倍多。东南亚国家是中国最主要的留学生来源地之一,2015年东南亚国家出国留学生共22.7万人,其中7.12万人(近三分之一)到中国留学。 “对云南、广西、新疆等省份而言,吸引‘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来华潜力巨大,将成为未来一个很重要的增长点,能够全面带动家庭、旅游、商贸等方面的往来。”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称。 然而,由于来华留学工作起步较晚、且存在诸多障碍,来华留学人员数量仍然远低于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人员数量,留学赤字问题依然严峻。报告称,尽管中国2014年就成为世界第三大留学生接收国,但中国高等教育对留学生的吸引力仍然不足,表现之一是中国难以吸引发达国家的留学生,尤其是学历留学生;从占比上看,学历生占来华留学生的比例不足一半,相当多的留学生来华是接收汉语言专业进修,而非攻读学位。 留学目的国的学位是否能在本国获得承认是留学生选择留学目的地的重要因素,目前,共有46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实现了学历学位互认,其中24个国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报告建议,应进一步拓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通道与模式;进一步放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在华工作发展的限制,吸引“一带一路”创新型人才参与到中国和其祖国之间的发展建设中来;进一步推动中国语言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满足当地对于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需求。文章选自21世纪经济报道,2017年12月18日
2017年12月19日 -
【人民网】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发布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来华留学主要增长点
人民网北京12月18日电 全球化智库(CCG)、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今日在京联合发布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社科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CCG主任王辉耀等出席发布会。报告认为,随着“一带一路”沿线项目的持续推进,来华留学生同比增速再次达到两位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来华留学发展的增长点,增幅的平均值超过20%。随着更多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这一区域国家来华留学还将有较大增长。 蓝皮书聚焦2016-2017年度全球留学的发展概况及中国留学的发展现状。总结了2016届本科毕业生的留学现状,研究了2017年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的现状与问题,对2011-2013届留学研究生毕业三年后的现状进行了解读;就中国吸引留学人才回国发展、海归就业面临的挑战、“一带一路”与来华留学发展和港澳台学生来中国大陆学习等主题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北美、欧洲、大洋洲和亚洲地区热门留学国家的发展情况等。 蓝皮书指出,全球化发展近两年进入新阶段,一方面欧美发达国家对全球化发展出现分歧,逆全球化的兴起和美英等国的签证和移民政策的收紧导致留学增速放缓;另一方面欧洲难民影响进一步扩大,国际人才流动出现新的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发展中国家人才流失现象逐渐放缓,人才回流开始加速。 报告对中国留学发展的新特点进行了总结,如留学生数量连续保持全球第一位置,留学人员增速放缓,低龄留学人群更倾向于向学历留学发展,国际学校与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迅速;与此同时,留学回国人员增速再次超过出国留学人员增速,来华留学生增速再次达到两位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来华留学的主要增长点,国际学生在华实习就业政策取得新的突破。报告还进一步分析了留学安全、海归就业压力凸显等问题。 中国出国留学的形势在过去一年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虽然2016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较2015年增速继续下降,但仍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英国等国家的最主要留学生源国。中国留学生占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留学生的比例超三成,占日本和韩国比例更高达半数及以上。 从专业上看,工程科学和工程技术、计算机与信息科学、数学与统计学、社会科学专业的选择比例在下降,外国语言文学和教育学专业保持持续增长,工商管理学专业持续回暖。出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也偏向低龄化,其中,中学留学生增长速度超过学位学生和交换学生的增长速度。超四成美国国际中学生来自中国,而中国留学生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国际中学生的数量占比已过半。 报告显示,学术诚信问题再次引起中国留学发展领域的关注。