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斌:全球金融体系挑战下 中国未来发展如何
2016年10月17日
2016年9月23-24日,“2016全球化企业发展中国论坛”在宁波盛大举行。本届论坛是G20杭州峰会后首届关注投资中国和全球化企业发展的论坛,以“世界大市场–谋转型发展促产业融合”为主题,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共同主办,1000余位来自国际国内的知名企业家和跨国公司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摩根大通的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斌在本次论坛平行论坛二“全球背景下的金融改革与治理”的发言中指出,现在全球金融体系或银行体系面临三个比较严峻的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宏观层面的全球经济下滑。贸易全球化在危机之后进展大幅放缓,甚至出现了逆全球化的趋势。第二个挑战是监管环境日趋严格,包括对资本的定义,对资本计算风险的定义、对资本比例的提高,尤其是对系统性银行的额外资本要求。第三个挑战是金融科技对于传统银行业的冲击,刚开始是区位链、支付各方面的,但是目前这个冲击越来越涉及到核心的金融业务,包括交易和投顾业务。这三个大挑战在中国一一对应。
以下是朱海斌先生的发言实录
面对两个问题,一个是全球的金融体系现在面临的一些大的挑战,另一个就是讲讲中国方面。
全球的金融体系下 中国面临三大挑战
全球金融行业从金融危机之后进入一个新的拐点,就是现在的全球金融体系或者银行体系面临着三个比较严峻的挑战。
对于所有的银行来说第一个挑战就是宏观层面的全球经济下滑,我们贸易全球化在危机之前进展很快,但是在危机之后这个进展幅度大幅放缓,甚至出现了逆全球化的趋势。我们看到全球整个经济增长力在危机之后出现连续下滑。现在贸易增速在危机之前是两倍左右。
第二个挑战是监管环境日趋严格,包括对资本的定义,对资本计算风险的定义、权重包括对资本比例的提高,尤其是对系统性银行的额外资本要求,这些方面都对银行提出了更严的要求。包括合规方,监管对银行的罚单也越罚越重,包括最近像德国银行传出的140亿美元的巨额罚款。
第三个挑战就是金融科技对于传统银行业的冲击,刚开始比如说像一些区位链、支付各方面的,但是目前这个冲击越来越涉及到核心的金融业务,包括交易和投顾业务。在全球的几个大银行现在都对区块链越来越重视,包括摩根大通去年对区块链的投资达到了90亿美元,我们全球有4万名员工专门从事相关跟互联网金融相关的工作。
所以从全球来看,这个应该是未来5到10年全球银行体系面临的三个大的挑战。这三个大的挑战在中国也是有一一对应的。
值此背景 中国该何去何从
在宏观层面这次全球的经济下滑同时,中国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中国的潜在增长率从危机之前两位数的增长现在只到6到7之间,而且在未来几年可能增速还会继续下行。包括传统的制造业慢慢现在往服务业转,所以对银行的整个业务模式来看,就是怎么样在整个经济下滑同时经济转型的过程之中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个对银行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
第二个就是监管。监管的话可能更多程度上反映在中国目前的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也就是金融风险的问题。不夸张的说,未来的3到5年可能金融风险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最大的障碍,也最大的风险点,包括最近对债务问题的关注,包括最近这一轮房地产泡沫在很多一二线城市又起来,包括去年的股灾。就是虽然目前银行体系官方的不良率仍然不到2%,但是市场的判断普遍更为悲观。随意说我们怎样在未来几年慢慢解决银行体系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是摆在金融行业的最大难题。
第三个是互联网或者区块链。目前有很多的互联网公司也开始进军金融行业,传统的金融行业怎么样在这一轮里面利用金融科技的新技术来应对新兴行业带来的冲击。
(根据摩根大通的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斌在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6全球化企业发展中国论坛”上的演讲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