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
- ���������������
���������������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中国日报】Foreign students receive up to 99,800 yuan ai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warded Chinese Government Scholarships are receiving increased financial support following a change in the way the system works.The ministries of finance and education announced last month that the amount paid to an undergraduate has been increased to a maximum of 66,200 yuan ($10,660) a year. Master’s students receive up to 79,200 yuan, while doctoral students collect up to 99,800 yuan.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aid the new financial support standard applies to all scholarship recipients who have been studying in China since September, and arrears will be paid to reflect the increase.However, many universities have not yet taken any action in response to the change because of the winter holiday, which lasts from January to March.Previously, those awarded scholarships usually received free tuition, accommodations, textbooks and sometimes flight tickets, and were given a monthly stipend ranging from 1,400 yuan to 2,000 yuan.The increase was prompted by a number of factors, including the rising costs borne by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 that receiv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e ministries said.The new standard divides scholarship holders into three types according to their majors: students majoring in philosophy, economics, the law, pedagogy, the liberal arts or management; those specializing in science, engineering or agriculture; and those studying literary theory or medicine.The level of support students receive varies depending on their major and stage of learning.Universities will keep some of the money to pay for tuition, accommodations and medical insurance, and give some to students each month to cover their living expenses. The latter amount ranges from 2,500 to 3,500 yuan a month after the increase.Shao Jiani, who is in charge of recruitment and management for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at the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in Beijing, said the school was aware of the change but had not received any details."I believe more information will come after the new semester begins in March," she said.Sun Yuhong, deputy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a think tank in Beijing, welcomed the increase."The CCG has been calling for an increase in the financial support standard for some time, but we didn’t expect the change to come so soon," she said."The increase will definitely attract and encourage mor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young scholars to study or carry out research in China, which will in tur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any fields of study in China."
