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海外人才引进缺乏相应的人才载体

2014年5月27日

    2013年10月21日下午两点,来自海内外的知名高层次欧美同学会会员及留学人员代表,在聆听了上午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后,相聚在欧美同学会会馆第四会议室,参加了由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主办,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承办的一场专题建言献策座谈会,大家在会上从各自的留学经历与回国创业发展的独特视角,分别从宏观与微观、专业与现实等诸多领域,坦率并真诚地阐述了自己的独特观点与建议,希望发挥建言献策的话语权与权威性,推动中国留学事业、海归事业健康稳步的发展。

    来自海内外的知名留学人员代表纷纷发言,对欧美同学会及目前中国留学人员的政策、方针和现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以下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的发言实录:

    知识经济没有人才什么都没有,有了人才,资本也不成问题。我讲一个观点,中国现在人才没有载体,所以人才制度的改革要跟行政体制,尤其是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结合起来。

    尽管我们有千人计划等各种人才引进计划,然而还是有很多高端人才流向海外。海外的人才往外流,国内培养的人才往外流,包括清华、北大毕业的高端人才都往外跑。从全球的人才流动趋势来看,总体上是发展中国家为发达国家培养人才。

    为什么有些海外华人回国以后又选择离开?我认为还是缺乏人才载体。现在海外人才回国以后,国家会给你一个行政级别,因为中国的资源分配是跟行政级别挂钩的,没有行政级别就拿不到资源。中国的科研基金、项目基金的评审都是这样,背后都有政治操作,而不是单靠学术研究的水平。而另一个方面,一旦你拿到行政级别的话,它同样会害了你,你根本没有时间去做学术研究。因此,很多人回国以后又选择离开。

    新加坡为什么留住人才?新加坡有四所公立大学,其中三所大学的校长都是外国人。许多大学中研究所的所长都是外国人,医院和国有企业的高层领导有很多外国人,这些职位都是人才载体。中国的人才回国后去哪里?没地方去。一个教授职位穷得要死,什么都没有。海外人才只能担任由行政级别的领导,这样才能有相应的资源。

    中国的下一步的人才制度改革重点是体制改革,一定要把事业体制都改革去行政化。第一步,企业、医院、大学、研究院和研究所都要去行政级别。目前你做一个课题项目,如果没有一个行政级别,就不能报销。而我在新加坡东亚所当所长,我什么行政级别都没有,我同样可以做。在政府领域需要行政级别,而如果其他机构不去行政级别的话,如果大家还是一味去追求行政级别的话,中国的人才制度改革就搞不好,人力资源市场不会有公平竞争,也就不会实现人才的真正回流。

    下一步,如果中国能把事业单位去行政化,单位的领导实行公平竞争,谁都可以来当。这样的话,国企、研究所、大学等部门的各种职位就会成为人才的载体,就可以真正的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如果没有人才的载体,人才进来以后,照样会流出去。

关键词 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