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国际组织、区域合作和“一带一路”是CCG全球化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最早以全球化命名的智库,CCG创办了“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并设置全球化相关国际议题;在海内外举办了“WTO改革”、“多边治理”、“一带一路”等专题研讨会,把“一带一路”这一主题首次带到国际安全与治理领域的世界高规格会议——慕尼黑安全会议。基于多年对全球化领域的全面研究,CCG发布出版了《“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共赢方案及实现路径》,《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全球化向何处去:大变局与中国策》等研究报告和图书,其中Edward Elgar 出版社出版的Handbook on China and Globalization是为数不多的由智库在国际权威学术出版社出版的全英文书籍。CCG提出的两项倡议入选首届巴黎和平论坛,为中国智库更充分参与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开拓了崭新模式。此外,CCG与WTO、UN 、经济合作国家组织(OECD)、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众多国际组织、国际智库和相关机构建立了良好的长效合作机制。
-
中国如何应对国际力量“集团化”
“朝贡”制度的安排是个开放体系,这个体系除了封建形式倾向于中国皇朝之外,实质上是非常有利于当时条件下的自由贸易安排。
2013年2月5日 -
国际金融体系洗牌是中国战略机遇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已经逐渐演变成一次全球性的大危机。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认为,这次危机很可能是百年未遇的大危机。如果格林斯潘的判断是准确的话,那么这次百年未遇的危机的产生,就一定有百年未遇的原因,并出现百年未遇的结果,同时也可能会带来百年未遇的机会。这次危机将会导致国 际经济金融体系的重新洗牌,国际经济规则的重新制订。中国可以审时度势,主动参与国际经济新规则制订,改变现存的对我不利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金融规则, 为中国未来三五十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
2013年1月18日 -
中国高等教育暨海外人才论坛
2012年10月6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麦可思研究院和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中国教育论坛联合主办的“2012中国高等教育暨海外人才论坛”在哈佛大学成功举办。论坛紧紧围绕中国高等教育和海归海外人才在中国经济崛起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分享了他们最新的高等教育和海归人才的研究成果。
2012年10月10日 -
改变美国的”意见市场”略论事半功倍的中国公共外交
中美关系长期稳定和渐趋密切的一个关键在于两国人民的互相了解。一般而言,中国民众特别是受过中学以上教育的社会阶层对美国的了解远远超过美国相应阶层人民对中国的了解。一般美国人对中国既不了解,也不关心。大部分有关中国的信息来自媒体。而以批评时政为己任的西方(特别是美国媒体)关于中国和中国人的报道大多是负面信息,对中国基本上是持“唱衰”乃至“妖魔化”态度。这一点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特别是经济的的发展稍有改善,但无根本变化。
2011年3月19日 -
海归创业的作用
改革开放30年来,海归回国创业成为了一个值得瞩目的现象。在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以后至今的15年中,海归们踊跃回国创业推动了国内互联网、IT、通讯、传媒等诸多领域的发展,甚至包括传统产业的发展。
2010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