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潘光旦:首倡“位育”教育的一代文化通儒
潘光旦,民族学家、社会学家、优生学家,他是最早认识到专业化教育的弊端,并提出通才教育的教育家之一。他最具特色的教育思想是“位育”之道。
2016年6月3日 -
钱锺书:首倡并建构中国比较文学观念
钱锺书,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2016年6月2日 -
郭永怀:发现中国临界马赫数的第一人
郭永怀,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他最先发现临界马赫数;最先发现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这一坐标法的发现开创了我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先河;培养了众多优秀力学人才。他担负着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我国的导弹与核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6年6月2日 -
徐家良:中国的公益慈善
现在大众对公益慈善的理解基本停留在捐钱帮助困难的人群层面,而且做公益慈善是不能赚钱的。如果公益组织不赚钱,他的钱从哪儿来?一般都是别人捐的。他自己没有造血功能,捐款用掉之后又要找人捐。但有些公益慈善组织像国外的学校基金会,他就会去投资。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后,美国高校基金会受到的损失非常大,投资回报率低了很多。因此,很多私立学校后来就采取多招留学生,降低奖学金额度,减少奖学金数量,缩减工作人员来弥补损失。 实际上,目前的法律没有规定公益组织不能进入哪些投资领域。公益组织是独立的法人,法人只要能够自己承担风险就可以投资。我们基金会条例里面有一个规定就是保值增值,只要做到保值增值就可以投资。我们投资的是股票,其他的基金会也有股票投入。期货的风险很大,目前的基金会可能没人进入,因为它来得快去得也快。 社会企业与公众认知的公益组织有所不同,他是运用企业的运营方式实现公益的目标和使命。企业最早是从欧洲社会经济的概念衍生过来的。后来英国大使馆在中国创导了社会企业家培训,2009年时,开始形成一定的规模,每年有上百人接受培训,这对推动整个社会企业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而且,社会企业的发展与我们目前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刚好可以衔接起来。有些社会问题是政府解决了,有些社会问题是一般的社会组织、公益组织解决的,一些政府解决不了的问题,正好可以用社会企业的方式来解决,效果肯定更好。 目前,中国的社会企业越来越多,虽然与其他的社会组织相比,数量上可能会少一点,但与前几年相比已有了很大的增长。 社会企业或者公益组织与商业企业之间虽然有边界,但并不是很清晰,也不应该清晰。我一般用圆圈来比喻他们的关系,比如说企业是个圆圈,社会组织也是个圆圈,这两个圆圈原来是独立的,没有交集。但是,在大量的过程当中,这两个圆圈就有了交集,连成了一块。比如说社会组织有一些活动需要企业捐赠,这就有交集了。现在,社会企业之间的交集是:有的是企业有捐赠,有的用企业的运作方式去赚钱,然后来解决社会问题。在原来的计划经济时期,公益慈善基本上就是花钱的,不是赚钱的。现在,情况不同了,公益或者慈善领域有不同的类别,有些组织确实是靠捐赠,自己不赚钱也是可以的;有些则不靠捐赠,而是通过自己的造血功能赚钱,然后用在公益慈善领域。社会组织的不同方式对整个社会问题的解决是很有帮助的。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2016年4月12日 -
高晓松:流放自我,收获辽阔
我是八八级毕业生,也是最后一届公费生,毕业后要服从国家分配,分配到哪儿去哪儿。当时,每班留京名额只有两个,大多数人都被分配到其他省的城市,也有人被分配到边远地区。争取留京名额付出的代价并不比出国小,而且国内外差距明显,所以大家都特别想出去。后来,国家颁布了一个严格的文件,要求公费生为国家做出五年贡献后才能申领护照,有直系华侨亲属或者旁系华侨亲属的除外。直系华侨亲属可以直接出国,旁系华侨亲属要交国家培养费,差不多一年2500元,清华本科是五年,总计交12500元。而毕业后做公务员,每月才赚72元,12500元在当时是一笔巨款。没有直系或旁系华侨亲属的人想出国就更没有希望了。 那时候出国赚钱很容易,学生刷盘子或做服务员,每年差不多能挣一万美元,当时汇率为八点以上,相当于八万元人民币,而国内的公务员每年才赚八百元。面对这样巨大的差距,大家都拼命想出国,大批的大三学生退学出国。没有直系或旁系华侨亲属背景的人想出国就必须大三退学,因为只要完成学业就必须依照国家规定服务五年才能拿到护照出国。但学校为办理退学的学生保留学籍一年,以确保万一拿不到签证或奖学金可以继续上学。我母亲在德国出生,所以我是直系侨属,不用服务国家五年,而选择退学是随大流,也实在是不想上学了。退学后父母给我办了自费留德,并保留学籍一年。本来就不想读了,结果退学就会使原来五年的本科又变成了六年,那就更不想读了。 出国时,想法很简单,只想学个手艺,赚钱养家。我在清华读的是无线电系,录取分数是最高的,但毕业分配是最惨的,因为当时IT行业还没有兴起。当年我们系的同学毕业后,很少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我读的是雷达专业,更不好找工作了,所以决定转行。其实家人把我的一辈子安排好了,就是完成清华学业,然后出国留学,而我觉得与家人走一样的路,没有一点意思,所以自费留德一直是个备选。我在心里决定不留学,做一些家人不懂的事情,所以才选择不会跟家人沾上半点关系的电影和音乐。 后来决定出国读书,是各方面影响的结果。当时我们全班总共34人,出过国的人数最多时高达17人,缴纳班费时大家都交美元。我一直在国内学习生活,而家里所有人都走留学这条路,自己好像一个土鳖,心里总觉得缺失一块儿。1996年,我在南京五台山体育馆举行了自己的作品音乐会,事业发展得很好,但家里没有人到现场看,对他们也没有什么触动。再有就是曾经在清华有一个关于读书无用论的讨论会,家人也参与了,现场有位教授提出:高晓松就是读书无用论的典型代表。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后来决定把这一课补上。 行万里路,流放自我
2016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