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
- ���������������
���������������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中国教育报】海归创业:做好生力军 敢为先锋队
3月7日,王辉耀(左二)、徐培祥(右二)、刘刚(左一)三位嘉宾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演播室,围绕海归创业相关热点问题进行深度探讨。本报记者 修伯明 摄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海归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如何看待海归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新生代”海归创业有何特点?他们创业的困难和障碍主要有哪些?如何构建更为高效的海归创业服务体系? 3月7日,《神州学人》杂志邀请王辉耀、徐培祥、刘刚三位嘉宾,走进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演播室,共同探讨当前形势下的海归创业话题。 王辉耀(国务院参事、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海归创业是今天中国“双创”大潮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学人员将成为中国引领全球化、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徐培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 留学人员要把在国外学到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用于报效祖国,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和先锋队。 刘刚(全国劳动模范、北京石景山留学人员创业园总经理、蒲公英留学生创业驿站创始人): 海归创业是国际创新网络与国内创新网络交互的重要通道,政府及社会各界应持续给予更多支持和鼓励。 1.海归创业的历史作用和时代特点 记者:海归是我国推进“双创”的生力军,大批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看待他们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徐培祥:广大留学人员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出了突出贡献,许多人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和中坚力量,并涌现出一大批科学家、企业家和教育家。 广大留学人员不仅带回了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推动了我国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其中一些人还走上创业道路,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并引领创业潮。 广大留学人员既有国内成长经历,又有海外生活体验,外国人通过他们了解中国,中国人通过他们了解世界,他们是促进中外交流和中外友谊的民间大使。 王辉耀:习近平主席今年在达沃斯论坛上强调的经济全球化,包括正在推进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等战略和举措,都需要大量国际化人才。从人才储备来讲,海归是先遣队,也是生力军,是桥梁、纽带,也是催化剂,是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引领世界走向中国的中坚力量。有一支近500万人的留学生队伍,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创新创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是人才库、智囊团和生力军。未来,他们对中国的发展还会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刘刚:全球化时代,我们和其他国家的竞争,源自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比较。对留学生带来的多种文化碰撞交流的通道,国家应该长期支持。 记者:我国海归创业的现状如何?呈现出哪些特点? 王辉耀:整体来说,当前海归创业呈现的特点是领域全覆盖、年轻化,并出现了在国内外跨越往返的“海鸥”现象。首先,海归创业表现出多样化。在互联网、生物制药等领域,在中关村等全国各大高新区,都活跃着相当一批留学人员,而且创客中也有大量留学人员。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以及国内服务业的快速增长,都为留学人员带来很多创新创业机会。他们当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从事金融服务业,比如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有些人做得非常好。其次,很多年轻海归家庭条件比较好,他们关注社会公益事业,投身慈善、扶贫、教育等领域。再其次,创业地域向二三线城市发展,而不再局限于大城市。他们的国际交往广泛,经常国内和国外两边跑,而且两边都有团队,便于开拓国际市场。现在,一些海归也开始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并投身其中。 而且,“80后”“90后”海归更为国际化,互联网技术掌握得更为熟练,对祖国的自豪感、认同感也非常强。 徐培祥:当前,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就业的意愿越来越强烈,规模也越来越大。据教育部最新统计,从改革开放到2016年年底,出国留学人数共458万人,其中136万在外就学,265万人学成归国发展,回国创业的人数也在增加。 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对办理回国手续的万名留学人员调研数据统计和分析,海归创业呈现出“三高”和“三集中”特点。“三高”是指学历层次高(博士生占11%,硕士生占81%,本科生占7.5%),科技含量高,创业成功率高。“三集中”是指集中来自于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创业去向集中在北上广深,年龄相对集中在30岁左右。 2.打造海归创业升级版服务体系 记者:海归创业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主要有哪些? 刘刚:首先是创业心理问题。从不同国家留学回来的海归,心态是不同的。比如,英国可能讲究把产品做到极致,美国更注重商业模式,德国的制造业很强。从不同文化国家回来的海归,再到我们国家不同的地域,文化适应变得很重要。而且,从学者到创业家,从努力学习就能考到优秀,到再怎么努力也不一定有确定的结果,这是大多数创业者都要经历的。 其次是国内竞争激烈,商业模型复制很快。留学人员在国外看到一个商业模型,认为在中国可以实现,但中国市场非常广阔,竞争对手学习得很快,这让很多海归不适应。 再其次是不熟悉当地社会网络。海归往往更注重对国际网络的连接,在国外有自己的圈子,但在国内容易忽略对当地文化的融入,导致很难嵌入当地社会网络。 这三方面的问题解决好了,海归企业的融资、开拓市场、开发社会资源就会比较顺利。 