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欧盟中国商会副会长Sara Marchetta:在中国的欧洲公司目前保持乐观,预计不会出现大规模投资外流
2020年4月23日,全球化智库(CCG)以中欧合作的全新视角举办相关主题的线上研讨会,邀请了中欧知名权威专家学者、商界精英围绕中欧如何合作抗击疫情展开研讨,提供疫情中欧关系走向的新视角,进一步增进中欧关于抗击疫情的合作与交流。
2020年5月6日 -
朱永新:让阅读照亮更多孩子的奋斗路
朱永新,全球化智库(CCG)顾问,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阅读是提高国民素质、缩小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公平的有效路径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号召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年老还是年轻、贫穷还是富有、患病还是健康,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与成长,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奉献自己力量的人们。这一日子在中国被称为“世界读书日”,以此推进阅读,在全社会涵养书香。 25年弹指一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类的阅读生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无论信息载体、图书形式以及阅读方式发生怎样变化,阅读的价值与阅读的本质不会变,人类的阅读需求不会变,以阅读充实生命、改变命运的梦想也不会变。 阅读也是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在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重点校与薄弱校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要想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公平,还需探索更多路径、找到更好方法。这其中,推进阅读公平是重要一环。 有教育学家曾说过,当偏僻乡村学校的孩子们有了与中心城市的孩子一样多的优质图书时,他们精神发展的起点就站在了同样的起跑线上。有学者认为,只有在妥善处理好阅读问题后,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中处于最佳地位。让所有学生能够和那些最伟大的经典对话,用阅读填平生活的沟壑,正是推动阅读的社会意义所在。 近年来,由于工作需要,笔者走进了许多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学校,发现那些注重阅读的学校,图书馆品质高、师生阅读氛围好的学校,无论是师生的精神气质,还是学校的文化建设以及各类教学指标的考核,都相对较好。我们以“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进行的教育探索行动,特别强调以阅读为手段推进家校共育。通过多年跟踪调查,我们发现阅读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都有着极好的效果。而新教育萤火虫亲子共读公益项目,长期给数十万父母免费提供阅读方法的指导。那些注重阅读的家庭往往能够亲子共读,帮助孩子养成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孩子各方面发展也更加均衡、更加全面。 当前,“父母的书架决定孩子的未来”“最好的学区房是家中的书房”,已经成为许多家庭和学校的共识。伴随又一个“世界读书日”,我们可以更多关注:如何为乡村的孩子、困难群体的孩子、边远地区的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图书?如何更有效地为这些孩子提供阅读指导,让他们享受阅读、热爱阅读、学会阅读?如何加强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薄弱学校的图书馆建设,帮助他们办好身边的“精神食堂”?阅读是提高国民素质、缩小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公平的有效路径。用阅读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他们将因此拥有更美好的生活、更美好的未来,也必将为人类智慧和文明的发展拓展出更大空间。 文章选自澎湃新闻,2020年4月27日
2020年5月6日 -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中国中心主任张忠:全球化已被滥用,应反思并改善教育内容
2020年4月17日,全球化智库(CCG)以“新冠肺炎如何改变国际教育未来蓝图?“举办线上研讨会,邀请了数位知名国际高校与中外合资大学的校长、专家与学者就疫情下国际教育的未来发展、线上教育的广泛应用对国际教育产业结构的影响以及中美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对国际教育的未来发展和中国的人才培养战略的影响等话题展开交流研讨,旨在增进国际社会对疫情下的国际教育发展议题的学术交流,为在全球共同抗疫的关键时期的国际合作拓展机遇。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中国中心主任、CCG学术委员会专家张忠从三个维度分析了线上教育对国际教育格局的影响、疫情后教育内容的变化及疫情中国际学生流量变少对高校的影响。他认为,首先,线上教育只是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并不能替代线下教学成为教育的主导形式。线下教学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良好的与社会交流、在社会中实践的平台,其中提供了包括学习、社交等活动在内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环境。其次,回顾过去几年,我们会发现全球化已被滥用了,社会只注重效率,公司只注重效益。疫情之后,我们应对此做出反思,对教育内容做出改善,改善高校学生学习导向性,从而有助改善当前世界发展局面。对于抗疫措施对国际学生流动性的影响,他认为,只要学生对于国际教育的求学心不变,复工复产后的国际高校仍然会继续接纳持续不断的国际学生。
2020年5月6日 -
沈建光:后疫情时代,通胀还是通缩?
专家简介沈建光: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京东数字科技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前瑞穗证劵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2020年5月6日 -
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前首席法官James Bacchus:疫情是全人类的危机,大国应搁置争议
2020年4月20日,全球化智库(CCG)将举办国内首次以疫情下的WTO为主题的线上研讨会,邀请了数位国内外知名权威专家学者就疫情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多边经贸机制体制遭受的挑战、中美如何应对全球衰退的局面等话题展开讨论,提供疫情中世界经济走向的新视角,进一步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的持续发展。
2020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