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国际组织、区域合作和“一带一路”是CCG全球化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最早以全球化命名的智库,CCG创办了“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并设置全球化相关国际议题;在海内外举办了“WTO改革”、“多边治理”、“一带一路”等专题研讨会,把“一带一路”这一主题首次带到国际安全与治理领域的世界高规格会议——慕尼黑安全会议。基于多年对全球化领域的全面研究,CCG发布出版了《“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共赢方案及实现路径》,《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全球化向何处去:大变局与中国策》等研究报告和图书,其中Edward Elgar 出版社出版的Handbook on China and Globalization是为数不多的由智库在国际权威学术出版社出版的全英文书籍。CCG提出的两项倡议入选首届巴黎和平论坛,为中国智库更充分参与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开拓了崭新模式。此外,CCG与WTO、UN 、经济合作国家组织(OECD)、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众多国际组织、国际智库和相关机构建立了良好的长效合作机制。
-
打“擦边球”的海外淘金时代,正在结束
文/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员储殷 近日来,缅甸政府对百余名中国伐木工人判处重刑,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尽管这一判决明显偏重,且具有强烈的政治意味,但其中透露出的中国企业与个人在海外拓展时的法律风险,却值得重视。 海外利益的拓展有两个基本的模式:一为国企模式,一为民企与私人模式。 一方面,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主推进的海外投资,大都集中在资源、基建、能源等领域,而这些行业往往涉及高度政治性的国家战略选择。因此,“上层路线”往往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相对而言,所在国的法律往往是项目执行的细节问题,尤其是当所在国司法独立性与法治环境较差的时候,法律上的考量往往让步于政治上的博弈。 另一方面,以民企与大量海外淘金人员为主的“走出去”,又往往缺乏专业的法律方面的培训与协助。他们通常带着某些国内长期养成的习惯,以想办法而非走法律的方式来打开局面。有的时候,在一些腐败比较严重的国家与地区,这种“想办法”甚至演变成为了对当地基层执法机构与人员的贿赂。 坦率而言,这两种现象的出现,并不能完全归咎于中国企业与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而是所在国法治环境恶劣倒逼出来的结果。因为在很多时候,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讲法律反而寸步难行。比如,在中亚一些国家,中方人员的劳工签证就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往往采矿权办下来之后,中方人员因迟迟拿不到劳工签证而难以入境。在很多时候,甚至包括国企在内,要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安排人员持商务签证入境,“非法”打工。当地警察深谙中国企业这一困境,往往趁机骚扰中国企业与工人,进行罚款甚至索贿。久而久之,甚至形成了不成文的灰色规则,一些中国企业甚至将这种罚款与贿赂,视为正常的经营成本。又比如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中央政府权威薄弱,地方政府甚至武装力量直接控制着当地的资源,要想走进去就必须获得当地部落而非获得中央政府的许可。这次缅甸的非法伐木事件,中国工人并非无证盗伐,只是办的是克钦族武装的许可证而非缅甸政府的许可证。 随着中国走出去的企业与个人越来越多,这种规避法律、变通权宜的办法,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一方面是因为走出去的企业和人员太多,让原先规模不大的灰色交易迅速扩大,从而引起当地社会的强烈反弹。另一方面,因为中国企业与人员快速发家致富,激起了当地一些权势集团的觊觎之心,进而以“翻脸执法”的方式,掠夺中方企业与个人的财富。比如,在非洲一些国家已经发生对中方企业、人员大规模的驱逐。 在近几年的海外利益输出中,由于漠视法律而遭遇的风险,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国海外企业(个人)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一带一路”上的一些不发达国家与地区,当地的政府与社会对于企业合法经营的关注度也已经越来越高。小聪明可能带来大麻烦,甚至变成大风险。必须意识到,靠着打“擦边球”获利的海外淘金时代,正在走向终结。 本文刊于《中国青年报》第2版,仅代表专家观点,不代表机构立场
2015年8月13日 -
余卫平:中国企业“走出去”要过五关
2015年7月12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全球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企业发展新思路--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在北京银泰柏悦酒店举行。这是国内首次探讨全球化与全球命运共同体的论坛,也是国内智库首次举办的广泛汇聚官、产、学各界精英的圆桌论坛。80余位官、产、学各界精英汇聚一堂,共同把脉全球化浪潮,探寻中国企业全球化路径。
2015年7月23日 -
吴建民:中国“走出去”应警惕封闭观念
2015年7月12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全球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企业发展新思路--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在北京银泰柏悦酒店举行。这是国内首次探讨全球化与全球命运共同体的论坛,也是国内智库首次举办的广泛汇聚官、产、学各界精英的圆桌论坛。80余位官、产、学各界精英汇聚一堂,共同把脉全球化浪潮,探寻中国企业全球化路径。
2015年7月22日 -
崔明谟:“一带一路”战略将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新引擎
2015年7月12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全球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企业发展新思路--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在北京银泰柏悦酒店举行。这是国内首次探讨全球化与全球命运共同体的论坛,也是国内智库首次举办的广泛汇聚官、产、学各界精英的圆桌论坛。80余位官、产、学各界精英汇聚一堂,共同把脉全球化浪潮,探寻中国企业全球化路径。
2015年7月21日 -
加快对外投资立法 稳步推进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
【摘要】 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已超过外商来华投资,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十三五”时期中国的对外投资将迅速增长并呈现集中爆发态势。然而截至目前我国对外投资的国内立法还很不完善,对外投资的管理、促进与保障还停留在部门规章的层面,与我国快速发展的海外投资活动及即将出现的对外投资爆发极不相称。因此,CCG王辉耀主任认为,应该迅速启动中国的对外投资立法工作,将对外投资立法纳入立法日程,制定统一的对外投资法,再制定一个或数个专门的对外投资规章,构成对外投资的基本法群,对境外投资审核、境外融资、对外投资保险、安全救助以及有关税收等都做详细规范,以此来调整对外投资关系。
2015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