徐培祥:海归创业遇到的困难,中央、各部委及各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去年李克强总理专门对海归创业遇到的“六难”做出重要批示,18个部委联合起来解决,有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有的会逐步解决。老问题解决之后,新的问题可能还会出现。 我认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主要问题是信息沟通不畅,这方面要进一步改善。尽管现在很多地方、单位都有自己的创业服务网站,但还不够权威,也不够统一,在信息互换、交流方面还有扩展和提升的空间。 王辉耀:年轻海归需要进一步熟悉中国社会。现在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年龄趋于低龄,留学生脱离中国社会多年,回来后需要一个适应期。像创业大赛、留交会、海创周、华创会等平台,能够帮助他们保持对国内的熟悉,因而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说具体的困难和障碍,我认为创业门槛可以进一步放低,学历条件可以适当放宽。现在许多地方要求有硕士、博士学位才予以支持,但海归创业者中有许多本科毕业生,其中一些人也非常优秀,并有丰富的国外工作经验。 记者:海归创业需要给予哪些必要的帮扶? 刘刚:以蒲公英创业驿站为例,我们会为大家提供几方面的服务:一是会在他们回国之前跟他们建立联系,给他们介绍国内市场情况;二是在留学生回国之后,会在他们选择创业地点方面给予辅导;三是对留学生回国后的股东结构及组织经验方面给予帮助。此外,在找房子、找中介、安家等方面,无当地户籍的海归生存成本会更高,我们将提供适当的补助;四是帮助他们快速嵌入当地社会网络。 海归创业所需要的硬环境,比如政策等,相关部门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但在实际创业中还需要一些软环境,这就需要民间组织的帮扶和指导,比如中介机构、创业导师等。蒲公英创业驿站现有30多位创业导师,引导过很多企业。 王辉耀:欧美同学会也设立了创业学院,经常举办讲座,还成立了欧美同学会创投联盟,召集有投资意愿的企业家,与未来的年轻创业者进行对接,起到了很好的“传帮带”作用。而且,还有专家和有经验的创业者为他们评判商业计划书。欧美同学会还举办留学人员创业论坛,邀请成功的海归创业者分享创业心得,邀请创业园区负责人一同探讨创业模式。我们智库每年也都会做该方面的研究,出版相关著作。 徐培祥:教育部在鼓励留学生回国工作创新创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出台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政策;二是建立促进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机制;三是搭建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平台;四是实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示范项目。这里,我要重点提一下教育部与科技部共同主办的“春晖杯”创业大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是大赛承办者,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11届,入围项目成功落地的有数百家,入围者中还有几十位入选了国家“千人计划”。 我以为,当前最需要的是整合资源,建立一个国家层面的、统一的、权威的信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创业的政策、环境、导师、问题和对接等,一目了然。另外,要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建设。首先是要扩大规模,其次是创业园内的服务管理有待提升,要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 记者:如何改善和提升目前的海归创业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和支持? 王辉耀:我们国家这些年已经形成了一个服务体系,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并为他们提供服务。我有两个建议,一是引导留学人员与民营企业相结合。现在,大量的民营企业需要国际人才,而留学人员缺乏当地的渠道和资金,这两方如果能对接,就能够实现双赢。希望创业园能对这样的项目开放并扶持。 二是吸引外国人到中国创业。今年1月,人社部、外交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通知,欢迎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在华就业。“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大量的外国人才加入。目前,在华留学生44万人,其中接受学历教育者21万人。我们的留学人员政策能不能把这些人涵盖进来,在创新创业方面也对他们开放?如果创业园区能够吸纳他们入园,对我们的创新创业是很大的支撑。此外,我们还有6000多万华人华侨在海外,他们的后代非常优秀,这部分人也应成为国家引才的对象。 刘刚: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包括服务评价体系,让留学人员像网约车一样,选到最适合的创业地点和园区。如果国家启动这样的平台,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契机,正如服务最好的网约车司机总是接单最多,如果让留学人员根据各园区的服务评价来选择创业服务和孵化机构,也会促进相关园区和机构服务质量的提升。 这种服务体系也可以延伸到国外,海外留学生在国外通过“春晖杯”创业大赛等平台就能得到引导。只要我们都成为最好的网约车司机,全球的创业者就都会来。 3.既要做好生力军,更要敢做先锋队 记者:国家对海归创业有更高的期待,期望他们带回国际领先的技术、模式和理念,这与对国内大学生创业的定位略有不同。如何理解这份期许? 刘刚:很多年轻人创业是为了就业,属于就业型创业。海归创业,并不一定要做很大的企业,他们的价值更在于所带来的文化多样性。多样性是创新的基础,一个多样文化并存的区域,必定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区域,竞争能力也会比较强。 留学是中国开放的标志,留学人员对我国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都能起到推动作用。同时,留学人员是我们接近和了解国外文化的重要通道,保持对他们的关注和支持,对于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 王辉耀: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留学输出国和回归国。未来要搞好“一带一路”倡仪,不断推动全球化大潮,人才大进大出的局面还会持续下去。这是未来中国创新的来源,也是支撑。他们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双创”大业、推动中国全球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做好海归事业,为他们在国内外发展打好基础,会成为中国独特的竞争优势。 徐培祥:海归在我国各个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优异成绩,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认同。因此,国家和社会对新一代海归的期望很高,希望他们在“双创”浪潮中不仅要发挥生力军作用,还要当好先锋队。(《神州学人》记者 杨宇 曹喆 徐妍)文章选自《中国教育报》,2017年3月16日
