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王辉耀:充分挖掘“来华留学生红利”

2016年4月26日



文/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

  日前,教育部发布2015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学习,来华留学生规模稳步增长,生源结构不断优化。透过这些数据,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如何充分挖掘“来华留学生红利”。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来华留学生的重要性愈发突出,他们熟悉两国情况,能够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带来巨大的“留学生红利”。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来华留学生能够有效促进两国间的知识和文化交流,同时也在两国间的公共外交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需要大量熟悉当地情况的国际人才,来华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将是帮助中国企业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三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广泛吸纳国际人才,来华留学生熟悉中国社会与文化,相对更容易留下并融入中国社会,促进创新发展;四是来华留学生也为中国高等教育产业带来一定经济红利。新加坡的发展过程中,即非常注重吸引大量留学生赴新读书并留在新加坡,从而增强潜在人才储备,这为挖掘“留学生红利”提供了一定的国际借鉴。

  2014年12月全国留学工作会议召开,这是我国第一次全国意义的留学工作会议。随着来华留学工作受到越来越多重视,“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并重”理念在我国正式确立。现在,各级政府采取的支持政策已经取得一定效果,但目前来华留学生数量还远远不及出国留学生数量。同时,来华留学工作也存在各种问题,例如课程与师资设置的国际化程度不高、留学生管理服务有待完善等。

  加快来华留学发展需要多线并重,既要重视来华留学生的“引进来”工作,又要注重让他们“留下来”的工作;既要鼓励传统来华留学大国的留学生来华学习交流,也要注重“一带一路”沿线新兴来华留学国家的留学工作。

  具体而言,我们需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动海外“一带一路”来华奖学金项目,培养未来所在国精英;

  (二)树立“教育消费”理念,增强来华留学教育的市场意识和“留学经济红利”意识;

  (三)注重与孔子学院等现有载体结合,拓展来华留学生源渠道;

  (四)重视来华留学生的“人才红利”,给予优秀在华留学生“实习签证”和“工作签证”;

  (五)加深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学分转换和学位互认;

  (六)放开高校来华留学生的学费定价权,提高高校招生来华留学生的自主性;

  (七)提高高校的国际化水平,加大外籍专家学者的引进;

  (八)开展多样性的跨文化融合工作,调整来华留学生与国内学生宿舍分离政策;

  (九)加大对技能型、专业化的中高等院校以及武术、太极、语言等具有中华文化特色专业的开放。

  最近,中国政府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层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吸引国际人才的政策,比如两办印发的《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公安部印发的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二十项出入境政策等。这些政策将进一步增强来华留学的吸引力,促进“来华留学生红利”的充分发挥。

文章刊于《环球时报》2016年4月23日


 

关键词 王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