2015年3月3日 -
【中国日报】For many of China’s biotech brains-in-exile, it’s time to come home
In biotech parks across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dozens of start-ups are working to develop drugs to treat China’s biggest emerging diseases - from diabetes and Hepatitis B to respiratory illnesses and cancer.It’s early days, but firms like Hua Medicine and Innovent Biologics embody China’s hopes for competitive biomedical innovation. And their Chinese-born, Western-educated founders represent the long-awaited return of the nation’s brightest life scientists.From school in the late 1970s and 1980s, when only elite students gained entry into China’s few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programs, they left China, graduated and worked their way up to senior positions in the world’s top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It took the jobs squeeze of the 2008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fresh government incentives - from state-of-the-art research labs to grants, loans and government venture capital - to prise them from international careers to launch their own start-ups in China."If returnees want to do innovation, in academia there is traditional resistance and old practices," said Huiyao Wang at the Center for China & Globalization. "It’s the private sector that really attracts people to start new ventures."China has committed more than $300 billion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biotech one of seven pillar industries in the latest Five-Year Plan. Biomedical research investment jumped more than four-fold in 2007-12, though it is still dwarfed by spend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according to a 2014 study in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Returnee firms have listed in New York and London, work closely with ’Big Pharma’ and attract investment from US venture capital and multinationals."China is coming up, especially with returnees coming back. The innovation will come with the people," said Jimmy Zhang, a vice-president at Johnson & Johnson Innovation, which opened a regional center in Shanghai last autumn.China calling"I sometimes ask myself, ’why did I return to China?’ I had a very comfortable life in the US and my family’s still there," said Michael Yu, Innovent’s founder and CEO. "But for lots of Chinese men, there’s always something in the heart ... a desire to go back and do something. Biotech has only just started in China so you can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for a whole industry, for a country."After completing postdoctoral train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Yu spent a