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网】智库报告:沪京穗位居外国游客最喜爱的中国城市前三甲
中新社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 王曦)11月27日,全球化智库(CCG)与携程旅行网在北京联合发布《推动中国入境旅游快速发展促进全域效应提升惠及全国》的报告。报告指出,上海、北京、广州位居有中国旅游经历的外国游客最喜爱的城市前三名。 报告指出,从旅游目的来看,来华旅游的外国游客主要为了商务旅游和自然风景,而对于首次计划来中国的外国游客,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则成为侧重点,其中医疗养生成为新亮点。从旅游标地来看,上海、北京、广州位居有中国旅游经历的外国游客最喜爱的城市前三名;贵阳、昆明、成都则超越一线城市,成为首次计划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最期待的三个城市。在中国入境旅游服务方面,通过在线旅游社了解旅游信息并购买旅游服务成为新趋势。 报告披露,从外国游客的客源地来看,有中国旅游经历的外国游客中,日本、美国、韩国和澳大利亚游客分别占比达到20%、16%、15%和13%。上述四国均为中国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其中,在首次计划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中,美国游客超过八成。报告预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与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望在未来逐渐成为来中国旅游的重要客源国。 这是全球化智库“从出入境旅游看中国全球化发展”系列报告的“第二季”,此前的报告《出境游持续火热,中国入境游发展还需要更大提升》曾指出,与持续高热的出境旅游相比,中国入境游客数量还存在赤字。 全球化智库副主任兼秘书长苗绿表示,发展入境游、吸引更多国际游客来华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进各国之间深度了解,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正积极推动全球化发展,作为全球化的组成部分,国际旅游综合实力的提升,既是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题中之义,也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途径,”她说。(完)文章选自中国新闻网,2017年11月27日
2017年11月28日 -
姚力军:用东北话讲浙江故事 海归“国千”姚力军敲钟记
理事简介姚力军,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CCG常务理事。6月15日,宁波江丰电子在创业板挂牌上市。 创业12年,姚力军迎来了敲钟的时刻,他笑说,终于“有了”。 老家东北、留学日本、创业浙江,科研人员、跨国企业区域负责人、创业者,姚力军三段分野鲜明的经历,在他身上留下了鲜明的性格特征,既有东北人的快人快语,又有着知识分子的儒雅思辨,更有创业者的务实精干。 从12年前几个小伙伴拎包创业,到如今与行业内国际一流企业同台竞争,这位海归“国千”人才说,自己是在用东北话讲述一个浙江故事。【说技术】 “你的摄像机里有我们的产品” 高纯金属溅射靶材,这个充满了工科气息的词,就是姚力军所从事的行业。 要理解这个略显生僻的行业,对于外行人来说,确实有点障碍。不过,它应用的领域,却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因为所有芯片都离不开它。 二代身份证里的芯片、手机芯片、车载芯片,都有他们的身影……目前最新款的iPhine7的A10芯片里,就有江丰电子的产品。 “你们这个摄像机,里面用的就是我们的产品。”看到我们带着摄像机,姚力军不露声色地说。 在江丰电子的样品间里,我们看到了他们的产品,一块块密封包装的金属圆饼。看起来就是一块金属材料,但是最贵的一块,可以买到二三十万。 贵在哪?因为纯度高。在江丰电子,钛金属的纯度可以达到5个“9”,也就是99.999%。 为什么纯度高这么重要?还得回过头来说说溅射靶材。 我们看到的一片小小的芯片,其实里面包罗万千的小王国。江丰电子的产品,是半导体芯片中导线的材料,好比是用于芯片里面修路的。 但是这个路怎么修?跟我们看到铺沥青的修法肯定不一样,因为实在太细小了,像拉面一样金属拉丝也行不通,所以需要溅射靶材。 我们都见过电焊时候火花四溅,溅射的过程就好比电焊。用亚璃子轰击靶材形成溅射,原子掉落下来形成一块膜,然后在这块膜上切割掉多余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导线。 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如果考虑到整个过程有多迷你,就可以想象其中的难度了。目前,江丰电子已经具备了16纳米FinFET+技术的应用能力,也就是说,他们在芯片里修的这条路,只有头发丝的几千分之一大小。 在这个精细环境下,如果靶材纯度不高,一点小小的杂质,最后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卡在芯片里的这条道路上。怕是再勤快的愚公,也移不动这座肉眼根本看不见的山了。【谈创业】 “这间办公室竞争对手都来过” 像柳传志一样,姚力军属于有生意头脑的科研人员。 上世纪90年代,姚力军还在哈工大上学,期间,他就用进口半导体零部件组装并销售计算机,收入颇丰。1990年就用上了大哥大,1991年,成为学校里第一个开上汽车的学生。 在哈工大读博期间,姚力军获得日本文部省奖学金,赴日本留学。在广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姚力军受聘进入全球500强的霍尼韦尔公司。几年的时间,他从项目研发工程师,成长为霍尼韦尔日本公司的最高负责人,领导整个霍尼韦尔日本公司。 “去日本就是抱着学技术、学产品、学管理的想法去的,知道自己肯定要回国。”当时,中国的半导体材料市场完全被日美等跨国公司垄断,大量的矿产资源和原材料低价出口,在以高昂的价格大批进口国外的电子材料和成品,在产业一线的姚力军感受深切。 “经济竞争的核心是技术,靠劳动力红利的低端竞争肯定不足以支撑大国发展。” 2005年,他辞去霍尼韦尔公司的职务,回到祖国,在余姚创办江丰电子,正式“下河游泳”。 当时国内不仅溅射靶材工艺是空白,连生产靶材的高纯材料也全部依赖进口。姚力军想向老东家霍尼韦尔,以及日本大阪钛业购买高纯钛,结果都被拒绝,于是他决定自己制造。2005年10月,江丰电子成功研发第一块中国制造靶材,尽管每天500千克的产量不算多,但是已经填补了国内溅射靶材工艺的空白。 但是创业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江丰电子今天的风光无限,是从一次次挫折和煎熬中走过来的。 “我们现在坐的这间办公室,我的竞争对手们基本都来过。不过,不同阶段来的目的不同,前几年是谈收购我们,现在是来谈合作,谈被我们收购。”姚力军说这句话的语气云淡风轻,背后的故事却是刀光剑影。 2008年,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江丰电子经历了最大的困难。当年1月,公司销售额跌至8万元,公司每个月的研发、生产等费用支出却要数百万元。 行业之内没有秘密,早就注意到这家中国同行的几家大型跨国公司纷纷找上门来,包里带着收购协议,一家日本公司甚至把签好字的收购合同放在了姚力军面前。对于这些跨国公司来说,收购了江丰电子,中国市场又将是他们的禁脔。 结果,当然是没能如愿。姚力军顶着压力四处借钱,危机过去,公司慢慢走出低谷,也迎来了新机遇。 2011年3月,日本关东地区发生大地震,大量半导体工厂和靶材工厂停产。原先很多潜在客户,纷纷找上门来要求增加订单,公司日夜加班仍然供不应求。 “从回国创业开始,我心里就非常明白,我和所有江丰人所从事的是振兴中国集成电路的伟大事业,要耐得住寂寞,更不能怕挫折,因为我们的目标在远方。”姚力军说。【看未来】 “上市是起点,行业前三才有活路” 在公司上市前,姚力军给员工们发了一条有趣的短信。 “最近很多朋友见到我,都投以祝贺羡慕和欣赏的目光,祝贺你,终于有了,很多朋友都跟我道喜。虽然还没有发行,可是我确实有了一种要孕育婴儿的感觉。其实也没啥,我早就说过,会有的,只不过,有些人信了,有些人始终没信。所以,创业路上相信很重要。” 姚力军说,公司终于上市的了,但其实自己并没有那么高兴,反而到觉得今后会更复杂,任务会更重,会有更多的挑战和压力。 在证监会作最后一次陈述的时候,姚力军动情地说道: “长期以来,从江丰电子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就在一个非常艰苦的环境里,在与跨国公司竞争,在这个几乎是日本和美国公司垄断的行业里每天与跨国公司竞争。