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日报】凝聚共识 深化合作 | 光明日报
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金鑫: 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能够达到几个效果:一是为相关国家的普通民众谋幸福;二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向优化升级的2.0版本迈进,在理念引领、机制建设、平台优化、项目完善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三是推动“一带一路”与现有国际机制的合作,吸引国际和区域性组织及域外国家积极参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局局长程国强: 我们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充满期待:一是希望能够凝聚更多共识,促进与更多国家的政策沟通和发展战略对接;二是进一步深化合作,“五通”有扎扎实实、真真切切的项目落地;三是促进共建机制,“一带一路”朋友圈已经建立并不断扩大。现在更重要的是思考应建立怎样的共建机制,使更多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进入到构建国际共识、打造国际平台、建设国际治理体系实施的新阶段。我相信,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嘉宾通过深入交流对话,将形成更多建议与共识,提出相应的规划和机制,相信各主体都能充分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共同唱响这首大融合大发展的大合唱。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 “一带一路”建设刚刚开始,不可能马上就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尤其需要有“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样一个平台,让大家认识“一带一路”倡议给世界带来的机遇,致力于构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共同推动这个伟大事业。 完美世界CEO萧泓: 希望此次高峰论坛的与会者群策群力,为进一步健全文创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合作机制而努力。完美世界希望以游戏和影视等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兴载体,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明交流与互鉴。 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 期待“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能把云计算、大数据等中国方案推向沿线国家,提升沿线国家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实现信息流、数据流的联通,为数据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并通过理念共享,分享信息化建设的“中国方案”,为沿线国家培养信息化人才,促进全球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的发展。文章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14日
2017年5月16日 -
[China Daily] Guidelines issued to prop up independent think tanks
China issued its first guidelines ove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independent think tanks in order to normalize the field on Thursday. Miao Lu,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a leading non-governmental think tank in China, shares her ideas over it as follows:First of foremost, the guidelines indicate the opportunity of social independent think tanks face right now in China as it would make brain-service agencies grow healthier and faster.Generally, China’s government-led distinctive mechanism gives it an edge over maneuver tremendous resources for specific projects but the costs of defective decision are much higher.Thereafter, the independent social think tanks with its own separated financing, personnel and research could assist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over their decision-makings.Additionally, the social independent think tanks are more familiar with the civil society as they have unique intimate ties with social issues which the public are most concerned.Comparing with governmental think tanks, the social independent agencies have advantages of innovative, competitive and flexible which make them play the role as catfish for the think tank industry.Last, the social independent think tanks could take the secondary role on the diplomacy and facilitate the exchanges and goal fulfillment.Mrs. MiaoMiao Lu,Secretary-General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From China Daily, 2017-05-12
2017年5月16日 -
王辉耀:智库可在“一带一路”推进中发挥重要作用
