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用创新把“走出去”的路走通

2016年6月24日




  “民营经济‘走出去’与‘创新力’这一概念紧密相联,这标志着民营经济的创新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国际竞争中,中国民营企业不可能再是拼体力、拼流汗,应该更多地拼智力、拼智慧、提高附加值。”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忠明日前在谈及当下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状况时表示,“民营企业要成为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载体,如果能够有更好的法制环境,保障更多的创新自由,民营经济的创新一定会越来越活跃,越来越强大。”


  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力军。2015年,中国企业海外收购规模最大的12宗案例中,一半是民营企业所为。数据还显示,这一年民营企业和地方企业主导的境外收购项目占比接近9成。


  然而,全国工商联对民营经济“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调研显示,目前民营企业“走出去”在总体上仍是一种自发、零散、碎片化的行为,既面临着国际政治风险、外交风险、法律风险、汇率风险等,也要解决国内支持配套政策不完备,融资难、保险贵等难题。


  如何解决“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这些困难,让更多民营企业走得更快、走得更稳?日前,瞭望周刊社·瞭望智库、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联合举办了瞭望民营经济创新力系列研讨活动,来自政学商各界的代表齐聚一堂,就如何用创新解决“走出去”的重大问题、突破瓶颈建言献策。


30年后要有新眼光、新变化


  “今年我到江苏调研民营企业投资,下降了3.6%,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投资下降最大的百分点。我不太认为这个数字意味着民营企业力量的萎缩,以及中国经济的倒退,这里面仍然与‘走出去’一样,存在着一个看不清、摸不着、不好下棋的环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说。


  在魏建国看来,下好这盘棋,首先是“中国的民营企业要以创新的眼光看待海外资源”。


  过去,中国企业谈到“海外资源” 往往集中于矿产、能源。“开拓房地产业务、服装业务、纺织品业务,最后到工业下游,围绕着国内的市场需求,这是30年前的眼光。”魏建国说,“比如在肯尼亚马拉河有很多角马,我们修建旅馆、修建公园,推动肯尼亚旅游业的发展,再带动物业发展,这个目标是符合中国和非洲大的战略需要的,这就是一种创新的眼光。”


  “我们以前的产品出口附加值比较低,今天中国企业‘走出去’之所以要更多地强调创新力,就是要努力提高我们产品的附加值,也就是说要让更多的产品中有更多的智能体现,是大脑经济,而不是四肢经济。”王忠明认为,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表现在民营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走出去”中,有两方面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不能妄自尊大,不能忘记过去30多年发展依靠的后发优势。另一方面,则是要有勇气积极培育先发优势,这也是与过去30多年传统思维不同的地方。毕竟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积累,中国已经拥有先发的基础。可以利用这一底蕴,积极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培育先发优势。


  “我们知道先发优势更难。日本虽然经济总量已经被我们超越,但依然在很多的领域具有先发优势,人均GDP也高于中国,所以我们一定要集聚更多资源,向先发优势培育集中。”王忠明认为。



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兼主任王辉耀(右)


全球配置资源破解创新短板


  创新不易,在陌生的国际市场中创新更为不易。问题的一边是如何在国际竞争中实现创新,顺利实施走出去,另一边则是如何在国内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实现创新。


  “国际化人才不足,是我们走出去的一个瓶颈。调研中我们发现受访的企业普遍认为缺乏国际性经营人才,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短板。”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兼主任王辉耀说。


  人是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


  在HKND集团常务副总裁彭国伟看来,国际化的团队是成功实施“走出去”、进行创新实践的基础。


  中资背景的HKND集团正在建设美洲最大的互联互通工程——尼加拉瓜运河项目。该工程将进一步沟通太平洋经济圈和大西洋经济圈,有望用更为便利的交通通道为低迷的西半球经济注入一针强心剂。在获得尼加拉瓜政府环评许可后,该项目将于2016年开始建设配套设施、物流系统及运河西端太平洋港口。


  彭国伟认为,在国际市场实施创新,就要在全球范围资源配置,这样可以解决人才短板。“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等。”在HKND集团,彭国伟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项目首席技术顾问来自澳大利亚,首席行政官则是美籍华人。


  “我们发现,44%的海外企业中,全球员工不到5%。”王辉耀提供的数字说明了问题所在。


  “还有国际化的组织架构,比如我们的商业可行性是麦肯锡做的,环评咨询企业来自英国,技术研究是中铁建铁四院,船闸咨询是比利时的,土方工程研究单位也来自比利时。”彭国伟说,“我们也没有忘记投资目的地,非常尊重当地工人、尊重当地的历史文化。这也让当地对运河的支持率是82.5%。”



图为尼加拉瓜运河独家开发商HKND集团常务副总裁彭国伟


基本功要做好


  中国进出口银行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肖连魁则认为,企业目前在推进海外项目的时候,还缺乏一些基础性工作,创新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企业实际上是最终的风险承担者,这意味着企业在做研究、做决策的时候一定要非常慎重。每个项目确实都不一样,但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的规律。要做一个可行性的研究报告,最后落实的一张表就是现金流量表,但是企业往往对这个不重视,他认为是应付审批和应付银行的一个手段。”他说。


  “现在中国民营企业出去还有一定的盲目性,常常跟风、打价格战;同时,还不太愿意做咨询,功课做得不好,‘走出去’就是走马观花。”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巴西研究中心主任、前驻巴西大使陈笃庆举例说,中国企业一般不会请国际性公司做参谋。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武常岐一直研究企业的创新发展,他认为从国内环境来看,首先是要有竞争,“华为假如没有和中兴竞争,根本不可能‘走出去’”。正是两个中国通讯企业的竞争,促发了它们在管理、运行、技术、商业模式等各个方面的竞争,其结果则是其他国家大型通讯企业不断丧失中国市场。


  同时,民营经济想要迈上新台阶、激发更多创新力,“更多要来呼吁法制中国的建设,要保证民营企业在恪守法律底线、道德底线的前提下,拥有尽可能大的自由,才能创造极致,才能真正的激发出创新力。”王忠明说,“我们今天的产品普遍过剩,但始终没有出现像苹果那样划时代的产品。经过将近40年的积累锤炼,民营企业有更加宽松的环境,有更好政商关系的支持,民营经济这种创新力会进一步激发起来。”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



选自光明网,2016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