一直束缚着我的是什么?瓶颈就是资金,所以借助资本市场插上资本的翅膀,来促进企业的发展,是我们上市的目的。” 在姚力军看来,上市只是起点,今后路还是很远。“前十二年,从几个人开始,从无到有,度过了企业最艰难的时候,走到今天,全世界所有半导体企业都知道江丰电子,成为参与世界竞争的一个中国品牌。” 对于未来的规划,姚力军满怀信心。“这两三年,刚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接下来十年,将是发展最快的阶段,我们团队希望通过接下来十年的努力,借助中国资本市场,让我们企业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公司。” “只有行业前三才有活路,现在在技术上我们已经与对手实现并排跑,但是在品牌、市场份额上都有差距,在资本的助力下,这个差距用五年时间可以赶上。” 在姚力军眼中,成为全球数一数二有几条硬杠杠。首先,产品要进入全球最优秀的芯片制造企业。其次,在全球最领先工艺上实现同台竞争。第三,要有覆盖全球的生产能力、品质保障能力和技术服务体系。第四,要有好的团队、人才和企业文化。 埋头创业十多年,姚力军有一天忽然发现,公司院子里当年栽下的二三十厘米的小树苗,已经长成了成荫的大树。 “如果说过去十二年江丰电子从一颗种子发展成了小树苗,那么,借助资本市场的雨露,我们希望这棵小树苗可以成长为参天大树。”姚力军说。人物简介 姚力军博士是全球掌握集成电路制造用超高纯金属材料及溅射靶材核心技术的著名专家。2005年回国创业,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用超高纯度金属材料及溅射靶材的研发生产,填补国内空白,打破美国、日本等国际跨国公司的垄断格局。公司产品已大量进入到中芯国际、台积电、东芝、索尼等世界一流半导体企业,并成功应用到全球先端16nm FinFET+技术, 累计申请专利504项, 荣获“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出贡献奖、国家科技部战略创新产品等多个奖项。 姚力军博士2009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先后获中国华侨华人百名创新创业奖、全国侨界创新成果贡献奖、国侨办重点华侨华人创业团队奖、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常务副会长、世界浙商大会常务理事、宁波荣誉市民、宁波海外高层次人才联谊会会长等荣誉和社会职务。文章选自浙江新闻,2017年6月16日
2017年11月27日 -
金灿荣:中国外交为什么能赢得世界好评?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让中国外交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总结我国全方位外交布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理解十九大报告关于中国外交的这些论述?本期求是访谈特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为您解读。金灿荣,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访谈主持:宋诚 精彩观点 ■ 2014年11月28日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主席提出来要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从此,中国外交开始变被动为主动,也有了很明确的方向,那就是要把中国变成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 ■ 在这样一个西方权威下降,碎片化,而且内部、外部的分裂在加剧的国际背景下,习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说是抑制当前世界问题的一个“药方”。 ■ 中国的人口大致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如果中国在现代化方面做得很好,特别是在人民幸福方面做得很好,这不仅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贡献,同时也是一个样板,对世界其他国家具有示范效应。 ■ 近年来在中国教育部和推动下,海外孔子学院遍布全球,从2005年至今已经有500多所孔子学院在海外“开花结果”。访谈实录 求是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请问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金灿荣:2014年11月28日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主席提出来要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从此,中国外交开始变被动为主动,也有了很明确的方向,那就是要把中国变成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自此以后,可以说中国外交“招数”叠出,新理念、新战略、新方式、新实践,层出不穷,充满了开拓进取的精神。 从党的十八大发展至今,中国外交有了比较好的基础,首先表现在我们有了像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亚信会议等能够发挥独立自主性的机构。按照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这样就给未来中国全方位外交布局建设提供了一个基础;第二,中国的综合国力比以往有显著提升,我们从经济、政治、科技、国防等方面的的进步是历史性的,这样可以更有力地支撑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第三,这几年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上升了。相形之下美国反对全球化等行为使得美国变得“小气”了,不像一个领导者。那么,西方舆论明显表现出对美国的期待下降,世界对中国的期待上升。2017年1月17号习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表了45分钟的讲演,台下掌声雷动。为什么掌声雷动?因为习主席给大家吃了“定心丸”。就在美国决定要从全球化退缩的时候,习主席表态中国会坚持开放,坚持推进全球化。 所以,十九大报告这一判断的依据,是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努力奠定的基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国际影响力上升,再加上国际社会的期待和支持这三个方面的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我觉得十九大之后,中国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这种外交方向会变得更加全方位,更加积极进取。 求是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中国外交方面的基本方略是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 金灿荣:习主席在不同的场合都提过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十九大报告中,最集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第十二部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是针对当今世界分裂化的现实。当今世界,西方的“权威”在下降,变得更加碎片化。很多文明内部现在冲突很厉害,比如:伊斯兰世界,现在什叶派、逊尼派的矛盾非常严重。在中东地区,伊朗和沙特的矛盾俨然有要取代以前的巴以矛盾占据第一位矛盾的态势。在西方国家内部,左右翼的政党斗争、民粹与精英的矛盾都很厉害。过去三十多年,西方世界在新自由主义思潮之下,精英赚得盆满钵满,民众没钱,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西方阶级矛盾不断增强。曾经西方国家通过从海外捞取巨额利润来掩盖这个矛盾,但现在利润越来越少了,矛盾就越来越突出。除了左右矛盾,民众与精英的矛盾,现在还有传统的实业集团和新兴的金融集团之间的矛盾。因此,西方内部分化在加剧。还有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如委内瑞拉、巴西,国内政局也是不稳定的,社会也在分化。