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大庆:充分发挥市场化平台型加速器优势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理事简介毛大庆,优客工场创始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常务理事。 为加快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发挥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新引擎的重要作用,建议充分利用市场化平台型加速器的优势,大力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 一、政策背景 2016年2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众创空间专业化发展,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低成本、全方位、专业化服务,更大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促进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转方式调结构重要作用的关键环节。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强调,促进成果与创新创业的对接。发挥各类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作用,推动科技成果等创新资源与大学科技园、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方面进行对接。 充分发挥市场化平台型加速器作用,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二、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院所科研工作与市场需求未形成有机联动 高校院所等科研机构的科研工作往往以申请经费、发文章、参加项目鉴定为目标,缺少科技成果最终用户的参与。大部分研究成果与市场需求相错位,很难直接应用或产业化。 (二)科技成果转化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 一项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般而言,研究、开发、试验性生产等各环节的资金投入按几何级数增加。由于高校院所基本上没有能力或动力独自实现成果的中试与产业化,从而造成了科研院所大量“半成品”滞留在科研机构内无法走向市场。 (三)市场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较少 科技成果是一种特殊商品,其交易和转化难度高。由于技术无形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存在,决定了技术成果的转移是极其复杂的商业行为,其交易和转化的难度远高于其他商品交易,并不能通过简单的在技术和企业之间形成对接就可以实现。 科技成果产业化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到法律、人才、资本、技术和市场众多创新要素的动态配置与整合。整个过程需要持续的管理和服务。我国当前能够完成全流程市场化服务的机构还比较欠缺。 三、市场化平台型加速器的发展特点 (一)资源整合能力不断增强 一些发展较好的平台型加速器,已经随着业务的开展,集聚了政、产、学、研、用等各种资源,初步形成了服务创新创业的生态体系。 (二)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一些平台型加速器已经发展成为集“共享办公+创业服务+科技金融+科技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创业平台,能够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一揽子科技服务,具有了系统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 四、有关建议 (一)以市场化平台型加速器为载体,开拓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市场化新路径 支持建立高校院所与平台型加速器的对接交流机制。鼓励高校院所定期向平台型加速器推荐具有市场化前景的科技成果。加速器根据独立判断做出筛选后,为有关科技成果匹配团队,对接投资,实现科技成果股权化。同时,在办公空间,创业培训、融资、市场推广等各个方面提供服务。对于其中发展较好的中小企业,充分利用平台型加速器的金融资源优势,支持他们走向资本市场。 (二)引导传统企业围绕转型升级的技术需求,在平台型加速器建立技术需求与孵化中心 鼓励平台型加速器为这些大型企业提供定向研发撮合服务,为开展定向研发的团队提供空间、金融、法务等服务。同时,在加速器平台上,促进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鼓励基于科技成果的收购、并购。 (三)支持平台型加速器为获得优质科技成果的中小企业提供后续孵化服务 鼓励传统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向平台型加速器推荐获得优质科技成果的中小企业与团队。加速器根据独立判断做出筛选后,继续开展后续孵化服务。 (四)支持平台型加速器发挥全国网络优势,针对各地产业集群特点,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科技项目资源与地方产业集群的有效对接,将科技项目资源的实施效果发挥到最大限度,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 (五)引导全球优质创新资源进入平台型加速器,促进国际技术转移 发挥北京国际交往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支持具有承接国际资源能力的平台型加速器,与全球主要创新型国家在华使馆建立沟通渠道。推动跨国公司、国际知名实验室在有关加速器设立研发机构,以加速器为平台,开展国际研发合作。引导加速器以房租和服务换股权的形式,为国际技术团队提供落地、融资、人力、市场等各方面的服务。文章选自《中国与全球化智库》2016年8月刊总61期,作者为CCG编辑部,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6年9月18日 -
【人民网】《二十国集团参与全球治理指数》2016报告在京发布
