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俊峰:要提高刑辩率,《民法总则》是拥有《民法典》重要一步
专家简介王俊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副主席、金杜律师事务所全球主席、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吴梦启】3月8日,参加全国政协和人大十二届五次全会的部分政协、人大代表应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邀请在CCG会议室举行了“两会”沙龙。会议由CCG秘书长苗绿博士主持。与会政协代表向到场嘉宾和媒体介绍了自己在本次会议上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CCG副主席,金杜律师事务所全球主席王俊峰的提案事关如何提高刑辩率。刑辩率即律师参与刑事辩护的情况。王俊峰认为,我国目前的刑辩率较低,“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我们刑辩制度的主要方面。律师参与从专业的角度会更好的保护犯罪嫌疑人或者是诉讼参与人这样的合法权益。”提高刑辩率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公平正义能够得到实现”。所以他希望,从法律援助的角度从最大限度调动律师参与刑事辩事,从保证民生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刑辩率是一个长期受到学者,包括律师各个方面关注的问题。王俊峰希望这个提案能够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带来整个社会法律意识的提升。 此外,王俊峰还对正在人大审议的《民法总则》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因为《民法总则》是我们最后拥有《民法典》重要一步,一部《民法典》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稳定包括凝聚力十分重大的。”他说。文章选自环球网,2017年3月8日
2017年3月13日 -
陈十一代表:对高校人才流动设硬限制 恐成双刃剑
专家简介陈十一,全国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学术专家委员会专家。 全国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解释,如果出台这样的政策之后,“很多人可能就不去西部了”,“当他去西部的时候,会考虑到出不来”的潜在可能性 【财新网】(记者 徐和谦)随着建设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项目正式启动,各高校之间的师资和研究人才竞争也日趋白热化。日前,在教育部于2月24日召开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工作推进会上,教育部长陈宝生就曾表态称,东部高校挖中西部高校的人才,“就是在掘人家的‘命根’”,还呼吁东部各高校要对中西部高校的人才“手下留情”。 2017年1月,教育部还曾印发一份《关于坚持正确导向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高校之间不得片面依赖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 不过,全国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学术委员会专家陈十一对此却认为,如果对中西部和东部高校之间的人才流动划设硬性限制,可能会是一把“双刃剑”,导致一些高等教育人才,从一开始就不愿意去西部高校任教。 陈十一告诉财新记者,由于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均匀,“在短期内出台这样的政策大家都理解”。但陈十一说,“我希望大家认识到,这是一个‘双刃剑’”。陈十一解释,如果出台的政策之后,“很多人可能就不去西部了”,“当他去西部的时候,会考虑到出不来”的潜在可能性。 陈十一认为,长期而言,促使各区域高校人才合理分布的基础,仍在于发展好中西部、东北地区的经济基本面,“如果完全依赖政策。我觉得有可能有负面影响”。 陈十一说,南方科技大学作为设立在发达地区的学校,将贯彻执行教育部的标准;但他仍希望将心中的疑虑反映出来,希望负责决策的领导加以考量。 近年来,虽然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启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但中西部省份对辖内大学的拨款力度仍显局促。相对之下,山东将在“十三五”期间,筹集50亿资金支持省内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江苏则提出,从2017年起,要对进入全国百强的省属高校,给予每年每校1亿元左右的资金支持。 对于将接棒“985工程”“211工程”的高校“双一流”建设,陈十一认为,这将是今后十年、二十年间,中国政府支持中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但他认为,评估所谓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标准,除了要看能否在世界上达到领先,还要看能否同时服务于国家、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陈十一认为,在他心目中,南方科技大学若要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大学,其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这所学校要能持续地支持深圳、广东乃至于全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 陈十一说,“深圳是中国的硅谷,技术的需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中国起到排头兵的作用”,“学生培养得好,能支撑深圳、广东甚至全国的发展,这在我心目中是重要的一流大学的一个标准。” 2007年由深圳市政府开始筹建、2012年获教育部同意建立的南方科技大学,被视为中国高教领域改革的指标性学校之一,也是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2015年1月,南方科技大学宣布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的陈十一,接替创校校长朱清时,担任南方科技大学第二任校长。 在就任讲话中,陈十一曾说,将以“国际标准、前沿学科、创新创业”为办学导向;促成南科大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协同办学,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并同步推进本、硕、博教育,力争成为世界教学科研的中国南方中心。 在2017年的全国两会上,陈十一提交了一份《关于构建汲取全国人才体制机制的建议》,呼吁国内的各项体制、管理机制和政策,包括人才聘用、所得税率、保险覆盖面、退休年金等等,要能跟得上高校和研究机构吸引国际级人才的需求。 陈十一举例说,目前南方科技大学聘请了36位讲座教授,“很多拿的是国外的护照,他们能不能安心地在这工作?”,因为五险一金、年金,对60岁以上的被聘用者基本无法适用; “又比如健康保险,在美国一个人工作,全家都保了,夫人没问题、孩子也没问题。但在中国,对这套体系还不太熟悉”。 陈十一认为,如果以当前中国吸引海外人才的软件环境来看,要真正吸引到国际的顶级专家来,“恐怕还是有些问题”。他引用已故的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话说,“中国是在13亿人中选才,而美国则是在全世界70亿人中选才”。陈十一呼吁,随着中国的人民和国家体制越来越有信心,政策也应该慢慢地跟上,“我们也应该在全世界70亿人中选才,真正吸引全世界人才到中国服务。”(记者 徐和谦)文章选自财新网,2017年3月8日
