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永图:“开放”是高质量智库的根本
2016年6月15日
由中国最大的社会智库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主办的“2016中国智库创新峰会”近日在京举行。CCG主席、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在论坛一“重建中国智库–创新与发展”上强调,要打造高质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一个最根本的方法是开放。
以下是他的发言实录
中国智库不能一窝蜂而起。现在智库很多,但很多看起来都是翻牌智库,本来是个研究院现在叫做什么智库,本来是一个大学的中心,现在也叫做智库,政府的研究部门也变成智库。
我觉得智库还是要名副其实,主要还是要强调高质量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至于高质量的标准是什么,大家可以讨论,实际上大家这些年来也在研究。为了打造高质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特别是国际影响力这一点是习主席特别强调的,还是有一个最根本的方法–开放。
首先,中国各种智库不要各自为政。中国搞什么东西都是形成各自独立的智库,相互联系的很少。所以今天这个会议很好,把各种各样做智库的人都汇集在一起,以后也可以搞一些智库方面的会议,由智库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大家一起开会。我们怎样使中国的智库之间建立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联系机制,有紧密性的,也有松散性的,也有机构性的联系,也有基于项目的联系,比如研究一个问题建立联系。怎样使中国的智库能够不各自为政,建立一个真正相互联系的网络,不要搞到最后智库各搞各的,形不成高质量的智库,这是第一点。
第二,中国智库也要同国际智库建立各种紧密的、不同层次、松散的联系,有时候是根据一个项目,比如研究全球化的问题,建立各种各样的联系。因为只有联系才可能产生活力,只有活力才能够产生真正高品质的、高质量的这样一些研究成果。所以,怎样与全球智库特别是全球知名智库建立联系是我们需要做到的。王辉耀主任他们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我们今后要做更大的努力,和全球最好的智库建立联系、交流。只有交流才能使一些重大的国内国际的问题能够有各种不同角度的思想。
建立起国内各个智库之间的联系,和国际智库的联系,才能产生一种思想的火花,才能碰撞,才能在不同意见和不同思想的争论中找到真理,找到正确的结论。所以,这方面我也觉得非常重要。我们绝对要反对“近亲繁殖”。因为大家看近亲繁殖,一个岛上的人都是堂哥堂姐的,绝对不可能很健康的。一定需要不同民族、不同种姓、不同地区的人在一起,才能生出最健康的下一代。
因为今天时间很短,所以我就想讲一条开放。希望我们各种媒体向智库开放,积极支持开放,因为要是没有媒体的支持,只关在房子里做研究又有什么用?搞智库干什么?智库就是要影响社会、影响决策者、影响世界才有用。所以,和全媒体怎样建立一种非常好的、良性互动的、紧密的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做智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更加好的条件。一是大数据,为我们提供科学性的研究提供了很多基础;二是全媒体,未我们智库研究成果发声提供了最大的平台。所以一个大平台,一个大数据,这两条是中国智库发展的非常好的客观条件。我们就是要坚持在开放的环境中建设智库,就像过去我们的经验,只有在开放的过程中才能建立一个具有活力的经济是一样的道理。
关于智库研究的前瞻性,毕竟我们是搞社会科学的,有它相对有利的条件。人类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都会产生不同的问题,不同的问题虽然根据不同国情有所不同,但有惊人的相似性。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在美国待了八年,当时美国发生的事情,现在中国也在发生着,惊人的相似。七十年代,我在英国待了两年学习,也是惊人的相似。所以前瞻性的东西你就研究一下美国,研究一下发达国家现在经济社会中出现哪些重大的问题,然后看看中国在十年、二十年后,当我们发展到他们的发展阶段时,在这些问题上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当然也有中国的国情,根据中国的国情研究一些问题。比如日本的老龄化问题,比如现在美国社会上很多不同思潮冲撞的问题,这些都可能发生在中国的五年后、十年后和二十年后。所以在美国、西方发达国家发生的事情,今后在中国如何发生,我们根据中国的国情可以采取怎样不同的处理方法,这是很具体的一个东西。当然还有很多别的东西,但我觉得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可以很好地去研究。所以,现在研究今天的发达国家的问题,根据中国国情研究中国今后可能发生的问题。
(根据龙永图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6中国智库创新峰会”上的演讲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