在这样一个西方权威下降,碎片化,而且内部、外部的分裂在加剧的国际背景下,习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说是抑制当前世界问题的一个“药方”。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不管具体的观念、利益有多大冲突,我们作为人类是有人类共同命运的。我觉得这是一个价值所在。 另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在于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和合文化,就是不寻求一方压倒另一方。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是个中国文化的一个精髓,这个文化价值有别于西方文化。西方文化经常认为西方所代表的这一方最后会获得胜利。中国从来就没有这个思想。中国认为世界就是阴阳并存的一个辩证世界,从古至今到未来都不变,这是我们老祖宗的哲学。所以,后来衍生出来和合文化,就是我们强调对立统一,而不是对立对抗。所以,我觉得习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特征。 当然,人类命运共同体还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中国共产党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要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另外,人类命运共同体也表现出习主席的高瞻远瞩,以发展中国家的定位来倡导人类致力于共同的未来,这是一个很高的站位。这个站位本身就是跳出了一般政治家的视野,是一个伟大政治家才具有视野。所以,客观上有需求,历史上有基因,中国共产党也肩负这种使命,再加上习主席的高瞻远瞩和全球视野,就有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一个目标。这是一个理想主义目标,但是也有现实功能,有助于大家登高望远,对眼前的分歧不要那么执着。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既给未来提供了一个中国方案,又对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 求是网:今后,中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还需要做什么? 金灿荣: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有一些具体的路径。比如说习主席在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时倡导构建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把原来西方主导的国际关系原则从一方主导、一方服从的关系改成共赢的关系,从而形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环节。另外,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经济部分提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并指出这不是排他性的、压倒型的,而是开放性的、共享型的世界经济。这些应该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部分,如果大家确定新的观念,那么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有了基础条件。 其次,中国把自己建设好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未来三年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年。这个目标实现了,下面两个阶段:首先是2020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比我们预想到本世纪中叶才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前了整整15年;其次是2035到2050年将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把“两个一百年”目标提前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的人口大致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如果中国在现代化方面做得很好,特别是在人民幸福方面做得很好,这不仅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贡献,同时也是一个样板,对世界其他国家具有示范效应。 同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力抓手就是通过“一带一路”带动沿线国家的发展。“一带一路”提出四年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愿意加入“一带一路”的建设。“一带一路”的提出时间虽然不长,可以说早期成效已经显现。比如,中巴经济走廊,还是有很明显效果的。 除了以上的三个方面,凝聚共识、建设好自己、通过“一带一路”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外,中国还应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中国目前已经开始积极介入国际金融体系建设。原来国际金融体系完全被美欧垄断,从发达国家那里拿钱给发展中国家很困难,还会有很多苛刻的要求和附加条件。欧美国家因为不信任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往往把贷款等资金给那些NGO组织,这是错误的观念。为什么呢?对任何国家来讲,推进现代化第一步就是要有强有力的政府,否则就是一盘散沙,缺乏现代化政治的前提,这对任何发展中国家都一样。如今,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发展缓慢的真正原因不是政府太强了,而是政府太弱。像拉美、中东、南亚、非洲、西亚这些地区的“豪强”很多、贫富分化非常厉害,这些当地“豪强”获得贷款等建设资金并没有投入国家发展,而是投到华尔街去赚更多投机的钱。这导致的结果就是整体来讲国家没钱,老百姓没钱,而少数富人很有钱。可是富人把钱全投到华尔街去了,就让他们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没钱的国家反倒补贴有钱的国家,导致国家发展差距拉大。在这个情况之下,西方的援助往往还是给所谓的NGO,就是给当地的所谓“南霸天”,而不是给政府,反倒进一步导致国内的政治不平衡、社会不平衡。 中国推进国际治理的方式与此不同。中国不是直接通过给钱帮助发展中国家,而是带着非常具体项目,去了就修路、修矿、搞工业园区。例如,在埃塞俄比亚中国就建造中国工业园区,然后把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工厂建在那儿,马上就解决了当地很多人的就业问题。这对当地实际的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中国在非洲,在中东,在白俄罗斯那些工业园区都证明了中国人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的效率比西方高很多。还有,近年来在中国教育部和推动下,海外孔子学院遍布全球,从2005年至今已经有500多所孔子学院在海外“开花结果”。对比来看,从二战以后到现在,美国在海外的美国文化中心大概还不到200个。日本很有雄心推广自己的文化,在海外的日本文化中心不到100个。至于欧洲的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法国的法兰西学院,德国的歌德学院,都还不到50家。2005年之前,海外大概只有500万人学中文,现在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一个亿。 所以,提出共识、建设好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广好中国文化这几个方面将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 求是网:谢谢您的精彩解读!文章选自求是网,第158期
2017年11月27日 -
赵穗生:强起来的中国如何与美国共处?
