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学人】中国智库创新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
2016年6月12日本网讯(记者杨宇报道)6月6日在北京举行的“2016中国智库创新峰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提出,中国智库要抓住机遇,着力提升公共政策研究质量。他强调,中国智库创新发展需要高水平的人才,特别是具有国际视野,又了解中国国情的领军人才。
本次峰会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主办,宾大沃顿中国中心、中科院《智库理论与实践》杂志协办。峰会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实践者以及媒体代表,围绕中国的智库创新进行经验介绍与交流,旨在更好地分析智库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与新问题,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峰会上,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席、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强调,要打造高质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最根本的方法是“开放”。中国各类智库之间要建立联系机制,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网络,与国际智库之间也要建立各种不同层次的联系和交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建议,中国智库的创新和发展,要从体制机制上创新,让更多有思想的人聚集起来,把他们的智慧上升到中国的战略智慧。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认为,中国智库的发展,要解决好政策支持、财力支撑和人才支柱三大问题。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表示,面对新的起点和战略机遇,中国智库必须通过研究内容、运营模式、人才建设,以及理论支撑、体制机制改革等全维度的行业持续创新,提升质量、打造特色,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在全球竞争中取得优势。
峰会还设立了主题为“智库的运营管理创新与人才建设”的分论坛,来自国内的多家智库代表围绕中国多元化智库运营实践过程中的模式创新和人才建设展开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任荆林波指出,人才为本、管理为基,只有在人才基础上实现科学化管理,智库的翅膀才能‘硬’起来。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金石认为,高校人才智力密集,有条件办好智库,但必须创新人才机制,通过引进领军人才带动智库建设。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沐则介绍了该院在引进和培养人才方面的运行机制和有效经验。
据悉,自2015年《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出台后,中国智库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新形势下,日趋加速的全球化进程,汹涌的互联网大潮和国际人才大流动等趋势,也为中国智库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赋予智库新的任务,需要智库不断进行创新,与时俱进。
文章选自《神州学人》,2016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