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晚报】大咖支招武汉招才引智
开辟国际学院 吸引留学生留汉 为什么放弃北上广深,选择来汉创新创业?昨天, 在“华创会”武汉论坛上,6位来汉创新创业的华人华侨大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昨天“华创会”武汉论坛的主题为“万侨创新·人才驱动”。论坛上,主持人董倩与金灿荣、孙大文、黄颖欣、王肇中、吴江、王辉耀等6名嘉宾进行了访谈式互动问答交流,就广大华人华侨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有效的探讨。让武汉成为能够待一辈子的地方 ■问:武汉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地方? 吴江(中国人事科学院研究院原院长、党委书记,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我觉得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环境。环境客观来讲,有没有充分的人力资源和团队很重要。有一句话叫“唯楚有才”,武汉有120万大学生,这么多好的人力资源,就是很多企业家、科学家看重的地方。湖北武汉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在支撑着我们这些科学家、高端人才发展,这是一个非常丰富的资源 。 另外,我们的政府是开明开放的。武汉有很厚重的文化底蕴,就是它本身的开放度。孙中山当年说武汉是四通八达、一呼百应,这实际上表现了他的新思想、新观念,包容性很大。 至少这两条能够营造一个很好的环境,当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安居环境,怎么让我们的家属、子女生活条件好些?这就是安居,老了以后能够在这养老,来了以后能够待一辈子的地方是最好的。开辟国际学院 招收留学生人才 ■问:武汉如何吸引更多人才? 王辉耀(教授,博导,国务院参事,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兼主任、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武汉最近出台了一个政策,留住一百万大学生,这个政策非常好,但是我觉得还可以在政策上有所创新,比如国家开放外国留学生在华工作和生活的政策。武汉有这么多高校,可以大力吸引外国留学生到武汉来,包括“一带一路”,武汉高校的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今年1月份多部门出台政策,不仅是海外留学生可以在中国工作,外国人也可以来中国工作。北京开始可以聘用海外的硕士,武汉也可以把这件事做起来,吸引高精尖的人才。 国际教师在中国的比例不到1%,国际留学生在中国的比例不到0.4%,我们是最大的输出国,不是输入国,输出和输入有很大的差距,武汉有上百所的高校,我们为什么不开辟上百所国际学院,招收留学生?现在很多国家都是这样的,他们发现留学生是最容易留下来的国际化人才。中国留学生出去都知道要去实习、拿绿卡,我觉得可以反过来,让国外留学生留在中国工作。报国没有地域 科学没有国界 ■问:如果看您的学术头衔的话,是欧洲给您的事业评价,为什么要跑回来创业? 孙大文(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国立都柏林大学终身教授,国际著名华人食品科学家):我在国内读了本科、硕士、博士,我是中国培养的百分之百的土博士,所以我对祖国怀有非常深厚的感情。虽然我们这些海外归来的华侨华人在国外多年,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是报国之心都是一样的,希望能够利用我们在国外居住多年学习到的知识、积累的经验,拥有的资金、技术来回报祖国。 报国没有地域,科学没有国界。我对创业的理解并不是创造企业,创业是创造成就事业。“士为知己者所用” ■问:武汉什么地方最打动你? 王肇中(华工正源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武汉光谷量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法国格勒诺布尔按大学博士,法国全国科研中心科研奖章获得者,法国国家光电室原主任研究员,“3551光谷人才计划”重点引进人才):中国有一句话,叫“士为知己者死”,这个“知己”是两方面,一方面是资金,一方面是领导关心。武汉在这两方面都做的不错。 湖北地区的工作做的很细、很扎实,我在法国的时候,湖北的代表团去找我,第一次去的时候我不在,第二次去的时候找到我,我觉得湖北来的人特别贴心,你需要什么他能够给你想到。后来我来考察的时候发现,湖北地区武汉的干部,确实很贴心,遇到什么困难都帮你解决,这是领导做的事。华创会的领导也是这样,你有什么事他都帮你。在业务上,对光电子懂行的很多,我们谈的时候能谈到一起,就是所谓的“明白人”。这两个东西合在一起,我觉得叫“士为知己者所用”。文章选自武汉晚报,2017年7月9日
2017年7月10日 -
【中国新闻网】专家学者建议借助华侨华人引进全球人才
