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GTN】On Trump’s inauguration
【视频观看】On January20, Billionaire businessman Donald Trump took the oath of office as the 45th President of America at the US Capitol. Will he make the US great again? And what influences on Sino-U.S. relations by his Presidency?World Insight Studio make a discussion on the Trump’s inauguration, Dr. Wang Huiyao, the President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 Tom McGergor, the Geopolitical Analyst, David Woodard, Political Professor from Glemson University and Parag Khanna, global strategist from Naitonal Univeristy of Singapore, to sharing their opinions.From CNTN, January 2017
2017年2月6日 -
【大公网】特朗普时代来临 中国智库预测中美八大挑战八大机遇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我们提出了中美两国在特朗普时代的八大挑战与八大机遇,并给出了十大建议与对策。特朗普就职典礼现场18日已经架起铁栅栏。法新社 大公网1月20日讯(记者严雪)1月20日,唐纳德?特朗普将在白宫宣誓就职,正式成为第45任美国总统。各国观察人士普遍认为特朗普就任后对内、对外政策将与往届政府有很大不同。19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就此在北京总部发布《特朗普时代的机遇、挑战与中国应对》研究报告。报告提出了,特朗普任内的中美关系在面对八大挑战的同时,也可以从八个方面加强合作,化挑战为机遇。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率先发言,他指出:“中美是全球两个最大的经济体,是世界经济的两大重要引擎,是国际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特朗普新政保持好中美两个大国的合作对中美人民来说至关重要。” 随后,他具体介绍了研究报告中特朗普上台后中美关系将面对的8大挑战。 “在‘美国优先’政策下的‘特朗普冲击波’,将可能在国际贸易、外汇汇率、台湾问题、朝核问题等8个方面对中国造成挑战:特朗普宣布退出TPP,反对NAFTA和WTO等国际及区域自由贸易体制;指责中国为汇率操纵国,声称对中国征收45%的惩罚性关税;采取大幅减税政策及其他措施吸引美企回流;在台湾问题上挑战‘一个中国’政策与三个中美联合公报;取消对页岩气和清洁煤生产的限制,考虑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在朝鲜问题上加大对中国施压;暗示将允许日本、韩国发展核武器;不再为无明显短期利益或他国能‘搭顺风车’的‘公共产品’买单。”王辉耀说。 另外,报告预测,中美两国之间存在8大合作机遇:双边贸易是两国共同利益广泛又深度交集领域,两国经济在某些领域已经难分彼此;中美都需要类似亚太自贸区(FTAAP)的平台,共同倡导更公平的21世纪经济规则;双边投资在过去几十年中飞速发展,产生巨大的外溢效应,促进了两个国家的就业、技术进步、经济转型;跨国公司在中美关系中一直扮演了“稳定器”的角色,他们还将继续对中美两国决策者发出理性、克制的呼声;随着特朗普基础设施计划的出炉,基础设施合作有望中美未来合作新亮点;中美之间人文交流经过三十多年的孕育,正汇聚成流,旅游、留学、移民正突破太平洋的鸿沟,促成两国深入的文化融合;美国各州拥有州经济事务高度的决策权,并且与中国经济往来密切,将是中美关系强有力的支持者,将在特朗普联邦政府时期帮助稳固两国关系;中美两国的共识和通力合作可以创造全球治理的里程碑事件,以《巴黎协定》的签署为例,中美合作将成为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新模式。 最后,在有关“特朗普上台将如何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的问题上,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援引“美国很靠近特朗普的战略专家鲁特瓦”的话回答说,特朗普战略可以归结为三条——第一撤出中东,第二联合俄罗斯,第三遏制中国。文章选自大公网,2017年1月20日
2017年2月6日 -
【People’s Daily Online】Trade war unlikely between China and U.S.
