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都市报】谁是下一代 “雷军”、“董明珠”
人才 2015年11月,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第五批领军人才名单出炉,珠海4人上榜。三一海洋重工副总经理田洪从省、珠海各领到600万元奖金。 继1992年开国内先河,百万重奖科技人才后,珠海正试图重回人才竞争的高地。这是一个新时代,跻身“世界工厂”的中国正朝世界“智造”跃升,传统的投资拉动首次被创新驱动取代,背后的人才竞争,成为一个城市、地区能否在下一个时代领先的关键。 珠海动作频频:从为省领军人才配套资助600万元;到横琴拿出2亿多重奖特殊人才;再到提供300万补贴招聘小学校长,为海归人才创业最高资助百万……在创新驱动的角力中,珠海试图打造全球的创新人才高地,还会引来新一代“雷军”、“史玉柱”、“董明珠”、“求伯君”吗?回溯 百万重奖科技人才曾是全国标杆 珠海人才政策几度沉浮,上个世纪曾是全国人才政策的风向标。 时针倒转回1992年3月9日,新春刚过,珠海的街道还残留着一丝冬天的冷冽,但在珠海市举行1991年度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励大会的会议厅内却是暖意融融。三名最高奖———特等奖获得者,各获得价值总计近百万元的奖励,其中包括国产奥迪牌高级小轿车一辆、总面积近一百平方米的住宅一套和人民币数十万元。 当颁奖人将奖金的支票和轿车、住宅的钥匙交到27名特等奖、一等奖、四等奖获得者手中时,台上台下掌声雷动,会议厅外鞭炮齐鸣。 在那个月收入不过几百块钱的年代,百万重奖带给人们的震撼,犹如平地一声惊雷,引来全国媒体报道和热议。这是中国对高科技人才进行重奖的开端,由珠海人树立的“尊重人才、知识无价”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与东岸深圳喊出的“时间就是金钱”口号遥相呼应。 开时代先河的珠海承受了巨大压力。珠海市原科技局政策法规科科长吴寿仁和许亚冰后来在回忆文章《科技重奖的背景和必然性》一文中说,重奖是为了循序改变珠海特区经济基础薄弱、人才缺乏的现状,吸引国内外的人才以及人才所携带的技术、项目、资金到珠海发展,但在起草百万重奖方案时,相关工作人员都很忐忑,当时国家级的科技奖励也不过一两万元,一个珠海凭什么奖励上百万,“当时还有国家部委领导找到广东省科委领导,对科技重奖提出不同意见。” 当迟斌元、沈定兴、徐庆中接过百万重奖时,珠海一夜间成了全国年轻人神往的投资、创业热土,发展势头一度盖过深圳。19 9 2年,在深圳已经风生水起的史玉柱将巨人高科技集团迁到珠海;雷军走出武汉大学校园,到珠海金山公司总部实习,成为金山的第6名正式员工……如今叱咤商场,被视为女性代表的董明珠也几乎是同一时期到珠海格力工作。 据当时媒体报道,重奖过后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珠海市科技部门就收到270多封要求与珠海合作开发科技项目的信函,先后有2 6 0多人次携带近百个项目前来洽谈,项目涉及电子、信息、医药等多个高科技领域。 实施科技重奖的前3年,共有2 .3万名科技人员、800多名海外留学人员要求到珠海,5 0 0 0多人次携4 0 0多项科技成果来珠海洽谈合作,吸引投资8亿多元人民币。当年珠海有6家企业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加上1991年被认定的1家,珠海企业在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中占据7席。现状 缺乏产业支撑,人才优势被赶超 好景不长!随着外地城市争相效仿珠海,推出了各自版本的科技重奖计划,珠海不再独领风骚。而依托传统制造业奠定雄厚基础的深圳等城市,依托更为雄厚的财力,庞大的人口市场和产业规模,慢慢后来居上。曾领跑时代的珠海人才政策在上世纪90年代末含金量褪色,渐渐归于沉寂。 很多招过来的人才又陆续出走。仅以金山系为例,曾任金山毒霸事业部副总经理的冯鑫离开珠海后,成为北京暴风网际科技有限公司C E O;曾任金山高级副总裁的王峰跑到北京创业,成为蓝港互动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 E O;曾任金山软件执行董事兼C FO的王东晖,成为阿米巴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企业2015年被评为中国天使机构10强;曾担任金山软件市场总监的蒲繁强,跑到北京成立了乡间货的科技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C E O…… 当年声名大噪的牛人,除了魅族的黄章、格力电器的董明珠还留在珠海,史玉柱、雷军、求伯君都离开了。在新闻里,雷军在武汉给武大捐科技楼,史玉柱在上海抛出亿元年薪招C TO的大计划,求伯君在北京当上了北京新昌商会会长。 人才流失,表面上是珠海的人才政策优势弱化,深层次的原因是珠海城市竞争力的“腰杆”不够硬。偏小的经济体量和人口基数,很难为人才创业提供足够的空间。 1997年,因要建造78层的“中国第一高楼”引发财务危机,陷入困顿的史玉柱悄悄离开珠海,到上海创业。 直到12年后,他东山再起,以巨人网络董事长的身份重回珠海,参加巨人网络南方研发总部基地的奠基仪式。巨人的回归一度令珠海人振奋,彼时的史玉柱似乎恢复了昔日的意气风发,向媒体宣布要投资20亿元,令南方研发总部基地媲美谷歌总部。 但3年后,他食言了,因迟迟未“履行合约”,珠海的地块被收回。史玉柱终究选择了上海。珠海人在新闻上再度见到史玉柱,是他2016年9月19日出席巨人网络位于上海松江总部园区的二期研发大楼落成入驻仪式。破局 创新驱动带来重回人才创新高地的契机 珠海还能重回人才创新的巅峰吗? 传统制造业为王的时代结束了,在经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第一次取代投资拉动,上升为城市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 密集出台奖励计划 随着珠海推进创新驱动战略,一揽子人才引进和奖励计划密集出台,契机已经出现。