摘 要 可以把华侨华人作为一个纽带、载体,借助他们的力量引进更多国外人才。在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华人食品科学家孙大文看来,各地引进人才要注重精准化、层次化、差异化、本土化、柔性化。武汉论坛现场。马芙蓉摄 中新网武汉7月8日电(马芙蓉 郭晓莹)“可以把华侨华人作为一个纽带、载体,借助他们的力量引进更多国外人才。”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兼主任王辉耀8日在武汉表示。 当天,2017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简称“华创会”)武汉论坛举行。王辉耀等6名专家学者围绕“万侨创新·人才驱动”的主题,展开访谈式互动问答交流。 数据显示,目前有超过6000万华侨华人分布在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华创会”共有来自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4000余代表参会,其中海外嘉宾1661名。 王辉耀指出,改革开放后走出去的华侨华人,很多如今已是拥有丰富知识、人脉、经验的资深人才。他建议出台“银发计划”,把这些人也吸引回来。 武汉市高校众多,在校大学生数量超百万。今年2月,武汉提出力争5年内留住100万大学生的计划,并出台安居落户、促进就业、支持创业等政策。王辉耀认为,高校云集是武汉的一大优势,这种优势还可以继续扩展,多开设国际学院,招聘国际师资,培养国际留学生。留学生熟悉武汉文化、习俗,是最容易留下来的人。 在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华人食品科学家孙大文看来,各地引进人才要注重精准化、层次化、差异化、本土化、柔性化。要因地制宜根据需要引才,要在关注高端人才同时更关注青年人才,要引导他们尽快适应中国国情、人情,要有柔性的考核机制。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黄颖欣建议,中国要吸引人才留下来,还需营造包容性经济体系和社会氛围,努力发展为多元化国家。文章选自中国新闻网,2017年7月8日
2017年7月10日 -
【中国旅游新闻网】中国“国际游客赤字”达三千万人次 中外旅游吸引力落差大
近年来,中国游客出境游一直是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16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1.22亿人次,蝉联全球出境旅游人次冠军。尽管出境游持续火热,外国人入境中国旅游的增幅在近10年间的发展却极为缓慢。中国的入境游发展,似乎已错失全球化浪潮的红利。 7月5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在北京发布了一项关于中国出入境游发展现状的分析报告。报告指出,如果扣除往来大陆的港澳台同胞后,入境中国的外国旅客数量偏低。而中国大陆游客出境到国外的人数,与外国游客入境到中国的人数之间差距逐渐拉大,2015年这一“赤字”已达到3000万人次。 此外,报告还描绘了最受中国游客青睐的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游客在海外的消费行为。泰国、韩国、日本成为最受中国人欢迎的海外旅游目的地。从消费构成来看,海外人均消费一般都是来源于购物。“买买买”的消费习惯,让2016年中国大陆游客的境外消费总额达到2610亿美元,占全球旅游总消费额的20.9%,排名世界第一,也是美国游客境外消费总额的两倍多。 “国际游客赤字”达3000万 这份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发布的报告,首次提出“国际游客赤字”概念:即一个国家出境到其他国家(地区)的本国游客大于入境本国的外国游客数量。根据报告预计,未来5年,中国的“国际游客赤字”将进一步拉大,数量可能超过1亿人次。 此前,国内外很少有人注意到外国人入境旅游游客数量偏少的事实。因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5年中国入境游客数量约为1.34亿人次,甚至超过该年的出境游人次(1.28亿人次)。但是,由于中国的出入境数据采用了特殊的统计口径,即入境游客中既包括外国人,也包括港澳台同胞;统计中的出境游客目的地也包括港澳台地区。如此一来,就为计算外国人对中国入境旅游做出的贡献带来不小的挑战。 以2015年为例,入境游客中有76.47%为港澳同胞,4.11%为台湾同胞,而只有19.42%才是真正的外国人入境游客。因此,若采取“国际游客赤字”的计算方式,在减去了港澳台与大陆之间的游客流动后,最终得出中国大陆居民出境到国外的数量为5762.06万人次,外国人入境游客量为2598.54万人次。因此,当年中国的“国际游客赤字”为3163.52万人次。 而根据报告估计,这一赤字恐在未来五年内只增不减,甚至会拉开到1亿人次。 造成中国出入境旅游人数差距越拉越大的原因在于:一方面,随着中国中产阶级规模的扩大、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双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为迎接中国游客提供了便捷的签证政策、国际航班、旅游服务等诱因,中国人的出国游还在不断升温。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5-2015年间,中国大陆出境游客人数增长了312.9%。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也提到,预计未来5年,中国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 另一方面,中国入境游客数量在过去的11年间增幅仅为11.2%,平均下来一年只增长了一个百分点。