人民网北京9月13日电(记者 张光政)“全球治理改革的中国方案”研讨会暨《二十国集团参与全球治理指数》2016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9月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由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和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联合举办。 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在会上致辞时表示,希望专家们为中国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贡献智慧。随后,与会专家围绕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全球治理改革的中国方案等话题展开了积极研讨。专家们普遍认为,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达成诸多共识、取得重要成果,特别是会议期间提出的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赢得了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会上发布的《报告》从全球各国数据出发,着重对二十国集团中的19个主权国家展开分析,考察其在2015年度对全球治理的参与度和贡献度。《报告》由“机制”、“绩效”、“决策”和“责任”四个部分及各自具体指标构成。《报告》结合中国在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上提出的改革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深化二十国集团改革、促进全球治理机制创新的方案。 《报告》显示,二十国集团成员国中,对全球治理的参与度和贡献度最高的前四个国家是美国、法国、英国和中国,它们构成了全球治理指数得分的第一梯队,这四国的平均得分在600-700分之间。这些国家同时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全球治理指数得分的第二梯队包括日本、俄罗斯、德国、加拿大、意大利、印度、韩国和澳大利亚,这八国分列排名的5-12位。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俄罗斯之所以排第六,是因为受经济及国际关系因素影响。巴西、阿根廷、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和南非位列13-19位。这七国得分在300-400之间,组成第三梯队。 从全球得分来看,即使是排位靠后的几个国家,其综合评分也显著高于世界平均值。中美等排名靠前国家得分更是高出全球平均值数倍。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二十国集团及其成员国在全球治理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此外,《报告》还表明,以中国、印度和巴西为代表的二十国集团内新兴大国正成为全球治理进程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力量。新兴国家在某些领域的表现极为抢眼。例如,中国以亮眼的“经济增长占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度”数据,在“经济治理绩效”项中获得很高分数。受益于其庞大的联合国维和人员派遣数量,印度则在“全球责任承担”方面获得较高分数。 《报告》指出,当前二十国集团在全球治理进程中发挥的作用与其重要性还不相匹配。在全球治理进程中,二十国集团不但是一个可以迅速承担起推进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重任的成熟治理机制,而且可以成为一个理想的全球资源整合平台。该平台的形成将有利于构建一个更加稳定、开放的全球治理体系。 鉴于此,《报告》以“全球治理改革的中国方案”为题,结合此次杭州峰会相关成果,分别以“2020年计划”、“2030年规划”和“2050年愿景”为切入点,提出了二十国集团治理机制改革的近期、中期和远期方案。其中,近期方案以二十国集团内部机制化建设为重点,着力于确保国际经济体系的开放,并推动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中期方案致力于建立二十国集团与外部国际组织间的制度联系,以此促进全球经济的包容性增长。长期方案着眼于将二十国集团建设成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领导性机构,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全球经济的联动与持续增长。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高奇琦在致辞中指出,指标体系在直观展示各国排名的同时,还能对各国产生激励和引导作用。《报告》不但直观反映了二十国集团参与全球治理的基本情况,而且能够促进各国完善二十国集团协调机制,引导各国应对全球治理面临的重要挑战。希望该报告的发布能够对二十国集团改革和全球治理做出独特贡献。 据悉,该报告所属的“全球治理指数(SPIGG)”项目由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于2014年启动。该指数系全球首次以指标体系的方式对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状况展开评估。文章选自人民网,2016年9月13日
2016年9月18日 -
龙永图:BIT谈判有望在奥巴马任内完成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席、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近日在华盛顿表示,奥巴马政府是有在任内完成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的政治意愿。他还提出,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应该是与中国支持的亚洲区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衔接在一起,形成整个亚太地区的贸易协定。 选自凤凰卫视,2016年9月14日
2016年9月18日 -
【新华网】China, U.S. still hopeful of wrapping up investment talks under Obama administration
The photo provided by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a Chinese leading social think tank, shows that China’s former chief negotiator for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entry Long Yongtu (4th L, first row) attending a lunch event about China-U.S. trade relations with former U.S. trade officials and think tank experts in Washington D.C., the United States on Sept. 10, 2016.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still hopeful that the two countries could conclude negotiations on a 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 (BIT) under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Long said.