赵穗生,CCG学术委员会专家、美国丹佛大学约瑟夫·克贝尔国际关系学院终身职正教授中国是一个亚太大国,也是一个崛起的大国,所以要有全球布局,这里边牵涉的不光是地缘问题,也包括如何界定国家利益的问题。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其亚洲政策基本围绕朝鲜问题展开。这次亚洲之行则给了他一次全面审视亚洲的机会。他能意识到,亚洲议题并不像他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各国的关注点也大不相同。尤其是他所关注的朝鲜议题——当然这个问题很重要,但亚洲国家关注的很多问题是远远超过该议题的。 说到亚洲目前最主要的关切,在我看来,一个是地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一个是中国的崛起。中共十九大以后,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来的这些富有战略性的愿景,对周边国家乃至更远地区的影响同样深远。另外,特朗普此次12天的亚洲之行不但包括像中国、日本、韩国等牵涉到热点议题的国家,也包括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和东亚峰会,这些会议同样也会反映亚洲的关切。 “只要踏上中国,就能感受到重要性” 目前特朗普没有明确的亚洲政策,所以这次访问对于他重新思考亚洲政策,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机会。与此同时,美国国内议题正让他焦头烂额,无论是“通俄门”事件、税改问题、明年的中期选举,以及党内外的矛盾、政府内部的协调,都会在他的亚洲行中不断干扰他。但或许正因如此,他亦可以转移国内的注意力到外交方面,所以不排除会有很多作秀成分。 但对中国来讲,只要特朗普踏上中国的土地,就会感受到中国的重要性,中国的复杂性,中国的活力,跟中国打交道的必要性。特朗普上台的时候,大家一度觉得中美关系会出现很多龃龉,但在海湖庄园实现元首会晤后,似乎立刻就把很多矛盾冲淡了。一年来中美两国领导人通话有9次,这种高频率的私人交流,对于很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渠道。 从这次访问结果来看,总体显示出中国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发展对美关系,并愈发占有主导性。这次中方给足了特朗普面子,但其实并没有给出里子,也就是说没有做出实质性让步。美国主流媒体则对特朗普持有批评意见,认为他没有从中国拿到什么实质的东西。这也说明他的访问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都是临时根据访问情况发表讲话,而不是经过深思熟虑地考虑。美国媒体认为他这些即兴发言令美国失去了与中国进行有效沟通的机会。 对于特朗普此前关注的两个问题——朝核与经贸,我认为通过一次访问很难达到彻底解决。但是,通过跟各国高层面对面的交流,他会更理性地思考这些问题,也会把这些问题提到最高层次上加以全面考虑,然后在政策层面上反映出来。 谈到对华决策,特朗普目前的策略没有一条主线,而是变化不断。虽然奥巴马时候也有变化,但起码还有一条比较重要的主线,就是合作和冲突并存,以合作来避免冲突。特朗普似乎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冲突,什么是合作,他只强调依靠所谓的结果导向来解决问题。我认为他也不会提出所谓的概念或者口号,因为他根本不具备这种意识,所有的事务对他而言都是“结果导向”的,在他看来问题解决了,这个框架就建立起来了。但对中国人来说,可能更习惯于先有框架、先有原则问题,再具体解决问题。对特朗普来讲,他要拿出的是能够让选民下一次投票给他的成果,比如让美国牛肉出口到中国,这样养牛户们就会投他一票。 特朗普在日本提到的“自由且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战略被外界关注,甚至有声音认为这个会不会替代过去的“亚太再平衡”。但事实上,“印太”这个概念早在奥巴马时期就有人提出。在亚太地区,最大两个崛起国就是中国和印度,而随着印度东进、俄罗斯西进,主要国家在亚太和印度洋地区的利益是相互交织的。 由于现在大家最关注的大国是中国,所以很多概念被视作是为了针对中国崛起而提出的。但我认为,不能狭义地去认为这个战略就是为了扼制中国,因为这里面同样包括怎么跟中国和平相处。虽然它有防范中国的一面,但也有如何同中国合作的一面。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是贸易问题,因为该议题是特朗普竞选时最重要的竞选纲领之一,他也将对华贸易问题当做其对华政策的重点。但是,特朗普目前的对华贸易政策似乎是建立在一种扭曲的、简单化的理解之上的。他只强调所谓的贸易逆差问题,但这个逆差是怎么形成的,结构是怎样的,所引发的结果是什么,似乎都忽略掉了。这种情况下,他谈到贸易问题时,仅仅谈的是中美贸易中很表层的一面。加上,特朗普是很容易受到他人影响的人,因为他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较缺乏。所以,我们也应当关注白宫究竟哪些人可以影响到他。 这次签署了空前的经贸大单,但其实其中很多是备忘录(MOU)的形式,未来的进展还需要观望。特朗普回国以后,同样可能会遭遇对华关系的反弹,比如国会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调查,所以也可能会变脸。因为他的很多出访观点并没有完全反应美国政府机构的意见,中方对此也要有充分的认识。 至于朝核问题,我觉得目前的解决方案近乎于零。现在朝鲜方面可以说是软硬不吃,美国这么多年以来的政策也毫无成效。现在所谓用制裁的方法打压,但这一定需要中国的配合。此外,特朗普在朝核问题上的表态总是前后矛盾,一会儿说要“摧毁朝鲜”,一会儿又说可以上谈判桌,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新的东西提出来。 “中国的责任、担当应与国力相匹配” 今年10月以来,我接受很多美国媒体的采访,他们最常问的一个问题是:美国人为什么要关注中共十九大?我告诉他们,中国崛起以后,其内政已经不仅是单纯一个国家的内政了,中国的政治体制、权力分配,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会给全世界都带来影响。现在所谓的中国模式是跟美国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这种道路上的竞争或许成为未来的亮点。 中共十九大的报告明确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此前中国领导人也多次强调要坚持改革开放,这个方向是对的,中国打开这个门就不可能关上。 在我看来,中国强起来的实际表现恰恰在外交方面。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你要有底气,也要有资源,才能负责任,才可以敢担当。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中国将来必然会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负起更多的领导作用。但你的国际责任与担当在很大程度上也要和国力相匹配,不能超越国力。 这意味着,中国要选择性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不能犯美国曾经犯过的错误。美国作为一个“世界警察”,为世界做出很多贡献,但也把自己掏空了。中国现在还没有到这种程度。而且,正因为中国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受益者,所以更要反哺国际社会,在承担国际责任的同时,也要在道义上站得住脚,即对于大国小国要公平对待,而不是追求扩张。 特朗普上台以后,瓦解了美国此前建立的种种国际秩序,包括他所谈的“美国第一”、退出“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协定”(TPP)、代表美国退出《全球气候协议》、要重新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区等等。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确应当扛起一部分大旗。美国利用自己的霸权地位做的一些有损于很多国家的事情,中国要和美国一道来纠正这些事情。比如反恐领域,美国自伊拉克战争以来越反越恐,中美之间在这方面有很多共同利益,因为中国也有恐怖主义的担忧。