青年创业者张云飞、诺贝尔奖得主A aron C iechanover和A daY onath等一批未来行业的领跑者来了。 2010年,国内频频爆出多起水质污染事件,新闻中水质监测部门用人工划船的方式到指定水域取水测试,在线监测需放置一个个价格高达80万到120万元的浮筒,监测成本高昂的画面,让正在香港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张云飞看到了商机。 他萌发了研发环保型无人船的念头,在仔细对比深圳、珠海的条件后,他将企业搬到造船链条更完善、创业成本更低的珠海,在高新区成立云州智能。 这个当时仅30岁的小伙子很快火了。2014年,他携产品参加第三届莫斯科国际创新发展论坛展览,被总理李克强及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一同点赞,成为当年的创业明星。 对岸的深圳,大疆创始人汪滔引领了无人机产业的浪潮,近日发布的《2016胡润80后富豪榜》中,他以240亿元身家高居第二位。西岸的珠海,张云飞则成了无人船的行业领跑者。 据国外权威调研机构估算,无人船发展将迎来井喷,到2019年,仅无人船中的一个细分领域———视频巡逻无人船的市场需求将达600亿元。未来十年无人船的潜在市场在千亿级别以上。 提高奖励金额 大手笔揽才 为了吸引更多像张云飞这样掌握前瞻技术和项目的人才,珠海提高了奖励金额,不久前刚修订留学人员创业资助资金的管理办法,将留学人员在创业初期享受的补贴由原来的15万元大幅提高至100万元。 数据显示,过去3年多里,珠海全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累计投入10 .3亿元。 长期阻滞人才流动的户籍、人事关系等壁垒也有望在珠海实现破冰。11月底发布的《珠海市人才引进核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包括大专生在内的10类人才拟直接落户珠海。 12月2日,珠海市住建局发布《珠海市高层次和青年优秀人才拟享受住房保障人员名单及标准公示》,3人将分别获得100万元首次购房补助。 在市级层面的奖励之外,珠海各区也纷纷推出各自的人才奖励措施。今年上半年,金湾区拿出最高300万元补贴,招聘金湾航空新城小学校长的消息轰动一时;横琴去年一口气为2663人提供了总额2.12亿元的特殊人才奖励金。 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回流。曾在美国生活7年的李夏川,在而立之年回到珠海,和朋友创办了横琴先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近日被认定珠海高层次创业人才。他不仅获得50万元奖励金,还入住人才公寓。 据报道,截至2015年,珠海人才总量约40 .5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5 .3%。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35名、省领军人才7名,每万人人才拥有量超2500人,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 .2倍,留学回国人员、省领军人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已超过众多传统制造业城市,均排全省第三;此外,珠海还引进了两名诺贝尔奖得主。隐忧 技能人才、中层人才是短板 不过,珠海大步迈进的人才政策也存隐忧。中层人才、技能人才缺乏的问题由来已久,限制了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如果是智能制造方面的人才,有多少我们要多少,但在珠海很难一下子找到那么多人才。”今年以来,伟创力珠海公司总经理吴劲松常常为“人”发愁,由于本地的人才难找,只能不惜成本到海外引进人才。 从事光学仪器和自动化机器人制造的珠海纳特思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海生也有类似的困扰。他说,企业一直在招人,为了满足用工需求,尤其是一线技术工人,企业不得不将招聘触角延伸到整个华南地区,要跑到湖南和广西招人,“企业一线技术工人平均工资有6000多元,优秀的有上万,收入比一些本科毕业的学生还高,但依然招不满,有时候只能靠企业出钱培养。” 据统计,截至2015年,珠海技工缺口高达近十万,并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李伟辉不久前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在区域人才争夺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由于产业发展配套不足,珠海部分产业园区的生活、文化、教育、医疗、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服务建设滞后,制约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求解 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李伟辉不久前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在区域人才争夺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由于产业发展配套不足,珠海部分产业园区的生 活 、文 化 、教 育 、医 疗 、交 通 等 基 础设 施 和 服 务建设滞后,制约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出路 最为关键的是抓好政策落实,确保珠海全市人才新政策的制定“一盘棋”推进,进行精准施策,动态掌握用人主体的需求,让政策真正服务到人才。———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副院长郑厚明 珠海有10所高校,高校数量在省内仅次于广州,今后要进一步适当扩大与高端产业相关的应用性学科,引进理工医学科研院所,从源头促进人才聚集珠海、留在珠海、服务珠海。