5月14日上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这是中国首倡举办的“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包括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约1500名代表出席此次高峰论坛。CCG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应邀出席论坛。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从历史和现实维度深刻思考了人类社会面临的大变革和大挑战,并着眼未来,提出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和文明的“五个之路”的具体意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CCG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为“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这一论坛主题擘画出更明晰的行动纲领。“一带一路”不仅是65个国家的事,而是联动着整个世界。除了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还可以建设“空中丝绸之路”,而公司在“一带一路”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关系到很多项目能否成功落地运营,期待未来有通用、空客等更多公司进一步深化合作。 “一带一路”绝不是中国的独角戏,而是新型全球化阶段的世界大合唱。为了让世界各国真正地参与进来,王辉耀此前就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共赢的实施路径提出了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共同体,建立“一带一路”国际治理机制;设立“一带一路”常设机构,在各国轮流举办“一带一路”年会;加强与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合作;邀请包括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动员世界一流跨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国际合作峰会下建立工商界交流机制;以海外产业园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抓手;加强“一带一路”留学交流与教育合作,着力培养技能人才;发展“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建设“数字丝绸之路”;打造国际资金池,吸引国际资金参与“一带一路”开发;深入研究“一带一路”各国法律体系,充分发挥会计师协会、工程师协会等专业人士国际组织的作用等二十条建议。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峰会开幕式讲话中,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发挥智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14日下午举行的六场平行主题会议中,除了“五通”外,还特别设置了第六个平行主题会议--“智库交流”。 如今,“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迈出坚实步伐,习近平主席表示,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习近平主席特别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开展智力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等建设,在科、教、文、卫和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包括智库对话在内的百花纷呈的人文合作项目拉近了沿线人民心与心的距离。在“文明之路”建设意见中,习近平指出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并强调要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包括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 CCG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表示,经过四年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进入到构建国际共识、打造国际平台、建设国际治理体系实施的新阶段,相信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嘉宾通过深入交流对话,将形成更多建议与共识,提出相应的规划和机制,相信各主体都能充分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共同唱响这首大融合、大发展的大合唱。 作为国际化智库的创办者和实践者,王辉耀认为,智库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力量,聚集了大批相关专家学者和原政府、原国际组织高级官员,他们具有丰富的政治、外交、经济治理经验和广泛的人脉,能够发挥较强的政策影响力。他建议,智库通过开展“二轨外交”,积极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各领域专业人士的沟通、交流,有助于消除“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经济和政治壁垒,促进政府间共识的形成。智库通过实地调研,也可以充分收集有效信息,更好地提出政策建议。同时,智库还可以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增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一带一路”的理解以及相互间的信任。中国智库的“百花齐放”将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民意基础,为实现合作共赢贡献智力支持。
2017年5月16日 -
【华西都市报】中国向丝路基金增资千亿 谁将受益?
“我期待着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献计献策,让这一世纪工程造福各国人民。”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溯历史之源流,揭示丝路精神的丰富内涵;观时代之变迁,阐述“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望人类之未来,就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阐明中国主张、提出中国方案,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一带一路”、怎样建设好“一带一路”等重大问题,为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共赢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注入澎湃动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将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一带一路”注入强大动力,为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推动已经达成的务实合作协议早见成效,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在未来3年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建更多民生项目,设立后续联络机制…… 中国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谁将受益?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6位权威专家,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5大热点进行详细解读。关注 1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如何把中国倡议变成全球受益?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方就此召开的规格最高的国际会议,得到了国内外热烈响应。 “这次我们请到2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规模非常大。”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认为,论坛将成为各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通过本次论坛,把中国的倡议变成世界的倡议。 王辉耀指出,过去40年中国是内向型开放时代,未来40年中国将走向外向型开放。在他看来,“一带一路”倡议,将成为推动全球化或重组全球化的一个有效解决方案。 “论坛将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探讨的平台,加强所有与会政府间的沟通,以及与亚投行、国家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合作。”王辉耀指出,如何把“一带一路”从中国的倡议变成世界的倡议,把中国主推的新型全球化新动力变成世界共同推动的全球化,这是重大意义所在。关注 2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将实现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4月18日在媒体吹风会上表示,论坛举行期间,各方将协商确定下一阶段双多边重点合作领域,制定面向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合作规划,细化具体的行动方案,有望达成四方面重大成果、多项合作文件、近20项行动计划、一批重大政策举措。 5月14日,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透露,中国将同30多个国家签署经贸合作协议,同有关国家协商自由贸易协定。 对此,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赵可金认为,论坛将实现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 “走出国门之后,发现其实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类似’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发展规划:包括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东盟提出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哈萨克斯坦提出的‘光明之路’、土耳其提出的‘中间走廊’、蒙古提出的‘发展之路’、越南提出的‘两廊一圈’、英国提出的‘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波兰提出的‘琥珀之路’等,各国想法和“一带一路”倡议非常吻合,有很多可以说是重叠的。”赵可金说,“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可以把各国发展战略重叠的部分整合起来?”在他看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就是要回答这些问题,“各国坐在一起,把各自倡议拿出来,然后彼此进行战略对接。”关注 3 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 “一带一路”小伙伴如何受益?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宣布:中国将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 对此,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综合研究室主任王海峰告诉记者:“‘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精髓,在于沿线国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黄日涵也强调,2016年,中国跟“一带一路”沿线周边国家的贸易额度大幅度提升。他以亚投行、丝路基金等为例指出,这些为“一带一路”服务的金融机构,并非中国主导,而是各国共同努力构建的。关注 4 美国派员参会传递什么信号? 对不少国家来说,美国是“风向标” 14日下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加快设施联通”平行主题会议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会上,美国总统特别助理、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波廷杰说,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发展有助推动经济的互联互通,美方愿利用自身在全球基础设施发展方面的经验,参与“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建设。 “美国派员参会,意味着美国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开始持积极正面的态度。”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黄日涵认为,这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消息。 在中美元首会晤一个月之际,双方就金融服务、投资和能源等领域的问题已达成了十项共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表示,自己丝毫不感到惊讶,“美国不来参加反而感到奇怪了”。 在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和投资研究室主任王海峰看来,包括民间团体、企业在内的美国工商界对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意愿积极,“这种民间的积极意愿,促进美国政府关注‘一带一路’。” “美国代表参会,对西方国家来说也是大利好。”黄日涵预测,未来会有更多西方国家加入“一带一路”阵营,“对不少国家来说,美国是“风向标”。关注 5 3年提供600亿元建设民生项目 民心相通主题还将如何落地? 3年提供600亿元建设民生项目 民心相通主题还将如何落地? 中国将在未来3年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建设更多民生项目。 在6场平行主题会议中,“民心相通”主题会议是出席人数最多的。与会中外嘉宾将超400人,其中部长级嘉宾100多人。 “其他经济合作计划,比如贸易一体化合作计划,很少谈民心相通这个议题,这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创举,而且把它位置放得这么高,对将来国家间的合作会起到示范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张胜军说。 张胜军认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非常突出的特色和亮点,能够使全球化的发展更有包容性和普惠性,可以使很多项目惠及民生,“可以从根本上矫正以前世界贫富差距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都能从民心相通这里得到解决问题的契机和思路”。文章选自《华西都市报》,2017年5月15日
2017年5月16日 -
【新华社】凡益之道 与时偕行——从”一带一路”朋友圈看”东方智慧”吸引力
“丝绸之路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伟大财富。‘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根据古丝绸之路留下的宝贵启示,着眼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为世界提供的一项充满东方智慧的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2016年6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演讲时用“东方智慧”描述“一带一路”倡议。 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1500多名中外嘉宾……今天,为了和平与发展,聚首北京,出席即将在这里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不断扩大的“一带一路”朋友圈,折射出中华民族和聚天下、和而不同、和衷共济的“东方智慧”吸引力,以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感召力……朋友圈不断扩大:东方智慧赢得广泛认同 在埃及吃到凉粉,在伊朗见到果丹皮、枣泥点心、糖蒜、羊肉泡馍…… 2017年春节后,西北大学丝路学院教授岳钰自费到西亚七国进行了文化考察。 “文化是活生生的存在。”岳钰颇有感触,无论是古丝绸之路繁盛之时,还是全球日趋一体化的今天,人类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息息相关,命运与共。