Trade war unlikely between China and U.S. after Trumptakes office: seminarThe incoming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adds more uncertainty to the Sino-US relations, but Trump’s aggressive remarks on economics and trade would not bring about a trade war between the two economic giants, which would otherwise make both suffer, experts warned prior to Trump’s inauguration on Jan. 19.According to a report compiled by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eight challenges await China after the U.S. enters a new era, as Trump intends to withdraw from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 and renegotiate international free trade systems and use tax policy and other financial measures to encourage US enterprises to move back to the States, among others.Addressing a seminar where the report was published, CCG director Wang Huiyao added that Trump’s cabinet has also seen more hawkish nominees on economics and trade.Even so, there would not be a trade war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while trade conflicts may be unavoidable, according to experts at the seminar.He Ning, former department head on American and Ocean Affairs at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 pointed out that economics and trade are the motivator and bedrock of Sino-US relation and Trump is in need of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economy to help realize his pledges in jobs and trade.“Once Trump is sworn into the White House, he will be restricted by the US political system that works to seek benefits for different interest groups for the most of the time,” He said.“The U.S. would sure suffer more even if there was such a war, since it would lose millions of jobs – to the contrary of what Trump had promised – as well as the loss of major business deals, such as with Boeing. It would also lose the opportunity to tap into a third market together with China, for example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said Chen Wenling, a chief economist at China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xchanges.China and the U.S. are the largest community of shared interests when it comes to economy. With bilateral trade and investment worth billions of dollars, it is basically impossible for them to cut off the ties, Wang stressed.In response, the report suggested that more focus may be on state governments in the U.S., which are more inclined to maintain close economic ties with China than fight over political conflicts. It also emphasized on the rol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could play in stabilizing the bilateral ties.President Alan Beebe from the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 echoed the report with the chamber’s latest survey on US enterprises in China, which saw more enterprises regard bilateral ties as “extremely important” or “important.” However, the survey also found a declining confidence in the bilateral ties under the new presidency, as only 17 percent of the enterprises said they believe improved ties after Trump took office.As to whether US companies would answer to Trump’s call to go back to the States, Beebe said at the seminar the average US enterprises act rationally and in line with their best interests, but they also value predictability the most. (By Jiang Jie)From People’s Daily Online, 2017-1-19
2017年2月6日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Beijing’s patience tested by comment from Ross
Beijing’s patience tested by ‘most protectionist’ comment from RossDonald Trump’s pick for commerce secretary fires latest salvo at ChinaIn the latest criticism targeting Beijing from US president-elect Donald Trump’s team, Wilbur Ross, the commerce secretary nominee, branded China the “most protectionist” major economy.But mainland analysts said Beijing should avoid being drawn into making an immediate reaction as the comments were merely aimed at testing China’s bottom line.Ross, 79, a billionaire private-equity investor, told Congress in confirmation testimony that America’s trade partners should practise “fair trade”, echoing Trump’s earlier statements that the US would take a tougher stance against China.“We should not put up with malicious trading activitie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or subsidised production,” he told the Senate Commerce Committee which will vote on his nomination.Foreign business groups operating in China have long complained of discrimination, vague regulations that are selectively enforced and Beijing’s favouring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He Weiwen, deputy director of the Beijing-based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and a former diplomat, said China faced challenges in treating foreign companies fairly and it would take time to restore their confidence.Lester Ross, head of the policy committee at the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 said China was less dependent on foreign expertise than before and some businesses felt China was less welcoming.“What we are asking for here is not a welcome or some extra benefits. What we are asking for is level playing field and fairness,” he said.Trump has nominated Peter Navarro, a well-known hardline China critic, to lead the White House National Trade Council, while Robert Lighthizer has been picked to act as US trade representative.Lighthizer was previously deputy trade representative during the Reagan administration in the 1980s and helped craft policies that curbed Japan’s exports to the US in the 1980s.“The nominations and their remarks have already signalled a tougher trade policy approach against China under Trump’s presidency,” said He, who was economic and commercial counsellor at the Chinese consulate general in New York and San Francisco.“China has its toolbox to counter extreme trade policies, but we have very little knowledge of Trump and we must collect any relevant information at any time,” said He. (By Wendy Wu)From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17-1-19
