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宗: 出国梦 创业梦 强国梦

2014年9月11日

    一、国际要做“通人、通才、通士”

  二、用知识、时间、钱回馈社会

  在8月12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承办的2014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上,恒隆地产集团主席、亚洲协会联席主席陈启宗先生,作为知名留学人员,也是著名的国际民间大使、国际化人士,受邀莅临本届论坛,并为在场的500余位来自海内外的留学人员做了主旨演讲。全文如下:

  大家好!大家都知道,我“不务正业”,我花时间在“捐钱上”比我花时间在“赚钱上”的时间要多的多。

  因为我出生在香港,我这一代人无论生活在香港还是台湾,都有一个“梦”,就是过了几十年之后,到了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之后,内地年轻人也有同一个梦。所以无论是香港人、台湾人、大陆人,都是中国人,所以都有同一个梦。我们有三个梦,第一个梦是什么?出国梦。第二个梦是回国创业梦,还有第三个梦,是什么,等一下再说。

  我们这一代人都有“出国梦”,无可否认,以往中国历史告诉我们:“出国历史”在国家发展里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好多的科学家,好多的财经方面专家等,包括我们龙永图部长,都是出国留学之后然后回到国家贡献国家的,我非常同意刚才龙部长说的,我在海外碰到不少的华人,无论香港、台湾、大陆出去的,其实他们都是非常爱国,我从来没有住过中国内地,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从小就是对国家有一个情怀,我观察好多海外华人,其实他们的心还是系在国家。

  但是也不能否认,以往两百多年来,中国因为历史的原因济弱,在世界上不能站在世界舞台中间,才有“出国梦”的需要。前两年,我在欧美同学会做讲演,谈到过“出国梦”这一话题,我现在有一个新的“梦”–中国人下一代不再有“出国梦”。后来我才发现,梁启超还是鲁迅讲过同样的话。为什么要出国?因为我们的科技、我们的教育还不够达到世界最高水平,所以需要出国,去学习学习别人的好东西,所以我对于“出国梦”这个事,从这个环节来说,我的梦想就是有一天中国人再也不需要出国,当然不需要出国不对,家里总是好的。我们要向别人学,别人也是要向我们学,所以总是有出国的需要,但是要有一天国家的科技发展、教育发展能够达到世界最高水平,那我们中国人就不再一定需要“出国梦”,将是中国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今天上午看到徐小平,还有王强,我们一块去了以色列,他们两位是“新东方”三位创始人之二,在座的看过《中国合伙人》的有多少?没有那么多!晚上告诉徐小平不够成功(笑)。我很清楚地讲到,比我年轻十来二十岁的人,都有一个“出国梦”,希望你们出去要回来,出去不回来的是“傻瓜”!容许我告诉你一个历史的事实,就是从50年代、60年代起,我是1967年出国留学的,我那一代人从香港或者台湾出去的,不回来的都后悔。讲一个小故事,这是真实故事。台湾的人在50年代、60年代出国留学的,很多都拿到博士学位,他们都是在台湾念大学,才出去念博士,他们本科生毕业20周年,大家聚在一块儿,发现回去的那些人都赚了大钱,因为那几十年里,台湾大发展,“傻瓜”都可以赚不少钱。反正美国那些首席科学家,因为语言文化方面原因,好多都是有一个“玻璃屋顶”上不去。相反,印度人行,因为印度人语言文化比较更懂得西方那一套,中国人不如意。结果做高管,回到中国、台湾才发现,没出国的那些人原来考到三四十名,而当年考到一二名才有机会出国,结果发现没出国的那些人赚了很多钱。出去旅游,回国那些坐头等舱,没回家那些坐经济舱,还有很多细节不讲了,总之他们没回来很多都后悔了。很高兴听说,中国三百多万出国留学人员当中,150万人已经选择回国。去年就有30万,要是你们是那30万之一的话,我恭喜你!你们的前途是无限、无量的。

  回国创业梦,国家大发展,机会多的是。在美国可以创业,但是在美国创业非常困难。我曾经在美国创业,不可以说不成功,但是我知道在美国创业是“逆水行舟”,因为经济的发展,只有2%、3%的速度进行的时候,在那个环境里致胜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那里的法制太过健全,搞得这个地步很难有机会给你赚大钱,除非你有特别的科技,要不然是非常不容易,反而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才是致富最好的环境,所以回国创业是非常好的事。

  第三“强国梦”,中国人国泰民安的意思,不讲霸权,中国人关起门来做好自己的事,国泰民安就好了。这个需要海内外都有一个和平稳定环境。

  总而言之,强国梦,国泰民安的美好梦想,人才绝对是需要的。不过在这里提醒大家一件事,需要的人才有两方面,一个是质,品质要提升;第二要有量,有质而没有量是不行的,当然“有量没质”也不行,也就是在人才培养过程里,必须有其“专特性”,必须训练一些有专长的人,同时我们的人才培训必须有它的普及性,也就是所有的老百姓,他们的水平都需要提升。我昨天刚从东南亚国家回来,无论到了东南亚国家,或者到了非洲、拉美,好多国家都是有一些很优秀的人,质非常高,但是没量,有的人很突出,其他人都是很低水平,这样国家不能长治久安。要大发展,特别是像中国13亿人口的大国家,需要有很多这样很优秀的人,需要整体素质提升,有量才能成功。

