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发:人才结构链要跟上全球产业结构链的调整
2015年4月27日导语
4月21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汇集世界各国移民与人才流动专家的“2015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论坛”在京举行。来自国家外国专家局、人社部人事科学研究院、国侨办、公安部等有关部门领导,国际大都会组织、国际移民组织(IOM)的负责人与专业人士作为嘉宾发言;世界各国移民与人才流动专家专程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葡萄牙、日本、印度、瑞士、卢森堡、奥地利、德国、土耳其、新加坡等地来到北京参与本次论坛。我国相关部门代表,各国驻华使领馆代表,国际组织驻中国代表,这是国内中国首次举办的有关全球移民的高端论坛。
引 语
在“人才流动放宽:中国在全球移民管理中的角色”分论坛的发言中,王广发指出,全球产业结构链调整优化升级,我们引进人才的标准、知识结构、应用技术,科学研究的优化升级也在发生重大的变化。
中国是和谐构建世界和平的大国,通过双边、多边、区域战略的达成平衡。随着国家大战略调整,亚投行、“一带一路”、海洋丝绸之路这几个区域的移民时代已经到来,移民一定要跟着新兴经济体走,并不一定是永久移民。永久移民的改革分广义的涵盖所有,狭义的,需要区分国籍,动态人才和互动要跟着产业转型来改变。
中国在主导亚投行基础设施的投资,但亚洲毕竟在发展过程中仍与发达国家、欧洲国家、亚洲经济发展存在差距,基础设施、人才引进、科学技术的差距,战略思路,整个亚洲国家思路导致了落后美国、欧洲这两大经济体系。但近两年中国的发展,从落后的经济到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但仍不是发达国家,科学技术上的落后,人均GDP与发达国家仍相差15~20年。基础设施落后是中国发起的原因。
“一带一路”途径之路经济市场快速发展。人口之大,地面之广,发展中国家又多,资源丰富。美国、日本联合对亚投行抵触,但仍然有40多个国家作为创始国加入亚投行。这种动态移民是合作的、是贸易的。
社会要发展,人类文明进步是与时俱进的,产业结构调整要随着市场多元需求进行优化,而人才能否跟上?经济快速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时间是互相匹配的。人类文明要随产业结构转型进行调整,人才、经济客观发展的客观规律,百年树人,人才发展需要培养20多年才成,我国改革开放30年就发展成为经济大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与人才知识结构、应用能力、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所以教育必须要从娃娃抓起,教育是实现人才标准化、国际化,人才才能够跟上产业结构、转型的,跟随经济发展,人才要从教育抓起,驾驭要从基础抓起,要适应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变化来培养适应人才,要着眼于未来,中国的大国崛起、大国力量、大国地位、大国战略,人才要跟上、教育要跟上,产业转型才能跟上。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产业链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我们引进人才的标准、知识结构、应用技术,科学研究的优化升级也在发生重大的变化。要从现在抓起,如何满足?通过快速嫁接引进引进人才,过去我们送出的人才,要邀请他们回来;自费留学的也邀请他们回来,外国的专家也邀请他们来,给予有红的待遇,让他们帮助我们国家科研建设、人才、学术建设、产业链、产业技术,快速引进,同时要实现教育改革,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国才能在大崛起、实现世界经济的,实现中国新常态的发展。
因为产业全球一体化,人才配套也应该根据全球产业进行动态调整。未来对于产业转型各个国家产业转型的标准、优化、升级,人才动态也要优化升级,生存与发展的空间,生存与发展的质量也要优化升级。王府学校主要解决了新生移民的标准,快速融入国际化,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全球国际机构里要有中国的公民,要有中国的人才,前三十年再三十年前,根本不可想象。今天国家的发展,人才的聚集,产业的调整,结构的变化,升级优化等等实现了这样一个大的标准,所以,我们就应当在前瞻性的引领一下教育培养人才的标准,要从娃娃抓起,这样才能满足未来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全球人才移民动态一体化的发展。
我们说新生代的移民趋于年龄低龄化,一方面家属带着孩子,另一方面孩子跟着家长就出去了,孩子到18岁具有完全行为能力人的时候,父母又回来了,把孩子放到那里,有临时的,有长期的,这也是一个趋势。过去我们都知道大学毕业、本科毕业之后到国外去,现在不同了,新生代的移民也更是大家去关注的问题,权益保障问题、文化差异问题、生存环境问题、学生质量问题,教育问题,再教育问题,本硕博连读问题、就业问题、产业专业选择问题,这都是大家共同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