珠海目前也在加快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并出台了具体的政策,要进一步落实好、利用好。——— 珠江学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申明浩 建议对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和特殊岗位人才,简化引进程序和手续;梳理优化现行人才政策,打造“蓝色珠海高层人才计划”升级版;实施政府猎头工程,面向世界寻访猎聘“高精尖缺”人才;建立人才政策动态评估优化机制,绘制“人才地图”、“技术地图”,建立人才数据库;推动企业创新创业人才到高校、科研院所兼职,吸引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攻关。———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专家论道 珠海高校应加强科研能力 珠海如何抓住创新驱动的机遇,成为下一个时代的领跑者?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副院长郑厚明表示,最为关键的是抓好政策落实。要在人才政策体制机制上获得突破,理顺既有的人才政策,确保珠海全市人才新政策的制定“一盘棋”推进,进行精准施策,动态掌握用人主体的需求,让政策真正服务到人才。在政策落实方面,全国很多城市都存在不足,政策制定了一大堆,但真正服务到人才的,让人才享受到政策红利的仍然比较少,珠海也应该避免这个问题,建立更完善的考核机制促进各项政策的落实。 珠江学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申明浩表示,珠海有10所高校,高校数量在省内仅次于广州,这为珠海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储备。要不断丰富和完善产业链,使产业集群度更高、产业体系更完善,让这些人才储备转化为珠海的生产力。 申明浩指出,目前,珠海高校以教学任务为主,科研能力比较弱,学科专业也偏重人文社会学科。今后要进一步适当扩大与高端产业相关的应用性学科,引进理工医学科研院所,从源头促进人才聚集珠海、留在珠海、服务珠海。珠海目前也在加快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并出台了具体的政策,要进一步落实好、利用好。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则建议珠海,可以对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和特殊岗位人才,探索突破消除国籍、身份、编制等限制,简化引进程序和手续;梳理优化现行人才政策,打造“蓝色珠海高层人才计划”升级版,同时面向全球深入开发海外高层次人才资源,实施政府猎头工程,面向世界寻访猎聘“高精尖缺”人才;建立人才政策动态评估优化机制,一方面按照“分类施策、精准支持”的思路,撬动市场力量共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通过跟进投资、贷款贴息、融资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择优对人才项目给予支持。 王辉耀说,珠海应进一步锁定珠海战略产业发展关键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和核心团队,绘制“人才地图”、“技术地图”,建立人才数据库,推动企业创新创业人才到高校、科研院所兼职,同时吸引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攻关。文章选自《南方都市报》,2016年12月9日
2016年12月12日 -
【中国教育报】《中国国际学校报告蓝皮书(2016)》发布 蓝皮书提出—— 构建低龄留学“安全网”
CCG秘书长苗绿主持蓝皮书发布会 “非海归背景的父母更愿意让孩子接受国际学校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长教育观念的变化。”蓝皮书显示,在国际学校学生的家庭背景方面,父母均是海归的占4.5%,仅父亲是海归的占4.1%,仅母亲是海归的占2.0%,父母均不是海归的占89.4%。 然而,具体到出国留学意向所受影响的因素方面,学生自身的判断力居于第一位,占比70.7%,家长的影响只占到53.3%。此外,社会观念的影响占30.9%,同学和老师的影响占15.9%。 在选择海外院校时最看重的因素方面,国际学校学生的选择标准兼顾了学校自身的实力和自身未来的发展机会。他们最看重的两项因素分别是“学校排名”和“专业排名”,占比均超过56%,其次是“地理位置”和“就业市场前景”,占比分别为36.4%和32.6%。 在出国留学的专业选择方面,商学类、艺术类、工程技术类位居前三位,分别占比23.7%、15.8%、10.1%,信息技术类、语言类、财经类紧随其后,占比在7%以上,选择人文社会科学类、医学类、法学类、自然科学类的比例相对较低。 蓝皮书指出,国际学校需求旺盛,长远来看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国际学校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由此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进一步完善政府对低龄留学人群的监管与服务。我国留学低龄化的发展趋势越发显着,但当前我国政府在留学生管理与服务方面仍以大学生及以上的留学人群为主,对低龄留学人群的监管与服务仍然处于空白状态。这类留学群体年龄较小、对于社会的认知度不高、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等特征,导致各种问题和矛盾逐步显现。因此,政府有关部门有必要将低龄留学生纳入管理和服务的主要范畴,为其构建“安全网”,降低留学风险并维护国家名誉。 其次,发挥国际学校联系海内外的优势,增强服务学生的能力。国际学校有身处国内的地理优势,又有联系留学生的便捷条件,可以在将留学生送出去之后,提供好的后续服务,积极为留学人员构建与国内沟通的固定渠道,通过培训会、联谊活动、交流活动、晚会等多种方式保持与留学生的沟通和跟踪服务,使教学始终保持与留学生的需求同步,更好地为有意愿出国的学生提供针对性强的教学和服务。文章选自《中国教育报》,2016年12月9日