2017年2月6日 -
王伟东:以民营资本促国防经济
王伟东,深圳达仁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常务理事。编者: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2日召开会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由习近平任主任。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是中央层面军民融合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统一领导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向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负责。有关军民融合研究,达仁投资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王伟东先生早在2013年已有相关研究论述,现转载原文如下:以民营资本促国防经济作者:王伟东 原文刊载于2013年12月21日《中国证券报》目前,国内经济面临两个严重问题,一是严重的结构失衡,二是持续近十年的国进民退。 笔者多次呼吁,发展国防经济对经济结构失衡有着重要意义。国防科技的外溢效应,可以引领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安全效益的角度来看,国防工业布局在中西部地区,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国防工业的投资扩张,又可以对国民经济产生投资乘数效应,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国防领域的生产资料消费和生活资料消费构成了社会总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部分,正好与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契合。 民营资本则是国内经济里最具活力的一部分,民营资本的萎缩是经济结构失衡的一种表现,会引发更为严重的经济结构失衡。因而,发展民营经济、壮大民营资本对解决现今中国的经济结构失衡也具有重大意义。 而如果能够借助民营资本来发展国防经济,则可谓一举多得。 在西方发达国家,国防经济建设由私营企业承担甚至主导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其武器装备等防务产品的研制、生产和维修任务主要由私营企业承担,因而不存在私营企业是否应该以及如何介入国防经济的问题。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也不存在民营企业介入国防经济的命题。而改革开放以来,民营资本获得了生存空间乃至长足发展和壮大,探讨民营资本进入国防产业才有了实际意义。 事实上,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民营经济介入国防经济已势不可挡。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由于防务产品的品种繁多,构件十分庞杂,所以,在实践中几乎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由国有军工企业对防务产品生产绝对垄断。只要民营企业承担了防务产品的某一环节生产任务,也就意味着民营企业参与了国防经济建设。 国内民营资本对国防经济的介入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资本的介入,通过军工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成为其投资主体;另一种则是参与国防科技工业的建设,从事武器装备的科研和生产。这两种途径充分体现在国防科工委在2007年下发的两份文件上——《关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指导意见》和《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指南》。这两份文件的下发,为民营资本进入军工领域提供了制度保障和良性的政策环境。 民营资本以股权的形式介入军工企业,有利于打破行业、军民以及所有制的界限,拓展军工企业的融资渠道,而且可以解决当前因军费不足带来的国防发展受限问题,又可以避免因军费增加引来国际争议和反对;同时,军工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后,投资主体实现多元化,有利于其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民营资本虽然发展较晚,但发展速度却极为惊人,已经有一批民营企业积累起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在高科技领域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企业不仅可以在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由于其技术水平可以达到国防工业的要求,它们也可以在国防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知道,很多与国防相关的尖端科技产品在西方发达国家是禁止或者限制出口的,比如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而国内已经有少数企业可以生产这种设备,比如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这些企业参与到国防经济的建设中来,以其先进的技术、灵活的机制,将具有传统的国有军工企业所不具备的竞争优势。 中国的国防经济建设历来遵循“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原则。在和平时期,维持一个庞大的国防工业体系,将给国家财政带来极大的负担。而如果通过民营资本的介入,则可以压缩军工企业的规模,减轻财政压力;而在战争时期,又可以广泛的军工生产的动员基础和军事生产含量较高的国民经济来实现国家的军事和战略意图。所以,壮大民营资本,开放防务市场,降低民营资本的进入门槛,以其带动国防经济建设势在必行。文章选自达仁资管,2017年1月23日
2017年2月6日 -
【亚太日报网】全球权威智库排行发布 中国智库表现稳中有进
1月25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研究编写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智库报告《全球智库报告2016》发布。报告显示,中国智库综合表现稳中有进。 2016年,TTCSP从6846家被提名智库中遴选出了175家进行全球顶级智库排名。评分标准参考了47500名新闻记者、政策制定者、公共或私人捐助人、以及各类区域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经过专家的严格筛选和审查,推出《全球智库报告2016》报告。 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共有智库6846家,其中北美洲智库数量最多,拥有1931家;欧洲其次,拥有1770家;亚洲紧随其后,拥有1262家。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拥有智库数量最多的国家,有1835家。中国依然是世界第二智库大国,拥有智库数量达到435家。英国和印度智库数量位列中国之后,分别拥有288家和280家。 虽然中国智库数量与去年持平,但中国智库在研究中的52个分项表单中上榜数量进一步提升,达到41个,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13个,反映出中国智库发展呈现的良性态势。2015年,中办国办就加强中国智库建设发出重要文件、提出明确要求。在中国政府重视智库建设的背景下,中国智库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在全球智库175强榜单中,有9家中国智库上榜。亚洲大国智库(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智库排名60强中,18家中国智库上榜。在最佳社会智库、最值得关注的智库、以及多个研究领域如教育政策、环境政策、国防和国家安全智库排行榜单中,中国智库均列名次。 此外,新兴智库中不乏优秀者涌现,受到国际关注。在今年的《全球智库报告2016》的“全球最佳社会智库排名” 120强榜单中,有7家中国智库上榜;而在“全球最值得关注智库排名”100强榜单中,有5家中国智库上榜,相比去年均有所增加。 《全球智库报告2016》的2016全球智库综合排名榜单共列及175家世界智库。其中美国的布鲁金斯学会蝉联榜单首位。这已经是布鲁金斯学会连续5年排行第一。英国查塔姆社和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分列第二、第三位。布鲁金斯学会还被报告选为2016年度全球最佳智库。美国入选全球十大智库的数量最多,达到6家,与去年持平。 2016全球智库综合排名榜单175强中,有9家中国智库入选,分别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第33名)、中国社会科学院(第36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第39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第52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第73名)、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第79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第111名)、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第149名)。 