中国留学生曾经是国际学生中“勤奋”“刻苦”的代名词,然而近年来中国留学生学术造假事件频频进入公众视野,对中国留学生的整体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在全球留学和我国出国留学出现各种新态势的情况下,来华留学也呈现出新特点。随着“一带一路”沿线项目的持续推进,来华留学生同比增速再次达到两位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来华留学发展的增长点,来华留学生人数增长最快的为韩国、泰国、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和老挝,增幅的平均值超过20%。随着更多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这一区域国家来华留学还将有较大增长。 报告强调,国际学生在华实习就业及创新创业的政策取得新的突破。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新政,突破了现行留学政策中外籍留学生毕业以后在我国就业或创业的严格限制,为引进外籍青年人才、推动国家创新创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文章选自人民网,2017年12月18日
2017年12月19日 -
【China Daily】Report: Safety a growing concern for Chinese students overseas
Safety issues have become a major concern for China’s overseas students, according to an annual report released on Monday.Embassies and consulates handled more than 100,000 reports from students abroad who felt their security was threatened in 2016.This is a sharp increase on the previous year, which saw only 36,800 reports, according to the 2017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Abroad.The annual report, published by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said cases fell into three categories: personal safety, psychological safety and property.About 1.36 million Chinese were studying abroad in 2016, more than any other country, the data show.China is the largest source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or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including 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Canada and Australia.From China Daily,2017-12-18
2017年12月19日 -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国策说:英美留学增速放缓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来华留学主要增长点
2016年,全球化发展走向十字路口,全球留学情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全球化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留学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12月18日,全球化智库(CCG)与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从宏观角度对2016年全球留学、中国留学和来华留学三方面分别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与解读,2016年美英两国国际学生增速首次呈现下降趋势、中国留学生选择专业上,工科降温,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学等专业持续增长、海归就业现在已进入“青铜时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来华留学发展的增长点……针对这些新特点和趋势,报告提出了促进中国留学及来华留学健康发展的针对性建议。全球留学:美英两国国际学生增速首次呈现下降趋势 在逆全球化和国际难民等问题的深刻影响下,留学生作为国际移民群体的重要一支,其在2016年的发展情况也出现新变化。 蓝皮书主编、CCG主任王辉耀博士分析指出,美英两国的国际学生增速首次呈现下降趋势。总体来讲有两方面原因: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保护主义对留学美国带来了显著影响,其新录取留学生人数十年来出现首次减少的情况;在英国,经济的低速发展使英国在留学、工作和移民政策做出了相应调整,留学生在结束学业后通过工作签证留在英国的可能性持续降低,英国留学生增速放缓。报告显示,在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下,中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成为全球接收高等教育国际学生的主要增长极。 此外,报告通过对全球留学生生源地研究发现,十大生源地中,亚洲占6席(中国大陆地区、印度、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伊朗和印度尼西亚),中等收入国家和中高收入国家生源将进一步增加。而博士研究生中留学生比例持续增加,美国近40%博士生为国际生源,瑞士已超半数。