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发组织与华坚集团探索建立伙伴关系
2017年8月15日,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李勇总干事在维也纳接见了张华荣董事长率领的华坚集团代表团,双方就通过建立伙伴关系来共同促进包容与可持续的工业发展进行了积极和深入的探讨。 李勇总干事高度评价了华坚集团为促进非洲工业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特别是华坚在为妇女和青年创造就业领域取得的丰富成果。他指出,当前《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第三个非洲工业化十年”、工发组织的“包容和可持续工业发展”等是全球工业发展的主要指导倡议,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需要紧跟国际发展大趋势,依托各种多边双边平台,才能获得更快、更好地发展,同时也更好地造福国际社会。华坚作为中国企业的优秀代表,充分依托“一带一路”、“中非合作”和“南南合作”这三大平台,可以对国际发展议程做出更大贡献。李勇总干事鼓励华坚集团加入工发组织提出的“国家伙伴关系方案”(Programme for Country Partnership, 简称PCP),一起推动埃塞俄比亚、塞内加尔、秘鲁等试点国家以及将来方案实施国家的全面工业化。张华荣董事长介绍了华坚集团立足多元化发展,计划在非洲创造十万人就业的宏伟蓝图。他希望得到工发组织的指导和协助,以更好地通过包容和可持续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他还表示,将完全支持工发组织领导的各项工业发展倡议,并非常愿意成为工发组织“国家伙伴关系方案”的合作伙伴。双方商定,未来将从联合推动非洲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入手,逐步探索各种形式的合作,共同推进包容和可持续工业发展。随后,工发组织各技术部门的代表与华坚集团代表举办了研讨会,就未来合作的领域和方向进行了具体深入探讨。华坚集团是世界最大的中高档真皮女鞋生产企业之一。集团拥有三大生产基地: 两个在中国,一个在埃塞俄比亚。目前正在亚的斯亚贝巴附近兴建的埃塞俄比亚– 中国华坚国际轻工业城是该集团的新项目。该轻工业城预计每年可创汇20亿美元,并为当地创造5万到6万个就业机会。 文章选自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2017年8月18日
2017年8月23日 -
著名国际关系学者赵穗生CCG演讲:中美之间并非零和游戏
二战后尤其是冷战结束后,美国一直是国际秩序的积极主导者。但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之后,美国似乎正在逐步退出由他一手打造的世界秩序体系。作为新晋崛起的大国,中国却以积极的表态和实际的行动树立了中国现行国际秩序积极维护者的形象。在这一轮的世界秩序重塑过程中,中美两个大国将如何定位各自的角色和作用?两国又将如何在分歧与合作中博弈?中国是否能够成为现有秩序的改革者? 2017年7月31日,全球化智库(CCG)邀请CCG学术委员会专家、资深中国问题专家、美国丹佛大学约瑟夫·克贝尔国际关系学院终身职正教授、美中合作中心主任赵穗生在CCG发表演讲。赵教授以他驾驭中外的文化背景和深厚学养,围绕“世界秩序的重塑:中美在全球治理中的博弈”的主题,为与会者厘清未来全球秩序下的中国定位以及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CCG主任王辉耀博士致辞,CCG副主任、秘书长苗绿博士主持会议。 王辉耀博士首先介绍了赵穗生教授在国际关系和中美研究等方面的精深造诣。他表示,二战后诞生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制,这些第一波全球治理机制主导了世界过去六七十年的发展。但近来“英国脱欧”以及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推行一系列反全球化政策,给世界带来诸多不确定性,而中国作为崛起的大国,坚定地支持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并维护巴黎气候协定成果。CCG非常关注全球化,中美在全球治理和世界秩序中的角色和互动非常值得分析。他回顾到,现在国际竞争性招标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Bidding)在中国的普及要归功于世界银行80年代在中国推广相关概念。中国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国际治理达到今天的高度也是中国积极参与第一轮全球治理的成果。王辉耀博士指出,在新一轮全球化中,中国领导人已不只讲中国模式、中国道路,而是站在全球角度来看全球问题,“一带一路”实际上也是中国尝试为全球治理提供的公共产品。如果未来中国、欧洲和美国能进一步推动全球化,并建立起亚太自贸区,将会是非常好的现象。 CCG学术委员会专家赵穗生在演讲中表示,谈到世界秩序,首先要定义它是什么。世界秩序就是在全球治理当中的游戏规则(laws,rules and institutions),它是通行的大家认为的价值、概念和机制。国家可以就此分为三类:大国(rule maker)塑造着全球秩序;小国(rule taker)追随、执行大国制定的秩序;崛起的大国(rule breaker )因不满意既成大国所塑造的秩序(status quo),而常常打破这些规则,重新塑造反映它的价值观念和利益的游戏规则或者世界秩序。 