2017年3月17日 -
【China Daily】The world is watching
All eyes are on China’s two sessions, seeking clues about the futureEditor’s note Each year in early March, China’s top legislature and political advisory body convene in Beijing for their annual meetings known as the two sessions. China Daily will present the highlights of the meetings, which run from March 3 to 15.Representatives for attending the two sessions meeting arrive in Beijing on March 2. Jin Liwang / XinhuaChina’s big annual two sessions political meeting could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 recent years, given the uncertain international backdrop, according to experts.Some 5,000 participants from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China’s top legislature, and the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PPCC), the country’s top political advisory body, will descend on Beijing for the event.Observers around the world will be looking for indications of future policy from Beijing.With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conomy being a driver of global growth, the first of these will be the GDP target, which will be announced by Premier Li Keqiang when he delivers the Government Work Report on March 5.Last year he set this within a range of between 6.5 and 7 percent, with the actual outcome being within that at 6.7 percent.Most analysts expect the target to be set at a similar level, with the government placing strong emphasis this year on economic stability.With President Xi Jinping committing China to globalization in his speech to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in Davos, Switzerland, in January, China’s reaching out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rough it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also likely to be center stage.Beijing will host the Belt and Road foru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May, which will be attended by heads of state and government from across the world.The two sessions meeting - the CPPCC opening on March 3 and the NPC two days later - is also the first since President Xi was confirmed as "core leader" in October as a demonstration of Party unity.The meeting also has greater political significance this year, since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lso takes place later this year, with the election of a new Standing Committee, China’s top leadership body.The new leadership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driving reforms over the next five years, which is seen as a crucial period for their delivery.Martin Jacques, journalist and author of 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 Nick J.B. Moore / For China DailyMartin Jacques, the British academic and journalist and author of the best-selling 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 believes there will be much greater international interest in the two sessions this year than in previous years."China is definitely now playing to a bigger gallery. The meeting has always had a following from the developing world but now it is the developed world that is looking to China," he says."The turning point was President Xi’s speech at Davos saying he was committed to globalization. Never in my lifetime have I witnessed a Chinese leader so listened to in the West. It was a speech where people hung on every word. It came at a time