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敏: 金融改革要进一步服务于实体经济

2015年7月10日

导语

2015年6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第四届全球智库峰会在北京举行。这一汇集了前政府政要、企业界代表及顶级智库代表的顶级峰会,以“可持续发展”为题,探讨2015年后的发展新路径。

汤敏,国务院参事、原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CCG副主任。

 当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趋近于相同的时候,整个金融市场化的改革趋势也势在必行。同时,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一个国运和一个大的可持续发展的话题。

  总体来说我们企业所面临的这种环境还是非常严峻的,一是因为中国整个的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常态。过去企业按照老的常态设计的这种增长模式和发展模式现在已经碰到很大的困难。中国劳动力短缺,劳动工资上涨非常快,中国要保护环境,所以环境的成本上涨非常快。所以成本上涨都非常快。

  另外一方面,全世界的消费,中国的出口包括国内的消费也不是特别的强劲,国际上还是非常疲软的,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中国企业现在正在处于一个转型的过程。一部分企业要转到国外去,一部分企业要在本地升级,在这个升级的过程当中,会比以往更需要资金的支持,金融的支持,需要更灵活,而且更精准、更好的由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恰好在这时候,我们金融也在进行着改革,我们很多的领域里面,金融的改革,大量的资金不一定能够很快的或者比较好的由金融行业把它分配到真正的实体经济里,特别是在实体经济里目前非常困难的是这些小微企业,需要转型的企业,而这些企业又恰恰不是我们现在金融行业的主要的服务对象。这些他们就会更困难,包括现在我们在过去一段时间房地产的“泡沫”,包括最近一段时间的股市的泡沫,都会使资金尽管从人民银行的角度来说,货币政策已经不是非常的紧。但是由于别的地方赚钱更快,别的地方赚钱更容易,资金自然就会流向这些,这样就造成我们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包括一部分国有企业也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下一步的金融改革可能要看怎么样解决实体经济缺血或者血不够,怎么样让更多的资金能够到实体经济里,特别是到转型的经济里,这将是我们金融改革非常重要的部分。包括现在做的利率改革,包括现在做的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这些怎么样把资金流入到实体经济当中,支持实体经济,把它结合起来。这应该来说是非常富有挑战的。

  (本文节选自其在第四届全球智库峰会专题论坛上的发言,未经本人审阅)

关键词 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