“中国文化讲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这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也是人文交往的智慧。” 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为指引,以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合作目标——“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这条合作共赢之路,日益得到沿线国家广泛认同。 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我国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涵盖互联互通、产能、投资、经贸、金融等领域。 “欢迎‘一带一路’等经济合作倡议建设”,去年底,第71届联合国大会决议更是首次写入这一倡议并获得193个会员国的一致赞同。 从太平洋到印度洋,从亚洲到非洲,从东方到西方,“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朋友圈不断扩大,和中国和聚天下、和而不同、和衷共济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东方智慧、中国理念有关。”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说。 “‘一带一路’合作不是恃强凌弱,不是输出某种价值观,而是强调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因而得到了各国积极响应。”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说,“这种合作就是和而不同、包容发展。” “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说,中国从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获益良多,并且致力于推动全球化,通过一系列的具体行动,为解决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困局提供了创新思路,为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智慧。高峰论坛:用东方智慧构建国际合作平台 今天,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享机遇、共迎挑战,互利的合作纽带越来越紧密,共赢的伙伴网络正在织就。 “如果用简要的词概括‘一带一路’的内涵,首先出现的应是‘互联互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义桅说,“以‘五通’为内容的互联互通方案,是‘一带一路’的精髓。” 互联互通,连着互惠互利。“一带一路”倡议至今,逐渐发展为国际社会广泛参与的行动,作为倡议者,中国更是积极行动,率先实践。 ——在中亚,中国西电集团先后为五个国家的电力客户提供了上亿美元高中压交流输电设备,用稳定优价的“中国制造”在当地树立了良好口碑; ——在毛里塔尼亚,福建宏东渔业建设的远洋渔业基地,为东道国解决了众多人口的就业问题,成为当地交口称赞的“中国伙伴”; ——在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每年吸引10家以上中国制造企业入驻发展,填补了当地多个制造领域的技术空白,被称作泰国“工业唐人街”……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员储殷认为,“一带一路”倡议隐含着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兼济天下”情怀。中国在努力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中华文明向来强调守望相助。清华大学中国战略与公共外交中心主任赵可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的是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共同发展、协同发展、均衡发展的良好愿景。 “合则强,孤则弱。”专家指出,“一带一路”不是古代商路和航路的简单重现,而是包括陆上、海上、航空、能源和通讯等各种资源的大通道,是破解世界经济一体化困局的中国新方案,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将使更多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打造高效开放的国际合作平台,以共商、共建、共享为遵循,构建更加紧密和强劲的伙伴关系网络,构建更加公正、均衡的全球经济体系。”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秘书长苗绿说。“一带一路”:国际体系变革的中国方案 《论语选译》《老子选译》……近两年来,多部中华文化经典的东盟国家语种译本,在越南、泰国等国高校热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之道’‘以和为贵’等传达出的为人处世的智慧和思考不只中国所有,而是东方思维、东方文化共同的‘无形资产’。”丛书编审汤文辉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一系列新理念和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国将如何处理同世界及现行国际体系的关系。 “中国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有机统一起来,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共赢。”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刘建飞说,“中国要同世界各国一道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就是国际体系变革的中国方案。” 陕西省文联原副主席、文化学者肖云儒说,如果说历史上中华民族为世界提供了许多经验、文化、方案,今天的“一带一路”,则是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又一次“智慧”贡献。 大道之行,行之必远。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聚焦全球经济治理等重大问题,通过《创新增长蓝图》,首次将发展问题纳入全球宏观政策框架,并制定了行动计划。 中国的发展经验,正成为越来越多国家乃至个人研究的对象。随着“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中国道路、中国理念、中国方案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和认可。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距论坛开幕式举办场所国家会议中心不远处,一座仿隋代赵州桥、28米长的景观作品“丝路金桥”格外醒目:建桥的2万块“水晶砖”内有丝绸制作的手工花,是陆上或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近百座城市的国花或市花,寓意“沟通之桥”…… “一切准备就绪了。金桥就像婀娜多姿的和平女神,静静地等候那个神圣时刻的来临,又好比一个巨人的肩膀,准备热烈拥抱来自各国的朋友。”创作这一凝聚“东方智慧”艺术品的艺术家舒勇的话,代表了论坛开幕前13亿多中国人的共同心声。(新华社记者李斌、郭奔胜、沈虹冰,参与采写记者黄鹏飞、石志勇、杨一苗)文章选自新华社,2017年5月14日
2017年5月16日 -
王辉耀:“一带一路”是新型全球化的有效推进方案