(Xinhua)WASHINGTON, Sept. 11 (Xinhua) --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still hopeful that the two countries could conclude negotiations on a 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 (BIT) under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a former Chinese official has said.The Chinese negotiating team will come to Washington D.C. for a new round of BIT talks with the U.S. side in the coming week, China’s former chief negotiator for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entry Long Yongtu said Saturday here at a lunch event about China-U.S. trade relations hosted by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a Chinese leading social think tank."That means the Obama government still wants to get it done before he leaves office," Long told former U.S. trade officials and China experts with Washington-D.C. based think tanks.In China, the BIT talks enjoy strong and wide support from the top leadership to the private sector, said the former Chinese vice minister for trade, adding that "there’s a good chance" that the two countries could wrap up the eight years of talks under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A total of 28 rounds of BIT talks have been held since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started negotiations in 2008 to increase mutual investment, which only accounted for a tiny share of their respective overseas investment.The two sides have recently exchanged "the third revised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negative list offers" of sectors that remain closed to foreign investment, and "made further progress in all aspects of the negotiation", according to the outcome list released after a recent meeting between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and his U.S. counterpart Barack Obama in Hangzhou, China.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mmit to "further intensify the negotiation with a view to concluding a mutually beneficial and high-standard treaty" , the outcome list said.While provisions regarding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remain a sticking point in the BIT talks, Long believed the two sides would "find a way" to reach a deal.He also suggested that American trade negotiators should be "a little bit less aggressive" trying to manage specific issues in the BIT negotiations, but he didn’t elaborate further.As part of the so-called second-track dialogue of China-U.S. relations, Long had met campaign teams of Republican presidential nominee Donald Trump and Democratic presidential nominee Hillary Clinton in the past two days, trying to figure out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bilateral relations after the general election in November.Long expressed his concern about the rise of anti-trade and anti-globalization in the current U.S. presidential campaign. But he believed the forces of globalization "remain strong"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particularly the Internet, and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which bring investment and trade to every corner of the world.With the help of the Internet, man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have also started to join the forces of globalization, which will reinforce the trend toward globalization, he said.China will remain a driver of globalization and continue pursuing the policy of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 former Chinese