2016年12月12日 -
【中国贸易新闻】海外投资:宁可慢些但要好些
“2015年,中国对外投资额首超吸引外资额,开始步入资本净输出阶段,中国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在近日举行的《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6)》发布会上说。记者从CCG获悉,中国企业全球化研究课题组收集整理了2000年至今的近3000个中国企业“走出去”案例,在系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中国企业全球化的现状与特点,并针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困难和瓶颈,即国际标准参与度不高、企业人才国际化水平低、与国际非政府组织(INGO)协调欠佳、与工会对话机制亟待解决、企业品牌国际化战略遇阻和对东道国政治风险应对能力不足等,提出了解决建议。报告指出,2005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连续10年持续增长,2015年达到了1456.7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位列全球第二。其中,中企投资亚洲、欧洲及北美地区较多,投资领域也呈多元化,在传统的资源、能源行业和制造行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同时,高新技术、房地产、文化产业投资也频繁活跃于国际舞台之上。另外,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攻势强,全产业链国际化布局加速;跨国并购不断攀升,绿地投资显著增长;中国企业形成“抱团模式”,跨产业扶持“走出去”。企业对“一带一路”乐观展望,未来投资力度有望加大。继2015年创历史记录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2016年强势开局,今年上半年中企发起的海外并购交易金额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不过,前驻旧金山、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CCG高级研究员何伟文在研究报告中力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宁可慢些,但要好些”的主张,直指中国企业海外房地产投资比重过大,高端制造业尤其是生物医药工业并购和投资滞后等问题。2015年清华紫光收购美国芯片设计制造公司美光,2016年中国化工收购瑞士农业种子公司先正达,说明中国企业投资海外高端制造业出现良好势头,但是投资热情仍远不如在房地产、酒店和娱乐产业。何伟文说:“例如,生物医药工业不仅关系到13亿人的生命福祉,而且集中了现代科技诸多领域,包括生物技术、化学、新材料、人工智能等的优秀成果,因此无疑是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和投资的重点。但这方面迄今的并购和投资规模与房地产、酒店行业相比黯然失色。”“中国海外投资行业同‘十三五’规划的现代产业体系吻合度高吗?”何伟文对此提出质疑。他分析说,中企海外投资集中度高的是批发零售、银行保险、信息和通信技术、半导体、汽车制造、农业、酒店、旅游、娱乐、体育、医院、教育等,其中完全符合“十三五”规划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要求的主要是半导体和信息通信,其次是农业、传统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相关领域。而与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现代农业、海洋装备、环境产品、生物技术等相关的投资还比较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需要对海外并购多一些顶层战略设计,需对照国家发展的产业体系要求,对未来的重点并购项目和绿地投资项目进行框架指导。”他说。除此之外,企业海外投资往往伴随着高杠杆和债务风险,应对此高度重视。报告指出,中国企业在海外大规模的“不差钱”并购是建立在高杠杆基础上的。这是因为在欧美开展并购,能够获得当地贷款者寥寥无几,资金问题主要是通过国内银行的大规模慷慨贷款解决,其中也有政府鼓励补贴。“这是与中央‘去杠杆’的精神相悖的。企业带着巨额债务完成大宗收购,最后决定还款能力的是经营利润。但被收购企业之所以被收购,其原因无非是已亏损或有亏损预期。”何伟文认为,中国企业本身的高负债率决定了其偿债能力不足且欧美市场的动荡性、投机性很强,一般的中国企业很难驾驭。何伟文说:“目前,中国海外并购疯狂增长,很难具有可持续性,需要及早总结,及时调整,宁可慢些,但要好些。”何伟文说,“毕竟从完成并购到收回投资,要经过很长时间,其间的金融风险往往很难预测,因此,我们应忌讳大量债务的敞口。”文章选自中国贸易新闻,2016年12月1日
2016年12月12日 -
【论道】大选后的中美经贸关系
特朗普当选美国第45任总统,中美经贸关系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如何继续推进?前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席龙永图,与中国驻旧金山、纽约总领馆前经济商务参赞、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何伟文,为您一一道来。
2016年12月12日 -