文 |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一带一路”绝非中国的独角戏,而是新型全球化阶段的世界大合唱。我们就此提出了二十条建议。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中国发起并主办了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年初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系统阐述了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指出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解决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治理滞后、发展失衡的三大突出矛盾。 “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对接彼此发展战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正是建设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新型全球化所迫切需要的有效推进方案。“一带一路”绝不是中国的独角戏,而是新型全球化阶段的世界大合唱。为了让世界各国真正地参与进来,共同唱响这首大合唱,我们就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共赢的实施路径提出了二十条建议。 一是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共同体,建立“一带一路”国际治理机制。 “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脉相承,我们应协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共同体,使“一带一路”倡议真正成为各国的共同行动和共同方案;建立“一带一路”国际治理机制,加强共同治理、政治互信和文化交流,完善和提升全球治理、区域治理的新秩序。 二是设立“一带一路”常设机构,在各国轮流举办“一带一路”年会。 设立“一带一路”倡议的常设机构,将有利于“一带一路”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还可以借鉴G20、APEC的经验,定期在各国轮流举办年会,过协议、规划、机制、项目等方式,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循序发展。 三是成立联合国“一带一路”机构,加强与联合国现有机构的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当前工作及未来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成立联合国“一带一路”机构,加强与现有机构合作,可以充分发挥联合国的桥梁作用和国际影响力,推动国际合作共赢。 四是加强与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经贸投资、人员往来等众多领域,需要巨大的资源支持,与现有各类国际多边机构有巨大的合作空间。 五是邀请包括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共同参与“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提供的一份公共产品,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还要邀请发达国家参与进来,进一步拓展“一带一路”的外延。 六是建立与重点国家在“一带一路”的合作。 建立与重点国家在“一带一路”的合作,有助于打开国家层面对“一带一路”的引领。例如作为英联邦国家的核心角色,英国的加入可以使“一带一路”建设在一些沿线国家拥有语言、法律、金融和制度方面的优势。 七是建立“一带一路”国际企业联盟。 建立“一带一路”国际企业联盟,打造“一带一路”企业平台,吸引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同时为“一带一路”有关国家和核心区提供全方位服务。 八是动员世界一流跨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国际合作峰会下建立工商界交流机制。 “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离不开企业主体的参与,需要动员世界一流跨国企业共同参与,发挥其网络和资源优势。同时,还应借鉴“B20”,在国际合作峰会下建立常规的工商界交流机制,邀请企业界代表共同参与相关议题讨论。 九是形成“一带一路”示范国和示范工程。 “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实施需要打造示范国和示范工程,从而为持续推进提供借鉴,打消有关国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疑虑。 十是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一带一路”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十一是以海外产业园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 海外产业园区在加快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也带动了所在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促进当地产业链的形成与完善。 十二是充分发挥华人华侨的作用。 广大华人华侨是连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天然桥梁和纽带,他们的参与能带动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十三是让旅游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共赢的先导。 旅游能够创造当地的就业机会,促进百姓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国家之间的友情与互信,可以成为沿线国家协同合作的先导。 十四是加强“一带一路”留学交流与教育合作,着力培养技能人才。 我们需要切实加强“一带一路”留学交流与教育合作,为“一带一路”长期发展储备人才;还可充分依托海外孔子学院,以多元化的方式开展文化交流和学习;还应加强与沿线各国的中等技能教育合作,为当地培养更多技能人才。 十五是提供“一带一路”人员往来便利,鼓励向沿线国家移民。 我们应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对话与合作,积极实施签证便利化政策,推进人员顺畅流动,同时还可以鼓励向沿线国家移民,促进文化经贸的互融互通。 十六是大力发展“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建设“数字丝绸之路”。 跨境电商有力地促进了沿线国家的商品流通,带动了沿线国家电子商贸、交易平台、支付结算等技术发展与应用,推动了“一带一路”沿线新的商业格局和产业链形成,形成了新的“数字丝绸之路”。 十七是打造国际资金池,吸引国际资金参与“一带一路”开发。 “一带一路”开发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除丝路基金、亚投行等确定的资金来源外,还需要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参与,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 十八是深入研究“一带一路”各国法律体系,以便于法律纠纷的解决。 “一带一路”建设中难免产生各类争议,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法律制度、政治环境等情况存在较大差异,需要深入研究“一带一路”各国法律体系,妥善解决相关纠纷。 十九是充分发挥会计师协会、工程师协会等专业人士国际组织的作用。 我们应充分发挥这些专业人士国际组织的影响力,设立“一带一路”专业人士联络服务平台,集聚关注“一带一路”建设的专业人士,同时与参与或计划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建立合作。 二十是充分发挥智库、NGO等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 智库通过开展“二轨外交”,有助于促进政府间共识的形成,增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一带一路”的理解以及相互间的信任。同时,我们还需要重视并加强与标准化组织、环保组织、劳工组织等各种NGO的对话与沟通。文章选自FT中文网,2017年5月15日
2017年5月16日 -
黄仁伟:“一带一路”落地还少些什么?