2017年3月13日 -
CCG-环球网两会联合采访张华荣:“一带一路”要为企业走出去营造更宽松的金融环境
【视频观看】 两会期间,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人民日报旗下环球网联合推出系列高端访谈节目“撸起袖子加油干”,采访全国政协委员、知名学者专家、和部分CCG理事,就两会热点话题进行探讨。 华坚集团是全球的最大女鞋生产企业之一,1996年成立于广东省东莞市,集研发、贸易、皮革制造、鞋材制造等为一体,月产鞋200万双左右,主要销往美国市场,是 COACH等品牌的代工厂。2010年开始,华坚集团开始承接IVANKA TRUMP (伊万卡·特朗普)的订单,一年的订单量在5万-6万双。张华荣在业界号称“中国女鞋教父”。 本期“撸起袖子加油干”特别邀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副主席、华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华荣,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秘书长苗绿将与您一起对话“中国女鞋教父”,分享华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经验以及他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愿景。文章选自环球网,2017年3月10日
2017年3月13日 -
【侠客岛】中国会加入TPP吗?
倘若从未来的某一天回望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2017年也许会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这一年,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各地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坐大,全球化何去何从未可知。同样,这一年,中国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这厢朝鲜半岛风起云涌,那厢多边贸易却峰回路转。这不,今天外交部证实,在智利的邀请下,中国有望参加下周举办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成员国会议。路透社报道无首这次智利邀请中国参与本次TPP成员国会议,究其根源,是美国的退出,让TPP呈现“群龙无首”的状态。早在竞选期间,特朗普就多次表示,如若当选,会立即让美国退出TPP。言信行果,上任第一天,特朗普就签署了退出TPP的总统行政令。这样一来,TPP生效条件——需要得到占TPP成员国总体GDP85%以上至少6个国家的批准,显然已经无法达成,因为美国自己就占了整体GDP的60%。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其他11个TPP成员国还是如丧考妣,一下子乱了阵脚。有不死心期待美国回心转意的,比如日本;有转向寻求成员国之间双边贸易协定的,比如墨西哥;也有希望邀请中国加入的,比如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人》报道澳总理欢迎中国加入TPP毕竟,对于这11个成员国来说,TPP是他们盼望已久的多边贸易协定。2005年,文莱、智利、新加坡和新西兰达成了一个《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便是TPP的前身。2008年年初,美国开始启动与这四国的多边贸易谈判,随之而来的,是澳大利亚、秘鲁和越南的加入。再然后,马来西亚、墨西哥和加拿大纷纷于2010年至2012年间开启了TPP谈判,日本也于2013年搭上了末班车。截止到2016年2月份,所有成员国正式签署协定,TPP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前后进行了19轮的谈判。这些付出了不知多少精力的国家,怎么甘心眼睁睁看着多年的努力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这些成员国们都寄希望于TPP这样的协定能够扩大贸易,增加投资,从而拉动本国经济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正如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所说:“毫无疑问,在TPP中失去美国是一个巨大损失。但是我们不会放弃对澳大利亚就业岗位的承诺。”特恩布尔在美国宣布退出TPP后发表的言论耕耘多年,在这些成员国看来,最好的选择还是救活TPP。既然美国去意已决,面对着其撤出而留下的巨大空白,放眼全球,似乎只有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可以带来一丝绝处逢生的希望了。机遇对于11个TPP成员国来说,中国的参与意义重大。对于中国来说,TPP也是战略机遇。首先,TPP在中国自身的经贸发展中可以扮演重要积极的角色。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一份研究显示,中国对外已签署自贸协定的国家占中国全球贸易总额比重尚不足27%,而发达国家的自贸率一般在50%以上。而TPP剩下的这11个成员国中,大部分都与中国有着极深的贸易往来。例如,2014年,包括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在内的8个TPP成员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都是中国;除了加拿大、墨西哥和日本,另外8个成员国均已和中国签署了双边或多边自贸协定。既已有如此大的贸易体量,中国自当与这些国家进行更加深入广泛的合作互惠。正如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在其近日的报告中指出,中国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未来要继续推动全球化,积极同周边国家商建自贸区以形成实现全球自贸区网络布局是必要之举。