赵教授指出,目前的世界秩序是由美国领导的在二战后建立起来的,这个秩序面临着两方面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很多人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进入21世纪后对现存的国际秩序越来越不满意,中国也不例外地现在要挑战甚至替代美国,重塑符合自己利益和价值观的世界秩序。第二个挑战来自于美国本身,虽然现存秩序是美国自己领导和塑造的,但特朗普上台后做的很多事情都在瓦解或挑战这个秩序,这种挑战和中国的崛起加在一起,很多人就认为,中国完全有可能替代美国,重建二战以后的世界秩序。 关于这个问题,赵教授认为,“中国并没有替代,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替代美国而重新塑造二战以后的世界秩序。”他指出,回答这个问题要看二战后的秩序是什么样的秩序。它是以混合原则所主导的国际秩序,一方面有很强的自由主义,另一方面其根本的指导原则还是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合约》建立起的以民族国家主权为基础的原则。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国际机构就是明显的例子,国家主权在安全事务、经济、贸易、投资和金融领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修正,让步给一些国际机构。而尽管中国在建国之初被排除在联合国之外,但中国并没有一个和现存体系相背离的价值观念,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完全是当时国际秩序最主要的价值观念。挑战现存体系的价值观念实际是现存国际体系当中最根本的价值观念--主权原则。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最后就在加入联合国以后很快融入现存的国际秩序,最后变成现存国际秩序的利益相关者、参与者和贡献者。 但中国并不是对现存国际秩序就百分之百地满足。赵穗生教授指出,不满意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现存国际秩序指导原则的制定,因为中国当时不在场,现有的国际秩序反映的是自由主义、人权或对主权侵蚀的西方主流价值观念,而中国由于国家政治制度和历史文化原因对很多概念不能接受,感到被排斥。二是中国的代表权、发言权,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球比例由二战后的1-2%增加到15%左右,但经济力量的变化并没有反映在现存国际秩序机制当中,而这种要求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的压制。三是美国双重标准,美国主导世界游戏规则很大程度上是对人不对己,他不愿意把自己放在中国和其他成员国的地位上,但要求其他成员国遵守他自己制定的规则。 在国际社会来看,过去中国只讲参与,从来没有谈引导,现在中国要引导国际社会建立国际秩序和国际安全,中国在国际治理中的角色就发生了转换,中国很大程度上在全球治理中要发挥领导作用了。但中国现在是否有这样的能力来替代美国成为塑造国际秩序的主导者,或者成为全球化的引领者?赵教授认为,“中国目前做的事情并不是要取代美国。” 原因一是在“硬实力”方面,国际秩序的塑造者要花很多资源,中国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取代美国。事实上美国已经深深地嵌入全球生产链中,特朗普的很多政策仍然脱离不了传统上美国在国际事务当中的责任。二是在“软实力”方面,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不仅是由于其硬实力,很大程度也是它的软实力,全世界很多国家铁了心跟着美国,信任美国,中国也开始有这样一些国家,但数量和美国相比还比较少,中国价值观的认同度和美国普世价值的认同度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三是中国还是现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最大受益者。试想一下,如果中国把美国驱逐出亚洲,亚洲就会是无政府状态。也有学者提出,亚洲本身就会受到挑战,因为亚洲这些国家的历史恩怨以及边界冲突,很大程度上能被压抑住是因为美国这些年在这个地区所建立的一套安全体系所起的作用,美国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中国在相当长时期不可能替代。 他总结到,中美之间的发展不是一种零和游戏,完全是一种双赢,中美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多年来,中国被很多国家说是一个搭便车者(free rider),现在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很大程度上是要求改革现存秩序,而不是要重新塑造国际秩序,是要改变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霸权,改变中国在国际游戏规则制定中的地位。从中国角度来讲,也应该明确向美国或全世界宣布,中国是现存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因为中国仍然是受益者,但中国不满的、要改革的是国际秩序当中,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国家的发言权和代表权。这一点是中美之间全球博弈的焦点。 在互动环节,赵穗生教授就中美首次全面经济对话结果,美国如何看待中国引领全球化,中国是否面临“战略透支”,以及中美两国如何相互妥协与合作等问题展开进一步交流。 与会嘉宾还有CCG“一带一路”研究所执行所长黄日涵,CCG常务理事、点融网首席政策顾问郝作成,CCG理事、安学国际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徐耀良,CCG执行秘书长李卫锋博士,CCG副秘书长唐蓓洁博士,CCG有关研究员等以及国内数十家主流媒体。