而在难民救济的问题上,中国同样可以发挥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国之初是被排除在联合国之外的,换言之,中国并没有直接参与二战以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因此,当许多国际秩序和规则被制定的时候,中国并不在桌子上,没能参与进来,中国的声音在很大程度上也没有充分反映出来。现在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全球的配比都发生了变化。然而,中国在国际秩序中发出的声音没有相应的跟着变化。所以,中国应当要求发出更多声音,包括提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贸易组织以及国际安全机构中的代表权,目前的代表权没能充分反映出中国作为大国的地位,但这种地位的上升并不意味着要改变游戏规则本身。 现在的游戏规则,其基本着眼点是依据两个原则界定的,一个是所谓的全球化原则;第二个是传统的主权国家原则。主权国家仍是国际秩序当中最基本的单位,但这种主权又要受到一定限制,包括关税壁垒的减少、贸易自由化等等。以上两个原则所界定的共同秩序,是中国可以接受的。所以我一直说,中国在国际秩序中要改变的不是游戏规则,而是制定规则中的地位。它的地位应该和中国上升的大国地位相匹配。 放眼未来的国际格局,一种可能性是中国超越美国,即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这个可能性完全存在。但是,即使作为最大经济体,中国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在国际影响力上超越美国。第二种可能性是,中国仍然不能超越美国,在相当一段时间要屈居老二地位,或者说美国在很大程度上仍会主导中美关系的走向。 中国是一个亚太大国,也是一个崛起的大国,所以要有全球布局,这里边牵涉的不光是地缘问题,也包括如何界定国家利益的问题。中国现在所要追求的利益首先是在国内发展,也就是中国很多年来坚持的“中国国内本身的发展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此外,也应该聪明合理地运用中国发展起来的能力维护自身在地区和全球的利益,同时又要承担作为一个崛起中大国所要承担的责任。我想,这应当成为中国未来外交战略的主线。文章选自凤凰周刊,2017年11月25日
2017年11月27日 -
【The Philippine STAR】Wang Huiyao: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By Wang Huiyao, president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CCG).In the world today, multipolarity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ve become trends of the times. The wheels of history roll on. We have entered a great era of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and adjustment.In his report to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CPC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ointed out that “changes in the glob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are speeding up; countri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nterconnected and interdependent; relative international forces are becoming more balanced; and peace and development remain irreversible trends.”At the same time, mankind is faced with common challenges in modern times. To tackle unconventional security threats, such as sluggish global growth, unbalanced development, deglobalization and terrorism, China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achieving shared growth through discussion and collaboration in engaging in global governance. China will continue to play its part as a major and responsible country, take an active part in reforming and developing the glob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continue to contribute Chinese wisdom and strength to global governance.‘Inclusive Globalization’At present, the world is facing growing uncertainties. In modern society,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industrial chai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resulting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adjustment lead to trade being unable to fully correspond to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rofit from global industrial division and economic division, while the idea of “pursuing surplus” in traditional trade is no longer in line with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most countries, nor does it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conomy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In the era of the global value chain, value creation is only possible when trade barriers between countries with different divisions of labor are dismantled to realize benefits, which are then to be distributed equitably among countries and people according to fair and reasonable international rules. This line of thinking will promote “inclusive globalization”.China would like a fair and stable global governance system. Backlash agains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annot constructively solve the setbacks that globalization has encountered. It’s only when all the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jointly forge “a dynamic growth model, an open and win-win cooperation model, a fair and equitable governance model, a balanced, equitable and inclusive