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国际组织、区域合作和“一带一路”是CCG全球化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最早以全球化命名的智库,CCG创办了“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并设置全球化相关国际议题;在海内外举办了“WTO改革”、“多边治理”、“一带一路”等专题研讨会,把“一带一路”这一主题首次带到国际安全与治理领域的世界高规格会议——慕尼黑安全会议。基于多年对全球化领域的全面研究,CCG发布出版了《“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共赢方案及实现路径》,《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全球化向何处去:大变局与中国策》等研究报告和图书,其中Edward Elgar 出版社出版的Handbook on China and Globalization是为数不多的由智库在国际权威学术出版社出版的全英文书籍。CCG提出的两项倡议入选首届巴黎和平论坛,为中国智库更充分参与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开拓了崭新模式。此外,CCG与WTO、UN 、经济合作国家组织(OECD)、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众多国际组织、国际智库和相关机构建立了良好的长效合作机制。
-
智库的挑战与未来 | CCG研究
自“二战”以来,智库一直为各国政府官员所推崇,全球智库数量也出现了惊人的增长。不过,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Think Tanks and Civil Societies Program,TTCSP)研究发现,近年来全球新建智库数量却首次出现下降迹象。2015年10月初,《华盛顿邮报》刊登了一系列文章,从各个角度对当今智库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进行评论,其中一篇来自阿曼达·贝内特(Amanda Bennett)的《智库过时了吗?》(Are think tanks obsolete?),更是将当今智库生存环境的脆弱表露无遗。
2017年2月28日 -
解密大国背后的“第四力量”| 图书推荐
作者:王辉耀 苗绿
2017年2月21日 -
【CCG智库实践探索】塑造社会影响力
CCG坚守智库的独立精神,坚持为公共利益代言,为公共政策建言,倡导社会公共责任。
2015年7月3日 -
王辉耀:中国智库国际化的实践与思考
进入全球化时代后,国际化逐步成为当代智库发展的重要特征和方向。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智库发展已呈现明显的国际化特征,且国际影响力十分巨大。而中国智库组织因为起步晚,发展环境特殊,尚未出现与之相抗衡的国际化机构。本文将从智库国际化特征入手,分析中国国际化智库的发展与实践,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2014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