专家简介黄仁伟,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站在21世纪的新起点上,“一带一路”要建立将欧亚大陆两端连接起来、陆海相接的世界新交通枢纽体系。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航路或商路,而是包括陆上、海上、能源、通讯等各种资源的立体综合大通道。它将欧亚大陆两端连接,而不是将大西洋两岸连接,可谓“老大陆的新发现”。众所周知,欧亚大陆腹地已经被闲置了500多年。原来的中心地带,变成了世界的边缘。“一带一路”将欧亚大陆重新连接起来,欧亚大陆腹地由此有机会重新成为“世界的中心”。 当年的新航路是以炮弹、鸦片、黑奴等为符号的硬实力来开拓的。当时,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用西方话语来说是空白的、无主的。在没有宗主国的情况下,谁有硬实力谁就能去占领和开辟市场。现在我们要建的这条新欧亚大通道,是在一个有许多国家并充满地区争端和冲突的欧亚大陆里打开大通道,必须更为重视培育和运用软实力。这是“一带一路”和当年新航路的根本区别。 如果从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角度来看,中国现在具有较强的全面能力——资金、技术和人力三样都具备。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可能是有资金的没技术、有技术的没人力、有人力的没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些领域,如普通公路、普通铁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桥梁、隧道、港口、机场、变电站等,中国也具备这种全面的能力。 而从国家软实力来看,它是指一个国家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塑造力,具体表现为这个国家的理念、文化、规则以及这个国家所影响的国际体系,如何为别国所接受。在当下中国,国家软实力具体体现为话语权、影响力、亲和力和治理能力。已有的实践表明,缺少这些东西,“一带一路”是难以落地的,或者说即便落了地也不可持续。所以,软实力与“一带一路”的结合,是“一带一路”实施的一大关键问题。“一带一路”的软实力如何加以体现? 第一,体现为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性。中国文化有天生的包容性,“一带一路”涉及的不同文化在中国文化里面都是可以被包容的。此前,一些国家也曾提过类似新丝路的倡议,但都没有成功,原因在于其文化包容性不够。新形势下,中国要用好文化多样性、文化包容性这个软实力,去具体分析“一带一路”沿线每个国家的文化特质,进而把握这些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共同性,以及思考如何进行互动与包容。 第二,体现为遵守当地的制度选择。西方规则和中国规则的起源有所不同,由此西方治理和中国提倡的全球治理存在很大区别。西方规则以西方价值为核心、以西方制度为治理模板。比如,不管是世界银行还是亚洲开发银行,实行的都是标准第一、投资第二的原则。“一带一路”也会遇到与不同国家制度结合的问题。但它的最大不同是中国能够遵守当地的制度选择,并在当地可接受的条件下实行有关规则。 第三,坚持哪个国家愿意合作就先合作、哪个国家不愿意合作也不强求的理念。通过合作与共建,让先合作的国家先得利、后合作后得利、不合作不得利。 第四,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予以积极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句乌托邦式的空话。特别是,当一些国家越来越走向利己主义、宣称退出全球化潮流的时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更显得重要。如果大国都搞利己主义、保护主义乃至种族主义,那这个世界必将一片混乱。所以,中国主动承担起一定的责任,用“一带一路”这样一个有效载体,推动人类社会实现从局部到整体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第五,以亚洲为核心,不做无谓的超越。“一带一路”还是要以邻国为主,重点在中巴走廊、孟中印缅走廊,海上应注重跟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结合,等等。文章选自《解放日报》,2017年4月11日
2017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