development model” and overcome the narrowmindedness of populism that we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structural inequality in the global system.Having learned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globalization of the last stage, China has been increasingly active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international rules, advocating open and inclusiv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pushing for a new typ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hina has become a major player in the next stage of globalization. It will also play a more important part in establishing a new order of global governance.The Chinese Dream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dream of all other people in the worl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is not possible without a peaceful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a stable international order. In his report to the Party National Congress, Xi Jinping pointed out that “China will continue its efforts to safeguard world peace, contribute to global development and uphold international order,” and “China will continue to play its part as a major and responsible country, take an active part in reforming and developing the glob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keep contributing Chinese wisdom and strength to global governance.”Building a Community of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Xi Jinping also suggested in the report that China will “follow a path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and work to build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This “Chinese wisdom” of globalization can be a reference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enter a new realm of openingup, development and win-win cooperation.First, China will continue with reform and opening-up and share with more people the benefits of globalization. It will continue to follow international rules and participate in or lead the formulation of new rules. It will push forward globalization and provide human, financial and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the global governance system. In this process of new globalization and global governance order, China can provide “Chinese wisdom” for global framework cooperation.Second, China can promote cooperation among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such as the Belt and Road and with mechanisms such as BRICS. It will strengthen South-South Cooperation and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ncluding China, on the platform of global governance by putting forward various global solutions favorable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in the interest of impartiality and sustainability.Third, China will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thirdparty cooperation to promote cooperation with the United Sates and cooperation among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BRICS and others. China will create and find opportunities for new cooperation areas and new cooperation fields, and enable more countries to share the benefits of common development.Last but not least, with regard to the key issues related to global governance improvement, such as trade, investment liberalization, IPR and climate change, China will increase its input in practice and solutions. China will actively explore reform in some key fields to forge “Chinese standards” for the world, and try to gain the support of more countries to add to the positive energy and cohesiveness of the new globalization process.The community of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that Xi Jinping has emphasized on many occasions refers to a new realm of human society of common interest and common security. It is a new global platform for “Chinese wisdom”, “Chinese solution” and the “Chinese path” to play their parts. The Chinese solution is to build a community