这个增速如果放在国际旅游业来看,表现差强人意。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发达经济体的增幅在这11年间为38.9%;新兴经济体增幅为57.2%;亚太地区的增幅更是高达81.3%。 严重赤字背后是旅游外汇收入的差距。根据2017年2月公布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2016年中国入境游客的外汇收入为1200亿美元,增幅相对缓慢。而2016年中国人在境外旅行的支出是2611亿美元,是中国旅游外汇收入的2.2倍。 旅游业成隐形经济支柱 旅游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隐形支柱。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简称WEF)发布的《2017年旅游业竞争力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旅游业总收入为7.6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10.2%,全球旅游业共提供了2.92亿个工作岗位。 此前,南非旅游局亚太区总裁白博文(Bradley Brouwer)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南非的旅游行业截止目前已为该国创造了近70万的新增就业岗位。旅游业在南非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少不了庞大的中国游客对南非旅游业的推动。 但庞大的中国游客在推动世界旅游业增长、拉动旅游目的地国经济的同时,外国人来华旅游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法国、美国等国。为了进一步了解世界各国的旅游竞争力,世界经济论坛(WEF)从有利环境、旅游业政策与有利条件、基础设施、自然与文化资源4个维度对各国进行旅游业竞争指数测量。在全球旅游业竞争力排名榜中,中国仅位居世界第15位。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认为,入境游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新增长点。现在中国入境游的人数如此之少,原因并不出在中国的旅游硬件上;而是像签证政策、常住外国人存量、旅游对外宣传、文化背景这样的软环境上。 参与报告发布会的携程旅行网高级副总裁孙波也表示,由于中国出境旅游是热门,海外有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旅游局会在中国落地,并推广该国的旅游特色。但目前中国旅游局在海外的业务,包括如何在海外宣传各个地区的特色,仍然没有找到优质的推广渠道。如何让外国人认识到外媒以外的中国,了解多元中国,需要专业的营销思维,而不能是中国自己自说自话。“仅靠拍摄简单的宣传片,并不能够吸引外国人”。文章选自中国旅游新闻网,2017年7月6日
2017年7月7日 -
王琳达:二十年 我们一起走过
怡海教育全球化智库(CCG)副主席、怡海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琳达作为最早投身于中国房地产领域的著名港商,在香港回归20年之际,作为实业界的代表性人物接受了北京电视台的约请,讲述怡海教育,纪念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和这些年的峥嵘时光以及与祖国一同奋起的坚定与自豪! 20年前的过去香港结束了长达100年的殖民史东方之珠正式完璧归赵成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这一天是中华名族记载史册的日子20年后的今天香港这颗璀璨明珠光彩依旧,特色依然“全球竞争力第一”“全球最自由经济体”...这些斐然成绩属于香港也是全体中国人的骄傲同样在20年前怡海教育集团成立创始人王琳达深喑站在巨人的肩膀才能看得更远她三顾茅庐聘请名校校长四处奔走为与名校合作办学她设立高额奖学金促进发展用大爱之心及感恩教育树人事无巨细严抓校园软硬配套20年的披荆斩棘20年的努力坚持怡海教育发展日新月异从过去的“三个大沙坑”到现在的教育社区典范“怡海花园”陶西平等领导在建校初期到校视察星火奖学金15所教育机构300余亩校舍面积60余间专用特色教室5000余人/年在校生700余教职工市级以上各类表彰、奖励近3000次“影响中国教育的十大教育集团”“最具综合实力教育集团”“中国教育集团20强”......20年间怡海人的奋斗与创新成就了20年后的荣耀与光辉这是怡海的成绩是怡海人的骄傲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育,是一个家庭幸福快乐之根教育,是能改造社会的有效手段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石怡海,带着一颗赤子之心的执着用20年如一日,矢志不渝的坚持用一砖一瓦堆积大爱天下的堡垒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更好明天而尽心献力20年怡海教育正青春未来我们约您继续前行
2017年7月7日 -
【China Plus】Chinese outbound tourists spend over 260 billion USD in 2016: survey
