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侨报网】90后新生代海归就业压力大
【侨报特约记者何夕7月31日北京报道】《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31日在京发布,作为当天举行的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的重头戏,《报告》研究分析中国留学归国人员的就业现状,揭示90后新生代海归在就业方面的诸多新特点。 《报告》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以下简称CCG)与知名教育机构新东方旗下、专注于海归就业创业和国际化人才服务的海威时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报告调研历时5个月,面向从高中、本科以至博士多个层次的留学归国人员,共收集820份问卷。其中受访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6-35岁,以90后为主,多为硕士,商科专业占主导。 海归人群壮大 就业压力加剧 根据CCG此前发布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从1978年到2015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404.21万人,221.86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海归人群不断壮大。 《报告》称,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不断扩大,各类经济主体为“海归”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此外,各级政府对人才服务工作日益重视,不断出台针对留学回国人员的就业政策和创业政策。留学生群体已经成为新时代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层次留学人员已逐渐成为提高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领跑者和生力军。 参与《报告》发布的海威时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总裁俞仲秋在接受《侨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留学归国人员会成为越来越热门的话题。他相信,海归就业问题将受到政府、家长和学生更多的关注,大家也都能感受到这个趋势。 不过,俞仲秋也表示,目前中国海归人群有巨大的存量,且增量还在攀升。2015年出国留学人数又创新高,超过52万人次。这些人才在未来的1至4年内,都会陆续回归。反观中国的企业,不少企业在接纳海归上,还没有形成意识。 根据俞仲秋与团队的研究结果,搜索整个网络,明确注明需要海归或者海归优先的职位,还不到一万个。不少企业都表态欢迎海归,但现在的招聘中并没有具体体现。俞仲秋担忧,在海归增量不断增长,存量并未减少的情况下,加之根据他们的调查,近半数海归不满意当前工作,可以想见未来海归的就业难度。 “水土不服”为海归就业群体主要劣势 《报告》显示,经过多年的海外历练,留学人员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网络,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商业模式,富于创新精神、饱含创业热情,在创新创业方面具有先天的比较优势。但不熟悉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新生代海归就业群体的主要劣势。 此次调查者中,超过半数的海归缺乏职业生涯整体规划,不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调查发现,近四成被调查者希望得到资深HR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现场培训或讲解,从而了解企业招聘时的要求和行业干货,并且还希望通过笔试和面试模拟训练提升求职能力。更多的求职指导和职场经验分享,是海归们的诉求。 CCG秘书长苗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建议归国人员应当提早做好职业规划,提前了解中国发展变化,才能在归国后尽快融入环境,找到满意的工作。 苗绿同时呼吁,海归人士应有国际化人才的观念,找到职业生涯的旋转门。她提到如今的世界是平的,归国后找到工作并不意味着不用再学习,无需再出国,不断的来来往往很重要。在苗绿看来,人才环流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她提倡职业生涯在旋转中进行,增加国际视野,方能在职业竞争中保持优势。 海归增“量”还需提“质”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根据《报告》数据,超过六成的被调查者目前是基层员工,而成为高层管理人员的被调查者只占总数4.7%。22.4%为基层管理人员,11,2%为中层管理人员。目前90后海归主要从事基层工作。 在税后月收入方面,被调查者的收入范围集中在5000-10000元区间,占46.9%。收入在15000元以上的占11.3%,16.6%能达到10000-15000元之间。而低于5000元的人数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同时,海归普遍感到专业“所学”与工作“所用”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内容与海外所学的匹配程度一般,而有四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认为“不怎么匹配”。15.1%认为工作内容与海外所学非匹配。认为“完全不匹配”的人较少,占7.4%。 CCG主任王辉耀认为,近年来海归人员大量归国,中国无疑迎来了“海归时代”。但在数量猛增的情况下,归国人员的整体质量并不如预期。只有做到保“质”保“量”,海归在职业竞争中才能脱颖而出。 王辉耀指出,现在一年制硕士毕业后回国的比例达到60%。博士或以上学历、有多年海外经历的海归,还是比较少。是成为人人争取的高层次人才,还是回国与一大批人竞争职位,都看留学生活的积累。 海归员工更受民营企业青睐 不过,近年来中国的用人单位已呈现可喜的变化。根据《报告》的调查,大部分受访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仅39.5%的企业在招聘时没有明显区别,这表明海归群体在回国就业过程中仍存在一定优势。 此外,从不同类型单位对招聘海归的倾向性来看,事业单位在招聘时对海归人士没有任何偏好。而随着单位性质的变化,国企、外资/合资企业、民企、海归创业民营企业和其他单位如NGO对海归的偏好逐渐增加。 调查显示, 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待遇。如20%的单位认为海归员工在本单位的晋升途径更快捷,17.5%的单位本单位海归员工的工作岗位更核心等。 其中,50%的国企表示会让海归员工进入更核心的岗位,外资企业对海归员工的特殊待遇相对分化。相比之下,更倾向于招聘海归的单位,如民营企业、海归创业民营企业则会为海归员工提供更丰富的优惠待遇。文章选自侨报网,2016年7月31日
2016年8月3日 -
【人民网】“中国海归一年一度的盛会”在京隆重举行
人民网北京8月1日电 昨日,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主办,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承办的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暨2016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在北京中国职工之家饭店举行, 700余位来自社会各界的海归精英参会。 在论坛开幕式上,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戴均良,教育部副部长、欧美同学会党组副书记、副会长刘利民,国务院侨办副主任郭军,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主任夏文峰等国家部委有关部门领导发表致辞,介绍了留学人员最新动态及政策。 随后,会议围绕“新时期海归企业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与影响”、“资本助推企业创新与转型”、“中国海归创新创业的机遇与挑战”、海归职业发展与继续教育”、“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激发海归创新”、“文创产业打造双创生态圈”六大议题举行圆桌论坛。