decade at US biotech firms before going home in 2006 to co-found Kanghong Biotech, which developed the first homegrown innovative monoclonal antibody to be approved by China’s regulators. He later launched Innovent with funding from Chinese and US-based investors, including bioBAY, a government-funded biosciences park in Suzhou. BioBAY spent $140 million on Innovent’s 1 million square foot (92,903 square metre) laboratory and production facility.Another returnee, Li Chen, was chief scientific officer at Roche’s China R&D center when, in 2009, he was invited to dinner by US-based ARCH Venture Partners, which encouraged him to go out on his own. "It wasn’t something I was expecting," Chen said. He launched Hua Medicine in 2011 with $50 million from US and Chinese investors. Last month, it closed another $25 million in series-B financing.The returnee start-ups are leveraging shifts in the global R&D landscape. The financial crisis, expiry of blockbuster drug patents, and mega-mergers have forced major drugs firms to reprioritize, giving newcomers a chance to develop promising compounds already in the pipeline.Hua is about to launch Phase 2 trials for a novel Type 2 diabetes drug in-licensed from Roche. Zai Laboratory, another returnee firm, has an in-licensing deal with Sanofi to develop two compounds to potentially treat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s.By focusing on diseases that are on the rise in China, these firms can recruit from a vast patient population, speeding up the time it takes to conduct clinical studies.However, China’s regulatory environment, especially for drug approval, "has been quite inefficient and often inadequate," says Jonathan Wang at OrbiMed, a global healthcare-dedicated investment firm. Getting approval for human trials can take over a year, compared to just weeks in the United States."Everything else being equal, you’d go where the approval process is easier," said Wang.Empty nests and angel moneyFor some, coming home is as much a personal as professional issue. Many are ’empty nesters’ whose own children are now at college, or they have ageing parents."In the US, people have family and friends who can support them with ’angel money.’ As first-generation immigrants, we don’t have that kind of access there," said Zhang at J&J Innovation.For the returnees, it’s just the beginning."We’ve planted the seed for a fast-growing, innovation driven environment in China," said Steve Yang,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at WuXi AppTec. "The impact of this group will be better measured in another 10-20 years."文章选自China Daily, 2015年2月13日
2015年3月3日 -
虞锋:中国未来药越吃越多 看好医疗文化产业