The overall market for Chinese outbound tourism has maintained an upward trend, with its effect on world tourism becoming ever more clear, according to a new survey.The survey has been conducted by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a Beijing-based think tank, and leading Chinese travel agency, Ctrip.It shows that Chinese outbound tourists spent 261 billion US dollars in 2016, an increase of 12% over the previous year.Total consumption by Chinese outbound tourists represents close to 21% of global tourist spending, according a report by the UN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In 2015, the number of outbound Chinese tourists reached 128 million, up 9.4% from 2014, and up close to 313% compared to 2005.In the next 5 years, the number of outbound Chinese tourists is expected to hit 700 million, according to projections put forward by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in the Swiss ski resort of Davos in January 2017.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CCG) releases survey results at a press conference in Beijing on July 5, 2017. [Photo: provided to China Plus]Stats from the latest survey show Chinese tourists spent 893 US dollars each in 2015, around half of which went toward shopping.The same study has found the destinations Chinese tourists are travelling to are becoming more diversified.However, analysis shows a majority of outbound Chinese tourism is still focused in Asia, with Japan, South Korea and Thailand the most popular destinations.From China Plus,2017-7-5
2017年7月7日 -
【环球网】别老说中国是旅游大国,我们还是出入境游客赤字大国!
2017年7月5日,全球化智库(CCG)与携程旅行网(Ctrip)在京联合发布《从出入境旅游看中国全球化发展》系列报告之一。报告显示,与中国游客出境游的持续高热相比,我国入境旅游发展并不理想,在出入境游客数量方面存在明显赤字——出境游客一年比入境的外国游客多3000万人次。CCG副主任、秘书长苗绿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旅游赤字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重视,因为长远看,这也将影响到中国软实力发展。 中国游客人口基数大、消费力强,成为世界各地争抢的“香饽饽”。《从出入境旅游看中国全球化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出境游客为1.28亿人次,约为日本人口总数,同比增长9.4%,较2005年增长312.9%。2016年,中国游客占比全球已登记游客人数近10%,稳坐世界旅游大国位置。此外,中国游客出境的海外消费总额实现连续12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5年中国游客境外人均消费达893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6000元)。2016年中国游客境外消费总额达2610亿美元,是美国游客境外消费总额的两倍多,占全球旅游总消费额20.9%,以全球第一的排名拉动着世界旅游经济和旅游目的国的发展。报告还显示,泰国、韩国、日本、美国、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以及澳大利亚成为中国游客出国旅游的十大热门国家。 相比出境游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入境旅游发展却显“平稳”,形成巨大反差。报告显示,2005年至2015年,入境游客数量这11年间的增幅仅为11.2%,平均下来一年仅增长约1个百分点。