中国留学:工科降温,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学等专业持续增长 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2016年,我国留学回国人员43.25万人,超过8成留学生学成后回国发展,较2015年增加了2.08万人,同比增长3.97%。中国作为最大的留学国,持续影响全球留学的发展状态。 中国出国留学的形势在过去一年中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虽然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较2015年增速继续下降,但仍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英国等国家的最主要留学生源国。中国留学生占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留学生的比例超三成,占日本和韩国比例更高达半数及以上。 从专业上看,工程科学和工程技术、计算机与信息科学、数学与统计学、社会科学专业的选择比例下降,外国语言文学和教育学专业保持持续增长,工商管理学专业持续回暖。 出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也偏向低龄化,其中,中学留学生增长速度超过学位学生和交换学生的增长速度。超四成美国国际中学生来自中国,而中国留学生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国际中学生的数量占比已过半。 安全问题是近年影响留学的一大因素之一。报告指出,“章莹颖事件”使得留学生安全问题再次引起公众注意。在当前留学低龄化趋势日渐凸显和种族歧视依然存在的情况下,留学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外交部中国驻外使领馆和领保中心受理的领事保护和协助案件数量呈加速发展态势。 2016年海归增速再次高出当年出国留学人数增速,海归人数也持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褪去“光环”后的海归正在面临就业压力的严峻考验,海归就业现在已进入“青铜时代”。来华留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新增长点 在全球留学和我国出国留学出现各种新态势的情况下,来华留学也呈现出新特点。 随着“一带一路”沿线项目的持续推进,来华留学生同比增速再次达到两位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来华留学发展的增长点,来华留学生人数增长最快的为韩国、泰国、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和老挝,增幅的平均值超过20%。随着更多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这一区域国家来华留学还将有较大增长。这不仅大大缓解了留学赤字,也为中国更加深入地参与全球化发展和全球治理积蓄人才。 报告强调,国际学生在华实习就业及创新创业的政策取得新的突破。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新政,突破了现行留学政策中外籍留学生毕业以后在我国就业或创业的严格限制,为引进外籍青年人才、推动国家创新创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CCG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由于来华留学工作起步较晚,且存在诸多障碍,来华留学人员数量仍然远低于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人员数量,留学赤字问题依然严峻。建议:多措并举推动留学价值回归 最后,报告还就推动留学价值回归、促进“一带一路”来华留学发展、深入开展留学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推动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健康发展。 多措并举推动留学价值回归。树立客观、成熟的留学价值观,促进留学生、留学家庭理性选择和规划留学,同时社会对留学生也需要更多包容。打造针对海归特征的就业、创业和大数据研究的综合服务平台,提升海归在国内的发展情况。 深入开展留学安全教育与培训。对留学生而言,提升自我保护意识是确保留学安全最重要的方面;从留学生家长的角度,应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生活能力、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社会层面,需要多方自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促进“一带一路”来华留学发展。进一步拓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通道与模式;进一步放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在华工作发展的限制,吸引“一带一路”创新型人才参与到中国和其祖国之间的发展建设中来;进一步推动中国语言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满足当地对于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切实需求。文章选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17年12月18日
2017年12月19日 -
黄亚生:H1B签证收紧损及华裔,“美国优先”出发点是种族而非法律