【中国日报网】全球化不可逆转,中国应积极推动FTAAP方案倡导自由贸易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何伟文在报告会上发言。 中国日报网12月8日电(记者 聂立高)12月8日,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在其北京总部发布了以“逆全球化思潮下的中国方案”为主题的系列研究报告。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国务院参事王耀辉博士和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主任、高级研究员何伟文分别就两份报告作了说明并回答了在场媒体记者的提问。 《客观认识逆全球化积极推进包容性全球化》和《FTAAP:后TPP时代的最佳选择?》两份研究报告由王耀辉、何伟文两位智库学者主笔,针对近半年来一系列国际事件引起的人们对全球化的质疑和担心提出系统化的分析和应对方案。 何伟文研究员梳理了近期的一系列国际事件后指出,“当前世界贸易增长缓慢、保护主义增强等为代表的逆全球化现象并不表明全球化趋势正在或即将发生倒退。”他认为全球化是一种客观经济发展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同时,何伟文研究员也指出,这些逆全球化的现象也多少反映了全球贸易下的资本运行带来的就业以及贫富差距拉大等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 针对上述情况,这份报告给出了“汇聚全球思想”、“参与国际规则指定”和“坚持国内改革”推动“包容性全球化”的综合性中国应对方案。 “我们可以坚信美国将回归自由贸易和开放贸易,这是不可阻挡的客观经济规律。”何伟文表示,发达国家失业的真正症结所在是技术进步而不是全球化。“贸易成为了替罪羊,如果我们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继续的引领自由贸易。” 在题为《FTAAP:后TPP时代的最佳选择?》的研究报告中,从中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王耀辉博士阐述了中美共同推动FTAAP 将是“后TPP时代”的最佳选择。 在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明确表示了其退出由美国主导其他11国参与签署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之后,王博士指出,中美共同推动建立一个亚太自贸区(FTAAP),才能让亚太地区全球价值链的整合进一步释放红利,从而为区域和全球经济提供更大福祉,FTAAP 将是后“TPP时期”的最佳选择。 作为中国领先的国际化智库,“中国与全球化”长期关注并致力于中国的全球化战略研究。文章选自中国日报网,2016年12月8日
2016年12月12日 -
【China Daily】Top think tank head untroubled by Trump
Modern trade deals should move to a more sophisticated version 2.0, which includes globalization, center’s president saysWang Huiyao insists that, in light of the impending withdrawal of the US from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rade treaties need to deal better with the complexities of globalization.Wang, who is president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hina’s largest independent think tank, says the deals now need to be more version 2.0 than 1.0."The old concept of free trade was to have no tariffs, and everything to be free within a group of countries.Wang Huiyao, president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hina’s largest independent think tank, sees the likely collapse of TPP due to US non-participation as an opportunity to reshape Asia-Pacific trade."We now need to come up with something more complex than that, which maybe sets a few boundaries and adds some new rules," he says."The US could enter into a treaty with China, for example, where there is a condition that China has to invest in manufacturing in the American Rust Belt, which would help Trump provide jobs there."Wang, who was speaking in his offices in Hanwei Plaza in Beijing’s Chaoyang district, sees the likely collapse of TPP due to US non-participation as an opportunity to reshape Asia-Pacific trade."There is more hope of this under Trump than