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产业协同发展的四大建议

2016年8月19日

专家简介

王元,科技部中国科技宏观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人才50人论坛专家委员会专家。

  2016年5月18日,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出席京津冀产业创新协同发展高端论坛,在研讨会上他对产业协同发展与融合提出四方面的建议。

  第一、真正利用产业自身发展的规律,产业协同发展大致有三种形式,一是企业规模扩大所引起的跨区域布局;二是企业上下游之间关系,不同厂商在不同区域之间进行市场组合;三是由于技术变革所引起的产业业态的变化,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不断被拆分,外移,不断进行重新组合。

  第二,要提供建立投资激励机制,采取独立基金、或京津冀已建立基金作为专项基金,出资人应当是社会融资成本,而不仅仅是依靠政府出资,来着力推动三地产业协同问题。

  第三,数据开发,现在政府部门有很多数据越来越向公众开放,但是私营部门或者企业部门内部大量非核心资源,非核心技术资源,非核心经营数据,如果能向社会开放,会对于整个产业的调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要建立平台,围绕着产业协同发展需要建立企业研究中心,也需要建立独立性研究机构,来促进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所需要的创新活动。

以下为发言实录

  王元:中国的论坛往往是这样,无论一个地区还是一个专题,讨论讨论都扩展到非常大的方面,但是我还是想把我的观点还是拉回到产业融合的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首先我认为这个产业三地谈了很长时间,给出了不同的观点,但是我认为它是一个过程,并不是用一个五年规划或者十年规划期必须解决的问题,它应当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这个持续的过程,现在我们看到京津冀发展的一些规划和纲要,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无论是通信也好,物流也好,仓储也好,其实你看看可以体验到,因为它是一个持续过程,我觉得我们在讨论的时间区间上,我们要有一个长期的演变的一个持续的认识。

  我想围绕整个产业协同发展或者融合,我想谈四点建议,很具体,第一点我觉得产业协同一定要真正是用于产业自身发展的规律,这种产业的协同发展大致可能三种形式,一种方式就是企业规模扩大所引起的这种跨区域的布局,那么他利用了当地的各种要素,第二种是企业的上下游之间的关系,有投资品的,有中间品,最后消费品不同厂商在不同区域之间进行了市场的组合,它也是一种扩张。第三种就是由于这种技术变革所引起的产业业态的变化,特别重要的就是整个生产过程包括经营过程不断被拆分,不断被分离,不断被外移,不断进行重新组合。

  我觉得我们过去政策重点往往集中在前两种,这种所谓产业融合和产业协同发展上,而且从政策的设计角度来看,也确实能够在短期内见到成效,比如说通过引进外部的企业到我这个地区来投资,比如说我通过各种园区的建设,监临来吸引各种配套厂商,集聚到这个区域中,但是在很多政策设计上,我们应当特别重视的是产业形态的变化,这种产业形态的变化是由于技术变革引起的,比如说智能制造,实际上它越来越多的生产环节是可以被分离出来的,在不同的空间可以进行组合,在不同空间可以进行布局,而不仅仅是集中这样一个大的区域里头。

  所以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尽管我给不出具体的建议,但是我认为我们谈产业协同的时候,不要再过多的把精力放在什么重要性,必要性,这些方面,真正的抓住三地当中的一些主导型产业和成长性比较快的产业,分析分析它整个的发展规律,同时要和国际主流的发展形态能够进行比较,然后再提出来抓住几个若干产业真正能够促进和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的一些政策和一些大的思路出来。

  所以我觉得河北也好,还有论坛主办方《财经》杂志我觉得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它可以连续很多不同的政界、学界、企业界,大家共同来做,比如我们物流,这是最典型的,比如临港经济,我觉得也是重要的,抓几个地方,不要乡规划一样,什么产业部门都做的产业规划,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个东西。

  第二个我的建议是我觉得确实要提供建立一种投资激励的机制,这个产业协同说到本质上,就是不同的厂商的这种选择,目标还是在于建立新的这种竞争优势,因此,这种产业协同并不是政府要直接干预的结果,而是企业作为主体决策和选择的一个过程,当然,我们关键是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但是由于我们在产业协同发展过程当中,一个企业在进行新的调整过程当中,它存在着很大的沉没成本,新的投资又存在着风险,技术的扩张同时又存在着外部性,因为在各个方面,我觉得我们需要建立某种投资的激励机制,来解决这种企业自身难以解决或者难以推动他解决的一些问题。而这种基金或者是采取独立基金的方法或者采取京津冀已经建立的一些基金当中作为一个专项基金来安排的方法,来着力推动三地产业协同的问题,出资人应当是社会上的融资成本,而不仅仅是依靠政府出资来建立的财政资本。

  第三个建议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数据开发,其实现在政府部门有很多数据越来越向公众开放,但是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私营部门或者企业部门内部的数据向社会的开放,大量的非核心资源,非核心技术资源,大量的非核心的经营数据如果能够向整个社会开放,会对于整个产业的调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更多的数据会被人们去选择,我到了美国几个朋友家,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第一能够通过无偿信息的沟通来解决我自己的,比方说汽车改装,电动门的安装等等这样的一些技术支持,在所有的网络平台上都可以获得非常专业的指导。

  第二个印象很深刻,我们讲了很多美国的车库,车库对于美国人来说是物理性的平台,我们讲车库咖啡不是坐在车库里面里头喝咖啡,是坐在车库里面干活的,所以这个东西对于我们来说,给我非常重要的印象就是对于中国来说,无论公共部门也好,还是私人部门也好,都要尽可能开放我们自己的数据,我觉得我们这一步走得差距非常之大。

  最后一个建议就是我觉得要建立一些平台,因为现在国家创新规划纲要已经提出来要建立一些新的国家实验室,而这是采取一些新的运作机制,而不仅仅是过去像事业单位那种运作。我觉得围绕着产业协同发展,我们确实需要建立一些原来企业的研究中心,也需要建立一些独立性的研究机构,来促进推动这里产业协同发展所需要的这种创新活动。总之就是四句话还是要真我一下产业的规划,这是基础,否则的话,大家都是瞎谈,第二个有一个投资的激励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三个数据大开放,第四个就是我们还需要建立一些真正能够为促进产业研发特别是竞争力提高的这样一些研发机构。谢谢大家!

 

文章选自财经网,2016年5月20日

 

关键词 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