2017年8月1日 -
CCG上海分会举办7月午餐会,聚焦杭州湾大湾区
全球化智库(CCG)上海分会在3月午餐会“跨境投资与全球化”成功举办后,于7月28日在上海凯宾斯基大酒店举办了7月午餐会,主题是“创新全球化-大湾区时代的上海机遇和应对”。CCG上海及江浙地区理事及社会各界精英人士50余人前来共襄盛会,共同探讨以上海为龙头的中国另一大湾区-杭州湾大湾区发展前景。CCG上海分会秘书长唐蓓洁主持了本次午餐会。 湾区经济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国际一流湾区如旧金山湾区等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级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今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概念,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湾区经济议题持续升温。上海是中国另一大湾区-杭州湾的核心,自然不能缺席这场大湾区话题的热潮。在CCG副主席兼上海分会会长、宽资本董事长关新的主持下,CCG副主席兼上海分会副会长、东和昌集团董事长周华龙;CCG常务理事、晟初资本执行合伙人(原TPG执行合伙人)黄辉;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章玉贵;思嘉建信管理合伙人、美国BayHelix百华协会主席金克文;上海美商会会长Kenneth Jarrett就“杭州湾大湾区”主题进行了热烈的座谈讨论,与来宾分享了精彩的观点和经验。 CCG副主席兼上海分会会长、宽资本创始人、董事长关新表示,大湾区概念的核心是城市集群效应,强调的是跨界跨区域的融合、协作和资源配置,共生存、共弥补、共发展。可以说,发展大湾区经济也是“一带一路”,我们中国自己的“一带一路”建设搞好了,全球化的“一带一路”才能走的更好、更远。 CCG副主席兼上海分会副会长、东和昌集团董事长周华龙表示,杭州湾大湾区集上海的金融中心、长三角的工业基础、江浙的民营资本和商业文化、航运和自贸区等优势于一身,具有巨大的潜力,如能在制造、交易与贸易、品牌、平台与金融的多层次产业集群进行精准定位和规划,未来发展一定能超越粤港澳大湾区。 CCG特邀嘉宾、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章玉贵教授从学术角度就上海“中心”定位的历史发展和约束条件,以及上海在杭州湾大湾区经济中的作用与来宾分享了独到见解。 座谈讨论中,CCG常务理事、晟初资本执行合伙人(原TPG执行合伙人)黄辉提出,上海在杭州湾大湾区发展中的龙头作用需提升吸引人才聚集的政策和文化环境的“软实力”。思嘉建信管理合伙人、美国BayHelix百华协会主席金克文认为,上海的产业定位应该是“苹果”而不是“富士康”,以高附加值的生物科技产业为例,从价值链的角度展望了杭州湾大湾区的前景。上海美商会会长Kenneth Jarrett则从外资和大型跨国公司的视角阐述了湾区经济中上海、浙江和江苏三地的产业特点,强调了开放的环境对创新的意义。 座谈讨论气氛热烈,午餐会嘉宾们在互动环节中表达了对杭州湾大湾区主题的积极反馈,提出了期待CCG作为领先智库在官产学研交流互通的优势在推动湾区经济研究和建言献策方面作出更多贡献。出席当天交流会的嘉宾还有CCG常务理事:美国CST公司亚太区总裁兼中国公司总经理董增军、远毅投资合伙人高毅、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诗伟;CCG理事:高捷资本合伙人程刚、杭州佰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戴非凡、杭州若比邻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CEO邱宇峰、上海袭人公司董事长兼首席互联网官徐亭、象仪投资(上海)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总经理赵维;CCG邀请嘉宾:上海东浩兰生国际服务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池洪、净玺投资高级投资经理何悠南、浙江天合设计总经理贾勇、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贸易与国际化事业部副总经理金丹艳、浙报集团全球光荣浙商论坛秘书长金长青、中欧上海校友会副会长李春明、宽资本顾问李壮飞、Sunpower Systems International首席财务官刘静、上海财经大学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麻国安、高兴资本集团董事长马向阳、中生金控执行董事梅德辉、尚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乔辉、上海陆家嘴-外滩金融城研究院院长史忠正、上海银行投行部高级副总裁汤镕祯、上海欧美同学会副秘书长田贵超,易界网市场总监王晓婕、浙江摩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CEO易新宇、贝格大数据副总裁袁飞、锦信资本董事长章玉宏、新马电梯总经理郑聪、庞巴迪公务机公司周兰;全球化智库(CCG)上海分会秘书长唐蓓洁,CCG上海办事处经理吴雪宝等。 全球化智库(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简称CCG,是国内最大的社会智库型研究机构。CCG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北京,在国内外有近10个分支机构或海外代表处,“以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以中国智慧为全球献策”,致力于中国的全球化战略、全球治理、人才国际化和企业国际化等领域的研究。