of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for win-win cooperation and sharing, so that differences and conflicts are resolved with peaceful negotiations and consultation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overeignty and equality among states, a legac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lso, the Chinese solution advocates that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should jointly formulate international rules and make decisions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with equitabl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law.About Author Dr. Wang Huiyao, president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CCG), an independent think tank based in Beijing.From The Philippine STAR,OCTOBER 30, 2017
2017年11月27日 -
李稻葵:十九大宏伟蓝图的关键是平稳可持续增长
李稻葵,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7新浪金麒麟论坛”于11月22日在北京举办,主题为“思想改变中国”,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出席并演讲。 十九大报告提出,2035年要实现现代化,2050年我国要发展成为现代化强国。李稻葵将这一发展进程比喻为“马拉松”,他强调,在发展过程中,不在于短期的速度,而是要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 如何实现呢? 李稻葵指出了中国经济的三个前提条件,第一,绝对不能出现金融危机,第二,提升人口素质、发挥老年人的人力资源优势。第三,必须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李稻葵预测,中国人均GDP在2035年将达到美国人均GDP的50%,2050年将达到美国人均GDP的70%,2030年的经济总量是美国的两倍左右,到2050年经济总量是美国人的2.8倍左右。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非常高兴来到金麒麟的年度论坛。 十九大报告描述了一幅中国经济发展的恢弘蓝图,提前了15年,到2035年就要实现现代化,2050年变成现代化强国。这个宏伟的目标在十九大报告里给出了非常概括性的发展路径。 从经济学上来看,我们如何学习、如何解读呢?我的理解是,这次十九大报告虽然没有提任何发展的硬指标,没有提任何的数据,没有提收入增长翻两番等等指标,但实际上给我们传递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现在到2050年还有33年的路程要走,相当于我们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国家民族复兴方面,还要跑一个马拉松。 我们已经跑过一个马拉松了,过去四十年跑得很好,未来33年还要跑马拉松。诸位年轻的朋友们,你们很多人是跑马拉松的,你们应该懂。这33年的关键不是短期内能跑多快,不在乎短期内能否领先,而关键是在于可持续性,关键在于跑步是平衡的,动作不能变形,不能抽筋,不能岔气,不能中途出跑不动了,出现重大的身体问题,因此而歇下来。所以,我认为十九大报告在实现伟大蓝图方面给我们传达的最主要信息就是一定要保持未来33年的增长态势,绝不能够出现重大的倒退。 具体说来哪些方面必须做到?怎么能够做到跑33年的马拉松不岔气、不抽筋?我认为三个方面的问题必须解决,坚决不能出问题。 第一个方面,绝对不能出现金融危机。报告里谈到系统性的、区域性的重大金融危机坚决不能发生。为什么?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经济危机,经济发展将会倒退十年、二十年甚至于三十年。拉丁美洲的例子非常清晰,拉丁美洲国家自然条件非常好,人力资源水平也很好。阿根廷比欧洲还欧洲,按理说拉丁美洲国家这么好的自然条件,这么好的人口素质,应该发展的很好,但现实是反反复复出现金融危机,曾经经济发展水平超过美国的,到现在也就是美国的37%、38。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这些国家经济倒退十年,日本爆发了金融泡沫、金融危机,经济发展到今天还没有走回到最高水平,今日的股市,美国、欧洲的包括香港的纷纷创了新高,但是日本的股市还没有回到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最高水平,这是金融危机带来的祸害,所以坚决不能发生金融危机,这是死守的事。 怎么能不发生金融危机呢?看一看今时今日中国金融的风险,我个人认为并不是简单的高杠杆。我们的宏观杠杆率和美国几乎一致,265%左右,这是基本公认的数据,但是我们的储蓄率高,我们的国民储蓄率是美国的两倍以上,美国只有15%的国民储蓄率,据我统计我们至少是38%。统计局计算出来的是48%。我们储蓄率高,当然杠杆率高一点不是大问题,但是杠杆的结构要好,不能出现有毒的杠杆,这个必须调整。 我们金融的风险不在高杠杆,金融的最大风险是资产的流动性太高。我们主要的金融资产表现形式不是股票,不是债券,是银行存款+现金,我们称之为广义货币,占GDP的200%,按照今天的汇率计算换成美元就有23万亿美元,只要有六分之一的国民不相信人民币,不相信金融稳定性,想换成美元出走,一个人最高可以换5万美元,咱们的外汇储备远远不够,3万亿外汇储备怎么搞得过23万亿美元的流动性呢?所以,这是第一大金融风险,是最主要的金融风险。 怎么办?所以,未来一段时间,我坚信货币政策总体上讲是从紧的,要通过相对比较紧的货币政策逐步逐步的解决金融资产流动性太强的问题。你看过去两年,已经按这个路子走了,过去两年的广义货币增长速度都是比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低,去年目标是13%,实际执行是11%多一点。今年的目标是12%,到目前为止,广义货币增长速度10%都不到,应该这么干,必须这么干。所以,适当放缓贷款的量,适当增加债务的发展水平,因为债务相对而言流动性比较低,它跑起来很难,这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方向。 这是关于金融的风险,当然根本上讲,金融风险要控制,在于金融机构要做好,就像电信运营商要做好一样。我喜欢用一些中医的说法来解释这件事。金融机构做好了,我们基本面做好了,相当于人肾气足了,就可以固精了,肾不足而固不住精华,那身体就完蛋了。所以我们的基础工作还是要把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住,把流动性很强的金融资产固定在国内,而不要跑出去。这是第一大事情,要保持增长的可持续性。 第二件事情,人口和劳动力的问题。 先说劳动力,我们非常高兴的看到蓝领工人的工资增长非常快,典型的群体是快递小哥。快递小哥的月收入肯定比很多大学金融系的本科毕业生起薪要高,当然快递小哥非常辛苦。但这就有个问题,你还能指望2035年有这么多快递小哥吗?还能指望2050年靠着人工去送快递吗?所以,快递小哥们的工作实际上是最危险的。快递小哥不仅要跟未来的发达国家的劳动力相竞争,如果我们的企业劳动力技能低,我们的企业就无法跟发达国家竞争了。所以,快递小哥第一竞争对手是国外有技能的德国、西班牙、英国的劳动工人的素质。而我们的快递小哥们大部分没有读过高中。 第二个问题,快递小哥还得跟机器竞争。不出十年,我相信送快递的都不用快递小哥了,肯定是机器。我不认为是无人飞机,无人飞机太可怕了,抬头一看,全是无人飞机在院子里,太危险了,我认为送快递的可能是无人驾驶的货车送到楼下,小区里搞一个大库房,有自动的仓储区,货车开过来后自动地把货物送到小格子里,运营商自动发来一个短信:你的快递到了,放在几号几号的小格子里,凭此密码取快递,完全自动化了。所以,快递小哥未来的竞争对手是机器。 人工智能到来,怎么办?是不是没希望?有希望。我们的劳动力,现在的年轻人必须具备一些机器所没有的技能,什么技能呢?在我看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服务,这种技能是机器所不能替代、所不能提供的。