此外,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还提出,TPP可以作为当前经济外交的重要抓手,从而帮助中国加强与亚太地区的对话合作,改善国家间的关系。近年来,在美国政府有意为之下,受到南海争端等问题的影响,一些东南亚国家、东北亚国家与中国之间出现了摩擦。而他们其中的大部分,都是TPP的成员国。诚如前文所述,这些成员国们都异常重视这份协定:越南和马来西亚期望TPP可以让本国的制造业获益;日本和澳大利亚期望借此推动和协调地区间的经贸发展……中国此番伸出援手,以经济外交的形式促进各国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开展更加深入广泛的合作,增加政治互信,必可改善与各国的关系。大局更进一步说,这里还有一盘更大的棋——若是中国参与TPP,有利于推动亚太自贸区(FTAAP)的建设,以及区域更全面立体的经济安排。年初的世界经济论坛上,习主席在发言中强调,“中国将大力建设共同发展的对外开放格局,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构建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昨天,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也表示,“中方支持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愿同智利及有关国家加强对话协调,推动建立亚太自贸区,打造开放型亚太经济,为亚太和全球经济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众所周知,此前的一段时间里,美国主导的TPP,和中国参与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政治层面上存在一些博弈。中国若可参与TPP,并带动其回归经济治理机制的本质,再凭借中国RCEP成员国的身份,促进TPP和RCEP两个多边贸易机制中全部成员国的合作,让TPP和RCEP的涵盖内容进行衔接互补。此外,以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为依托,加上美国对贸易的自身需求,吸引美国的加入。而这步战略的最终版本,则是打造一个可以让亚太地区国家都从中受益的亚太自贸区,开展更加广泛的贸易投资合作,从而为全球化的发展做出贡献。看看下面这张图,大约就能明白一二了:TPP、RCEP和FTAAP的组成中国是一直全球化的受益者,也会是全球化坚定的推动者。2017年,面对着欧美各国出现的对全球化的质疑声音和收缩态势,以及日益猖獗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义无反顾地替身而出,成为了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旗手。许多国家正寄希望于中国,期待着中国在这关键的转折点,能够带领世界继续走向开放、发展与繁荣。TPP,或许就可以成为中国迈出的重要一步。文章选自侠客岛,2017年3月12日
2017年3月13日 -
【一虎一席谈】如何助力中国的实体经济
【视频观看】 2017全国两会召开,政府工作报告7次提到实体经济。今年两会,董明珠和雷军又坐在了一起。这次,董小姐在两会期间又提到了些什么?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代表,董小姐的表态依然围绕实体经济。而对于险资举牌,她表示,监管部门近期整顿险资的的举措,让我们看到实体经济发展的希望。过去讲实体经济,都是重点在于制造业,靠上市公司创造利润,向股东分红回报股东,但部分险资依靠杠杆赚快钱,而这些资金对于实业并没有产生什么实质的帮助,现在的监管政策有望改正这种现象。 本期一虎一席谈邀请全国人大代表、三全集团董事长、郑州地美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泽民,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全国人大代表、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全国人大代表、广东马可波罗陶瓷有限公司黄建平、全国人大代表、中鼎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夏玉洁,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共享单车ofo创始人兼CEO戴威分别就以上问题分享了各自的精彩观点,同时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互动。文章选自凤凰卫视,2017年3月11日
2017年3月13日 -
【中青在线】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中国吸引全球英才还需适当调整社保等政策
专家简介陈十一,全国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学术专家委员会专家。 “总理工作报告中讲到希望吸引全世界的人才,但是国家的政策还需要跟得上,比如说软的研究环境能不能真正吸引全世界的人才来中国创业、教书?” 全国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今天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两会沙龙上表示,当前,中国已经具备开放吸引全球英才来中国创业、研究的能力,但在社保等政策上还要适当调整,体制机制上还需要更多创新。 陈十一以南方科技大学的实际情况举例称,南方科技大学现在有许多从国外回来的教授其实并不能安心在学校教书、科研,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中很多人拿的是国外的护照,等他们到了60岁不能在中国享受社会保险等公共服务。 “如何改变我们体制机制的问题,如何创造比较好的政策,吸引国外的人在这里静心、安心做研究,这还需要各方面的政策制定者去研究。”陈十一说。文章选自中青在线,2017年3月8日
2017年3月10日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Baidu Chief Calls for Easier Visas