除去港、澳、台入境游客,2015年我国入境外国游客数量为2598.54万人次,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可能还是华人,相比,同年大陆居民出境到国外的游客数量达5762.06万人次,2015年我国国际游客数量赤字逾3000万人次。 对此出入境游客赤字,CCG副主任、秘书长苗绿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旅游对推动全球化的意义重大,全球旅游业总收入和全球旅游业就业岗位近两年双双占全球GDP总量和全球工作岗位总量的10%。国际人口流动是全球化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而中国对外国游客的吸引力仍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与中国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进程并不相匹配。苗绿说,中国目前是出境旅游第一大国,但存在年均3000万人次的逆差。这不仅是数字赤字,也带来外汇赤字。长远看,还影响到国家的软实力。她表示,旅游也是国家的竞争力,国内有关部门应重视,可以调研分析外国人入境旅游的意愿、经历和感受,寻找影响我国外国人入境旅游没有达到预期的原因,如入境签证、旅游资源海外宣传等方面,以求探寻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外国人入境旅游的方法和措施。文章选自《环球时报》,2017年7月5日
2017年7月7日 -
陈十一:南科大的精神品格
专家简介陈十一,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尊敬的张亚勤先生,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远道而来的家长朋友们、亲爱的2017届毕业生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是同学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日子。经历了四年激荡人心的大学生活,大家终于从南方科技大学顺利毕业啦!祝贺你们!今天,蓝天白云,五彩缤纷,我们特别高兴能在这样一个敞开、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环境里庆祝同学们毕业,也希望留给同学们一个终身可以记忆的盛典。这个夏天中国高校有近三千场毕业典礼,我想,这应该是最特别的一场;在本年度全中国795万毕业生中,你们也是最与众不同的一群。同学们,你们开启了一座崭新的校园。我们脚下是南方科技大学的永久校址,是你们,在四年前的开学典礼上见证了这座校园的启用。全新的校园,全新的学校,全新的老师和同学……“新”字将跟随你们一生。同学们,你们定义了一所创新的大学。你们参与了教学内容的完善,课程设置的优化,学科专业的建设,书院文化的形成,大学精神的凝练……就读一所大学与参与创造一所大学,注定是差异很大的人生选择。同学们,你们铸造了南科大的品牌。在国际一流名校的新生名录里,在本科生发表论文的学校署名中,在华为、中兴、大疆、腾讯、百度的录用名单上……都有你们的名字。你们彰显了南科大的卓越品质。多年以后,当我们回望历史,一定会意识到2013级同学们所创造的历史,对我们这样一所筚路蓝缕而又欣欣向荣的学校而言,是意义非凡。从大一开始,你们就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刚才讲到的,我点两个名,刘麒麟、韩家冬等一批热爱数学的同学推动了数学系的建立,张凌祺等同学为计算机系的建立作了很多努力,同学们自主创立了模拟联合国社、登山社、欧拉乐队等一大批社团……大学四年,你们经历过塘朗山下百业待兴的焦急,体会过建校初期办学条件不段完善的艰苦。我经常收到短信,经常收到email,我告诉大家,99%都回复。我难以忘记那位在书院小桥边叫住我,为学校熄灯时间提建议的同学的热情笑脸;是在学生事务中心碰到的两位女生,她们告诉我被理想的学校录取时的自信、坚定和带给在场每一位同学和老师的由衷的欣喜。几天前,跟毕业生代表座谈,我深深感觉到你们的成熟和自信,你们的与众不同。我特别高兴地看到了大家身上显示出的深圳与南科大的基因。南科大的创建,绝不仅是在中国教育版图上多了一所大学,而是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肩负着探索现代大学改革和创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使命。我们所在的城市深圳,又是中国经济走上快车道,加速腾飞最重要的起点。一系列国家层面的改革试验在这里诞生,小平同志数次南巡,习近平主席在十八大后地方首站也选在深圳,深圳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典范,是世界的奇迹, 是中国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地方。深圳精神一直激励着南科大的师生们。化学系的谭斌、刘心元、李闯创老师等,在基础化学科学的研究中做出了重要工作;生物系的贺建奎老师,在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领域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们的探索,很好地体现了南科大以国家使命为己任,挺立潮头的精神。因此,南科大人都怀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怀大志,不辱使命,这是时代赋予南科人的光荣使命。