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南鹏: 海归要在本土创业 支持新生代年轻海归创业

2014年9月11日

    一、鼓励留学人员回国 进入民营企业发展

  二、利用国外积累的经验 海归要在本土创业环境中发挥作用

  三、要支持80后、90后新一代年轻海归创新创业发展

  在8月12日2014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上,曾在福布斯杂志2012-2014年度投资人榜当中,排名最高的华人投资者,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人兼执行合伙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咨询委员会副主席沈南鹏先生,作为知名留学人员,也是著名的投资人、中国国际化人才优秀代表、社会活动家,受邀莅临本届论坛,并为在场的500余位来自海内外的留学人员做了主旨演讲。全文如下:

  谢谢大家!今天非常高兴跟大家分享。刚才陈启宗先生在讲的时候,讲到中国合伙人,好像下面举手的人不是很多,其实真实情况肯定不应该这样,我相信那部电影还是让大家很多共鸣,因为在座的有一批20年、30年以前出国的一些留学生,追溯一下,那个电影让大家这么难忘,这么多感触,无非那个时代出国留学生很多都是社会精英,确实也不容易,能够走出国门,得到这样一个出国留学的很好的机会。

  20年、30年以后看,大家可能这当中两批人,一批人留下来了,刚刚陈先生说留下来都是傻瓜,不能这么讲。相信陈先生是开玩笑。每个人不一样,留下来有家庭因素等等。很多人成家立业以后,也有一个很不错的职业发展途径,这批人,我感觉其实是一个很大遗憾,因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这些人才是资产,这批资产挪到海外去,中国资产大量海外流失,比实物资产流失,更加让人痛心。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又是很实在的一个状况,这当中其实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在科研领域里面,我看到很多的美国优秀高校里的中国教授,基本上都在国内的某一个学校里面,有这样、那样的兼职,或者研究客座教授,因为科研领域比较好安排,有的人回来一段时间再走。别的领域能不能发挥这批人才、这批资产存量,能够让他对中国现在很多领域做出贡献,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课题,其实当中还是有些东西可以去做,因为毕竟其中有一批人,到了今天这样的年龄,已经有在往退休方向走,或者是半退休状况,同时又积累了很多行业经验,这个对今天的中国,尤其在领先科技领域里面,有比较大的帮助,所以从政策层面来讲,有什么方法能够让这批人才、资产发挥出来,还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课题。

  回来的人很多,三四百万人,这当中其实我们看到一个比较明显的流向,这是我自己的观察,恐怕也是我周围很多朋友,在20年以前,从美国回来以后的一个流向,首先回来第一站,很多人去了跨国公司,包括香港投行,这是比较容易转换的角色,那个时候创业在中国很难,优秀的去很大规模民营企业的比较少,除了去国企或者去政府机关,别的渠道不是很顺畅。最近看到人才流向,参加民营企业,还有创业。非常清晰的趋势,这个趋势会继续这样做。跨国公司在中国,当然一开始确实能够招募到一些比较好人才,但是本身跨国公司在中国过去十年,相信他们在发展中遇到一定挑战,人才本身也需要有更大的一个发挥空间,民间企业和创业变成他们选择当中很重要的选项。