编者按近期,一篇发表于纽约时报,作者署名为Frida Yu的文章讲述了自己H1-B工作签证被拒的经历。MIT斯隆管理学院教授黄亚生指出,许多为“美国优先”叫好的华裔不明白,特朗普收紧H1-B政策的出发点不是站在一个法律视角,而是站在种族视角。本文于“亚生看G2”首发,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全文共1800字,阅读时长约4分钟。 2016年11月特朗普当选后,我在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创新与创业论坛2016年年会发言。参加这个年会的很多都是STEM中国学生。我在发言中预测特朗普政府会大规模调整H1-B政策,每年的H1-B的指标有可能会减少50%。很多参会的人,其中有些是川粉,都是计划要申请H1-B的,他们不相信我的预测,争辩说特朗普要打击的是非法移民,而不是打击他们这种作为STEM背景的,可以为美国做经济贡献的合法移民。 我在这里引用一句话——“Too young, too simple” (太年轻,太幼稚)。他们的幼稚就在于不明白特朗普的出发点是站在一个种族视角而不是一个法律视角。特朗普心里有一个名单,一个正在“剥削”美国的国家名单,里面包括中国和墨西哥。特朗普反对移民,他提出的“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实质上可以说是要“Make America White Again”,是要把美国恢复到种族比较单一的50年代和60年代的状况。我预测H1-B签证数量将削减50%就是基于美国60年代的H1-B的指标,当时H1-B指标大致相当于美国现在H1-B的指标的50%。(H1-B本身不是移民程序,但是很多H1-B持有者会申请绿卡,转为合法移民)美国H1B签证的收紧将极大程度加大外国人才留美的难度。图片来源:RedBus2US 还有一个川粉没搞清楚的事是从操作层面上讲,在美国要清理合法移民要比清理非法移民容易得多。合法移民必须要走一个申请程序,要控制的话就调整申请程序和标准就可以了。而非法移民的清理需要动用大量的警察和司法的力量,是很难的。另外在美国大部分的非法移民是西裔美国人。西裔美国人有很强的政治势力,他们会全力维护他们本族的权益。要全部清理非法移民是有相当程度的政治成本的。合法移民是没有政治保护的。 过去一年里,特朗普已经做了对H1-B的政策大规模的调整。在今年3月31日,美国国土安全局颁布了一份政策备忘录。在这份政策备忘录中,美国国土安全局指出之前对于H1-B抽签中计算机编程领域特殊人才的定义不够明确,无法突出人才的“特殊性”。因此,在这份新的备忘录中,美国国土安全局要求仔细定义“计算机科学特殊人才”,抬高H1-B发放门槛。在这份备忘录颁布后,美国计算机公司需要提供更多的资料来证明申请H1-B的外籍员工具有技术的“不可替代性”。虽然很多美国大型科技公司拒绝对这一备忘录的颁布进行评论,但很多专家都推测这会给美国顶尖科技公司的人才招聘造成阻力。 美国国土安全局签署备忘录,放出收紧H1-B信号图片来源:路透社 4月18日,特朗普颁布了一条“买美国制造,雇美国员工”的行政命令,要求联邦机构优先购买美国生产的产品,并保障美国公民的就业机会。在行政命令中,特朗普要求联邦机构对国土安全局提出的政策备忘录提供具体化实施意见。在威斯康辛的一个制造工厂谈到他的行政命令时,特朗普说这项行政命令是一个“历史性的举措“,并称“我们政府的方针就是要积极地推广和使用美国生产的产品以及保障美国人可以有工作。” 美国国土安全局三月底的政策备忘录、特朗普的行政命令、以及早些时候特朗普提出的取消H1-B加急出结果服务的命令,都体现着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理念。 特朗普在宣传他的“买美国制造,雇美国员工”的行政命令 图片来源:华盛顿邮报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已经开始影响中国留学生了。今年感恩节周末,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来自一位斯坦福大学MBA中国毕业生Frida Yu的文章。在文章中,Frida Yu讲述了她近年申请美国H1-B工作签证,在被抽签抽中的情况下仍被拒签的遭遇。H1-B签证系美国最主要的工作签证类别,发放给美国公司雇佣的外国籍有专业技能的员工,属于非移民签证的一种。持有H1-B签证者可以在美国工作三年,然后可以再延长三年。每年申请H1-B签证的外籍人士众多,因此,美国每年都对H1-B签证有配额限制,每年以抽签的方式对65000个配额进行分配,而幸运被抽中的外籍人士就可以拿着材料去申请签证。一般来讲,抽中H1-B配额就基本等同于拿到了美国工作签证。 2017年的H1-B 名额总计85000个(20000个专门给研究生毕业生),而H1-B开放申请前五天就收到了236000份申请,竞争激烈。 图片来源:USVISANOW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Frida Yu在抽中H1-B配额的情况下,仍然被拒签了。通过FridaYu的Linkedin账号了解到,Frida Yu 2005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次年又在牛津大学拿到了法学硕士。在那之后,FridaYu先后在北京、香港等地从事金融工作,并于2015年考入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攻读MBA。从斯坦福毕业后,Frida Yu担任了一家名叫minMax Opimitization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这家公司由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和校友联合创办,致力于通过大数据等前沿电脑技术来为客户进行最优化方案选择。从任何标准来看,FridaYu过硬的学术和工作背景都符合签证的要求,她被拒签则表明特朗普对合法移民政策调整的重大改变。纵然作为STEM背景的,可以为美国做经济贡献的合法移民,也在打击的范围之内。Frida Yu与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在斯坦福商学院的合影图片来源:美国华人 已受其害却仍抱着幻想的川粉们,能不能请你们向Frida Yu说声抱歉?另外,你们在2020年还会再打出“ CHINESE AMERICANS FOR TRUMP”这个旗帜吗?图片来源:News and Observer文:MIT斯隆管理学院教授 黄亚生
2017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