with Hillary (Clinton). With her we would still be on 1.0. But now we can go on to 2.0."Appointed a counsellor on the Chinese State Council, or cabinet, last year by Chinese Premier Li Keqiang, Wang says one of the fault lines of the TPP was that it did not include China and was seen as being part of President Barack Obama’s pivot to Asia strategy, of which Clinton was a leading architect as secretary of state.He believes there is an opportunity for a new trade agreement that includes bo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Why don’t they just do another trade deal and write the rules? Here i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clever politicians to demonstrate some capacity for leadership and get a new deal approved," Wang says."China and the US are the two largest trading nations in the world, and they have one of the largest bilateral trading relationships as well. So any major trade agreement for the Asia-Pacific without China or the US can’t really be complete or workable."Wang believes the new administration might be open to a strong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despite Trump’s threatening during his campaign to impose a 45 percent tariff on Chinese imports.He says a recent article by Trump’s national security adviser, James Woolsey, in th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 which argued that Obama’s opposition to China’s Asia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AIIB) was a mistake - was encouraging."I think this alone sends an enormous signal to China that there may be movement on a lot of issues. It might be that China might invite the US to join it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re might be a lot more flexibility about these things," he says.Wang, 57, founded the globalization center in 2008. It now has more than 100 staff members, 50 in Beijing and the rest in offices in Guangzhou, Shenzhen, Qingdao and Shanghai. There are also representative offices in Washington, New York and Europe.The center publishes special reports in a number of areas, including Chinese enterprises expanding overseas, developing talent and global governance.Wang believes the vehicle for taking trade negotiations forward could be the Free Trade Area of the Asia-Pacific, or FTAAP, which was first discussed at the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 meeting in Hanoi in 2006.