Visitors sit on sofas below the Baidu logo in the reception area of the company’s headquarters in Beijing, China.The billionaire chief of Baidu, which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China’s Google, has urged Beijing to further ease visa restrictions to attract overseas workers, some of whom might be put off by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s restrictive immigration policies."China should be more open in its immigration policy," Robin Li Yanhong, Baidu chief executive and a delegat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said at a panel of the ongoing two sessions in Beijing on Monday. "Chinese companies have made a lot of effort to attract overseas talent to work in China. But most of the talent we attract are overseas Chinese," he said. "In the meantime, Silicon Valley has gathered top tech talent from across the globe."Li said the newly elected US president offered the Chinese mainland "a great opportunity" to attract skilled workers. But domestic technology companies needed the government to liberalise immigration policy if the firms were to compete against Silicon Valley and help turn innovation into a driver of growth, he said.According to the latest figures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there were 13.1 million green card hold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t the start of 2013, almost two-thirds of whom had acquired permanent residency in the previous 13 years.The mainland began giving out green cards in 2004, but just 7,356 foreigners have been given permanent residency in the first 10 years of the scheme, despite an estimated 600,000 people from overseas working there. Last year, 1,576 foreigners were made permanent residents, an increase of 163 percent over the previous year.Demand for skilled workers in the tech sector has grown in recent years as the internet culture and e-commerce matures on the mainland, with companies such as e-commerce giant Alibaba and telecoms firm Huawei becoming industry leaders.Miao Lu, secretary general of the Centre for China and Globalisation (CCG), a Beijing-based think tank, said securing top talent was critical if the nation was to become a globally influential power. Trump’s stance against immigration offered Beijing an ideal opportunity to lure those workers, Lu said.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said early last month the mainland should overhaul its permanent residency regime. People’s Daily reported the next day that a new version of the green card, with improved security features, would be rolled out this year.Miao’s organisation has proposed establishing a dedicated national immigration bureau to handle applications, which are now processed by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The proposal has received positive feedback from the country’s top-level policymakers," she said.But Beijing will have to address what many expats see as the biggest negative to working in the mainland’s biggest cities – dangerously high levels of pollution.In January, the person smartphone company Xiaomi hired to take the brand global, Hugo Barra, resigned and returned to Silicon Valley, citing health reasons.He said on Facebook that the last few years of living in a "singular environment have taken a huge toll on my life and started affecting my health".A survey by Beijing-based online platform 36kr.com, released the same month, found that half of nearly 300 entrepreneurs polled had considered moving their businesses or part of their operations out of the city because of concerns about air pollution.From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6 Mar., 2017
2017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