official said, noting that a significant majority of Chinese people have benefited from that process.Chinese government also sets up a fund to assist those unemployment workers hurt by certain trade agreements, Long said. "This is the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If we don’ t do that, people will be against trade agreements and globalization.""I think we have done it quite well. That’ s why in China we do not hear strong voices against globalization, we do not hear strong voices against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he said, suggesting the United States could learn from China to help those workers hurt by trade agreements and globalization."It’s not the fault of those protesters against trade agreements. It’s the fault of the government which does not do sufficiently to address those issues," he said.Reflecting back on China’ s accession to the WTO in 2001, Long said China’s entry into the WTO has not only brought tremendous benefits to China but also brought significant benefits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China has become the largest export market of American agricultural goods, helping create at least 160,000 jobs in the United States, he said, adding that the two countries should continue expanding cooperation in trade and investment.The world’s two largest economies have become more closely connected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as China has become a huge and growing market for U.S. businesses and Chinese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rapidly accelerated.The investment treaty is expected to continue to expand two-way trade and investment and cement the foundation of China-U.S. economic ties.From Xinhua,2016-9-8
2016年9月14日 -
【四川日报】汇聚海外英才 万侨创新西部——写在2016海科会开幕之际
首届中国西部海外人才科技合作论坛。 世界为何聚焦四川?从1995年开始,每到桂花飘香,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外高新科技人才纷纷踏上到成都的路。 9月13日至15日,由国务院侨办,四川省委、省政府和欧美同学会共同主办的2016第15届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 (以下简称“海科会”)将在成都举行。 “我们在世界寻找智慧”,21年前的这一愿景已从一颗破土发芽的种子长成一棵参天梧桐,为四川引来无数凤凰。 汇聚海外英才,万侨创新西部。一组数据让人一目了然。 前14届海科会,共有51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位海外高层次人才参加;四川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000余名,科技项目1000余个,投资金额1080亿元。 而这些,仅是海科会上直接签约的成果。此外,还有无数人才通过海科会与四川结缘,无数项目经由海科会在四川落地开花…… 今年的海科会是否让人分外期待?各大媒体采访“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创新:“诺贝尔奖”+院士 超强阵容聚首献计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海外12名知名院士……翻开2016海科会参会名单,超强阵容让人眼前一亮。 本届海科会,无论参会规模还是嘉宾层次,都超越历届:海外嘉宾共580位,除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海外知名院士外,还有30多名海内外名校校长、资深教授,183家海外华侨华人专业协会会长,300多名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前来参会,其中海外华侨华人专业协会是首次成规模组团参会。 此外,海外嘉宾82%以上拥有博士学位,具有10年以上海外工作经历的占80%,有意回国创业者占50%,约20%属于顶尖人才,专业涵盖大数据、云计算和智慧城市(44.9%)、电子信息(17.8%)、生物医药(12.8%)、新能源、新材料和生态环保(8.1%)、机械制造(7.1%)、金融投资(5.6%)、其他(3.7%)。 本届海科会将举办主题鲜明的论坛,参会嘉宾围绕科技创新、国际人才合作与中国发展进步进行演讲,为中国、中国西部、四川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正当用人之际。 不久前,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四川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标志着我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而此前,各个区域、各个领域、各个层级的创新改革实践,早已涌动在四川大地。 栽好的梧桐树,正等着凤凰来…… 成都已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制定出台科技协同创新十条,积极推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三权”改革。 德阳已依托技术联盟引进行业领军人才,制定出台股权和分红激励等7类44条创新政策,激励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研发。 鼓点般密集的四川脚步,与国家前行的节奏不谋而合。