首届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于2014年5月10日——5月12日在清华大学举办。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和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共同承办。在11号下午的VC/PE投融资论坛上,云锋基金创始人、主席虞锋表示看好线下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结合,他认为医疗、文化等产业有很多投资机会。虞锋笑谈“中国的俊男美女机会肯定比韩国多多了,整容的话机会更多了。” 虞锋表示从未来五年、十年方向看,基于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结合,医疗、文化以及相关的并购,可能是最最关注的领域。 云锋基金就是以马云和虞锋两个人的名字共同命名的,上个月底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和云锋基金以12.2亿美元成功入股了优酷土豆。 以下是发言实录 虞锋: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嘉宾,下午好。我昨天在网上看了一下会议的发言,今天听了王理事长说,我很惊讶地知道,社保基金业开始关注移动互联网,这让我觉得非常高兴。我在2006年跟分众合并完以后,自己做了一些投资,主持人问我跟电影的关系,我跟电影还真有很大关系,因为那时候跟马云投了华谊兄弟,这当然就是一个文化产业的想法,2010年我们成立云锋基金的想法,除了马云和我,还有史玉柱、刘永好、马化腾,我们这些人创业也拿过投资者的钱,最后也上市了,从企业本身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都比较熟,如果我们投资一些企业,也许能给企业更多其他的帮助。 从今天我讲讲对移动互联网上的一些投资思考。我们可以观察一下中国企业去年在香港或者在美国市场的表现,纯粹的传统行业可能整个市场的表现是负5%都不到,但去年尤其在纳斯达克上市中国的中概股超过了40%,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涨的很多的看似是做传统的,但是跟互联网有很大的结合,比如搜房、易居是做房地产的,但是房地产产业是结合起来的。所以,我们自己认为看后面的五年、十年,我们的一个投资理念,一直觉得今天投资不是看今天的投资,你要看看后面的三年、五年、十年会发生什么事情。 我们为什么特别关注互联网?大家现在都在说移动互联网时代到了,那是因为两个原因,第一,人群真正开始移动互联网时代了,我们这代人创业的时候,这十几年的时间,二十多岁、三十多岁,但是今天看看真正用的互联网,我想在座很多同学差不多80年代末、90后的,是生活在互联网里的,所以,他的感觉、他的体会比我们更强烈,互联网是他一个生命的东西,再加上到了这两年,移动互联网手机的发展,以及云计算、大数据这些技术的进步,真正开始大家可以去思考,这些移动的数据计算给你带来的极大的帮助。 去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呢?不是纯粹的说电商、社交这些公司继续在发展,最大的是房地产、旅游、医疗等等,包括零售百货,这些传统的业态开始和互联网结合起来了。所以,包括昨天的会大家谈到金融的时候,马上就把互联网要绑在一起来,所以,我觉得无论你是要关注它还是监管它,至少有一点,就是互联网是大家绕不开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传统行业会和互联网结合起来?今年最时髦的一个词是O2O (Online to Offline),以前大家关注On Line,现在O2O是纯粹上到线下,现在开始线上到线下的思考,前一阵子房地产业在思考房地产怎么跟互联网结合,我们在分析房地产有什么机会呢?除了造房子以外,定制需要是不是与互联网结合,把产业链一放的话,我们可以分成三个类别,房子的销售模式,中间智能化的家居需求,在售后服务里,房子卖完以后这些服务,现在这些社区的服务里是不是都跟互联网结合。所以,这里冒出很多企业,现在搜房也好,易居也好,它的卖房子不是一个售楼处的卖房,是怎么通过电商网上来卖房子,我把你的人、数据搬到网上,这是一种。现在大家关注的智能家居,家居怎么开始定制服务,我怎么把你家具不要到家具店定,是根据你的房间房子的需求来定。所以,大家看传统的行业里,都会跟互联网有服务的结合。 我们前一阵投一个医疗的产业,它是个数据产业,他们现在也考虑怎么能把药的数据跟云计算结合在一起。我们投了美国一个企业,把芯片放在药里吃到身体里,实时监控身体的每一个状况,吃药多少,和保险又可以相关。所以,这些方面,移动互联网真正的革命开始在大家思考的是互联网和传统怎么结合。 有人分析说,像图书、3C等标准化的东西,线下的店已经很难跟网上打,因为它完全是个标准化的东西。最难搞的是餐饮、医疗、房地产,包括旅游,携程上市很早,OTT上了一大批,现在这波关注跟旅游旅行团的结合,跟目的地结合起来的考虑,跟门票结合起来,它越来越和线下的东西绑在一起。这个时候带来的机会是什么呢?就是你要思考的不是一个纯粹的网上技术,是一个线下的服务和网上结合起来,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出发,我们觉得互联网的投资也好,传统产业的融合也好,这个路要非常非常漫长,不是说漫长,这个机会会非常非常多,五年、十年都会是这样的机会,这是我们最最重点关注的领域。 当然,我们也关注在中国五年、十年以后会出现一些什么情况,现在因为环境的变化,所以,我们觉得将来五年、十年以后肯定饭越吃越少,药越吃越多,所以,肯定关注健康医疗的产业,这肯定是我们最关注的一个东西。 刚才前面两位都说到了电影,其实电影主要是一个文化产业,这和人们的精神层面有关系。这里面我们投了华谊、环亚、张艺谋的《印象》,包括最近的土豆,无论从内容角度、渠道角度,都会有新的,今天看韩国的文化产业为什么那么大?我前一段去日本,日本人现在看的也是韩剧,我们以前不可理解的,韩国最大的两个企业,现在完全是一个社会的分工,做的巨大无比,每年培养的人才、学校,艺人的经纪和演出的团体,这是个完全产业链的东西,从过程里看,中国一定会到这个阶段,因为什么?大家觉得以前中国人比较难找,现在这么多年海外留学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这些小孩子十多年前出去,现在也开始大了,找到这样的俊男美女机会肯定比韩国多多了,整容的话机会更多了。 还有一个趋势,中国企业成长到今天,尤其是民营企业,它突然变成了一些拥有世界级的企业,大家刚刚说的阿里巴巴也好,腾讯也好,可能他们两家一上市的话,全世界五大互联网公司两个是中国的,都是过了千亿美金,这么大一个规模必然要去外面不断的并购,除了市场,其实他们更多的看重的是技术问题,不断的发展,还有中国的企业越来越有这个意识要到外面去。 所以,我们自己觉得另外一个巨大的机会是中国企业怎么走出去看这些机会,以及外国的企业现在越来越多的到中国,我们能不能共同来发展中国大的市场,以前他们是用一些传统制造业的东西,汽车、制造业来找,现在更多的关注在服务类、技术类的这些技术壁垒很高的企业,他们毕竟做了几十年。这种如果结合的好可能机会就很多。所以,我从未来五年、十年方向看,我们觉得基于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结合,医疗、文化,以及并购,这可能是我们最最关注的领域。谢谢大家。
