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宗:我不认为中美会有大的矛盾

2016年5月23日


  2016年5月15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6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在京举行。CCG联席主席、香港恒隆地产董事长、亚洲协会联席主席陈启宗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他认为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事实,智库需要在世界历史和地缘经济的大环境里研究全球化。


以下是他的发言实录


  

一、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事实


  我们这个智库的名字叫做“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我问一个问题,中国以往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全球化过程里的最大的功臣是谁?在前线的功臣是谁?非龙永图主席莫属。我认识他很多年,以我的观察,他绝对能称得上功臣。在中国入世这件事上,在海外为中国入世说话的民间人士的第一人,你们不知道是谁,但他今天也坐在这儿–就是我。当时我是在外部观察,作为香港人,我有中国情怀,觉得中国入世对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刚开始我一直在观察龙部长如何在前线带领中国的谈判队伍,龙部长很了不起。龙部长当时的对手,美国的谈判代表现在到亚洲协会当会长,我是主席,可以说他是我的手下。因此我对当时的情况也有不少了解。当时龙部长为了中国的利益,是一大功臣。


  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全球化开始于人类历史的哪个阶段?开始于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现在的名字叫什么?叫做“一带一路”。作为一个智库,当然要思考这件事。丝绸之路是全球化的老祖宗。500年前世界的经济重心向欧洲转移,欧洲和美国建立殖民地主义,传教士到了非洲和南美。二战之后才到了东亚,首先是影响日本。日本的体积不够大,不能影响全球。到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改革开放有成,中国真正进入了全球化之后,全球化才比较完整。


  其实,还不够完整。新疆以西、东欧以东这一块是全球化最弱的地方。过去一年中,我去了这个地区18次。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带一路”正在改变那个地区的全球化进程。总而言之,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事实。人类历史的进展就是这样,早晚会把还没有全球化的地方再全球化。目前剩下一块就是新疆以西、东欧以东。作为丝绸之路的创始人之一,中国作为东端的盟主,提出“一带一路”也是全球化进程中极重要的一块,也就是完整全球化过程的最后一段。


  CCG去年的工作做得非常好,请很多专家来讲“一带一路”的问题。我希望可以把全球化放在大的世界历史和地缘经济的大环境里。


  龙部长说到美国会不会往反全球化的方向走。美国的立国之本就是单边主义,1776年开始就是要脱离欧洲,不要全球化。美国以往的200多年是反反复复的,有时候往全球化走,有时候是往内部走。上世纪20年代就是单边主义,结果经济不行,又全球化。当然,现在也有可能走回头路。


  我的问题是中国在这个大环境里该如何自处?美国往全球化的方向走的时候,我们要如何自处。美国反全球化的时候,中国又要如何自处?我不相信世界能够完全走回头路。全球化是一个过程,是或多或少的问题。多一点的时候,我们中国该如何应对。少一点的时候,我们中国又该如何面对。这就需要智库来研究。


  非常有幸参与龙部长领导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的成立有历史意义,也有地缘经济、地缘政治的意义,中国就需要这样一个智库。希望通过今天的讨论,让中国人更清楚自己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占有怎样的位置。一方面为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建言献策,另一方面也是为全球做贡献。以往500年来,贡献社会是西方为主。在接下来的50年,我相信亚洲,特别是中国会越来越多地贡献社会、贡献人类、贡献全球。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不仅是为了中国好,长远来看也是为了人类发展做贡献。

  

二、好的企业都是要走出去的


  人类历史走到这一步又到了一个拐点。我的观点很简单,回头一看,以往2500年来,凡是有新兴国家发展起来的时候,守成的都是大国,都是不愿意接受新兴国家的兴起。所以才有人研究,在这样的情况下都会出现大的矛盾。但是,也不一定。虽然以往这30年中国的崛起确实让守成的大国美国有相当的担忧,我个人还是认为不需要担忧,是没有对中国历史的担忧,但也不能因此就忽略美国的看法。


  10年前,我就希望美国能够比较开明,能够明白事情发展的必然规律。但是,现在看来好像美国到今天还没有好好的适应中国的崛起。长远来说,我不认为两个国家会有太大的矛盾。简单来说,中国是和平的,我们要经济发展。另外,虽然东亚的中小型国家推动美国去包围中国,我相信美国也不会支持。如果两个大国都没有这样的意愿,长远来看,我还是保持比较正面的观点,认为不可能会出太大的事。


  当然,还有一个不好的原因,就是我看中东的情况绝对会出事。中美还没有交锋之前,中东已经出事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还是专心做自己的事。当然,也要看跟世界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慢慢演变。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慢慢的会有些调整。希望可以借助民间的力量把故事讲得好一点,让西方国家,特别是让美国理解中国的崛起不是对他们的威胁,反而是对世界和平的一大帮助。


  在这个大环境里,中国企业的发展是怎样的呢?大概15年前,我在香港科技大学演讲,预测中国崛起在世界上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一年前我碰到科技大学的教授,他向我提出15年前的演讲内容。其中一点就是中国企业一定会走出去的。在过去的5-10年间,中国企业趋势确实慢慢地“走出去”了。


  我还记得10年前说过一句话,我说我认识中国的企业,最好的都是不走出去的。因为先要占领中国的大市场,把中国的大市场搞好了,能够立足才有实力走出去。


  然而到了今天要反过来了,优秀的企业要往外走。因为中国的市场已经被他们占领了,现在要开始往外走。由此看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又有了一个新的使命,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方面可以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日本大企业在20年前开始走出去,绝大部分是失败的。中国企业会不会走日本的老路呢?我是比较乐观,但也有很多陷阱是中国大企业需要注意的。这些都是我们这个智库需要研究的,要散播这方面的知识,让中国的大企业在全球化的大潮下取得成功。


  最后我认为中国的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13亿人口的意志是不能被抹杀的。外面的环境再恶劣,中国人还是要往外走。虽然全球化遇到了一些挫折,但总体来说这个方向还是不会逆转的。中国需要好好的研究,怎么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制胜。总而言之,好企业都是要走出去的。


  (本文根据嘉宾在CCG主办的2016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论坛简介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是国内少有的由智库举办的全面汇聚官、产、学各界高层精英于一体的圆桌论坛,深入观察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大趋势、机遇与挑战,为中国全球化发展提供前沿性理论支持和鲜活案例,并以“建言献策”的形式助力中国的全球化战略。2016年第二届圆桌论坛由一场开幕式、四场分论坛、午餐会、青年领袖圆桌晚宴组成。龙永图、陈启宗、吴建民、王辉耀、崔明谟、郑永年、迟福林、伍淑清、刘永好、唐修国、徐小平、王广发、陈爽、戴志康、方方、高红冰、郭盛、刘文波、马骏、秦洪涛、阮小明、王小川、王阳、魏加宁、夏华、张燕生、向松祚、关新、杨锐、易珉、王伯庆等近两百位官、产、学界精英出席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