  对创业这一部分来说,我自己创业比较多,现在主要工作就是投资创业者,可以看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这些创业者当中,一个是年龄在不断地往下走。第一批创业者,尤其是在信息科技领域里面,在他创业的时候,年龄基本上30出头左右,包括李彦宏、张朝阳那一段,现在这个年龄段继续往下走,当年百度当然非常成功,经过大概六年多时间,成功上市。当年是商业奇迹,携程、搜狐也是,毕竟比百度规模比较小。今年聚美优品上市,公司创业者的年龄为30岁,他在26岁时开始创业,目前其公司上市市值40亿美元,整个创业历史就四年,比较好对照,年龄在往下走,而且很多人创业成功,完成这个过程来得更快,当然聚美优品还是一家年轻的公司,相信目前路还很长。聚美优品的创业和上市走过的历程经历说明,中国机会很多,给年轻人、年轻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从领域来讲,我感觉创业领域已经越来越广泛,第一批创业者里面,绝大部分在信息科技,第一批创业基本学习美国的互联网,或者消费互联网领域,一般都是在软件、消费互联网等等。最近五到十年,很多领域出现创业者,医疗行业,医疗仪器、医药,医疗服务,新材料,甚至包括技术产品的本地化和消费领域。医疗行业里面最早一批中国民营企业成功的,都是以销售营销作为渠道公司,最近研究新药、独特产品差异化这当中海归就能够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同样在消费品领域,20年以前消费品的零售公司很有可能是本土企业家,更加接地气,更加了解市场。最近能够看到海归在国外积累经验,回国后能够在这样本土化行业当中,做出自己的成绩来。

  刚才讲到年龄和行业,第三是区域,从过去五年当中比较明显,一方面因为上海和北京成本很高,不光是生活成本,尤其是在住房这边,确实造成了粗放型企业在上海、北京要创业成功,有很大的挑战,所以看到很多今天的创业企业,在杭州、成都、武汉、西安、青岛、大连等这些城市里产生出来。我们几个新经济领域投资团队,经常现在需要跑到北上广深之外的城市找企业家,当然企业家里面也有相当一部分,有海归这样一个背景。区域分布的不断扩展是产业发展的一个很好的趋势。因为在美国的话,产业不可能全部集中在旧金山或者纽约两个地方,一定是在美国各个地方都会有,这样一种创业机会和行业发展的区域分布模式,同样在中国也已经看到这样趋势。

  从我们自己的投资统计来讲,在过去的三年投资的企业当中,有25%的企业家CEO是海归背景,这已经是相当高的比例。如果我们从整个创业团队来看的话,一部分企业的高管中海归的比例可以达到80%。海归在创业过程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角色,企业的CEO具有本土背景的话,就需要有一个有海归背景,或曾经在海外公司里面做过高管的创业者来补充企业的管理团队。

  今天融资环境,对创业者尤其海归创业会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比较十年以前,十五年以前,不管百度创业还是携程创业,当前进行融资已经是一个相当容易的事。但是还是有很多领域,还是资金的需求,还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或者怎么能够嫁接创业者和投资人,这是我们面临的是挑战。毕竟真正能够成功,能够出现百度、聚美优品、携程级企业的领域相对比较少。很多领域里面,虽然出不了百亿级的公司,然而也能够出现不错的企业,能不能有更多的资本进入这个领域,支持年轻的创业者,这个还是非常重要的课题。随着社会化融资环境的开放,这个课题可能会很快得到缓解。

  分享另外一个感受,创业在中国,或者海归在中国商业化环境当中扮演角色非常重要,看来也是如鱼得水,反过来在基础研究,或者是非商业领域里面,其实我们今天面临挑战还是很大的。首先,总体我国在科研上经费投入方面,跟海外比起来还是相对比较少,而且投入基本上集中在应用科技领域,较少投入基础科技领域。例如,开玩笑说,中国有艺术界几大金刚都住在纽约,谭盾、蔡国强等。为什么中国这些最优秀、一流的艺术家都选择海外生活?主要是我国非商业环境整体比较弱,不管研发环境还是艺术氛围上,让这些艺术人才没有把中国作为最主要的生活选择地。

  最后一点,今天创业者里面有60后、70后,而80后、90后越来越多。现在许多初创企业当中,将近30%的是创业者是80后作为CEO,这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数据。他们这些80后、90后,跟60后、70后,在追求合伙人年代,出国留学是不一样的。他们的知识结构更先进、更好,这些国际化的留学生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工具、手段、互联网认知。怎么能够有更好的环境,支持这样一些年轻人创业,然后有更好的社会环境支持他们,吸引更多留学生能够回来,相信这是非常好的科课题。谢谢大家!

  (注:以上发言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承办的2014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