2015年3月3日 -
严望佳:希望资本市场在支持新兴企业上有大调整
互联网拔腿就跑,中国资本市场的条条框框已被甩在后面。 尽管在上市之后,启明星辰(行情,问诊)得到快速发展,但是束缚也并非不存在。全国政协委员、启明星辰董事长严望佳认为,中国目前资本市场的设计完全没有考虑新兴的创新型企业的需求,它是延续了以前的思路,但是目前已经到了一个新阶段,新企业特别需要支持,因此希望资本市场在支持新兴企业上有一个很大的调整。 “比如说对互联网的速度能有一些了解,就会明白企业需要哪些支持,我希望把企业也看成一个支持的对象。”严望佳表示,当然监管肯定还要严厉,“但对IT产业,以及我们做网络强国相关的各方面产业,我希望研究各方面产业需求,然后找到解决方法。” 审批速度太慢 一方面感谢资本市场在收购网御星云中所起作用,“如果公司没上市,根本没可能”。另一方面,严望佳又感受到种种束缚,“启明星辰并购网御星云,做了三年,三年黄花菜都凉了”。 严望佳看到国外像思科这样的公司快速成长时,一年可以几十个并购案,不可能不感到着急。现在互联网并购风起云涌,但是大多发生在海外上市公司中。腾讯在香港上市,百度在美国上市,阿里巴巴还没上市,所以他们能够做这么多动作,“国内的上市公司根本不可能,我们需要支持”。 严望佳希望资本市场作调整,加快收购兼并和类似重组的速度,满足产业界需求,这也是企业发展和国策方向需要资本市场支持的一个方面。 人才激励也是严望佳感到头疼的地方。“如果员工能够得到企业成长过程当中一个利益的分配,无形带来的是对企业的归宿感,会提升企业凝聚力,没有这些东西的话很难。” 启明星辰一直想做股权激励,但是没有能推出来,严望佳表示,有很多障碍和不方便的地方,所以现在还没有实行。 对资本市场,严望佳给予相当高期望,她认为资本市场起的作用,应该是企业能得到什么样的资源配置,满足自身战略需要。“其实资本市场就是一个社会资源配置的中心,大家看好的地方就投钱,因此资源就到比较好的地方去得到高效益的发展,所以要研究新兴企业下一步的需求,给予他们这方面的支持。” 网络强国 这次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扶植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等新兴产业。 在此之前,习近平亲自担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严望佳认为,这对产业界会产生重大影响,会整合各种创新资源,最后建设一个网络强国。互联网会越来越活跃。 “希望网络强国的建设的投入能拉动一大批创新型公司起来,这是创新型经济的支撑。”严望佳表示。 在这个目标下,可以把民间、产业界的力量和国家的意识、国家的投入等结合在一起,这才叫整合资源,然后形成一个网络强国的基矗严望佳将此事与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信息高速路相比。美国通过信息高速路的建设,实际上拉动了经济增长,成就了很多互联网企业,拉动的是创新型的经济,而不是投入在“铁公鸡”上。 严望佳认为,资本市场对于创新和高科技企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它是从一个私有到公众,作为公众公司要有对外披露,包括战略和执行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市盈率和资金募集,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进行收购兼并。 网络保险箱 和10年前相比,互联网用户会觉得网络变得更安全了,不用时不时进行杀毒,像熊猫烧香那样大规模的病毒也没有再出现。 在严望佳看来,这不意味着网络已经安全了。“你接触的实际上是一个终端,是你的终端安全,比如说你自己的电脑,但其实你的电脑只是互联网大环境里面的一个环节,更多的东西是在后台骨干网和各种各样的服务器、连接设备等等,在这个生命体当中涉及很多环节,在这些环节上的安全性跟终端上面的安全性是息息相关的,并不是说你终端上没有病毒了就OK了。” 与普通互联用用户的观感恰恰相反,严望佳认为整个互联网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大。 以前用户在终端和网络上没有资产,只是简单处理文字处理,但现在在线银行里面有钱,网络上采购了商品,使用了信用卡,很重要的数字储存在某个云的存储器里面,还会用它上公司的电子邮件系统、办公系统、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个人财富越来越以电子化方式存在,大的机构开展业务也以互联网为基矗 严望佳认为,网络上的资产越多越重要,风险就越大,风险越大安全就越重要,“比如说你家里没有任何东西,安全并不重要,但是你家里有很多现金和金条,你肯定就要加一个保险箱把它锁起来,还要加一个防盗门”。 严望佳表示,对一个家庭而言防盗很重要,对整个社区需要保护的东西更多,对国家而言还有国防安全。 从网络发展来看,未来互联网将来会是一个有智能的生命体。如果很多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是通顺的,一旦互联的个体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本身就是一个生命体,整个互联网就好像一个生命体,有自己演化的路径,从这个角度怎么看待和管理,对政府是种挑战。 严望佳说,启明星辰就是做风险控制,帮助降低互联网、IT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风险,把风险降低到能够承受的程度。