2016年CCG成立了深圳分会、上海分会,定向邀请了有国际视野、热心公益和富有使命感的知名企业家担任CCG 咨询委员会副主席和常务理事,邀请了一批有社会责任感的精英人士担任CGG理事。目前CCG拥有近两百位社会精英理事组成咨询委员会,围绕“中国与全球化”的重大话题,包括国内外重大政策变化、国际发展趋势、全球市场热点、行业最新创新等,CCG会定期邀请政府决策层、业界精英、知名学者或行业领袖等,进行主题演讲、圆桌交流和相互碰撞,探讨中国在国际化过程中的机遇、挑战,为中国和全球化发展出谋划策,同时邀请主流媒体进行深度报道。CCG将在会前对近期热点进行梳理概述,会后将针对交流会形成的有建设性的思想进行总结,形成建言献策,上报国家有关部委,推动政策建议。 CCG打造了京城著名的CCG名家午餐会,包括美国前国务卿赖斯,香港恒隆地产董事长、CCG联席主席陈启宗,新希望集团董事长、CCG资深副主席刘永好等国内外顶级名流都曾参与CCG名家午餐会。本次CCG上海午餐会的举办旨在加强上海地区理事和社会各界精英人士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和国际化做出CCG上海分会的贡献。
2017年7月31日 -
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网上中签率公告
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丰电子”、“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不超过5,469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以下简称“本次发行”)的申请已获中国证监会证监许可[2017]696号文核准。本次发行采用网下向投资者询价配售(以下简称“网下发行”)和网上向持有深圳市场非限售A股股份市值的社会公众投资者定价发行(以下简称“网上发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发行人与主承销商国信证券(12.980, 0.03, 0.23%)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主承销商”)协商确定本次发行股份数量为5,469万股。回拨机制启动前,网下初始发行数量为3,290万股,占本次发行数量的60.16%;网上初始发行数量为2,179万股,占本次发行数量的39.84%,本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4.64元/股。 江丰电子于2017年6月5日(T日)利用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网上定价发行“江丰电子”股票2,179万股。 本次发行在发行缴款环节有重大变化,敬请投资者重点关注,并于2017年6月7日(T+2日)及时履行缴款义务。 1、网下投资者应根据《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网下发行初步配售结果公告》,于2017年6月7日(T+2日)16:00前,按最终确定的发行价格与获配数量,及时足额缴纳新股认购资金。如同一配售对象同日获配多只新股,务必对每只新股分别足额缴款,并按照规范填写备注。如配售对象单只新股资金不足,将导致该配售对象当日全部获配新股无效,由此产生的后果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网上投资者申购新股中签后,应根据《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网上中签结果公告》履行资金交收义务,确保其资金账户在2017年6月7日(T+2日)日终有足额的新股认购资金,投资者款项划付需遵守投资者所在证券公司的相关规定。 网下和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部分的股份由主承销商包销。 2、当出现网下和网上投资者缴款认购的股份数量合计不足本次公开发行数量的70%时,主承销商将中止本次新股发行,并就中止发行的原因和后续安排进行信息披露。 3、网下获配投资者未及时足额缴纳认购款的,将被视为违约并应承担违约责任,主承销商将公告披露违约情况,将违约情况报中国证监会和中国证券业协会备案。网上投资者连续12个月内累计出现3次中签后未足额缴款的情形时,6个月内不得参与新股申购。 一、网上申购情况 主承销商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供的数据,对本次网上定价发行的申购情况进行了统计,本次网上定价发行有效申购户数为13,311,637户,有效申购股数为139,576,746,000股,配号总数为279,153,492个,配号起始号码为000000000001,截止号码为000279153492。 二、回拨机制实施、发行结构及网上发行中签率 根据《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发行公告》公布的回拨机制,由于网上初步有效申购倍数为6,405.54倍,高于150倍,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决定启动回拨机制,将本次发行股份的50.16%由网下回拨至网上。回拨后,网下最终发行数量为546.90万股,占本次发行总量的10%;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4,922.10万股,占本次发行总量90%。回拨后本次网上定价发行的中签率为0.0352644702%,有效申购倍数为2,835.72倍。 三、网上摇号抽签 主承销商与发行人定于2017年6月6日(T+1日)上午在深圳市福田区红荔西路上步工业区10栋2楼进行摇号抽签,并将于2017年6月7日(T+2日)在《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和《证券日报》上公布摇号中签结果。 发行人: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主承销商: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6月6日
