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新是李克强总理代表中央提出来的纲领性的东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又把大命题和目前正在谈的人才结合起来,在座的每一位都会同意这是最大的题目。
讲到创业,我们要谈到中国在十年前就已经成为创投教父的阎焱,他现在对我们创业的看法很悲观。当大家都在谈创业的时候,他说现在90%以上的创业都是失败的,都会失败,这是一个真实的情况。他说现在是钱多人少,一个最容易失败的年代。他还说,这个年代偶像的崩溃只是一天的时间,这是一个自拍和自拍杆的年代,是一个最冷漠的年代。创业成了时尚,成了运动,放高利贷的改叫P2P,乞丐改叫众筹,统计改叫大数据分析,忽悠改叫互联网思维,做耳机的叫穿戴设备,看场子叫平台战略,搅局的叫颠覆性创新,借钱给靠谱的朋友叫天使投资,给不靠谱的叫风险投资。他讲了这么多。
可是我想讲90%创业失败的例子,人才的失败是创业失败的决定性因素。大家知道从宏观来讲创业重要的三个要素,第一环境,第二机制,第三人才。环境是国家定的,主要靠国家;机制是有关部门定的,国家来批准;人才是在座每一位自己的事。
从微观上来看创业也是三个要素。第一是以什么模式,如果你的模式跟大家雷同,我们就不要谈创业了,麻烦就麻烦在我们几乎90%的模式和大家都是雷同的。第二是资本,创业是要有资本的,现在老人们攒了一辈子的钱,被二十几岁的孩子两个月全干没了,这是创业吗?这是败家。还有人才,宏观和微观重合的就是人才,可见人才问题的重要性。创业创新环境下的人才问题就变得特别尖锐、特别敏锐、特别突出。
什么是人才?王晓初部长大谈感慨,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英语单词来描述人才这个词,我觉得也很难。现在英文还叫有能力的人叫人才,实际今天讨论的是有中国特色的人才。人才最重要是关键的骨干主力,第二重要性,第三有引领。
中国和美国的用人机制有差别和差距。我们不讲政治,讲一下人才的问题,也不讲政治中的人才,就讲企业人才,要研究美国的企业人才机制为什么能够把最重要的人放在最关键的领域。可能这个问题是中国企业界和今天在座各位都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够使我们向国际标准用人机制靠近呢?这不仅是企业的问题,也不仅是事业单位的问题,也不仅是国家机关的问题,是各行各业的问题。
第一,创业创新环境下怎么去发现人才,不能只看资格,也不能只看资历。我是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而且是第一届,要说搞外交肯定行是不一定的。很多人是外交学院毕业的,没看他们在外交领域里有很大的贡献,倒是有一些不是外交学院的做了很多贡献,所以不能只看你是什么资格。这个人处长当了十年,局长当十年,现在提拔了,这叫资格,资历是什么硕士、博士、博士后,不能只看这个,只看这个你会很有麻烦。我在中智干了28年,只看这个很有麻烦。不能只看专业,现在异业常常比专业干得好,统计一下会发现很奇怪。马云学英语的,现在搞了电商,起码目前还没看出比他干得更好的人是谁。任正非原来是学建筑工程,后来搞了化纤气电工程,1988年搞了华为,我们发现这两点非常重要。
第二,创新创业环境下人才怎么使用。人都是有优缺点的,永远别想象你用一个十全十美、一点缺点都没有的人,这是不可能的。用人要看长处,也要看短处,有时候用长处,有时候也要用短处,长短是辩证、转化、结合的。
第三,创业创新环境下人才激励和爱护很重要。我在中智提出口号“让干活的人快乐,让不干活的人不快乐”。现在完全靠政治教育是不行的,但是完全靠物质也不行。到底应该怎样激励一个人,有多少激励的资源,这个资源怎么分配,常常对下面的人才起到特别重大的作用。
第四,创业创新环境下的人才培养。这个培养主要是培训和教育,这个缺点你必须要讲的,对人才的缺点,你首先当然要能容忍,不能容忍他跑了。在容忍前提下要教育他。
我觉得在新的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这四点是特别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