同学们,你们拥有深圳和南科大这样宝贵的精神资源。在这里,有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有勇于质疑、追求真理的批判精神;有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创业精神;有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的拼搏精神;有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有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而这些一起汇聚融合成“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综合素养、创新能力”,构成南科大人的精神品格。这都将成为你们未来发展取之不尽的精神动力。我很感谢刚刚张亚勤先生作为特邀嘉宾作精彩发言。作为AI等领域超前布局的世界级公司总裁,亚勤先生的分享,足以让我们感觉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代工业革命扑面而来,一系列革命性变化将席卷我们的生活。前段时间,谷歌人工智能程序“Master Alpha Go”再次战胜世界顶尖围棋手。美国媒体开始讨论通过人类的皮肤就可以孕育生命,以及产生的社会伦理问题。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来临将对经济、商业、政府、包括每一个人带来巨大的影响,这需要人类社会做出深刻的变革来适应。我相信,在你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未来的30年里,这一切变革将与你们同在。我们还不确定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特征;不确定在哪个领域率先发动;不确定技术爆发点;不确定对社会的影响。面对挑战与机遇,面对众多的不确定,南科大创业的品格带给我们的恰恰是自信、坚定与不容置疑的确定。我们对于推动中国在21世纪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是坚定的确定的。历史上的中国与前三次工业革命或失之交臂,或半脚踏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我们民族复兴之路上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在人工智能、量子通讯、生命科学等领域,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巨大跨越。同学们今天走出南科大后,不论是海外继续深造,还是进入产业界,一定要心系家国,与时代同行,走在时代的前列。我们对于科学精神和真理的追寻是确定的。时代变化越快,越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遵循科学规律。在科学工作中领悟科学精神,并把这种精神带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带到你即将创造的未来中去。我们对于人文精神的坚守是确定的。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理工科学生是南科大的追求,我们每一个毕业生面对的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和机器的运转,我们应该始终带着历史和时代的温度,增加生命的质感和厚度,打通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学到的国际化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对于新生事物的热情拥抱与推动是确定的。我们不仅希望大家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全球视野将是未来的发展之道,是南科大学生的特质。我们对于南科大扎根中国大地、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信念是确定的。目前校园二期工程已全面开工,院士、高层次人才汇聚之势愈发显现,医学院、商学院等一批新的学院系所正在建立,我们的产学研和服务社会的教育医疗机构已经开始布局谋篇,我们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越来越深入、越来越频繁。我经常举得例子,南科大是egret,是白鹭,白鹭要飞,要用好两个翅膀,一个翅膀是global,我们要做全球的大学;另一个翅膀是Entrepreneurship,要做最具创新创业精神的大学。同学们,明天是7月1日。7月1日,历史上就是一个数次开启新篇章的伟大日子。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而明天,2017年7月1日,我们南科大的毕业生将从这里出发,走向属于你们的时代!明天你们也将正式成为南科大的校友,校友是永远的,校友的未来代表我们的未来,校友的成功代表着学校的成功。我坚信,你们一定能“不违大学之初衷,不背南科之品格,不负时代之重托”。毕业远行走四方,少年心事当拿云。我们对你们的未来充满信心,充满期待。祝贺你们,2017届毕业生们!文章选自南方科技大学,2017年6月30日
2017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