2017年6月6日 -
《世界是平的》作者CCG演讲独家分享:人类未来将取决于“三大力量”
2005年,一本《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掀起了全球化研究浪潮。时隔12年,该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从新的视角分析和预测全球化、科技创新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2017年6月2日,全球化智库(CCG)特邀三次获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奖普利策新闻奖、全球化专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CCG北京总部就“科技创新重塑的全球化世界”主题发表精彩演讲,为“加速”时代中的大变革提供了乐观指南。 CCG主任王辉耀博士致辞并介绍了弗里德曼的经历和研究成果。他表示,弗里德曼先生很早就预见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并对全球化持续进行着深入研究和积极推动。全球化是CCG长期致力的研究领域之一,在全球化发展变革的关键时期,CCG密切关注全球化问题,邀请弗里德曼先生与CCG研究人员和理事交流对全球化发展的最新观察和洞见,不仅是以全球视野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也旨在加强国际合作,发挥智库前瞻性、战略性的议题研究作用。 科技进步正带动世界飞速发展,在这个“加速度”时代,人类如何适从和应对?弗里德曼首先回答说:感谢迟到的你。因为在一场约好的早餐中一位友人迟到了15分钟,他才能借此放缓脚步,去倾听人们的观点、去观察这个世界的变化,才能有机会接触新思路,或者花时间进行反思。弗里德曼通过分享这则故事开启了在CCG的演讲,这也是他为新著以《感谢迟到的你》命名的原因。他表示,这本书第一部分旨在解释这个世界如何运作,第二部分描述了世界是如何被塑造的。 弗里德曼指出,当今世界有三大力量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着世界:一是市场,二是自然界,三是摩尔定律。对弗里德曼而言,市场指的就是数字全球化,微信、推特、脸书、paypal、亚马逊和阿里巴巴等正在以不同于传统的方式使这个世界更加数字化和全球化;自然界主要是指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发展中国家人口增加等带来的问题;摩尔定律是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1965提出的,微芯片的速度和性能将以每24个月翻一倍的速度增长,这一定律预测了当今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如此之快。弗里德曼表示,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推动了数字全球化,数字全球化又驱动着气候变化,进而产生了更多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正是这三大力量之间的互动塑造着这个世界。 在演讲中,弗里德曼总结了这个世界被三大力量深刻影响的五个领域:政治、地缘政治、伦理、工作场所和社区。他还以一连串单单在2007年所取得的科技进步展示了科技创新如何从宏观到微观对世界和个人造成前所未有的变化,并着重阐述了摩尔定律对科技发展预测的准确性。弗里德曼强调,科技带来的变化可以使特朗普总统通过一则推特就可以影响到全世界,而需要警醒的是ISIS也同样拥有这样直接的影响力。弗里德曼在演讲中给出在上述五个领域,如何应对科技带来的加速变化以及如何规避最糟糕的后果的方案。 在问答环节,弗里德曼还对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一事发表了看法。认为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是难以置信的愚蠢决策。他指出,不少美国的地方政府,如加利福尼亚州,对退出协定持反对意见,并将继续维持当地的相关环保法规。弗里德曼随后就科技如何影响金融、民众生活水平如何提高,地方政府作为以及当今世界的最重要疾病是“感到孤立”等全球化相关问题和趋势展开进一步探讨。 与会嘉宾还有摩根士丹利亚太区联席首席执行官兼中国首席执行官孙玮,奥迈资本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施宇澄,CCG高级研究员、商务部美大司原司长江山,CCG特邀高级研究员、香港电讯盈科中国地区执行董事高志凯,CCG常务理事:金山云战略顾问、原金山CEO张宏江,点融网首席政策顾问郝作成,富爱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浩轩,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诗伟,CCG理事、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集团执行副总裁方发和,CCG理事:卓能集团副总裁葛艾继,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邬国华,安学国际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徐耀良等。 