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gave fresh impetus to it in his keynote address at the APEC meeting in Lima, Peru, in November.Such a free trade agreement would likely involve the 21 Pacific Rim members of APEC, including both China and the US."With what has happened to the TPP, it could now succeed. I also think Donald Trump, who is both a businessperson and pragmatist, would also see it as a good way of engaging with China and the Pacific countries," Wang says.He believes that the TPP is effectively now dead in the water."It still exists, but as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Shinzo) Abe said it is now irrelevant," he says.Wang, who grew up in Sichuan, had his education interrupted by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1966-76). He was among the generation of Chinese students that returned to university studies in 1978.He studied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at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before going on to do an MBA at the University of Windsor in Ontario, Canada.He became chief trade representative to the Quebec government in Hong Kong and China, returning to China in 1993.Wang, who has a PhD from Manchester Business School, has taught at Peking University’s Gu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at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is also a visiting fellow at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and a senior fellow at the Harvard Kennedy School. He has also held a number of key business positions.He attended the official opening ceremony of a new factory of Chinese auto glass maker Fuyao, which will be the largest in the world, in Moraine, Ohio, in October. The plant currently employs 2,000 but this is expected to grow to as much as 2,500 by the end of next year."More than 800 people attended - governors, congressmen, people from the local community and also from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and other such bodies. I think it is a really good example of how trade and investment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can be maintained," Wang says."If Donald Trump really wants to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this is how he can do it: by encouraging more Chinese investment in the US. It is a way of delivering good jobs and better incomes for people in these areas of the US were people feel their living standards have fallen behind."He is confident Trump as president will be open to such arrangements and will not impose barriers on imported Chinese goods, which he believes are unworkable."He was talking tough during the campaign but we have seen he is a flexible man," Wang said. "He said he was going to jail Hillary and now he is not. He said he was going to build a wall (along the Mexican border) and now its is only a fence. He was going to scrap Obamacare and now he is only going to modify it. What you see is a businessman’s flexibility," Wang says.Wang believes there is a need to move away from the anti-China rhetoric that underpinned the TPP.Obama said when