讲得稍微简单一点,就是心理咨询的这种服务,机器做不到。所以,我看以后中国社会机器化多了以后,大部分老百姓都闲了,心理矛盾可能就多了,需要大量的心理咨询师。今天你不爽了,今天请你上门咨询咨询,明天你不爽了,请你过来咨询咨询。怎么能指望这些快递小哥们变成心理咨询师呢?太难了。 所以,十九大报告里专门提出,要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昨天我看新闻,新疆已经宣布要搞十二年的义务教育。所以,很快我们国家必须要普及高中教育。大部分人不见得学数理化,我们的工程师足够了,工程师非常棒,工程师搞出来这么多电信的技术、高铁,我们缺的是在高中阶段的年轻人得学唐诗宋词、外语、心理学,得学点人文的知识,这是关键,这是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与此相关的是人口老龄化,这是中国面临的挑战。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要变成世界强国,一个重大的特殊挑战是人口迅速的老龄化。到2050年,30%的人口是65岁以上,1/4的家庭只有一个人,孤独老人、独居老人。这怎么办?一个现代化强国不能把大量的精力放在照顾这些老人上,当然我们个体要好好保养自己,不要给年轻人造成负担。但是作为社会,它仍然是一个社会问题,必须探讨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国情的养老方式。 我作为外行,同时也是一个利益相关者,我的观点是如何能够把现在健康水平相当不错的年纪看来很大的中老年人利用好,而不是把他们搁在家里面一天到晚吃完饭就睡觉,闲下来之后跳广场舞,扰乱社会秩序,或者是挑起家庭矛盾,都不合适,应该给他们一点事情做,力所能及的、不占有年轻人的行政职务,不占有年轻人的思想和行动空间的前提下,我们这些即将步入中老年的人,给我们一点机会,让我们干点力所能及的事,帮助这个社会,这样不仅这个社会减少负担,我们的心态也好一点。要不然像我在家里闲着肯定憋出矛盾,肯定抱怨很多,负能量又出来了。 第三件事,必须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是十九大报告的一个亮点,是新矛盾。 刚刚杨伟民主任讲了重点是不平衡、不充分永远存在。美国也不充分,英国也不充分,但关键词是“不平衡”,而这个不平衡为什么会导致发展的不可持续呢?这个不平衡主要不是体现在经济内部,是经济跟社会,社会跟政治,经济跟政治,这些方面的不平衡。所以,我们经济发展比较快,过去四十年,但是其它方面的发展可能相对滞后。 所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可能我们的执政者、决策者们会花相当一部分精力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这样才能够缓解社会矛盾。只有缓解了社会矛盾,才能够做到“报告”里所讲的到2035年老百姓广泛地参与社会决策,民主参与。如果大家的意见不一致,社会发展很不平衡,那一参与公共决策肯定是张三说张三的,李四说李四的,肯定就导致混乱。所以,我相信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重点可能不是经济增速,重点是保持经济平稳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拿出相当部分的财力解决社会发展的矛盾的问题,解决百姓的心态问题。 这是第三个方面。 刚刚最开始我说了到2050年是33年的马拉松,我简单讲一讲我个人的测算,不开倒车,不出重大问题,从现在开始未来八年GDP增速到6%,不难吧。今年我们的预测是6.9%,明年预测6.8%,未来八年增长6%,不是大目标吧?接下来的15年保持4%不算高吧,美国危机前还3%。再接下来10年3%,也不算高吧,美国这两年的目标是4%,小布什退休以后写了一本书,说“4%的增长”。所以,6%搞8年,4%搞15年,3%再搞10年,不难吧。按照这个比较平稳、比较保守的速度增长,告诉大家,到2035年中国应该进入到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大中型国家的头30强,差不多今天的西班牙。再到2050年,按这个马拉松的平稳的跑法发展,2050年中国应该进入全球50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型国家的头20强,英国的水平。而且我这个假设,我这个算法,已经包含了发达国家西班牙、美国、英国持续增长的前提,还是按照他们过去20年平均增长率增长,是一个移动目标。中国人均GDP在2035年将达到美国人均GDP的50%,2050年将达到美国人均GDP的70%,2030年我们的经济总量是美国的两倍左右,到2050年经济总量是美国人的2.8倍左右。 所以,总的一条,关键的关键不是追求短期的增速,可能也不完全是追求短期的效率,关键的关键是要追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经济发展的平稳性,就像跑马拉松一样,要动作不变形,要坚决保持一种健康的不出现抽筋、不出现岔气的平稳奔跑的速度。所以,这么一个伟大的前景,各位朋友,大家一起努力,一定能够实现。 谢谢大家。文章选自新浪财经,2017年11月22日
2017年11月27日 -
陈志武:英国脱欧会对中国非常有利
陈志武,CCG学术委员会专家,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冯国经冯国纶基金教授 新浪财经讯 2017年11月17-18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冯国经冯国纶基金教授、前耶鲁大学教授,CCG学术委员会专家陈志武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他表示,英国要脱欧的谈判现在越来越热,但是对英国不是特别有利,但是总体上会对中国非常有利,因为英国要脱欧的话,就越需要中国方方面面的帮助和合作,这就使得中国谈判的地位会大大地改进。以下为演讲实录: 关于2018年的经济形势,特别是国际形势基本的情况,根据我的理解,首先就贸易这方面,因为贸易上特别是中美的贸易上过去两年大家一直特别担忧,特别是随着特朗普差不多一年之前选上总统,让大家都担心他做了总统以后会跟中国来一场贸易战。当然,上个星期他刚刚到中国来访问三天,那三天是他做总统以来最幸福的三天,由此带来的结果总体上不仅仅是中美总体关系大大改善,而且看起来中美贸易战的概率被大大下调,这对于2018年中国经济、美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来说是非常好的事情。 同时就欧盟,因为英国要脱欧的谈判现在越来越热,但是越来越对英国不是特别有利,这也会使得特别是英国对中国的企业到英国去投资,英国跟中国贸易方方面面的双边谈判会带来很多影响,但是总体上会对中国非常有利,因为英国要脱欧的话,就越需要中国方方面面的帮助和合作,这就使得中国谈判的地位会大大地改进。这是贸易方面,原来担心的风险因素在最近几周下降了很多。 第二个方面,金融形势。大家都知道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了,从美国到中国,还有欧洲央行分别很多年都采取了降息、量化宽松。量化宽松持续了好几年,前两年开始慢慢地退出,所以现在大家看到的很多人谈到明年或者后年、近期、未来一段时间金融危机的概率好像比以前高,主要的原因是降息和量化宽松的“手”很过瘾,但是你把货币政策、货币环境弄得这么松,纵容了这么多非理性的方方面面的投资和经济行为,那要退出,这个怎么办?所以现在最多的担忧是把退出的过程,包括在美国和欧盟慢慢退出的时候,万一出现什么差错,那就很容易引发金融危机。 但是我觉得这方面的担忧是应该的,只是对于2018年来说,影响应该不会很大,因为退出和当初进去的时候相比较,主动性还是要大一些。特别是之所以要退出量化宽松,主要是因为整体经济形势越来越改善,所以这个因素总体上也是比较积极的。 最后,2018年的投资环境,这跟特朗普到中国来和欧盟的情况,明年的投资环境比今年要好一些。明年开始对中国企业“走出去”一个不利的因素就是从欧洲特别是美国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包括“一带一路”的出发点到底是什么,是战略性的还是纯粹的商业性的,这方面的担忧和前几年相比明显上升了很多。特别是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这方面警惕的程度明显上升了很多,尽管特朗普自己肯定非常欢迎中国的企业去做方方面面的投资,这样有利于美国就业的上涨。但是整个美国政界的环境对于中国的企业到美国的提防明显上升了很多,我就讲到这儿,谢谢!文章选自新浪财经,2017年11月18日
2017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