开放:33个国家和地区参会 国内沿海城市纷纷加入 开放带来活力,开放拓展空间。我省地处西部内陆,不沿边不靠海,交通不便、成本较高,是影响我省对外开放的“短板”。 本届海科会以“汇聚海外英才 万侨创新西部”为主题,将举办学术论坛、双向对接、展览展示和推介考察四大板块20多项活动,搭建国家“双创”战略与“万侨创新行动”在中国西部的实践平台、海外人才科技项目与中国西部省(市)区的合作平台、高端国际学术交流与前沿产业发展的促进平台、四川创新创业环境展示与对外开放的引领平台。 除我国内地各省(市)区外,参会代表来自美国、墨西哥、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瑞士、比利时、荷兰、芬兰、挪威、丹麦、瑞典、冰岛、西班牙、奥地利、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南非、巴西、古巴、阿联酋、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等32个国家和地区,比上届增加10余个国家和地区。经合组织确定的24个发达国家中,仅有希腊和卢森堡未参会。 墙内开花不仅墙外香,海科会的魅力也吸引了大批国内中部和沿海省市代表参会。北京、天津、河北、吉林、上海、重庆、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广西、陕西、内蒙古等20个省(市)区的80多名代表将参会,并利用大会平台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参会范围和规模均超历届。 中国经济、四川经济已经深度嵌入全球经济,成为全球经济链条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页岩气、节能环保装备专场”大型专场对接活动。务实:183名会长走进“侨梦苑”对接项目 求实,是历届海科会特色,今年尤为突出。 前来参会的嘉宾、代表不仅仅是“扎场子”,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项目,期待开展实实在在的合作。 “海科杯全球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大赛”“中欧生命科学发展与合作论坛”“智慧城市国际论坛”“中英高峰合作暨先进功能材料论坛”……浏览本届海科会的日程安排,活动不仅极具针对性,而且与我省重点战略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中国西部首家“侨梦苑”将于会期揭牌。会前,已有一批海外华侨华人专业协会与四川成都“侨梦苑”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和苑会合作框架协议。“我们已经迫不及待了。”前来参会的183位海外华侨华人专业协会会长表示将在会期走进“侨梦苑”,考察洽谈,对接项目。 不仅有项目,会议还尽可能配套项目实施的政策、资金。本届海科会中的第二届“海科杯”全球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大赛首创北美赛区(硅谷、纽约、盐湖城),将吸引到北美地区20多家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协会推荐的数百个科技项目参赛,会中评选出100多个优秀项目,10名获奖项目来川参加“海科杯”决赛。这些优秀项目将得到政策资金和风投资金的优先支持,激发海外人才到四川成都“侨梦苑”创新发展。 除了项目,还有成建制的园区和企业家们开始实质性对接:四川-台湾精密机械制造业双向对接会是“海科会”首次成建制邀请台湾工业园区与企业家,推进川台工业园区在精密机械制造业领域的共建合作。 海科会还未真正开始,60多位“千人计划”专家有意服务四川,海外嘉宾已有90多项人才项目对接成功。更多的项目将在会期促成,让我们翘首以盼。嘉宾眼中的海科会 引才引智更广泛,创新创业更精确澳大利亚华人金融专家协会会长 曾毅博士 作为四川省的引才顾问和海外专业人士协会会长,我参加海科会有10届之多,亲身见证了海科会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发展。 这些年来,海科会的规模、形式、实效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海科会层次越来越高,邀请的嘉宾有世界著名学府、研发机构、核心实验室的中坚力量,有担任跨国公司、大型企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者,有本行业本地区和所在领域著名的中青年专家,有在商界取得卓越成就的精英,有所在地区或所在国华人社团的领袖。从去年起,更有“诺贝尔奖”获得者邀请出席海科会,影响力渐升。 今年的海科会一大亮点是,将举行国务院侨办“侨梦苑”在四川省的揭牌仪式。另一亮点是,在海科会同期,国侨办的品牌活动、海外华侨华人专业协会会长联席会将在成都召开,该活动将聚集全世界各地的专业人士走进四川,并考察“侨梦苑”。 海科会不仅招聘人才来四川工作、创业,而且吸引全球人才为四川的发展出谋划策,开放的四川迎来世界方方面面的高端人才。 参加海科会的嘉宾,了解四川经济发展的需求、政策等等,此后还将海科会的情况、四川发展的前景、人才岗位的信息传递到大量海外学人学者中,将四川的愿景传递到世界各地,以此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来了解四川、建设四川、热爱四川。我为四川招募20余位高端人才唯一国际集团董事长 新加坡天府会会长 杜志强 海科会规格越做越高,海外科技人员越来越多,项目落地越来越多越精准。再加上国务院侨办的大力支持配合,海外华侨华人专业协会会长联席会也落户成都,这更增强了海科会的影响力。这些海外社团负责人的背后都是很大群体,通过他们的传播,海科会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2009年我第一次开始参加海科会,当时就成为四川省首批海外科技人员顾问团顾问,从那时起我就开始积极为四川在全球招募人才。每年我都会向四川推荐3-5个国家级专家来四川交流合作。比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前校长、新加坡首席科学家,都是经过我介绍来到四川参加科技交流合作。从2009年起已经累计介绍20余位高端科技人才来川参加各项活动。 我出生在四川,为家乡做事,我不会有含糊。除了招揽海外人才回川,我还为四川招商引资30多亿元,同时加强四川人到海外发展合作,如今已经帮助推荐3万人在海外发展。实实在在的海科会源讯集团大数据处理研发部主任 邢镔 2012年我第一次来四川参加海科会,当时的海科会还有不少沿海地区类似会议的影子。然而,近年来,海科会进行大量创新,让海科会越来越实在,办会质量和声誉大大提高。 早期的人才交流会,嘉宾采取个人报名的方式。会场比较热闹,但会后的实际效果是什么不知道。而海科会通过一些海外社团来对嘉宾做前期工作,这些海外社团在各自领域内了解情况。这个人靠谱么?他的项目合适么?他是来凑热闹还是踏实做创新项目的?这些问题,前期就可以了解大概。 比如我在欧洲华人专业协会联合会任职,这个协会的会员分布在欧洲12个国家的55个专业协会,如德国计算机协会、法国生物医药学会。四川打算通过海科会为哪些工业园区、哪些领域物色到阶段性人才,我们都可以提供帮助。 其次,海科会的实在还体现在真正为项目发展着想。早期,部分地方为吸引人才和项目,常常说的是我会给你多少启动资金,会给你提供多大的免费办公室等物质激励,而海科会则会是实在地了解项目是什么,会推荐项目在四川的哪个市州、哪个园区落户,注重项目与当地环境的匹配度。这其实更有利于项目发展。一个团队不可能孤零零的发展,一定需要与之匹配的环境。