国内外知名企业负责人、海归领先创业者和专家学者围绕各项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为未来吸引更多的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就业建言献策。 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在论坛闭幕式上表示,新形势下,党中央对留学人员群体高度关注,对留学报国事业大力支持。留学人员已经成为新时代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层次留学人员也逐渐成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领跑者和生力军,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特殊作用。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对留学人员的统战工作,首先要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十六字方针,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者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而“十三五”规划的深入实施,也将为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从1978年到2015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404万人,其中近222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 据主办方介绍,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暨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作为中国最大、历史最长的海归论坛之一,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一届,被称为“中国海归一年一度的盛会”。本届论坛从创新驱动战略和建设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的目标出发,旨在为中国留学人员构建了一个发挥创新精神、充分施展才华的优秀平台。(徐步云)文章选自人民网,2016年8月1日
2016年8月3日 -
统战部副部长戴均良:发挥留学人员聪明才智比以往时候都迫切
2016年7月31日,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暨2016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在京举行,700余位来自社会各界的海归参会。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戴均良,教育部副部长、欧美同学会党组副书记、副会长刘利民,国务院侨办副主任郭军,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主任夏文峰,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欧美同学会副秘书长许睢宁等出席论坛开幕式。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戴均良在致辞中说,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留学人员工作,将其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当前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发挥留学人员的聪明才智,比以往任何时间都更为迫切。他希望和参会的留学人员朋友交流3点想法:第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举留学报国旗帜;第二,服务发展大局,在创新创业中勇攀高峰;第三,加强欧美同学会的建设,为留学人员发挥作用创造更好条件。 教育部副部长、欧美同学会党组副书记、副会长刘利民指出,2015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52.37万人,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40.91万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和最大的海归国,派遣留学人员到国外学习与深造,已经成为中国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渠道和方式。海内外广大优秀留学人才是我国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留学人员受益于海外优秀教育资源,拥有先进的技术、理念,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国家正在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给留学人员在国内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国务院侨办副主任郭军说,国务院侨办服务的60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中许多曾是留学人员,国家“千人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引进高端科技人才的90%以上是华侨华人,留学人员又占相当大的比例。近年来,侨办大力实施海外人才为国服务计划,通过多种形式搭建各类平台,鼓励和推动广大华侨华人回国或来华创业创新,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今后侨办将继续禀承以人为本、为侨服务的宗旨,依法维护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正当权益,为华侨华人归国发展服务。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主任夏文峰说,2016年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明确提出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和来华创新创业创造更好的条件,加大留学人才引进力度,集中国家力量吸引更多海外人才到中国创新创业。 据统计,从1978年到2015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404.21万人,其中221.86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留学生群体已经成为新时代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学人员普遍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网络,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商业模式,富于创新精神、饱含创业热情,在创新创业方面具有先天的比较优势,在中国社会发展、推动创新创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圆桌论坛阶段,与会嘉宾围绕“新时期海归企业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与影响”“资本助推企业创新与转型”“中国海归创新创业的机遇与挑战”“海归职业发展与继续教育”“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海归创新”“文创产业打造双创生态圈”六大议题,各抒己见,充分探讨中国留学人员的创新创业之路,为未来吸引更多的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就业探索更为广阔的发展之路,激发创新活力。 本次论坛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主办,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欧美同学会商会、2005委员会协办,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承办。(记者 杨宇)文章选自中央统战部网站, 2016年8月2日
2016年8月3日 -
【CCTV NEWS】He Weiwen talks about the economy in the second half