2015年3月3日 -
沈南鹏:从五大物理定律看新商业法则
2015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年会于2月28日在黑龙江亚布力举办,本届年会以【市场、法治与企业创新】为主题。沈南鹏先生作为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轮值主席,在今天上午“沈南鹏时间”论坛中进行了精彩的分享。物理定律与公司策略将擦出怎样的火花?以下是精彩观点回顾。 感谢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这一极具影响力的平台,将上百位优秀的中国企业家群体汇聚在一起。今天,让我们共同思考一个问题,一家企业如何才能长期保持顶尖位置?我们深知这极其困难、极富挑战,特别是随着当今科技创新的迅速发展与迭代颠覆,是否存在一些商业法则能够帮助我们厘清思绪、抽丝剥茧,始终保持优秀的竞争力? 首先,让过去四五十年间的历史数字说话,这些数据背后蕴藏的信息发人深省: 先来回顾过去40年科技创新的跃迁。科技领域的发展呈现典型的“黑天鹅效应”,颠覆性的“黑天鹅”事件以超乎想象的冲击力改变着企业发展的大环境:自1975年全球第一台个人电脑问世以后,几乎每10年就会出现一只巨型“黑天鹅”,为产业造成巨大冲击乃至引发洗牌:1985年诞生路由器、1995年诞生互联网、2005年诞生智能手机,一些企业巨头随之灭亡,一些产业新兴迅速崛起。2015年的“黑天鹅”又将会是什么? 让我们再来回顾过去50余年的道指30支成分股,1960年我们看到榜单上位列前茅的包括联合化学公司、美国铝业公司、美国制罐公司、国际纸业公司、伊士曼柯达公司等等,而如今只有4家企业仍然在列——通用电气、杜邦公司、联合技术公司、宝洁公司,占比仅为13%。 再来回顾过去40余年“财富1000强”榜单,几乎每10年一个大换血,而且换血速度越来越快:1973至1983年间,35%为新上榜公司;1983年至1993年间,这一数字为45%;1993至2003年间,60%为新上榜公司;2003至2013年之间,高达70%以上都是新上榜公司。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之下,每一位企业家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想保持不败之地最危险的行为就是拒绝改变。幸运的是,危险与机遇并存,一旦决心着手变革,变革速率将有可能呈J型曲线发展,增长速率会随着时间逐渐增大,从成本优化、绩效优化、效率优化逐渐过渡到变革优化。我们或许可以通过几个最基本的物理学定律诠释出商业发展与变革的规律: 摩擦力越大,增长越困难 摩擦力越大,增长越困难(牛顿第一定律)。运动中的物体有维持运动的趋势。静止中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的趋势。除非受到其它物体的作用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人的天性是厌恶改变,倾向于仰仗既有经验,下意识地抵抗自己所不适应的。然而追求创新与变革,就需要克制这些与生俱来的弱点,需要每一位企业家去鼓励企业的风险文化、激励员工勇于快速试错、勇于丢弃停滞的工作流程、逐步建立去中心化的团队、善于授权建立自下而上的创新。 始于精简,保持精简 始于精简,保持精简(牛顿第二定律,F=MA<合力=质量×加速度>)。规模往往是增长和创新的敌人。小而美常常是发展之道。 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谨记始终保持一个轻盈的体态。道理很简单,因为一个作用力对于一个质量大的物体几乎起不到作用,但却能轻易推动质量小的物体,并让它加速前进。优秀的企业家务必随时警惕规模成长陷阱。 公司存在冗余现象是可以预防的,它所呈现的早期信号包括:企业开始强调物理条件和设施、注重形式而非内容、管理人员的膨胀、不强调量化指标,反而强调不可量化的事物。企业家需要始终要关注的是真正重要的指标,包括客户、订单量、营收、毛利、流失率、盈利能力、现金流,让真实的数字说话。 在压力下发展 在压力下发展(理想气体定律,PV=nrT)。理想气体在处于平衡态时,压强,体积,物质的量和温度间关系的状态方程 压力、体积、和温度之间,永远存在一个平衡。这就好比在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资金成本、发展速度极限、市场规模、单位效益之间也存在一个最佳平衡点。企业发展中一定要保持阶段性的产品的专注和领域的专注,不要盲目扩张。 充分利用你的灵活性 充分利用你的灵活性(机械杠杆定律,M1 x a = M2 x b) 初创企业需要善于把握机会,借势借力,与大象共舞。对于一个大公司来说,它很可能认为其最主要的对手就是其他大公司。但实则并不尽然,通过借助杠杆效益,初创公司也能以小博大,它们可能才是大公司真正的对手。初创公司的优势非常鲜明,简称“5S优势”包括:Stealth——隐蔽、Speed——速度、Smarts——才智、Svelteness——精简,以及Simplicity——简单。这些灵活性不容小觑,具有颠覆产业巨头的巨大潜力。 熵增原理 熵增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熵(无序指数)随时间推移而增加 以Google为例,其员工“无序时间”的产物包括GMAIL,NEWS,GOOGLE NOW等优秀产品。另外一个关于无序增加的实例是,现在随着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迅速普及,信息传播无序化特征越发明显,整个传媒生态也在往社会化媒体方向迅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一家企业的任何一则正面或负面的消息内容都会在社会化媒体下达到指数级的扩散速度。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互动也随之越来越紧密,特别是面向大众消费群体的企业,客户决定了企业品牌的成败。因此,任何一家企业都需要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不断培育新的视角,销售、公共关系、客户服务、业务拓展等功能都需要融合社会化营销以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产业影响力。