when Trump’s new strategy was to turn away from globalization."The meetings begin as the government’s attempts to stabilize the economy appear to be succeeding. China’s Purchasing Managing Index (PMI), an official gauge of manufacturing activity, rose to 51.6 in February from 51.3 in January, according to data released on March 1.Wang Huiyao, counselor of the China State Council, or China’s Cabinet, who will be attending the meeting believes the GDP growth target will be kept at around 6.5 percent."I think they will keep this target for this year at least. There may be some adjustment on this over the next five years."Rana Mitter, professor of Chinese history at Oxford University and director of the Oxford University China Centre, says many economists will be looking for indicators that policymakers are prepared to tackle some of the pressures building up in the economy."I think the leadership fully understands that if they don’t deal with these soon they will be more painful further along the way," he says."They have to respond to both the increasingly high levels of debt and problems in the financial system, like shadow banking."One of the government’s central aims is to double 2010’s GDP per capita income level by 2020 so that China can become a high-income country by the following year which marks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To do this, the economy needs to grow by 6.5 percent in each of the next three years. Some economists have been skeptical about the narrow window of time left to achieve this.Wang, however, who is also founder and president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an independent think tank, believes there should be enough momentum to meet the goal."There could be challenges, but whe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ets a target, it always tries to achieve it. The new areas of the economy in e-commerce and technology are very strong. The government has placed great emphasis on innovation and reducing regulation on enterprises, which I think will pay dividends."The meeting is also likely to look ahead to May’s Belt and Road foru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which will be one of China’s key events of the year.Jonathan Fenby, leading China commentator and author of Will China Dominate The 21st Century?, says there is increasing interest in the initiative in Europe."It was initially seen as something that applied just to Central Asia and Southeast Asia, but with the rail line to Germany, European governments and companies see themselves very much at the end of the road," he says.Jacques believe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reaching to Europe could provide the fillip the European economy now needs."It could open up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in particular, to greater Chinese investment, which could be the economic motor than Europe now badly needs."Helen Hai,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of the Made in Africa Initiative, a UN organization that advises African governments 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vestment, says the Belt and Road is also important to Africa.