  最后讲一件事,关于这些回国创业的那些人,就是今天的主题,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这些人要注意的是什么?容许我提三点。这些人都是有专业水平的人,专业水平不难,脑子不错就行了,中国人一般人脑子都不错,张懿宸就是MIT,沈南鹏就是耶鲁大学,我上不了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只能在他们里面帮忙,我现在也是两个大学的顾问委员。主要做专业人才,中国人没有问题。但是有专业水平,并不代表有另外两个方面的水平–道德水平、文化水平。中国人在教育历史上看很了不起,中国人讲教育,就是道德,要培育,非常注重,不只做事,要懂得做事。也要讲甚至于先要讲做人,没有一个好人,有了专业知识,可能是国家的难处,而不是好处。中国人有一句话“学而优则仕”,当官的人都是有学问的,中国人的学问,先是做人。道德教育在中国教育里应该是很重要的一块,最近打贪腐,大快人心,非常好,我们这些没有贪腐的人,不是因为怕被打,因为做人应该如此,应该是干干净净,中国人有一个“士大夫精神”。就是读书的人、当官的人应该是道德水平最高的人,这样才能在社会起到该有的作用。

  我把教育水平跟文化水平做一点区分。教育是学了一些东西,文化是这个人的素质、本质是什么,中国人还是需要注意的,不仅要有专业水平,还要有道德水平跟文化水平。希望中国人,特别是留学回来的那些人,你们基本上都是很专业的,就是不一定每个人都有博士学位,但是最少有某一方面的专长,这是很好的,但是在一个复杂的国家、社会,现在的社会里,特别是一个大国,13亿人口大国里,需要的不只是有深度的人,需要有一些有广度的人,很多事情一个专业解决不了,需要不同的专业同时放在一块来看,才能够解决很多社会上的问题。

  英文里有一个词,我花了十几年想怎么翻译这个词,最后我出一个字一万,人民币,看谁替我翻译得出来。有一天跟朋友聊天,我问了这个问题,过了两天,当天在座一个朋友,中国前财政部副部长,他就把我的英文的词翻译出来了,在诗经里有这样一个字,就是叫做“通人、通才”,或者“通士”,Renaissance有人翻译成文艺复兴人,这是15世纪,欧洲历史上发生的一件事,什么叫做“文艺复兴人”,搞不清楚。我们知道这个概念,一个人同时是多方面的专家,比如达芬奇是画家,也是建筑师,也有数学专长,还是天文学人。

  中国有一个词是不错的,现在说是贬义–“杂家”,其实历史上不是这样的,通人、通士、通才,这样的人国家最需要,很多问题不是一个专长能解决,多个专长放在一块,多个专长在三五个人身上很难合起来。你不知道我知道什么,我也不知道你知道什么,一个人里面脑神经就串起来了,所以这方面也是希望中国能够多培养这样的人,不一定是你读好多学问,有些人从个人兴趣开始,开始之后,慢慢就会花时间,成为一个通人、通才。

  举一个例子,我的兄弟第一个学位是航天工程,第二个学位是流体力学,20岁拿到博士最高荣誉,在世界发表文章,在哈佛大学读了放射性物理,最后又读了放射性生物。专长是什么?很难说,他最后成为收藏家。英国有一个庄园,专家跟我弟弟第一次去,他可以把每棵树名字讲上来,变成树的专家,可以丰富人生,更好地服务社会。

  最后一点希望这些专才回到国内,很多非常成功,特别是创业人士,创业之后,赚了不少钱,希望你们多多回馈社会、国家。没钱是不行的,太多钱也不是好事。我从小生在富裕家庭,世界上有钱的人,我都见了不少,有钱的富二代,能够成功的少之又少,不坏已是大幸。所以要是你真的爱你的女儿、儿子,千万不要把钱交给他。混社会,好多好事没钱做不了,有钱之后不要乱花,当然也要过得舒服,但不要太奢侈。

  总而言之,多回馈社会就是好事,这么多年来,我在这方面所得到的乐趣是非常多的,我有一位同事替我做事25年,以往住在北京,有机会我们在故宫修复了两个画院、24个亭台楼阁,以往搞这个都是皇帝,现在不是皇帝也有机会。我在故宫博物院搞了18年了,修复两个画院,虽然不是我的,是国家的,国家偶尔给我机会回去看看,能够有机会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皇帝”,在故宫盖了24个亭台楼阁,这是好事。

  我个人喜欢古典音乐。不是所有,部分绝对,一般来说是文化素养比较高,人品大概会好一点,受古典音乐的熏陶,所以在加拿大音乐学院搞了18年,每年把最好的中国的年轻音乐家送到那边去,请大师培训他们,现在不少成名了,王宇佳谈钢琴的,小提琴的凌峰,都是我们的学生。抓紧时间办一些好事,用你的知识、时间、钱回馈社会。这才是我们从出国梦、创业梦到帮助国家走向强国梦。希望每个人都能成功,谢谢!

  【注:以上发言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承办的2014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