2015年3月2日 -
王兟:投资追求“逆向思维”
号称“媒体收购之王”的王兟去年初离开TOM集团时正值功成名就,他的离去自然产生不少猜测。半年后,王兟以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以下简称德太集团)的合伙人身份复出,但其行踪和动作仍处在神秘的潜水状态。阳春三月,曾就读于昆一中和云南大学的王兟在家乡昆明浮出水面。 德太增长基金在中国的第一个投资项目锁定云南红酒业,并已完成第一笔投资。 2013年3月8日,在云南红酒业一间有茶韵的会议室里,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的王兟显然已经有点不适应家乡午后耀眼的阳光,他感叹道:“没想到昆明的夏天这么热啊!”记者纠正他说这是春天,王兟莞尔。虽然离乡二十余载,温和的笑容,微黑的皮肤,仍是昆明伙子的典型长相。言语间却是主动型的那种,会很坦陈而又有分寸地表达,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喜欢和人打交道。” 王兟放弃“单干”再投“豪门” 从迈出牛津校门起,麦肯锡、汇丰、高盛,王兟就职的全是全球赫赫有名的顶级公司。特别是在TOM,他更是把自己作为职业经理人的生涯演绎到了巅峰状态。王兟36岁进入TOM集团时,这家借李嘉诚盛名万人争购其股票的公司还只是一个空壳,在王兟的统领下,TOM完成了40多个收购及战略联盟项目(包括昆明的风驰广告公司)。在短短5年时间,该公司收入由他在2000年加入时的1100万美元增加了36 倍,到2005年已经达到约4亿美元。王兟也为自己博得“媒体并购大王”的声名。 到2003年,TOM已经实现盈利,并从一家业务单纯的互联网公司转变成了一家互联网、印刷出版、户外传媒、体育和电视娱乐并重的跨媒体大型集团。 2006年初,王兟离开TOM。说到原因,王兟说他很想“实现个人理想——做一家自己的基金公司”。他打算在美国做一个3—4亿美元的基金,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但苦于没品牌,没大资金。所以当德太集团主动找上门来,他没能抵挡住“豪门诱惑”,此次不同的是有了合伙人的身份。 德太集团在全球投资领域极负盛名。这家私募基金目前管理着超过300亿美元的资本,它投资的对象包括名牌消费品、零售、航空、媒体及通讯、工业及制造、金融、医疗卫生等。联想是这家公司刚刚在中国完成的投资对象。它手上持有的资产组合所产生的销售额有650多亿美元,相当于财富500强公司的第16位。 王兟笑说,自己其实还是喜欢团队工作,所以禁不住“名牌诱惑”。更重要的是德太有支持、鼓励、包容的文化,允许他保留自己的公司。 此前舆论曾猜测德太到底有多少合伙人。王兟大方地告诉记者,他是德太集团的全球6大合伙人之一。 第一眼为何青睐云南红 私募股本公司是如此有吸引力,而他们管理的养老金保险金数量又在与日俱增,这些庞大的国际资本要寻求增值路径。 王兟认为中国正有这样的好机会: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国有企业改制、募集新股东等都缺乏资金支持。在德太集团,王兟分工负责北亚地区的增长资本投资业务,包括开发增长资本、并购及风险投资的机会。投资额度原则上定位为500万美金到7500万美金之间。 但他同时也认为,目前中国并不缺乏资金,发愁的是如何投资。所以他说服合伙人投资要另辟蹊径,剑走偏峰。 云南红成为德太增长基金在中国的第一个投资项目。记者询问此举是否与“家乡情结”有关,王兟冷静而沉着地说,对家乡是有深厚的感情,但德太决不会专注于投资云南。他看中的是快速消费品市场,而云南红市场份额位居全国红酒市场份额前5位,而位于前3的均已上市。舍云南红其谁?! 他以自信和乐观的语气谈论着自己相中的这个目标。他说,云南蓝天白云下的净土让人产生绿色、生态、清洁的感觉,武克钢先生经过10年努力打造的云南红品牌正好与地理优势契合,如果引进国外的管理和技术加上本土的优秀人才,就是优势嫁接,有望分羹快速消费品市场的财富盛宴。 王兟也进一步透露了在云南红接下来的动作和愿景: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将集中精力在云南红身上,云南红可能会收购一家法国高档葡萄酒企。谈到云南红的上市,王兟说当然是越快越好,但上市不是目的,首先要做好做大。 王兟说投资 王兟现在还愿意谈及在高盛的“曾经辉煌”只有两个:中国最成功的金融服务领域投资设计(平安保险)和任志强的华远集团香港上市。而其他都是团队的功劳,他这样认为。 谈到成功“秘籍”和投资理念,他还是强调另辟蹊径、剑走偏锋,实际上就是追求“逆向思维”带来的高回报。 短短数月,王兟在德太已造就的独大投资佳绩当数投资越南的一家民营IT企业。德太对投资越南哪有什么概念和经验?但王兟认为越南8000万人口中96%识字,年轻人多,这就是越南IT的美好前景,德太和英特尔分别投资2100万美金和1500万美金,该公司去年12月上市,目前德太投资的市值已达1.3亿美金。 王兟在做职业经理人的同时,也着手圆“自己做老板“的梦想。早在1991年,王兟成立了美投国际集团以及相关的一些私人投资公司,主要投资在房地产、能源及高新科技领域。年初,王兟将私人持有的焦煤业务注入香港上市公司威利国际,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 王兟还有一笔为人称道的投资。他曾在SRAS期间,在冷清低迷的香港房地产市场投资。他给的理由其实很简单,房地产交易价格到了历史最低,香港的房地产包括豪宅,从1997年的高峰到SRAS以后跌了80%。按揭利率低到2.5%,当时香港最好地段的房子,差不多4000多港币一尺,跟东京、纽约比的话,香港还显得便宜一些。此笔投资大有斩获。 王兟还自豪地谈到投资云南曲靖焦化厂。“我去投焦炭的时候,很多人都说我疯了,当时焦炭过剩1亿吨的产能,但我个人觉得,煤化工,特别是做石油替代产品,很有前途,现在事实上已经证明这个判断是对的,我当时进去的时候是焦炭最低的时候,去年整个焦炭行业有很大的进步。现在做到了年产300万吨的规模,连山西煤老大都很惊讶。” 