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中外专家话智库发展:忌“近亲繁殖” 倡“信息海啸”
2016年6月14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主任詹姆斯•麦甘发表演讲/大公网记者 严雪 摄
大公网6月7日讯(记者严雪)6月6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 “2016中国智库创新峰会”在京举行。会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专家强调,智库发展不能“近亲繁殖”,中国国内各个智库之间要加强交流,同时也要和国际智库紧密联系;倡导智库发动“信息海啸”,这样才能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智库“智囊团”的作用。
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原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席龙永图指出,为了打造高质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有一个最根本的方法——开放,因此,智库发展要坚决反对“近亲繁殖”。
“首先,中国各种智库不要各自为政,中国搞什么东西都是形成各自独立的智库,相互联系的很少。所以今天开这个会议很好,把各种各样做智库的都搞在一起,以后也可以搞一些智库方面的会议,由智库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大家一起开会。”龙永图说,“其次,中国智库也要同国际智库建立各种紧密的、不同层次、松散的联系,有时候是根据一个project,比如研究全球化的问题。因为只有联系才可能产生活力,只有活力才能够产生真正高品质的、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只有交流才能使一些重大的国内国际的问题能够有各种不同角度的思想。”

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左二)出席分论坛 /大公网记者 严雪 摄
龙永图还强调,现在智库的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有更加好的条件。“一是大数据,为我们提供科学性的研究提供了很多基础;二是全媒体,对我们智库研究成果发声提供了最大的平台,所以这两条是中国智库发展的非常好的客观条件,我们就更要坚持在开放的环境中建设智库,就像过去我们的经验,只有在开放的过程中才能建立一个具有活力的经济是一样的道理。”龙永图解释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则代表官方智库发声。他认为,对官办智库而言,体制机制是核心问题。他指出,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大量的智库具有官方色彩,这和美国、英国、欧洲都不一样,东亚智库都有这样的特性。所以,要真正的提升中国智库的整体水平,还是要着力于改革体制机制。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主任詹姆斯·麦甘(James G. McGann)对这个问题也表达了他自己的看法。他说,创新和改革是现在整个机制方面面临的难题,不仅仅中国有,世界其他的机构也有同样的问题。对此他建议中国智库广泛吸收信息,边吸取边消化。
“当今世界智库身处信息爆炸、速度更迭更快的竞争环境,再加上全球化、技术进步等,可以说随时都在面对‘信息海啸’,从而带来研究的新任务。但这是一种新常态,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巨大。智库不可能预测所有发生的这些事件,但智库可以借鉴吸收各方经验各方情况,从而帮助政府、国家能够更好的应对这样的事件。” 詹姆斯·麦甘说,“这些因素就会要求智库与时俱进的进行创新,才能不被淹没在信息的洪流中。”
文章选自大公网,2016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