演讲结束后,弗里德曼与CCG部分理事、管理层及研究团队进行了座谈,对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社会智库CCG的建设和运营作了进一步交流,并表示期待CCG在推动新一轮全球化中发挥更加卓越的思想库作用。主讲人简介弗里德曼 托马斯·弗里德曼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新闻记者之一,也是专栏及书籍作者,曾三次获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奖普利策新闻奖。弗里德曼以倡导全球化、巴以和平、阿拉伯世界现代化而备受瞩目,早在1992年弗里德曼就认为全球化的时代已经来临。其著作《世界是平的》被认为是全球化的基本读物,稳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他近期撰写的其他书籍包括《谢谢你迟到了》、《世界又热又平又挤》、《911后世界的探索》及《从贝鲁特到耶路撒冷》等。 弗里德曼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于牛津大学获中东政治硕士学位。他精通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曾经在《纽约时报》工作期间报道1982年黎巴嫩战争,并从1984年至1988年任纽约时报驻耶路撒冷负责人。他从1994年开始为《纽约时报》撰写国际事务和经济专栏文章。【相关阅读】托马斯·弗里德曼:人类站在前所未有的十字路口
2017年6月5日 -
中国智库创始人:美会回归太平洋地区贸易谈判,一带一路成果共享
2017年5月16日在东京举办的亚洲CEO高端圆桌会议上,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与主办方华尔街日报编辑的对话。[图片来源:华尔街日报官网] 2017年5月16日,来自美国、英国和亚洲多个国家的政府决策者和全球数十位跨国公司CEO齐聚日本东京参加由华尔街日报集团举办的亚洲CEO高端圆桌会议。会议围绕全球化、自由贸易、跨太平洋经贸伙伴关系以及朝鲜半岛局势等全球和地区性问题展开高端讨论。 这是华尔街日报首次在亚洲举办如此高端的国际会议。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英国国际贸易大臣利亚姆·福克斯、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坎贝尔、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以及来自中国的全球化智库(CCG)主任兼创始人王辉耀等出席会议并就相关问题发表了观点。 作为中国唯一的智库代表,CCG主任王辉耀受邀在该圆桌会议上做主旨演讲和对话,就亚太地区的贸易协定的前途发表了他的看法。他认为奥巴马政府时期将中国排除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之外是个错误。“现在是时候做出调整了。” 王辉耀主任提议说。 鉴于特朗普总统在北美自贸区协定的趋软态度,王辉耀主任认为美国可能重新回归亚太,并且重新开启太平洋地区的贸易协定谈判。 “如果特朗普总统愿意与朝鲜开展对话,那么中国会力促能够双方的会面,” 王辉耀主任在谈及朝鲜问题时说。 会议期间,王辉耀主任还接受了华尔街日报记者的专访,并就中国与“一带一路”的关系等问题作了回答。 王辉耀主任指出,“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虽是由中国发起,但希望国际社会共同谋划、共同建设并且最终共享这一倡议的发展成果。中国会一直致力于推动经济全球化,促进自由贸易和全球各个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017年5月24日 -
CCG副主席关新走进盈创参观交流
5月11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副主席、宽资本董事长关新一行前往苏州,走进CCG理事单位盈创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参观全球第一家实现3D打印建筑高科技企业,并了解中国建筑方面的高新技术。 盈创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3D建筑打印技术领先全球,董事长马义和、副总裁刘文敏向大家介绍了这项新型技术。其中,3D打印建筑用的“油墨”原料主要是回收的建筑垃圾、水泥和钢渣,即环保又实用,3D打印墙体还可设计为空心,并填充保温材料,减轻了建筑本身的重量的同时,还能起到冬暖夏凉的效果。不仅如此,3D打印更具灵活性,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打印不同的墙体结构,一次性解决墙体的承重结构问题。建筑材料可在工厂打印出来后,再运送到组装地点,与传统的建筑相比,大大减少了所需的时间和精力,还提高了效率、节约了建筑材料、降低了建造成本,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如今这项技术已走出国门,不仅为迪拜政府打印出全球第一批办公楼,还将帮助伊拉克进行战后重建工作。 参观结束后双方进行了座谈交流,关新董事长对盈创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前景表示看好,对3D打印建筑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并希望双方今后加强沟通联系。宽资本投资分析师王琴文、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上海办事处经理吴雪宝陪同了此次参访。
2017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