【观看】
2016年8月2日 -
【CCTV NEWS】He Weiwen talks about G20 financial ARM Meeting
【观看】
2016年8月2日 -
王辉耀:2016美国大选如何影响亚洲
2016年7月27日,宾夕法尼亚大学劳德研究所和沃顿商学院联合赞助的“2016年大选对亚洲的影响”研讨会在宾大沃顿中国中心举行。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应邀出席,并担任“特朗普和希拉里:对亚洲的影响”的演讲嘉宾。出席的演讲嘉宾还包括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谢涛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何帆。王辉耀与与会嘉宾一起围绕美国总统大选及对中国的影响展开热烈研讨。 王辉耀在研讨会上发表了自己对美国总统选举中特朗普和希拉里竞选活动的看法。他指出特朗普的政治立场倾向于反全球化,这种反对自由贸易和反对移民的政策将会对全球经济与移民问题带来负面的影响。 王辉耀认为自由贸易虽然在短期内打击美国的国内产业,但是却能长期确保美元的国际流动。自由贸易使国家通过从国外引进廉价的货物来避免通货膨胀,并推动企业向海外发展,从而给美国经济带来发展契机。 除此之外,特朗普的反移民政策会使美国丧失大量的高技术人才,尤其是以国外工程师为主的硅谷。每年有大约50万的中国学生在美国留学。大部分的中国学生都深入地参与到STEM行业,能为美国创造巨大的潜在价值。 另一方面,希拉里主张给予毕业的STEM学生永久居民身份。王辉耀认为这项政策将会使中美之间的人才竞争更为激烈,因此对中国不利。但是,希拉里也鼓励美国学生赴中国留学,并曾在华盛顿出席了100K项目(知名中美学生交流项目)的开幕式。 最后,王辉耀在演讲中也谈到了TPP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他相信希拉里很快就会批准TPP,而特朗普有可能会提出TPP的替代方案。他认为中国加入TPP将有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一直以来都享受着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成果。第二次全球化浪潮,包括TPP、TTIP、RCEP和AIIB等诸多倡议,将给世界带来更多潜在的正面影响。王辉耀也指出,不同国家政策立场存在分歧无可厚非,但是在经济方面,各国都应该齐心协力,一起合作争取利益最大化。
2016年8月2日 -
【神州学人】期待留学人员在创新创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神州学人讯】 2016年7月31日,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暨2016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在京举行,700余位来自社会各界的海归参会。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戴均良,教育部副部长、欧美同学会党组副书记、副会长刘利民,国务院侨办副主任郭军,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主任夏文峰,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欧美同学会副秘书长许睢宁等出席论坛开幕式。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戴均良在致辞中说,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留学人员工作,将其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当前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发挥留学人员的聪明才智,比以往任何时间都更为迫切。他希望和参会的留学人员朋友交流3点想法:第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举留学报国旗帜;第二,服务发展大局,在创新创业中勇攀高峰;第三,加强欧美同学会的建设,为留学人员发挥作用创造更好条件。 教育部副部长、欧美同学会党组副书记、副会长刘利民指出,2015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52.37万人,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40.91万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和最大的海归国,派遣留学人员到国外学习与深造,已经成为中国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渠道和方式。海内外广大优秀留学人才是我国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留学人员受益于海外优秀教育资源,拥有先进的技术、理念,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国家正在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给留学人员在国内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国务院侨办副主任郭军说,国务院侨办服务的60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中许多曾是留学人员,国家“千人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引进高端科技人才的90%以上是华侨华人,留学人员又占相当大的比例。近年来,侨办大力实施海外人才为国服务计划,通过多种形式搭建各类平台,鼓励和推动广大华侨华人回国或来华创业创新,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今后侨办将继续禀承以人为本、为侨服务的宗旨,依法维护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正当权益,为华侨华人归国发展服务。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主任夏文峰说,2016年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明确提出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和来华创新创业创造更好的条件,加大留学人才引进力度,集中国家力量吸引更多海外人才到中国创新创业。 据统计,从1978年到2015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404.21万人,其中221.86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留学生群体已经成为新时代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学人员普遍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网络,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商业模式,富于创新精神、饱含创业热情,在创新创业方面具有先天的比较优势,在中国社会发展、推动创新创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圆桌论坛阶段,与会嘉宾围绕“新时期海归企业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与影响”“资本助推企业创新与转型”“中国海归创新创业的机遇与挑战”“海归职业发展与继续教育”“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海归创新”“文创产业打造双创生态圈”六大议题,各抒己见,充分探讨中国留学人员的创新创业之路,为未来吸引更多的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就业探索更为广阔的发展之路,激发创新活力。 本次论坛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主办,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欧美同学会商会、2005委员会协办,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承办。(记者 杨宇)文章选自神州学人,2016年8月1日
2016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