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which connects with East Africa, and is the sea-lane link of the initiative, is aimed at boosting trade between Asia and Africa."Initiatives such a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the Asia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are about cooperat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he says."While Donald Trump is talking about bringing jobs back to the US, President Xi, as he did at Davos, is speaking the language of social inclusion and bringing development to the so-called bottom billion, the people in Africa who can benefit from this."Derek Han, chairman of NSBO, an investment bank and China research company with offices in London and Beijing, agrees the initiative takes on a whole new meaning if the US retreats from globalization."With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hina is stepping into a vacuum, whereas we have an inward looking United States. China looks as though it has a long-term plan and supports globalization."The future of Asian trade blocs may also come under discussion at the meeting now that the United States has pulled out of the 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which has 11 other members, including Japan and Australia.China has been expected to breathe new life into the RCEP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which was launched at the ASEAN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summit in Cambodia in 2012.Some of the TPP members are keen for China to take the place of the US within their grouping."I was talking with the Chilean ambassador the other night, and that is what they are hoping," says Wang."It is a trade deal that has already been negotiated and there is a good opportunity for China to move in."Jacques believes the two sessions is likely to generate much more interest from those viewing, outside China."They will be looking for what China has to offer the world in the difficult times we are currently living through."From China Daily, 2017-3-3
2017年3月17日 -
王辉耀:继续深入推动全球化
专家简介王辉耀,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 本次两会“全球化”成为众多代表关注的热点话题,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三次提及“全球化”,包括指出面临“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的挑战,“经济全球化符合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强调要“深入参与全球治理进程,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包容互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次给予全球化和全球治理重要篇幅,再次明确表示了中国政府支持、捍卫和继续深入推动全球化的决心,也是进一步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主张的具体落实。 从去年的G20杭州峰会和APEC秘鲁峰会,到今年年初的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会,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各国充分展示了中国维护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信心和决心。特别是今年,他全面剖析和回应了一系列经济全球化问题,充分肯定了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积极作用,指出“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重申“要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 继续推动全球化,不仅是展示了中国引领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大国责任,更是我国自身切身利益的需要。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切实收获了经济全球化的红利,同时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3.93万亿元,扩张到2015年的24.57万亿元,增长6倍多,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9.98万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67.67万亿元,涨幅超5倍,位于世界第二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的6280元增长到2015年的21966元,增长3倍多。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和维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开展了多方面的良好合作,取得了丰富成果。 近年来,全球贸易增速连续下滑,已经极大地影响到世界经济发展,也使得大家开始担忧经济全球化是否已经达到顶峰。同时,全球各国的逆全球化浪潮此起彼伏。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即坚持主张美国主义而不是全球主义,认为美国加入的世贸组织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贸易协定中的很多条件有碍于美国经济发展,正式就任后更是立即宣布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极大地助长了反全球化贸易的思潮。