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民:全球化时代要建立全球品牌

2015年12月14日

  原中国驻法大使、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吴建民日前出席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他在全体大会5“建设中国企业的全球制造品牌和服务品牌”上表示,品牌建设并非一劳永逸,全球化时代要建立全球品牌,中国品牌要敞开胸怀。

  以下是他的发言实录:

  

品牌建设并非一劳永逸

  每一个国家在崛起的时候,都会诞生出一批好的品牌,你看看英国是这样、德国是这样、法国是这样、美国是这样、日本是这样,中国也在走这样一条道路。这个品牌一出现,刚才乔总说的我很赞成,它是产品跟质量、服务加在一起形成一个好的品牌,它要使很多人经过好多代的努力,才能够在全球人当中留下一个记忆,大家认这个品牌。但是另外一方面要看到,要毁坏一个品牌,不需要很长时间。这个品牌突然崛起一定有一批人在奋斗,像联想、像复星,慢慢在出现。这个品牌现在站住了,过二十年立不立得住,谁也不能打保票。这个品牌是逐渐奋斗、逐渐行进,同时保持品牌好的东西,能不断吸收外国和中国好的东西,再能够往前走,这样的品牌才能站得住,并不是搞一个品牌,就一劳永逸了。一个国家起来会出现好的品牌,但是这个品牌做好很不容易,而且需要多少代的艰辛,这点对今天的中国人很重要。中国今天很飘,像他们讲沉下心做品牌,体会到重要性,它比较飘,大家都觉得品牌价值很高,现在好像全世界,中国没有几个品牌,为什么不能有中国的品牌,而且这种感情,你看全国各地,包括参加很多研讨会,这种言论很多,但是很少人在讲品牌要站得住,它不是一个现象,它是多少代的艰辛、多少代的艰苦。

 

全球化时代要建立全球品牌

  第二点,品牌既然是一种商品,就有商品的属性,它得有买卖,可以转让,你像复星把地中海俱乐部买下来,就是一种转让。如果这个观点大家接受的话,我认为今天在中国有一个误区,叫做民族品牌。你说什么叫民族品牌?我觉得在全球化的今天,一个民族品牌,可能是一个过时的观念,今天中国人打造的是全球品牌。昨天三一重工在这里讲,我在印度就是印度公司,联想到美国就是美国公司,你强调民族品牌,你是给你自己发展制造障碍呢,还是说对于一种盲目的虚荣心的满足?今天中国已经来到世界的中心,我们要考虑建立全球的品牌,这个全球的品牌,是源于中国的、经过中国人的努力打造出来,为地球村村民所接受的东西才行,人家不接受你,你吹什么?没有用。所以这个误区,我认为中国人在误区里面可能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因为人都是从过去发展来的,中国长期的封闭形成了很强大的惯性。你听到有下一个观点,下一个观点讲起来,大家能够得到很多的掌声,我听了讲,好像以前我们国家不得了,一讲如何如何,其实这是一种愿景,能不能做到,要看中国人的努力。这个误区里面,我们很少讲这个误区里,我要付出多少的代价,没有人去讲这个东西,所以你看现在中国报刊杂志很多都在讲民族品牌,我认为在全球化的时代,民族品牌是一个过时的概念。

  

中国品牌要敞开胸怀

  第三,中国人要走向世界的时候,品牌应该敞开胸怀。复星我就很欣赏,地中海是很好的品牌,他有勇气讲保持法国的血统,这多好。应该兼收并蓄,全世界谁有什么好的东西,我们中国人都愿意学习、都愿意吸收,而且在这个基础上,我相信有一天地中海俱乐部在进步过程中可能有中国元素。中国元素不是强加的,中国元素进去之后,觉得服务更好、更有质量了,那这个品牌就起来更高,这个时候中国人一定要想得很清楚,不应该很狭隘。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在摆脱狭隘这个沉重包袱,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围绕“中国企业全球化:新的历史 新的舞台”这一主题,举行了六场全体大会和十场平行论坛。“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是国内专注中国企业国际化具有代表性的国际会议论坛,以广阔的国际视野、宏观的政策解读、高度的战略思维为广大与会嘉宾带来思想盛宴。论坛所搭建的高端交流平台,对于已经“走出去”和有意开拓国际商业版图的广大中国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论坛自去年举办第一届以来受到国内、国际的广泛好评。未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还将每年举办此论坛,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提供现实意义的指导。

  (本文根据嘉宾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关键词 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