王兟谈到他最关注的投资领域包括高科技、服务业、消费品牌及新能源等。他尤其强调看好中国的快速消费品市场,这也是德太投资云南红的最大动力。 在理财方面,王兟建议先要明确投资的意义:保值和增值。他说姨妈解放前存的几万块钱当时能买一个四合院,若留到现在买一间房也成问题。这就是保值的问题,而增值则应看重将来产生的现金增量。个人理财要符合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在保值还是增值之间进行风险平衡,要有个很好的投资组合,不能盲目地集中投资在某一方面。同时,投资切忌一窝蜂,投资就像太极图,盛极必衰,阴线到极点就转阳。 王兟对昆明人的印象 年轻精英人士的典型装扮,衣着鲜亮雅致,讲着轻柔普通话的王兟保持着善意平和的神态和语气,也没有通常海外学习工作背景的人士说话爱夹杂英语和专业词汇的习惯。这倒与他描述中的昆明人的基本气质很吻合。他说家乡人温存、善良、随遇而安、不喜冒险,从来不属于“难搞”的那类人。少数民族则更易满足,天性快乐。 王兟说他赞同人要豁达、开朗、乐观、平和、快乐,但反感有的年轻父母教育小孩子的话:我们不行啦,就靠你们了!“人生创业的黄金岁月就是30岁到50岁之间,自动放弃自己的黄金20年不说,还给小孩子造成不当的压力!” 身为昆明人中的一员,王兟分析自己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得益于三点:一是敢于冒险;二是舍得放弃;三是坚韧不拔。他谈到自己当年差一点没考上中科大的少年班,十五岁就上大学,二十岁不到就自己办公司,舍得放弃自己中科院的安稳工作,敢于走出国门。1989年,从牛津毕业的王兟被麦肯锡录用,但却被美国5次拒签,辛苦得来的工作干了三个月差点被炒鱿鱼。 “如果你在人生中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难题,你就在难题中生活下去。”是他喜爱的格言。 王兟看好的云南经济 “云南红市场份额位居全国第五,但与前几名相比差距还大,不可狂妄,但也不能妄自菲薄。如果云南红收购一家法国葡萄酒企业,在高端市场上会有怎样的震动呢?!酒类上市企业市盈率高,尽管目前白酒比红酒更高,但年轻一代的口味正产生变化,红酒一旦形成消费习惯,想象的空间会有多大啊!”王兟对云南红的此番评价和设计正代表了他对云企的看法和寄望。 他认为,一个有前途的云企应有四个方面的优势和潜质:一是要有行业优势,二是要有优秀的管理,三是要有区域优势并有占领全国市场的潜力,四是要有开放的心态,肯放弃自己的一权独大。 王兟坦言在云南看好的行业有四类:一是自然资源类的,如电力、煤化工、林业;二是生活方式类的,云南这块神秘净土不仅仅有高尔夫、旅游经济的优势,还有像云南红这样卖生活方式的优势;三是航空业,云南的省级机场多,客源量大而稳定,票价合理;(“我在高盛时就打过云南航空的主意,”王兟透露。)四是能与东南亚对接合作的项目,如区域能源、金融合作等。应培养小语种人才,如对越南商机的及时把握,我们消费品的质量优势正迅速消失。
2015年2月26日 -
王均豪:活着才有机会 不要将所有钱放在一个篮子里
新浪财经讯 2014年12月20日,“2014中国企业家(上海)高峰论坛——持续发展与改革创新”暨复旦EMBA同学会年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均瑶集团总裁王均豪在“新常态下的持续发展与改革创新”圆桌会议上表示,活着才有机会,所以从我的角度,第一能够尽量控制着别把所有的钱放在一个篮子里,像我们菜园子里我并不是把所有现金流都投进来,我们做多元化也是,所以在我们投菜园子里的东西我们有额度控制,不能把储备放进去。 以下为王均豪部分发言实录: 王均豪:给我这个题目本来是做了一个互联网什么的,实际上我刚才说了我们未来还有高科技互联网领域,那现在做的过程中先别催了,做出来再说,我这个人的习惯也是这样,把它做出来再说,所以我们在菜园子也种了互联网的东西,这个是我们在做的东西,当然创新我觉得现在中国社会的创新,希望会越来越好,从国家天时地利人和来讲都要与时俱进是更好创新的环境,从目前来说市场起决定作用,从中央宏观的天时角度慢慢推动,特别是上面高层意志很强,现在从中层推,所以刚才说了习大大未来是一个大时代,因为我在英国BBC采访我,我对下一界政府怎么看,我说我看看了习大大的简历,应该未来是一个好的班长,包括国际化的视野,所以我觉得这天时这一块都有,但是人和,我想全世界包括政府、学术界、老百姓都要思考,要考虑童心,这个是任何。那地利来说,我们把地利接进去拿过来到希望有创新的地方,企业就主动,不是等,而是主动对好的创新部门的定义,所以我们刚才说的高科技互联网是寻找有创新环境的地利的地方,像我们跟一些大学合作的项目,一出来也是国际领先性的,包括互联网这些哪些地方可能先去新区做,当然有些地方是很保守的,所以我们要形成一个创新的环境,要保持我们的好奇心,希望全社会思考如何创新,去思考为什么工作不可以推进,我想中国梦就实现了。 陆雄文:中国人也不缺乏聪明和勤奋,很多科学家问为什么培养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也不缺钱,也不缺有创业精神的科学家,那为什么没有成批,那我们有一个问题不够,中国未来的创新怎么形成一个产业全面的发展我认为很困惑,你们有什么看法? 王均豪:这个我觉得需要时间,我们中国改革开放确实才30年,欧美国家已经了几百年,他们百年老店已经好多,我们百年老店一个没有,成长有烦恼,但是要把时间浪费在有价值的高度上。 汪建:这个是古老的话题,我个人来看,真正的创新来自于内心的冲动,真正的大革命者都是吃饱了撑的,包括比尔盖茨开始,除了乔布斯以外,他们考虑的是百年前年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王均豪:活着才有机会,所以从我的角度,第一能够尽量控制着别把所有的钱放在一个篮子里,像我们菜园子里我并不是把所有现金流都投进来,我们做多元化也是,所以在我们投菜园子里的东西我们有额度控制,不能把储备放进去。当然创新肯定有风险,如果不能控制确实到的一定程度不能断臂,那我想最好的是我开始创业我想失败怎么办,所以我这辈子有两个驾照,第一个是代步的驾照,后来才搞小车的驾照,这个就是如何把自己生存的权利,只要有一直治厂我相信目前社会把活的下来,而且拿点工资过生活还是比较容易的,这样掌握了创业永远在路上。
2015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