而英国“脱欧”公投的结果,也大大出乎英国政治精英阶层和一众分析人士的意料,其影响也在欧盟内部持续发酵,法国、荷兰、意大利等国的极端党派也纷纷表示将仿效英国启动脱欧公投,对欧盟的一体化进程形成了巨大挑战。这些都说明了经济全球化处于关键转折阶段,全球经济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中国作为全球化的实际受益者,理应继续捍卫、推动全球化进程,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也就此做出一系列具体部署,包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外贸升级、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推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等措施,以实际行动支持和推动全球化。“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地位,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无疑是其中的重要抓手之一,报告中也就推动具体的多边经济机制做出安排。当前,美国退出TPP,亚太各国仍在积极寻求区域经济安排升级,并对中国的参与抱有积极、开放的态度,RCEP、FTAAP的谈判进程有望加快,这也为中国更加深入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创造了机会,多边经济机制的升级完善已经提上日程。文章选自中国网,2017年3月15日
2017年3月17日 -
张华荣:“一带一路”要为企业走出去营造更宽松的金融环境
【视频观看】 两会期间,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人民日报旗下环球网联合推出系列高端访谈节目“撸起袖子加油干”,采访全国政协委员、知名学者专家、和部分CCG理事,就两会热点话题进行探讨。 华坚集团是全球的最大女鞋生产企业之一,1996年成立于广东省东莞市,集研发、贸易、皮革制造、鞋材制造等为一体,月产鞋200万双左右,主要销往美国市场,是 COACH等品牌的代工厂。2010年开始,华坚集团开始承接IVANKA TRUMP (伊万卡·特朗普)的订单,一年的订单量在5万-6万双。张华荣在业界号称“中国女鞋教父”。 本期“撸起袖子加油干”特别邀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副主席、华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华荣,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秘书长苗绿将与您一起对话“中国女鞋教父”,分享华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经验以及他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愿景。文章选自环球网,2017年3月10日
2017年3月16日 -
陆兴东:“互联网+政务”新样本
理事简介陆兴东,CCG常务理事,国龙文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如果继续以孤岛方式建设互联网,投入网站平台建设资金,建成后的门户网站功能仅以信息发布为主,没有成熟的信息公开系统、公共服务系统和公众诉求互动系统。这将会直接导致建设效果达不到评测要求,且不断要求重新改版升级和二次资金投入,是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 随着智慧城市、智慧经济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政务服务”已成为推动政府高效管理、信息公开共享的重要手段。 而目前,“互联网+政务服务”有了一定基础,各地各部门都建设了不少信息系统。但因为这些系统之间缺少联接和沟通,往往“各自为政”,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这些孤岛导致政务信息资源多元、异构、分散,影响了整体效能的发挥。 如果继续以孤岛方式建设互联网,投入网站平台建设资金、服务器采购资金、网络出口资金以及安全设备资金,建成后的门户网站功能仅以信息发布为主,没有成熟的信息公开系统、公共服务系统和公众诉求互动系统。这将会直接导致建设效果达不到评测要求,且不断要求重新改版升级和二次资金投入,是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 因此,完善和提升部门服务能力、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是政府网站群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所在。信息孤岛难题 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从优化再造政务服务、融合升级平台渠道、夯实支撑基础、加强组织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加强统筹,注重实效,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造透明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意见》还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出发,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简化优化办事流程,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提供渠道多样、简便易用的政务服务。 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需要打破信息壁垒,提升服务效率。其实,目前国内政务信息化已有相当基础。一个显著标志是,各部门已经建设了众多信息系统,如政务垂直门户等。但进一步信息化的梗阻恰恰也在于此,由于这些系统之间缺少联接和沟通,往往“各自为政”,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这些“孤岛”弊端正逐步显现。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2016年第二次全国政府网站抽查结果显示,在随机抽查的746个各级政府网站中,不合格网站有112个,其中77.7%的问题网站集中在县级以下。 县级部门及乡镇网站之所以问题较多,一方面在于基层网站运营资金缺乏,另一方面也没有专业人员进行网站维护,缺乏统一规范。这造成技术实现方式和管理形式不统一,网站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共享,导致政府网站整个建设结构过于松散,信息资源多元、异构、分散,影响了门户网站整体效能的发挥。 如果继续以孤岛方式建设互联网,投入网站平台建设资金、服务器采购资金、网络出口资金以及安全设备资金,建成后的门户网站功能仅以信息发布为主,没有成熟的信息公开系统、公共服务系统和公众诉求互动系统。这将会直接导致建设效果达不到评测要求,且不断要求重新改版升级和二次资金投入,是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完善和提升部门服务能力是政府网站群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所在。 