亚洲大国智库(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智库排名,18家中国智库上榜 《全球智库报告2016》发布的亚洲大国(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智库排名60强榜单中共有18家中国智库上榜,分别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第4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第8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第10名)、中国社会科学院(第13名)、卡耐基中国中心(第19名)、布鲁金斯中国中心(第20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第22名)、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第24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第30名)、上海社会科学院(第35名)、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第41名)、财团法人国策研究院(台湾)(第45名)、中国金融40人论坛(第48名)、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第51名)、盘古智库(第57名)、新华社瞭望智库(第59名)、团结香港基金(第60名)。 最佳政府智库排名6家中国智库上榜 在特别成就分类下的最佳政府智库排名中,中国在全球75个入选名单中,共有6个智库上榜,其中5个智库位列前20名。包括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第7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第9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第13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第16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第20位)。 6家中国智库入选全球最佳社会智库 全球最佳社会智库排名120强榜单中共有6家中国智库上榜,分别是中国(海南)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察哈尔学会、中国经济改革研究会、应用国际贸易研究所。 中国5家智库最值得全球关注 在全球最值得关注智库排名100强榜单中共有5家中国智库上榜,排名分别为: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第31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第54名)、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第63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第91名)。 5家中国智库上榜全球杰出政策研究项目智库 在全球拥有杰出政策研究项目的智库排行中,共有5家中国智库上榜,排名分别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第31名)、中国社会科学院(第41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第62名)、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第80名)。 最佳高校智库榜单6家中国智库上榜 在最佳高校智库90强榜单中,中国智库上榜6个,有三个入选前20名,分别为第11名的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第14名的卡内基-清华全球政策中心,以及第16名的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3家中国智库上榜最佳新锐智库排名 在2016年最佳新锐智库榜单中,有三家中国智库机构上榜且入选前40,分别为排名第23位的阿里研究院,第29位的21世纪丝路合作中心,第34位的前海创新研究院。 4家中国智库报告上榜最佳研究报告榜单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世界华商发展报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的《中国-东盟海事合作:过程、动机和前景》, 中国科技交流中心的《G20科技和创新发展》,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的《2016 G20高峰论坛关于T20的政策报告》等上榜最佳研究报告榜单。 此外,中国智库在其他榜单上也表现突出: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上榜最佳质量保证和完整策略及程序的智库榜单,在前70名里排名第28名。 两个中国智库上榜智库最佳创意和模式创新排名,分别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第43名)和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47名)。文章选自亚太日报网,2017年1月25日
2017年1月26日 -
【神州学人】中国智库需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
本网讯 记者杨宇摄影报道 1月25日上午,《全球智库报告2016》在北京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中国中心发布。 《报告》显示,2016全球智库综合排名榜单175强中,有9家中国智库入选,分别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第33名)、中国社会科学院(第36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第39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第52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第73名)、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第79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第111名)、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第149名)。 此外,在 “全球最佳社会智库排名” 120强榜单中,有7家中国智库上榜;在“全球最值得关注智库排名”100强榜单中,有5家中国智库上榜,相比去年均有所增加。 国务院参事室交流合作司司长孙维佳出席发布会并致辞。他认为,要提升中国智库的全球影响力,不但要在国际智库发展大格局中提高站位,还要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发挥作用,在国际舆论的舞台上运筹帷幄。 《全球智库报告2016》是由詹姆斯·麦甘(James G.McGann)博士领衔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连续第10年为全球智库进行综合评价的权威报告,是当今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智库排名体系。 《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共有智库6846家,其中北美洲智库数量最多,拥有1931家;欧洲其次,拥有1770家;亚洲紧随其后,拥有1262家。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拥有智库数量最多的国家,有1835家。中国依然是世界第二智库大国,拥有智库数量达到435家。英国和印度智库数量位列中国之后,分别拥有288家和280家。 在《报告》列出的世界智库175强中,美国的布鲁金斯学会蝉联榜单首位,英国查塔姆社和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分列第二、第三位。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当今世界的国际竞争已经不仅仅体现于经济、科技等“硬实力”的竞争,以思想、观念、文化和智库等为核心的“软实力”竞争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作为创新思想的源泉,智库正成为各国“软实力”竞争的新焦点。 会上还发布了国内最新智库研究著作《大国背后的第四力量》。该书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和秘书长苗绿研究撰写。作为社会智库的创办者与实践者,两位作者在考察、研究几十家国际顶尖智库运作与管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创办智库的运营管理经验,勾勒出当代智库建设路线图,对如何建设与运营智库进行了实践总结与理论升华。 发布会后,还就“为什么智库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变得日趋重要”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参加研讨的有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方晋、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韩磊(Paul Haenle)、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李国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政府共建的上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文学国、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许永权等。 专家们在研讨中表示,智库在全球和中国都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智库在全球化发展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专家们建议,智库研究应该保证高质量、高效率,同时要关注研究结果是否能够及时递送到政策制定者、媒体及公众手中,更好发挥智库对政策的影响作用。文章选自神州学人网,2017年1月25日
2017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