比如海外人才的技术可能过硬,但管理、营销比较弱,如果当地能匹配相关的资源,对其发展就非常好。 最后,四川已经将海科会与其他活动有机联系在一起,整个四川一盘棋。不久前我参加了一次川商合作的会议,在会议里见到不少海科会嘉宾的面孔。四川并没有因为这些活动主管部门不同而举办活动时各自为政,而是将这些资源互相配合,形成一个网状,这让海外人才和本土的公司有一个链接,对科技类和商贸类的公司有一个了解,让信息汇聚,产生出大效益。四川越来越有吸引力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兼主任 王辉耀 参加海科会的人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海科会将海外华侨华人、专家学者和有意来中国发展的华商目光引向西部地区,围绕四川省支柱产业,在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医药化工、高新材料、环保与能源技术等领域开展交流,促进海外高新科技成果、海外资本和国内企业有关项目对接,增进海外华侨华人对四川的了解和认识,达到了引进技术、外资、人才和宣传四川的目的。 如今的世界已经不再分沿海内地,互联网、航线、微信让世界越来越近。随着经济的发展,四川对国际人才需求很大,世界500强公司中一大半都在成都设置机构,再加上天府新区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等等国家战略在四川的实施,四川将吸引国际人才越来越多。 不久前,四川刚刚出台人才新政,期待这个政策能吸引更多海外人才来川发展。我相信海科会能走向全世界。全世界范围高科技人才的盛会麻省理工学院华人科技协会会长 朱正亚 今年已经是我第四次参加海科会了,这些年海科会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去年请到“诺贝尔奖”获得者来川,海科会已成为全世界范围高科技人员的盛会。大家渐渐了解,原来在中国西部,还有一个那么诚恳地重视科技发展的地方。也正因为此,此后我邀请到了几位麻省理工的著名教授来川,专程到西南交大、西南石油大学访问。 不久前,我介绍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研究所的著名教授来成都参加科研活动,这位教授还问我“从北京到成都坐汽车要多久?”等他到了成都,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成都是一个文化重镇、科技重镇。以前大家对四川不太了解,现在通过海科会,高科技人才越来越青睐四川。文章选自《四川日报》,2016年9月12日
2016年9月13日 -
【CCTV CROSSOVER】China’s education going global
CCG President Dr. Wang Huiyao joined the discussion along with prominent Chinese scholars on globaliza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 system. During the discussion Dr. Wang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establishing English programs and joint programs with overseas institutions and recruitment of international faculties in order to attract top foreign students to Chinese universities. Dr. Wang also pointed out the government’s recent reformation of policies allowing foreign students to work in China after graduation. He concluded that these foreign talents will promote the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companies. 【视频观看】From CCTV NEWS,2016-9-10
2016年9月13日 -
【新华社】菲律宾总统对奥巴马爆粗口 美国打算“忍了”
就菲律宾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对美国总统爆粗口一事,美国国务院发言人6日说,希望杜特尔特注意自己的言辞,强调两国关系应基于“相互尊重”。 不过,美国务院和国防部高官当天也表示,华盛顿与马尼拉之间的合作关系不会因“嘴仗”受实质影响,尤其是双方在亚太地区的防务合作将依然“持久、牢固”。 【表不满】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克·托纳当天在华盛顿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说,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取消与杜特尔特原定在东盟峰会期间举行的会晤,是因为考虑到这名菲律宾领导人的出言不逊可能导致会晤缺乏成果。 5日在回答如何消除奥巴马对菲国内“反毒风暴”担忧的媒体提问时,杜特尔特突然发飙,爆粗口辱骂奥巴马,警告美方不要对他主导的反毒行动“指手画脚”,强调菲律宾“不再是殖民地”。美国随后宣布取消两人之间的首次会晤。 “言辞很重要,”托纳说,“我们希望看到(美菲之间)友好、密切合作的氛围。” 前国务卿、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当天也表示,奥巴马取消与杜特尔特的会晤是正确选择。“在菲律宾总统辱骂我们的总统后,我们对他说‘对不起,会晤没了’,是恰当且非常低调的应对方式,”希拉里在她的竞选专机上对随行记者说。 她说,美菲之间有许多合作,保持关系非常重要,“但双方理应在一定程度上彼此尊重”。 【轻处理】 尽管美国政府对杜特尔特表露不满,分析人士预计,美国政府不想因为这次事件与菲律宾闹僵,仍将继续寻求合作。 美国务院一名没有公开姓名的官员告诉路透社,美菲“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依然紧密。“我们与他们在多个领域有强有力的合作,我们不会简单地抛弃这一切,”这名官员说。 按照这名官员的想法,杜特尔特放狠话是因为刚从一市之长变为一国总统,角色还没转变过来。 曾担任奥巴马亚洲事务首席顾问的资深分析师麦艾文说,这次“嘴仗”顶多是美菲关系进程中的“减速坡”,而不是“路障”。 美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6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美菲防务合作关系“持久、牢固”。他还称赞菲律宾新任国防部长德尔芬·洛伦扎纳积极推进两国防务合作。 对此,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员储殷说,对美国而言,菲律宾是其在东南亚最重要盟友之一,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中占据重要位置。从美国目前表态来看,美方倾向于把这件事归为“个人素质”问题,只做“轻处理”。 “不过,对杜特尔特今后的政策制订倾向,美国会高度关注,”储殷说。(张代蕾 新华社专特稿)文章选自新华社,2016年9月8日
2016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