此外,政府部门在移动互联网的建设亦需要统一规划,让各部门能够自主针对受众和服务对象进行信息公开和服务事项梳理。全球化一站式便携新政务 在国家大力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大背景下,各地政府各部门都在探索打破网络政务“孤岛”现状,这需要创新的技术及业务服务模式。 从目前的情况看 ,打破信息“孤岛”主要面临三大障碍。首先,技术方面,各部门各级政府根据自身职能建立了纷繁复杂的管理制度和系统,要把这些类型各异、统计方式不一、系统平台千差万别的数据整合在一起,并不容易。当务之急就是建立统一的整合标准;其次,思想意识方面,如果说技术难题是“硬壁垒”,那么打破各部门间的各自为政就是“软壁垒”;第三,安全难题,打破信息“孤岛”后,如何做好信息安全工作有待全面考虑。 针对打破信息孤岛的迫切需要及其面临的困境,城市客厅平台或可提供一种新思路。 城市客厅平台是由北京中广掌视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并全球投资布网,中广掌视是由国家广电总局中广传播集团CMMB与国龙文产集团共同成立的直播平台, 由中广传播集团负责直播播控管理,同时联合深圳华为集团建立全球中视云技术及视频分享技术组建的全球骨干网、地区二级网,从而快速布局全球市场。 城市客厅平台以城市为单元,开设政务、招商、旅游、新闻等20个频道。以政务服务频道为例,城市客厅平台将重点推进地方法规、新闻发布、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项目招标批准、公益建设、投诉受理等领域的信息公开。 2017年,该平台预计将在全国范围内开通1500个合作城市,协助政府全面公开公共服务,构建实体政务大厅、网上办事大厅、移动客户端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相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城市客厅平台不仅服务于政务服务,还在新闻集成、商务电商、旅务休闲、教务娱乐、家务消费进行集成创新。 此外,城市客厅还将建立多语种版本,打响全球化战略,2017年内将完成150个国家的推广和布局。由此,提供发达国家产品及资讯的同时,城市客厅平台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获得更多对外贸易机会、推动特色旅游、提升文化国际认知与保护等。文章选自瞭望智库,2017年3月14日
2017年3月16日 -
【APD NEWS】Asia-Pacific trade: opportunities exit alongside challenges
With U.S president Trump’s decision to withdraw, the long-prepared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 stranded, which sparks heated debate and discussion over its influenc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Meanwhile, the U.S. exit and its several newly-issued trade policies also arouse people’s concerns. They worry about the advent of broader backlash against free trade and globalization.As world’s two biggest economies, China and U.S. play the pivotal rol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nd also experience the growing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 Chinese high-level think-tank,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held a conference on March 13, discussing the coexisting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Asia-Pacific region and looking ahead the prospect of Asia-Pacific trade.At the conference, Wendy Cutler, Vice-President of Asia Society Police Institute (ASPI), and former American representative at TPP negotiations, shared ASPI’s latest report over the Asia-Pacific trade. Ms Cutler said that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offered the best path forward to liberalize trade, raise standards, and promote broad reforms. All deals should be comprehensive and WTO-consistent, incorporate high standards and enumerate clear accession provisions to encourage greater regional integration.In light of U.S. withdrawal from TPP, Ms Cutler also gave several suggestions, including advancing high standards, pursuing complementary opportunities for liberalization and rebuilding support for trade amid growing skepticism over globalization.Other guests also exchanged their views and opinions over TPP and trade in Asia-Pacific region in the conference. Long Yongtu, Chairman of CCG and former Vice-Minister of Commerce of China,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for economic growth and creating jobs.Voices of TPP being designed to threaten China are frequently heard, but Long Yongtu refuted that such information is misleading. Just as China’s Prime Minister Li Keqiang said at the Boao Forum for Asia, China holds an open attitude towards TPP and China is delighted to see its success.In Long Yongtu’s perspective, TPP needs professional interpretation rather than politicization and overstatement. Further cooperation and conversation should be enhanced to promote free trade throughout the Asia-Pacific region.(APD)From APD NEWS, 2017-3-14