he wanted congressional backing for the treaty that it was important China did not "write the rules"."We still have a Bretton Woods system of governance that was established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War II," he says. "The US has to accept that China is no longer a follower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but needs to be a participant in the rule-making. The blunt language from Obama was not helpful. We now have an opportunity to reshape world trade." (By Andrew Moody)From China Daily,2016-12-4
2016年12月12日 -
【多维新闻网】并非一意孤行 特朗普抛弃TPP三大真因
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日前“将在上任第一天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以下简称TPP)”的公开表态在全球引发热议。多数观察者认为,特朗普此举的原因是要践行竞选期间他最响亮的口号之一:“保护美国工人的就业机会”。不过,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高级研究员、中国商务部美大司原司长何宁、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学术专家委员会专家査道炯等专家学者日前在公开场合表示,“保就业”很可能只是个表象,协议条款保密程度过高、让美国有“主权受损”的观感以及过于理想的开放条件是特朗普决定让美国退出TPP的深层原因。 特朗普自当选总统以来,做事风格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对很多自己曾在竞选期间尖锐批评的问题,比如调查希拉里、全民医保法案、“美墨边境高墙”等,态度都大为缓和。但在TPP的问题上,他似乎又变回了那个让人大跌眼镜的特朗普。 其实在竞选期间,特朗普就多次宣称TPP是一项“糟糕的交易”,如果当选一定“退出”。依据他的逻辑,TPP协议主张成员国之间自由贸易,美国制造业人工成本高,工业品没有市场竞争力,如更大程度施行自由贸易,美国贸易逆差将加大,进而不利于美国制造业就业和美国整体经济。 但当他以候任总统的身份正式宣布“退出TPP”的时候,他的坚决还是让人多少有些惊讶。有评论认为特朗普这是在保护自己的政治基础:这次美国大选,美国中下层工人对特朗普的支持是特朗普能够最终获胜的关键因素之一(“铁锈地带”的摇摆州全部投了特朗普),这些人笃定生活质量下降是因为受到全球化的冲击,在急于做出改变的心理下,才投票给特朗普;特朗普此番退出TPP,是兑现自己的政治承诺。不过在日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一次论坛上,多名大陆学者认为特朗普固然有自己的政治考虑,但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于TPP自身存在问题。 查道炯指出,其实奥巴马推行TPP的过程中,就在美国国会遇到了强大的阻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协议条款的保密程度太高,“谈判的过程高度保密,高度不透明”,任何一个国会议员都无法得知其中的内容,甚至连倾向性的东西都不知道,这让TPP失去了在美国内部体制运作的基础。特朗普本就打着“反全球化”的大旗,他又何必为了自己前任的政治遗产去和美国国会做对?这是他执意要退出TPP的第一个深层原因。除了国会,美国民众中间也有相当比例的群体反对TPP(图源:Getty/VCG) 第二个深层原因,在于TPP中的条款让美国人有“主权被侵犯”的观感。根据TPP的协议文本,成员国之间出现的贸易纠纷,双方可以在第三方国家的法院进行诉讼程序。也就是说,如果争议的一方是美国公司或美国政府,那么对方可以不在美国的法院打官司,“爱上哪儿起诉就上哪儿起诉”。这在美国引发了很大的非议,“美国怎么能把自己的司法权交给这么一个协议去管?” 特朗普虽然在竞选期间精心塑造了自己“反政治正确”的形象,但他反的是左派主张的“政治正确”,碰到“政权”这样基础的政治正确问题,特朗普显然不想也不会去引火烧身。 何宁道出了特朗普退出TPP的第三个深层次原因:美国人发现自己亏了。他表示,“美国技术派的人把大量的精力都放在了规则上”,破天荒的完成30多项新的规则案例,其实是打造了一个新的国际贸易模板,这个模板“其实是美国长期以来梦想的”,代表了未来区域性自由贸易中的最高标准。而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奥巴马有意要把中国排除在TPP之外,因为美国总是认为“中国在国际市场开放当中占了便宜”,WTO就已经让中国“搭了顺风车”,不能让同样的事情再次上演。 但由于TPP的门槛过于理想化,以至于美国在签订协议后回头一看,这份协议中只有美国自己是高度开放的,其他成员国多多少少都“不达标”,只能“给一些灵活政策,让他们有一个过渡期”。这个过渡期有可能是两三年,也有可能是十几年,相当于又出现了“搭顺风车”的情况。这让美国觉得“自己亏大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一家国际数据机构给出的量化分析,TPP生效后,美国汽车关税要降到0,制造业出口得利益最多的可能是越南。而制造业是特朗普的“政治基础”,所以无论是从他个人的政治利益还是美国的国家利益来说,TPP都是他不能接受的。文章选自多维新闻,2016年11月30日
2016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