2017年3月16日 -
王辉耀:发展智库推动普及科学民主决策 | 环球网
【视频观看】 两会期间,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人民日报旗下环球网联合推出系列高端访谈节目“撸起袖子加油干”,采访全国政协委员、知名学者专家、和部分CCG理事,就两会热点话题进行探讨。 本期“撸起袖子加油干”特别邀请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国务院参事王辉耀接受环球网财经记者马若思的专访,访谈中王辉耀博士就中国新型智库的建设、中国智库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中国对外发展战略中的人才建设以及如何吸引国际人才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和交流。访谈摘要国际智库的发展模式 智库被称为大国背后的“第四力量”,是政策决策很好来源。美国有2000多智库,形成了一个政策市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需要借鉴国际成功经验。 美国智库对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非常大,左右了美国国内甚至是国际上的议题设置、话语主导、影响媒体 影响政策 ,对美国政府的决策也起到了很好的参考作用。而我认为中国政府比美国更需要智库。 中国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特别突出。政府做了一个政策决定,从中央到地方,“一竿子插到底” ,直接落实到县和镇,效率非常高。比如中国决定建设高铁,10多年后中国的高铁世界第一。但是有时一个政策出问题时,会造成非常不好的后果。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智库来提供多角度的政策方案,为政府提供更多方案来选择,也是单一的政策市场造成的。 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全球第二,发展速度较快,各种政策的选择和优化需要大量的智库来参与其中。中国没有西方社会那种低效率的辩论和的方式,然而决策过程中智库必须要跟上, 来推动中国的协商民主和草根民主,这对科学民主决策也十分重要。希望像开放民营经济一样,中国今后可以开放社会智库、民营智库,推动智库的多元化发展,从而使科学民主的决策更普及。中国智库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智库需要懂政府、研究、企业、活动策划等方面的综合型人才,是官产学结合的平台。 中国目前也有很多智库,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全球智库报告2016》的统计,美国有1800多家智库,中国位列第二,有近500家智库。中国智库到了蓬勃发展的时期,也要注意要避免鱼沙俱下、鱼龙混杂的局面。为企业服务、以营利为目的机构不能称为智库。智库实际上非营利组织,是公益的,主要是影响公共政策。像麦肯锡和波士顿咨询公司,他们从不称自己是智库。 目前中国各界开始重视智库的发展,各级政府有智库来支撑他们的决策体系,这样中国就会进入一个比较好的发展阶段。“一带一路”、自贸区等对外发展战略背后的人才建设 “一带一路”是中国新一轮全球化的一个主要的抓手,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讲话中提出中国要进一步推动全球化、促进全球化,今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则三次提到了全 球化。全球化进程中,不管是自贸区、一带一路,还是企业走出去,一个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缺少大量的国际化人才。 在两会上李彦宏委员也提到了人才的缺乏,还有国际人才引进方面遇到的问题。3月8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了“两会”沙龙——“两会”代表、委员进智库,南方科技大 学校长陈十一在发言中就提出,国际人才来南方科技大学,在他们的社保等方面也遇到一些问题。 中国要更好地走出去,推进我们的自贸区战略,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推动我们的人才工作。自贸区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前年是上海自贸区放宽了绿卡,放宽了外国留学生 在中国的工作,去年是中关村,今年这些政策开始推广到广东自贸区、福建自贸区。希望将来自贸区在国际人才引进上面相互竞争,从而推进我国的国际人才工作。 在CCG的“两会”沙龙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侨联副主席李葳在发言中提到了“中国华裔卡”、“中国国籍优先”。多年来我也一直倡议我们可以开放“华裔卡 ”,让海外6000万华人还有他们的二代、三代,能够很容易的回到中国,不需要办签证,满三个月要离境,签证续办等,把他们当成外国人对待,将他们隔离到中华侨胞的范围之 外。印度总共有2000万印侨,印度政府就发了1000多万张的印度裔卡, 他们的三代之内的后代都可以享受,他们从生下来就知道我们的祖先是从印度来的,我的祖国给我了一个印 度裔卡,永远欢迎我回到印度(不需要办理签证),享受印度公民的待遇(除了政治选举)。 我们有6000万的海外华侨华人,是中国在海外侨务外交、公共外交方面非常重要的资源。如果可以发放华裔卡的话,这会方便海外华人回国。 CCG去年在广东做了一个课题,广东2016开始发放“小华裔卡”,广东籍的海外华人,或者在广东工作或学习过的海外华人,可以拿5年的多次往返、不限居住的签证,实际上相当 于短期的“华裔卡”。未来希望广东的“华裔卡”可以推广到全国,同时也希望广东的“华裔卡”可以延长到10年期限。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有了美国都发10年商务签证, 我们中国出去的华人,想回祖国投资、消费和旅游,为什么不能给他们更多的便利?关于移民局的建议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移民局。移民的工作是全方位的工作,既包括发签证、管理、安全方面的工作,还有发就业证、劳动证、专家证等方面的服务工作,还包括在海外发签证、面试 等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一个综合的部门,集中各个部门的优势,形成专业的机构。 中关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绿卡受理中心,准备在朝阳区也要设立绿卡受理中心。假如未来这些工作由移民局来管理的话,这给那些想来中国发展和想移民中国的海外人才来讲,释放 了开放、友好的信号。移民毕竟是要吸引人才,是服务性的工作,由一个综合的部门来释放出欢迎的信号,而不是让人感觉到是进行“管”和“查”的职能部门,而是一个综合性的 部门,一个中立(Neutral)的部门,会向全世界释放出巨大的信号——中国欢迎人才,中国希望全世界的人到中国发展。中国要搞“一带一路”,欢迎全世界的人到中国交流和学 习,中国欢迎全世界的留学生到中国来,这也是中国软实力的体现。文章选自环球网,2017年3月15日
2017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